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惠民式和疆峰式铁矿的研究,认为它们都是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控制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前者兼有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和粒状含铁建造(GIF)的特征,而后者则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它们均具备元古代条带状铁硅建造铁矿的特征,满足形成前寒武纪大型条带状含铁建造的“大型海洋热液供应系统、作为沉积仓储的大陆架体貌及有能力...  相似文献   

2.
依托青海省矿产地质志研编项目,在收集矿产勘查、科研成果资料以及调研典型矿床的基础上,对青海省铁矿时空分布、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青海省铁矿床主要形成于元古代、寒武纪—奥陶纪和三叠纪,自北向南成矿时代由老变新,空间上主要分布于祁连、东昆仑构造带,祁连构造带以产出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特色,东昆仑构造带主要产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和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床;2)将青海省铁矿床划分为九个矿床成矿系列;3)厘定了青海省主要类型铁矿床产出的构造环境,认为元古代沉积变质型铁矿产于大陆边缘,寒武纪—奥陶纪及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产于大陆裂谷、岛弧或弧后盆地,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碰撞-后碰撞造山带;4)概述了九个系列矿床成矿特征,建立了元古代沉积变质型、寒武纪—奥陶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二叠纪—三叠纪海相火山-沉积型、三叠纪接触交代矽卡岩型4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华北陆块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北陆块是我国重要铁矿资源的分布区,铁矿石主要开采区,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分布区。区内保有铁矿资源储量299.48亿吨,占全国总资源储量51.94%。区内各省市的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辽宁、河北、山西三省铁矿资源最为集中,其资源储量达220.26亿吨,占全区总铁矿资源储量75.55%。区内矿床类型较为齐全,主要的有(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热液型铁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等,其中以(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最为重要,其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84.02%;其次为邯邢式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6.19%。该区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产出,但不同地质时期产出铁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并与区内地壳演化的特征紧密相关。太古宙是区内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时期形成铁矿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79.87%,广泛分布在各古老结晶基底的变质岩系内。其次为元古宙和中生代,它们资源储量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12.6%和7.06%。该区铁矿资源寻找的主要类型是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床,其次是邯邢式。除上述两个主要类型外,各省根据各自地质特征,对河北岩浆型大庙式,山东热液型朱崖式等其它铁矿类型,也需要进行地质找矿。该区资源潜力还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4.
环渤海地区铁矿资源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沈保丰 《华北地质》2009,32(4):273-283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铁矿资源重要产地、铁矿石主要开采区和中国钢铁生产的重要分布区。区内铁矿查明资源储量297.15亿吨,占中国总查明资源储量48.95%。区内各省市的铁矿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以辽宁、河北、山西等省铁矿资源最为集中,查明资源储量达235.25亿吨,占环渤海地区铁矿查明资源储量79.16%。区内矿床类型较为齐全,主要的有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铁矿床、接触交代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热液型铁矿床、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其中以BIF型铁矿床最为重要,其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84.8%,其次为接触交代型铁矿床,资源储量占全区总资源储量6.02%。本区铁矿床从太古宙到新生代都有产出,但不同地质时期矿床类型和规模不尽相同,并与地壳演化的特征紧密相关。太古宙是区内最重要的地质时期,该时期形成铁矿资源储量占总资源储量78.06%。其次为元古宙和中生代,资源储量分别占总资源储量的14.84%和6.90%。区内铁矿资源寻找的主要类型是BIF型铁矿床,其次是接触交代型铁矿床。除上述两个主要类型外,各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对其它类型,如河北岩浆型大庙式,山东热液型朱崖式铁矿等,进行地质找矿。本区铁矿有较大的远景。  相似文献   

5.
河南舞阳经山寺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河南经山寺铁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矿体形态为似层状和透镜状,铁建造以条带状铁矿石为主,含有少量的块状矿石,其顶、底板围岩及矿体夹层主要为太华群铁山庙组大理岩。矿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条带状铁建造是与海相火山沉积有关的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Sr/Ba平均值20.55,Ti/V平均值104.24,Ni/Co平均值2.31,Y/Ho平均值62.67,具La的正异常(La/La*=0.807~1.564),Eu的正异常(Eu/Eu*=1.246~2.821),Y的正异常(Y/Y*=2.426~3.310),反映出经山寺条带状铁矿床形成于火山热液和海水混合的环境。极低的Zr、Hf、Th含量,表明陆源碎屑物质对BIF的贡献极少。无明显Ce负异常(Ce/Ce*=0.809~0.955),揭示条带状铁建造沉积于海水缺氧环境。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50~320℃,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eq)=2.07%~18.80%〕、低密度(0.846~0.979 g/cm3)特征,流体包裹体成分显示成矿热液是一种低盐度的Na+、Cl-型水,并含有较高的CO2。经山寺铁矿床经历了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2个成矿期,成矿流体具多源性,且发生过强烈的不混溶作用,影响铁质发生进一步的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原平市孙家庄铁矿床是一个隐伏的中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对铁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分析,认为铁建造受地层层位、构造控制,含矿岩石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地磁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运用磁异常找矿可取得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条带状铁矿(BIF)主要形成于中晚太古代-早元古代,是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耦合作用的产物,在地质历史上具有不可重复性。BIF铁建造及相关火山沉积记录了早前寒武纪丰富的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的信息,一直是前寒武纪研究的重要主题。同时,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铁矿类型,也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资  相似文献   

8.
李旭平  陈妍蓉 《岩石学报》2021,37(1):253-268
条带状铁建造(BIF)是3.5~1.8Ga前陆架和洋盆的常见沉积物。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构成了世界上重要的铁矿资源。虽然它们成矿过程及其演化的许多方面的问题仍未解决,但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沉积方式的长期变化与地球的环境和地球化学演化有关。条带状铁建造记录了前寒武纪古海洋、古环境、大气条件和细菌代谢条件以及铁的来源和沉积过程。大型BIF沉积与大火成岩省有成因联系,其铁的来源与火山物质加入的海底热液体系有关,或有陆缘岩石风化的无机物产物加入,越靠近陆缘,陆源碎屑物质加入的越多。然而,在太古宙到古元古代期间,BIF沉积的深水盆地中陆源物质的加入很少。那时的铁建造沉积在缺氧的海洋中,通过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无氧光合氧化和紫外光线辐射氧化等机制对溶解的二价铁进行氧化,从而形成三价铁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沉积。大多数BIF大型矿床,自其在沉积环境中形成以来,它们在从太古宙直至中生代的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铁矿的品位由低到高转化的复杂地质过程,一般经历了深部交代变质作用的除硅、除碳酸岩矿物的富集成矿和浅部风化富集成矿过程。许多BIF铁矿经历了从绿片岩相到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但到达的压力条件都不是很高,这或许与俯冲的高密度BIF铁矿难以折返的动力学机制有关。迄今为止,变质作用、尤其是高级变质作用对成矿过程的影响研究较少,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河南窑场铁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东阳  苏慧敏  秦松  田磊  陈媛 《矿床地质》2009,28(3):321-335
通过对窑场铁矿床围岩和矿石的地球化学分析,得出本区条带状硅铁建造可能与海相火山沉积物有关,属于前寒武纪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范围,可进一步划分为火山岩-中酸性杂砂岩-硅铁质沉积建造.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含矿围岩中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20~340 ℃之间,矿石中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20~300 ℃,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eq)为088%~1134%)]、低密度(066~099 g/cm3)特征.由激光拉曼探针分析可知,石英中气液包裹体具有较复杂的气液相成分,显示除水外,还具有较强还原性物质成分的特征峰值,表明整个成矿过程均处于还原环境.窑场铁矿床经历了前期含硅铁沉积物的沉积阶段和后期的区域变质作用阶段,变质成矿流体发生了不混溶现象,对成矿元素的富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富江铁矿位于通化县北部,由两条矿体构成,根据矿石物质组合、化学成分等认为该矿是属于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即变质铁硅建造铁矿。  相似文献   

11.
变质矿床成因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了变质矿床的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质矿床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和十三个亚类,并对每个大类和亚类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矿床实例。新的变质矿床成因分类方案为:(1)受变质矿床类,分为受变质硅铁质建造沉积矿床、受变质硅铁质建造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其它建造沉积–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火成岩改造矿床和受变质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沉积矿床五个亚类;(2)区域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变质重结晶型、变质化学反应重组型和变质热液型三个亚类;(3)局部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接触交代夕卡岩矿床、局部接触热变质变成矿床和局部动力变质变成矿床三个亚类;(4)受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类;(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矿床类,又分为混合岩化交代型和后期混合岩化热液型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2.
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鞍山—本溪地区是我国前寒武系条带状铁建造型铁矿的主要分布区,已探明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同类型铁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40%,是我国最大的铁矿石资源基地。通过铁矿带对比,依据变质岩石组合、原岩建造以及铁矿地质特征,将鞍山—本溪地区含铁变质地层划分为茨沟组、大峪组和西鞍山组。与绿岩带柱状剖面对比,茨沟组和大峪沟组相当于绿岩带中部岩系的上部岩组,西鞍山组相当于绿岩带上部沉积岩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前寒武纪非金属矿产的分布和特征,指出菱镁矿、硼矿、磷矿、滑石、石墨等非金属矿产赋存于不同的沉积建造、火山堆积以及不同变质岩系之中,是由古陆块的构造部位所决定的。前寒武纪非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大陆地壳演化关系密切,古元古代大陆拼合焊接的造山带和新元古代稳定地块的海相沉积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成矿构造环境,前者在中国北方(如胶辽裂谷、佳木斯地块)形成菱镁矿、硼矿、滑石矿和石墨矿等矿床,后者在南方(如扬子陆块、苏鲁大别带)主要形成磷矿床。前寒武纪产出大型、超大型非金属矿床数十个,成因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岩浆热液型和沉积(弱变质)型,文中着重对硼、石墨、菱镁矿、滑石、磷矿等五个主要矿种的资源分布及矿床地质特征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4.
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的金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铁建造中的金矿床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深受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重视 。前寒武纪铁建造中金矿床具有不同的类型特征及成因模式,通过分析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的几个该类型金矿床,认为运用地质对比方法研究前寒武纪铁建造中金矿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沈保丰  毕君辉  张阔 《地质学报》2021,95(2):336-351
地球表层大气氧浓度的显著增高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地质事件之一,它不仅改变了地球表层环境,促进了生命演化,而且加速了表生地质过程,形成一系列适应环境突变的岩石和重要矿床。地球在前寒武纪时期曾发生过两次大气快速增氧事件,分别为大氧化事件(GOE)和新元古代氧化事件(NOE)。本文主要论述华北陆块新太古代晚期增氧事件的时限及其对成矿和生命演化的影响。华北陆块新太古代晚期形成千余个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和矿点,属于阿尔戈马型,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约335.36亿t,占全国铁矿总资源储量46%。该类矿床和矿点形成于弱碱性氧化环境,成矿时代主要介于2.56~2.52 Ga,并经历了2.51~2.50 Ga的变质作用。通过对BIF型铁矿床中矿石的Ce异常、铁同位素组成和硫同位素非质量分馏效应(MIF-S)等特征研究,显示在2.56~2.52 Ga期间大气圈的氧浓度大幅度升高,并由缺氧还原环境变为具一定氧浓度(1%~10%PAL)的氧化环境,暗示华北陆块在此期间曾出现过一次显著的增氧事件。其对华北陆块的成矿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形成大量氧化物相BIF型铁矿床,这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和铁矿石开采对象,但缺少碳酸盐相BIF型铁矿床的产出;(2)制约了新太古代晚期VMS型铜锌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发育,目前仅在辽北红透山地区有报道;(3)缺失南非兰德型金-铀砾岩矿床。此外,此次增氧事件也加速了华北陆块上生命演化的进程。一般来说,从以单细胞为主的真核生物演化到宏观多细胞真核生物大约需经历1.6~1.7 Ga。然而,华北陆块从新太古代晚期(2.56~2.52 Ga)的增氧事件到中元古代蓟县纪高于庄组宏观化石的发现,即从以单细胞为主的真核生物向宏观多细胞真核生物演化仅经历了约1.0 G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陆块上第一次出现显著增氧过程的时限为2.56~2.52 Ga,不仅时间上比全球其他地区(~2.4 Ga)早了约1亿多年,而且生命演化也比其他地区提早0.6~0.7 Ga。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BIF型铁矿床地质特征和资源远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沈保丰 《地质学报》2012,86(9):1376-1395
BIF型铁矿床是中国最重要的铁矿床类型,占全国总查明资源储量55.2%.BIF型铁矿床主要分布在华北陆块,其次在扬子陆块.在华北陆块鞍山—本溪,密怀—冀东,五台—吕梁矿集区中铁矿床尤为集中,约占全国铁总探明储量41.5%.BIF型铁矿床在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均有产出,但主要在新太古代—古元古...  相似文献   

18.
全球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特征与重要分布区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是全球铁矿石第一消费大国,每年进口铁矿石量已超过9亿t,进口量超过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60%,对全球铁矿主要类型特征及重要分布区带总结和潜力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总结了全球铁矿资源的禀赋特征,将全球铁矿床分为BIF相关型、沉积型、火山成因型、岩浆型、接触交代-热液型(矽卡岩型)5种成因类型,重点总结分析了BIF相关型和火山成因型铁矿地质特征、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根据铁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层序、含矿建造特征及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等综合因素,在全球主要大地构造单元中共圈出33个铁矿分布区,47个铁矿重要分布区带,并对各重要分布区带的资源潜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