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肖丽  陈清汉 《海岸工程》2007,26(2):32-37
针对埕岛油田复杂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生产中配套应用了适合浅海油田开发的油藏工程、钻采工艺、海工工程、油水井监测、自动化控制及油藏生产管理综合调整等技术,使一个浅海边际油田开发获得了较高的效益,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海上油田高速高效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上特稠油油田复杂油水界面在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过程中的表征,提出一种非平衡输入建立饱和度场的等效方法。该方法通过油水界面三维分布模拟、油水分区属性场构建及含水饱和度模拟等构建准确表征复杂油水分布特征的含水饱和度场,利用该含水饱和度场替代油水界面,实现地质模型中储量拟合及油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复杂油水界面的定义。在渤海LD油田,利用该方法解决了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过程中复杂油水界面表征难题,为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奠定了模型基础,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油田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葡萄花油田葡47区块区域构造属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二级构造带东部斜坡,是葡萄花构造延伸的部分。研究区主要目的层为葡萄花油层。由于葡萄花油层相对长垣各油田的储层物性差,油水关系复杂,同时考虑到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决定作用,储层属性模型采用了相控储层建模的方法以提高模型精度,为下一步油藏开发和综合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正海  李达  易丛  何骁勇  朱磊 《海洋工程》2015,33(1):125-132
从南海某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出发,根据目标油田的油藏规模和储量,兼顾周边油田的区域开发需求,确定油田开发思路和钻完井机具、方式的选择方法。详细阐述油田生产处理、油气水输送、原油储存和外输的主工艺流程设计思想,系统论述油田开发主要工程设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经过初步工程方案筛选后,针对油田独立开发的关键设施———浮式储油生产装置(FPSO)或浮式储油装置(FSO),以改造升级旧 FPSO、旧油轮改造成 FSO 及新建 FPSO 等三个可行的开发方案为基础,确定相应的主工艺流程,从各方案技术优缺点、工期编排及工程投资估算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油田开发工程方案的最终选择。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南中国海油田独立开发方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该方法对于远离陆地的油田开发方案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冀东油田G104-5区块浅层油藏储层胶结疏松,边底水活跃,随着采液速度的提高,边水沿高渗透带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油藏的复杂性给调剖调驱工艺带来一定难度。针对冀东油田地质和开发情况,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在大量室内物模的基础上筛选研制了一种适合冀东油田浅层油藏调驱的交联聚合物体系并应用到现场,取得了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两年来累计增油4.4×104t,有效地控制了该区块边水推进速度,改善了开发效果,为冀东油田夺油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为其它浅层油藏区块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技术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渤海BZ油田沙三中段为特低渗油藏,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由于储层横向变化复杂及对“甜点层”认识不清,制约了油田开发进程。本文重点研究沙三中段沉积演化并对其有利储层进行预测,以指导特低渗油藏的开发。综合区域沉积特征、钻井及地震资料,利用残余厚度法和印模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古地貌研究的结果认为,沙三中段主要发育古洼陷、古斜坡、古沟谷和古凸起4种古地貌单元;通过岩芯观察和测井相分析认为,沙三中段主要发育分流河道、河口坝、浊流、分流间湾和前扇三角洲泥沉积微相。综合研究认为,小层沉积微相及厚度与古地貌形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古洼陷储层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优质微相且沉积厚度最大,古斜坡和古沟谷次之,古凸起最差。综合古地貌、沉积微相及演化特征分析,有利储层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及沉积微相。以储层厚度和物性综合确定出沙三中段的“甜点”区分布,为特低渗油藏不同井区采取不同的开发策略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上碳酸盐岩油田开发难点及面临的挑战,以XX油田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的ODP实施为例,提出了深层生屑云岩储层预测方法。通过古地貌及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综合研究,建立深层碳酸盐岩油藏、窄薄储层的配套研究技术,并在该技术的指导下成功完成对XX深层碳酸盐岩油田的储层预测。实践证明该研究方法可以很好地指导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对于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西南部,为一轴向为SE—NW的鼻状构造倾伏端,其中438块核三段Ⅲ11的A油区是砂岩储层的鼻状构造油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现该油藏油水界面深度不一,因此,从油气成藏力学的角度,结合研究区的储层研究资料,对油水界面差异分布的成因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油气藏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主要受控于储层物性、地层倾角及原油密度等因素,而双河油田438块核三段Ⅲ11的A油区各区域由于地层倾角及油水密度差相同,油柱高度即油水界面差异性分布主要受物性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9.
海坨子油田属于特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其开发实践表明:微裂缝为流体渗流的主要通道,能否准确描述储层中裂缝分布形态,直接关系到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钻井取心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及铸体薄片分析资料为基础,对海坨子油田储层中微裂缝的形成机理、形态及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了裂缝描述的详细参数,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类型油藏微裂缝系统描述及有效识别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利用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了海坨子油田海21-4试验区微裂缝的分布DFN模型,预测了裂缝的分布密度、分布方位及裂缝大小,为油藏数值模拟双重介质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埕北油田为带有气顶和刚性水体的普通稠油油藏,表现出油井产能高、采油速度高、开发生产平缓等高效开发特点,目前水驱采出程度已达到42.8%,预测最终水驱技术采收率将超过60%,搞清该油田高采收率的主控因素对指导渤海湾盆地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埕北油田高采收率评价的基础上,从该油田东二段油藏自身的优势地质特点、边部水体能量大小、储层微观渗流特性以及针对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采取的及时调整对策等方面剖析了取得高采收率的主控原因。该油田开采的成功经验可为国内同类型油藏高效开发提供借鉴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锦州25—1油田是渤海湾近年钻探发现的大型油田。锦州25—1区块先后钻了十多口探井,在钻井作业中遇到上部井眼扩大严重、井径不规则、井垮、起下钻遏阻卡、电测作业遏阻、电测井底沉砂较多、井漏等复杂情况。通过对锦州25—1区块前面几口探井钻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了锦州25—1区块的地层压力剖面分布。经过不断的总结与措施改进后,在后面的探井钻井作业中做到了起下钻顺利,上部井径扩大率较小,未出现井垮情况,电测一次到底,钻井作业生产时间大幅度提高,为锦州25—1油田的生产井钻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对构造演化、成藏要素、油源对比、成藏期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Trinity油气运移成藏模拟分析软件对锦州25—1油田的油气运聚模拟研究,分析了形成锦州25—1油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建立了其成藏模式,指出了该地区有利勘探方向。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锦州25—1构造是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生成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而优良成藏要素的优势时空配置则是形成锦州25—1油田的关键因素。其成藏模式为: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在东下段时期进入了大量生排烃期,生成的油气为一期充注,充注时间发生在东营组末期,沿东下段时期强烈构造运动伴生的断裂系统、沙二段广泛发育的砂体、沙二段与沙三段之间大型不整合面以及古构造脊所构成的疏导体系运移至沙二段圈闭成藏,而沙三段砂体则可以近源优势成藏。辽西凹陷西斜坡、凹中隆以及古构造脊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3.
开展海上复杂断块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对刻画储层连通程度、剩余油的分布情况有着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以北部湾A油田A1/A5断块为例,首先对复合砂体内单砂体的识别来建立流动单元研究的精细地质格架,然后结合断层封闭性、隔夹层分布、砂体接触关系所形成的渗流屏障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参数优选,确定孔隙度、泥质含量、渗流系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分类的主要参数,并通过神经网络聚类分析将流动单元分为3类。在单井、剖面、平面流动单元展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Ⅰ类流动单元具有最好的储渗能力,所钻油井累计产量比较高,但分布范围局限,成土豆状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中心部分;Ⅱ类分布范围最广,储渗能力较好,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剩余油分布较多,通过调整挖潜可以开发其生产潜力;Ⅲ类大多成条带状分布,主要位于水下溢岸砂沉积部位,储渗能力最差,产量很低,其开发潜力也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海上油田开发具有勘探投入大、采油平台使用寿命短、生产操作费用高和水驱采收率低等特点,如何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从海上油田LD10—1开发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油藏地质特征和流体性质特点,利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评价实验,开展了早期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驱增油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聚合物驱不仅大大缩短油田开发时间、节省操作费用,而且最终采收率也比中后期实施时高。在化学药剂费用相同条件下,“聚合物凝胶+聚合物”段塞组合驱的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纯聚合物驱。A23井单井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于2006年3月23日开始,矿场监测结果表明,注入压力大幅度提高,吸液剖面明显改善,部分油井已陆续见到“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峰油田长8油藏低渗、细孔喉、砂岩泥质含量高等储层特点,分析了储层堵塞的原因,通过理论及试验优化出了本区块酸化增产的酸液配方。使用土酸酸化角井成功率相对较高,边井成功率低,复合有机酸酸化增产技术从应用效果看好于土酸酸化,为该地区措施提高单井产量积累了一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罗68区块地质构造复杂,上部井段钻遇大段造浆地层;二开井眼大,裸眼段长;沙河街组发育断层、盐膏层和高压油气层,井壁失稳严重,钻井施工难度大.通过优选聚合物防塌钻井液体系和聚磺抗高温防塌钻井液体系,辅助现场钻井液维护处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区块优质、安全、高效钻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地质建模是油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滩海油田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造成钻井少,各种资料获取、采集难度大,给处于开发初期的油田带来了较大挑战。以大港滩海关家堡开发区为例,提出在前期地质概念模型的指导下,多学科综合,应用随机模拟理论,采用储层约束反演与地质建模相结合,建立储层岩性模型,并在岩性模型的控制下实现储层参数建模,通过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提取出沿设计井轨迹方向的预测曲线成果,指导复杂结构井的钻探,利用该建模思路与成果,大大降低了井间储层预测的不确定性与开发风险,现场实施效果显著,其建模方法对于类似滩海稀井网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我国运用已久,但其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一直以来存在争议。相对于陆上油田开发,海洋油田的开发具有投资大、风险高、钻井少、资料数据相对有限的特点。通过多年利用包括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在内的多种油藏工程方法进行海上油(气)田整体开发方案研究、开发方案调整研究、动态跟踪研究、剩余油(气)分布研究以及参与储量计算、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等工作,客观评价和归纳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海上油(气)田开发中的作用以及多年来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