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前 ,由国内环境地质和遥感技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 ,对河北省遥感中心完成的卫星遥感 (Landsat-TM )解译泥石流的可行性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卫星遥感 (TM )泥石流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遥感学界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见到在大范围内获得研究成功的报道。河北省遥感中心研究人员在分析了TM图像的特点和泥石流相关要素的光谱特征基础上 ,提出了泥石流扇 (点状地貌单元 )和泥石流孕育环境 (面状空间单元 )并重研究的总体思路 (这是针对以往研究往往局限于泥石流扇一个点而忽略泥石流孕育环境这样一个包含丰富泥石流信息…  相似文献   

2.
“七·五”期间,作为新一轮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先后开展了太行山南段、北段、冀东及冀西北等地区的1:20万水文地质普查(修编)工作,在投资少、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为了加快普查(修编)工作的进度,提高普查成果质量,在水文地质普查前期开展了水文地质遥感解译工作,截止1990年,共解译完成水文地质普查单元4个,总面积近8万km2。遥感技术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 1.水文地质遥感解译系列图件的编制,基本满足了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对查明区域水文地质基本条件、规律的需要。系列图件包括水系及水文要素图、地貌图、地质…  相似文献   

3.
选取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白龙江流域武都段作为研究区,在对该区域泥石流堆积扇的形态特征和堆积范围进行实地调绘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率影像(SPOT)进行目视解译,获得研究区部分泥石流堆积扇和非泥石流堆积区的分布范围,将其作为已知样本区。利用该区域多光谱遥感影像(ASTER)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包含波段比和主分量的几十种特征指标。通过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分析计算,选取对区别泥石流堆积扇最具显著意义的指标进行输入,进而采用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识别泥石流堆积扇。得到如下结论:SPOT与ASTER融合影像的波段比、主分量指标可以有效地突出土壤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对泥石流堆积扇的识别具有显著意义;利用筛选出的遥感指标和地形指标作为输入,进行监督分类识别泥石流堆积扇,能够有效地将遥感指标和地形指标相结合,提取的堆积扇覆盖范围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第1期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提高遥感科学水平·································……童庆禧(3)遥感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与计算方法······4······················……阎守琶(5)彩红外航空像片应用于森林灾害调查的方法与结果分析············……唐小平(12)浅海水下地形地貌遥感信息提取与应用··,···························……李铁芳等(22)河北省太行山南段东坡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遥感解译··················……  相似文献   

5.
根据卫星遥感图像特征,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复杂沟系泥石流的运动及动力学特征,提出了泥石流在支沟中是匀变速(加速)运动,在主沟中是脉冲式运动。阐述了主沟中的脉冲式运动方式是由泥石流能量(动力)积累与释放交替演变的结果,而能量的积累与释放是由主沟两侧地质环境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东亚飞蝗生育周期的遥感蝗灾监测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 ,国际遥感蝗灾监测的技术路线一般是爆发蝗灾后受损面积、程度的监测与评价 ,研究灾害的有效预警与预测方法 ,对防灾减灾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连续 2 0 0 1、2 0 0 2年连续实地对渤海湾夏蝗孵化期、生长期和成虫期等 7个阶段的野外观测 ,对蝗虫生境物理和生物依赖条件样方统计、光谱测试和遥感机理实验 ,提出了“飞蝗生育周期遥感三段监测”的论点 ,根据这个论点将遥感监测设计为 3个阶段 :(1 )孵化期水热条件遥感反演 ;(2 )生长期食量猛增遥感监测芦苇叶面积指数和植被盖度变化 ;(3)成虫期寻找新食源对芦苇盖度 (温度 )和地表水条件 ,进而对聚集条件和迁移方向的分析指导灭蝗。有效发挥了遥感连续动态观测的技术特点 ,为建立环渤海湾东亚飞蝗遥感监测体系提供了基本技术路线 ,介绍的思路与方法也可以对森林病虫害等大规模突发病虫灾害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泥石流灾害对西藏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沿线的影响与危害,基于遥感手段开展了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及冰川水文信息特征的提取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芝-加查段沿线泥石流源地物源分布具有不均匀性;源地冰川分布具有不平衡性;沿线泥石流源地的物源在冰川融水及冰川型泥石流过后更加发育,积累的松散物质更加丰富,导致泥石流源地物源进一步复活并产生大量新物源,从而使沿线泥石流发生频率增高,规模增大。  相似文献   

8.
黄洁慧  谢谟文 《测绘科学》2019,44(11):109-115
针对传统的泥石流评价方法仅考虑已堆积的泥沙量,而泥石流通常与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发生的问题,该文以楞古水电站库区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灾害评价分析相结合的手段研究库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解译出不良地质现象70处。结果表明:在提高水库工程地质测绘、分析及研究工作的效率、工作质量上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遥感解译结果,现场调查、地形地质等资料,最终计算力邱河坝段在降水量达到最大250mm时,力邱河产生的可能泥石流泥沙量约为15 850 115m~3。依据降雨量概率分布估算,力邱河流域由于不良地质条件所产生的泥石流物源(推移质)年均约6.58×10~5 m~3。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POT5图像和DEM数据自动提取泥石流的方法。首先利用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值土壤亮度指数(NDSI)和图像经主成分变换得到的第一主成分(PC1)等3种遥感指数获取新的主成分变换图像,进而利用阈值自动选取算法提取包含泥石流的裸地信息;然后基于1∶10 000的DEM数据,利用改进的沟谷中心线提取算法提取沟谷中心线,并利用数学形态学滤波算法生成沟谷范围;最后将提取的疑似泥石流图斑与沟谷范围匹配,并对矢量化后的结果进行面积、坡度和顺坡性等筛选,得到泥石流或潜在泥石流信息。实验表明,本文构建的泥石流提取模型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9月 19日 ,全国地方遥感应用协会 (以下简称遥感协会 )在北京召开了二届七次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遥感协会常务理事及顾问。会议邀请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孙来燕副司长、国家计委地区司高广生副司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彦广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和广西自治区计委等部分省 (市、区 )的代表。会议由庄逢甘理事长主持 ,会议内容是研究遥感协会的近期“十五”期间的工作 ,筹备 2 0 0 2年年会暨庆祝遥感协会成立 10周年的工作。国防科工委系统一司孙来燕副司长在会上宣布 ,遥感协会业务上归国防科工委指…  相似文献   

11.
遥感在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识别方面,较常规方法有明显的优势,并能快速提供大面积地区的位置、分布、范围、规模、类型、发育环境等数据和图件。本文通过多时相、多平台遥感图像解译,了解它们的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这些信息为工程灾害评价及滑坡、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了全面可靠的依据。 遥感技术在滑坡、泥石流灾害领域中的应用除遥感技术水平外还依赖于滑坡、泥石流信息机制、应用模型的研究及信息系统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经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 (中国环境遥感学会 )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 ,2 0 0 2环境遥感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学会五届二次理事大会于 2 0 0 2年 9月 2 3- 2 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届时将有各界近 2 0 0人参加会议和展览。2 0 0 2环境遥感学术年会由 86 3- 13(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主题、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开放实验室等单位联合主办 ,会议将在遥感基础理论、国内外遥感前沿与进展 (遥感新技术、新方法 )、高光谱遥感、雷达遥感、数字地球与数字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数字制图、遥…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研究闽江流域(福州段)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本文以2010、2015和2021年的遥感影像为基础,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闽江流域(福州段)近12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福州段)2010、2015和2021年的RSEI指数分别为0.62、0.70和0.68。(2)大部分地区的RSEI指数等级为良和优;生态变好的面积大于生态变坏的面积,生态环境整体向好发展。(3)干度和热度是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4.
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岷江流域映秀—茂县段极为严重的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利用震后多期高分辨率航空遥感数据并结合解译标志,快速、准确地分析研究区灾害的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对科学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次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主要表现为:1滑坡、崩塌及其过渡类型——崩滑为主要的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占90%以上);2次生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在岷江两岸山坡,但在映秀—汶川段的发育程度和规模比汶川—茂县段大得多。研究区次生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地震形成的滑坡体趋于稳定,但解译的21个潜在滑坡体中部分已出现活动迹象,其中斗簇和沏底关2个潜在滑坡群更为明显,应对其进行遥感连续动态监测;2泥石流为研究区今后最主要的灾害类型,其中映秀—汶川段为最主要的发生地段。  相似文献   

15.
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与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就发射“阿里朗 2”(以前称“韩国多用途卫星 2”)遥感卫星一事签署了一份价值达 1,6 85万美元的合同。这颗卫星将于 2 0 0 4年用“长征 2号丙”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目前 ,该卫星正由欧洲的Astrium公司和以色列的光电工业公司制造 ,它将提供 1m分辨率全色和 4m分辨率的多谱段地面图像。(椐SpacefliteJuly 2 0 0 1)中国将发射韩国Kompsat-2卫星  相似文献   

16.
大美平顺     
《今日国土》2023,(6):14-16
<正>平顺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东部,太行山南段,地形图像一个展开的手掌,突兀于晋、冀、豫三省交界之处。全县国土总面积1550平方公里,辖5镇6乡、151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是著名全国劳模、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的家乡。  相似文献   

17.
突发冰川终碛湖(简称"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是西藏高山冰湖分布区的一种山地灾害,极易给下游地区的居民及公路、桥梁、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带来毁灭性灾害。多年来,对冰湖溃决泥石流/洪水的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但高山高寒和艰险的地形及交通条件,给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实地调查带来不便,大部分冰湖溃决缺乏实时的文献记载资料,而灾后访问资料经常会与实际情况有出入。遥感图像可真实记录冰湖溃决泥石流的形态、位置和发生时间等相关痕迹。因此,利用高空间分辨率Rapid Eye和多时相Landsat MSS,TM图像,对吕儒仁、程尊兰等学者报导的"1982年发生在定结县的冰湖溃决泥石流事件"进行了验证。通过对覆盖金错和印达普错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解译和灾害发生前后的遥感动态变化分析,认为有关文献记载的"金错冰湖溃决泥石流事件"实际上是印达普错溃决泥石流事件。野外调查发现金错的终碛垄较为完整,其下游部位没有发现大型U型溃口和冲沟,终碛垄下游也未见新泥石流堆积体。研究结果表明,对高分辨率、多时相遥感图像的解译能够有效地提高艰险地区地质灾害调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在水稻反射光谱特性与水稻生物参数关系的支持下 ,以吉林省德惠市夏家点镇为研究区 ,探讨了一条基于TM遥感影像反演得到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与地面观测数据叶面积指数 (LAI)的水稻生长状况的研究途径 ,并利用NDVI以及LAI对该区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的水稻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解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从多尺度重新对西藏山南地区活动断层进行遥感解译,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位置及活动性进行判定。首先,采用具有全天候和穿透性的Sentinel-1雷达图像和光谱信息丰富的Landsat ETM+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分二号遥感影像,提取并分析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信息;其次,将DEM数据与ETM+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获取三维可视化遥感影像,方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活动断层的构造地貌分析;最后,综合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各自的成像优势,利用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处理与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等处理来降低活动断层遥感解译的多解性与可疑性,明晰了西藏山南研究区的活动断层遥感影像特征。根据活动断层遥感解译标志,在研究区共解译出主要活动断裂带4条,分别为:雅鲁藏布江断裂带、札达—拉孜—邛多江断裂带、桑日—错那断裂带和达吉岭—昂仁—仁布断裂带。研究区的活动断层解译结果表明,综合应用多源遥感数据可以大大提高活动断层解译的准确率与可信度,并为研究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滑坡、泥石流遥感回顾与新技术展望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王治华 《国土资源遥感》1999,10(3):10-15,39
回顾了20a 来我国在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应用遥感技术调查滑坡、泥石流的方法和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善现有的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方法技术的迫切性,展望了滑坡、泥石流遥感调查新技术的内容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