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1984年2月18日耀斑后环系的太阳分光照相光谱资料进行Hα谱线轮廓不对称因子和Hα总辐射量的计算,定量地给出了该环珥系的轮廓不对称场和Hα辐射分布,计算结果表明:1.环珥系大部份轮廓不对称因子|P|<0.5,说明整个环珥系的Hα谱线轮廓基本上是对称的或近似对称的。2.整个环珥系Hα谱线轮廓主要表观为紫不对称。3.具有红移视向速度的地方谱线轮廓都是紫不对称。4.采用不对称因子P进行谱线轮廓不对称计算,比传统的二等分法更优。5.该环珥系的总辐射能量级为10~(31)尔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1993年10月2日发生的一个1N/C6.5级耀斑多波段观测的结果.综合比较了耀斑的单色象,Hα波段工维光谱,2840兆赫微波爆发和硬X射线爆发资料.得到Hα单色象上不同亮核的强度变化,与微波及硬X射线暴的时间轮廓比较,给出了色球耀斑区亮度场的演化,对照磁图确定了耀斑区的磁场位形,从而对该耀斑产生和加热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1989 年8 月17 日耀斑后环的观测视向速度场,在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梯度和大气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沿环腿螺旋上升和环内物质密度由环腿向环顶和环足线性递增的假设下,理论上计算了该环系的视向速度场,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似乎为耀斑物质由色球蒸发作上升运动的观点提供了间接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利用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我们观测到1989年8月17日出现在太阳西边缘的耀斑环,它们产生在AR5629上(S17,L74)。当时,该活动区已转到日背面,约10°左右。17日,从UT0132至UT0911,我们取得了该耀斑环的一系列Hβ单色光资料(图1)和它们的二维实时视向速度场(图2)。从观测中,我们可以看到环的形成演化的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和分析了1989年7月5日太阳耀斑的Hα、Hβ和Hγ的连续发射光谱。研究表明该耀斑在光谱、时间和位形等方面的特征跟白光耀斑相似,很可能是一个白光耀斑  相似文献   

6.
多云模型’’是处理太阳活动体光谱不对称轮廓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环Hβ波段光谱资料,得到了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相似文献   

7.
1989年8月16日,太阳AR5629活动区(S16W96)上空发生一X20的X—射线耀斑。我们取得该耀斑色球Hα单色光照相序列观测资料,该光学耀斑(S16W90)是,1.寿命:约13个小时.到0732—0734UT达极大;2.结构,成环状系、分主环与次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云模型”方法,从云南天文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到的Hβ光谱资料中导出1989年8月17日太阳西边缘的一个大的耀斑环系不同时间的视向速度场.为了解释观测速度场的主要特征,本文采用如下假设和近似: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应力和环内气压梯度力联合作用下由环足沿螺旋磁力线上升运动.应用MHD理论计算了它的理论速度场.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计算出的速度场与第一时段的观测速度场基本相似,这似乎对耀斑物质蒸发模型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
1989年8月17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云模型”是处理太阳活动体光变谱不对称轮廓的有效方法,本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利用云南天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Hβ波段光谱资料,得到了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云南天文台1981年5月16日3B级双带大耀斑环(0922UT)的H_α—SSHG光谱资料作了初步的数据处理。采用非线性函数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从光谱轮廓求得圆面耀斑环的线心光学厚度τ_0、Doppler宽度Δλ_D平均能源函数S_λ及视向速度V_(11)的二维分布,为处理具有时空序列的光谱资料提供了一种数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耀斑环系内的物质由环顶沿两环腿向色球层溅落;用色球蒸发模型解释环中的物质来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