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奥陶系鹰山组一直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综合运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分析测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鹰山组储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鹰山组整体岩性以粉-细晶白云岩,砂屑灰岩,灰质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上部为风化壳岩溶储层,溶孔-裂缝发育,中下部为裂缝性储层,裂缝发育,纵向上具有上孔下缝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强;加里东中期I幕运动形成的构造不整合面是该区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加里东中期—早海西期形成的断裂和构造裂缝是该区储层发育的关键;早二叠世时期与火山作用伴生的岩溶烘烤以及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域,奥陶系鹰山组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鹰山组发育大套台地相碳酸盐岩,以高能相的台内滩沉积为主.鹰山组埋藏较深,但岩溶储层呈大面积厚层状分布.早奥陶世塔中Ⅰ号断裂使得塔中隆起隆升并遭受强烈剥蚀形成下奥陶统鹰山组顶部风化壳,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和方法识别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研究认为,岩性岩相是岩溶型储层发育的重要基础,层间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成层性和横向展布规模,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埋藏岩溶形成大量有效的缝洞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储集性能.研究发现,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鹰山组顶面以下120 m地层厚度范围内,横向有一定连通性,在断层、构造裂缝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统一的储集体,呈准层状展布.  相似文献   

3.
塔中地区是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区域,奥陶系鹰山组蕴藏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鹰山组发育大套台地相碳酸盐岩,以高能相的台内滩沉积为主。鹰山组埋藏较深,但岩溶储层呈大面积厚层状分布。早奥陶世塔中I号断裂使得塔中隆起隆升并遭受强烈剥蚀形成下奥陶统鹰山组顶部风化壳,以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为主。通过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和方法识别溶洞发育带和断层裂缝发育带,确定出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研究认为,岩性岩相是岩溶型储层发育的重要基础,层间岩溶控制了储层的成层性和横向展布规模,断裂和裂缝网络是岩溶水的主要渗滤通道,埋藏岩溶形成大量有效的缝洞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储集性能。研究发现,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鹰山组顶面以下120m地层厚度范围内,横向有一定连通性,在断层、构造裂缝和溶蚀作用下形成统一的储集体,呈准层状展布。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地区古岩溶储层露头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伟 《地质学报》2010,84(8):1215-1222
始新世末,喜马拉雅运动引起柯坪—巴楚地区广泛的水平挤压和构造抬升,导致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出露地表,为古岩溶储层研究提供了很好的露头表征条件。本次研究选取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剖面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了古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和演化模式。指出不同碳酸盐岩岩石结构对岩溶响应表现出明显差异:一间房组礁滩体岩溶储层小型溶孔、溶洞分布广泛;以泥晶灰岩和砂屑灰岩为主的鹰山组,岩溶作用形成裂缝为主控因素的大洞大缝型,非均质性很强的孔隙体系。研究区内同样发现了热液作用形成的深成溶洞,但数量和规模均较小。因此,古岩溶作用及伴生的溶洞系统是储层预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古8井区断裂与鹰山组岩溶储层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中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多期次不同类型岩溶作用叠加改造是形成塔中古岩溶储层的主要动因,断裂是影响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中古8井区加里东期发育北西-南东逆冲断裂带,海西期发育北东-南西向走滑断裂带,组成网状断裂系统。岩溶储层发育于鹰山组顶面0~120 m深度范围内,类型细分为:孔洞型、洞穴型、裂缝型和裂缝—孔洞型4种,以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为主。加里东至海西期多期、多组断裂及伴生的裂缝网状系统形成良好的流体运移通道,促进缝洞系统的形成与埋藏溶蚀作用及内幕白云岩化的发生,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碳酸盐岩孔-洞-缝复合型储集体。   相似文献   

6.
塔河地区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开发目标,分析其储层特征和成因对深层油气勘探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塔河地区岩心、岩屑、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鹰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和储层类型等,对影响鹰山组储层发育的地质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依此总结了其储层发育的规律和模式。研究认为:鹰山组碳酸盐岩主要以亮晶颗粒灰岩、颗粒泥晶灰岩和泥晶灰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孔隙、晶间孔隙、溶蚀孔隙、裂缝和溶洞为主;储层类型多样,包括裂缝型储层、孔洞型储层、裂缝-孔隙型储层和裂缝-溶洞型储层等。鹰山组储层是古地形、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古地形是储层发育的背景,沉积期和表生期的古地形具有不同的作用;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础,不同沉积相带岩石孔渗差异明显;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的形成,最关键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多期多次多类溶蚀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破裂作用促进了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轮南奥陶系潜山表层岩溶储层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轮南古潜山位于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轮南低凸起中部地区,主要岩溶层位是奥陶系鹰山组与一间房组,轮南古潜山的形成条件和表生岩溶作用时间与中国南方的桂林岩溶存在极其相似之处。本文通过研究轮南地区古风化壳表层岩溶带发育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认为:表层岩溶带主要分布于距古风化面以下0~40m范围内,此带范围内岩溶缝洞系统相对比较发育,岩溶缝洞系统具有一定连通性,属岩溶储层较为发育的部位,岩溶储层有效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小规模溶洞和溶蚀裂缝;表层岩溶带发育与古岩溶地貌及古水动力条件具有密切关系,岩溶地貌类型或水动力条件不同,表层岩溶带发育厚度、岩溶形态与岩溶缝洞系统发育规模、岩溶缝洞系统充填特征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该地区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为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层位,储层分布具明显差异性.通过岩心,薄片,测井及分析测试等资料对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英买力地区一间房组岩性主要为滩相泥晶颗粒灰岩及亮晶颗粒灰岩,鹰山组岩性为泥晶灰岩和颗粒灰岩交互分布.储层储集空间以构造裂缝和孔洞为主,储层类型主要为孔洞-裂缝型和裂缝型.沉积相带控制了原始沉积的物质基础,构造作用、埋藏溶蚀连同大气淡水溶蚀等多种建设性成岩作用使研究区内台内滩储集体和礁滩储集体的连通性增强,储集空间增大,便于形成较好储层,溶蚀作用和构造运动是控制储层发育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储层特征及古岩溶发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古岩溶发育,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本次利用岩石化学分析、岩芯钻井、地震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对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及岩溶缝洞发育模式进行研究。认为:鹰一段和鹰二段发育质纯厚层灰岩地层,属强岩溶层组,溶蚀孔,溶蚀裂缝及溶洞均发育,后期古岩溶作用是该区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垂向岩溶缝洞系统主要发育在鹰山组顶面以下0~50 m及80~180 m范围。同时,溶洞在该区发育,洞穴型岩溶是该区优质岩溶储层,钻井过程常伴有放空、水漏失现象。结合古地貌特征,建立了ZG18~ZG22井区古岩溶缝洞系统发育模式,为岩溶储层预测及勘探开发井位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新垦地区奥陶系层间岩溶地区缝洞发育,是塔北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储层发育特征分析,发现该区储层主要以裂缝-孔洞及溶洞型储层发育为主,纵向上主要发育在一间房组顶面以下100 m范围内;根据沉积环境、古地貌恢复、岩溶作用条件分析,认为台地相沉积的较纯灰岩是岩溶的基础,多期岩溶作用是优质缝洞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其中一间房暴露期岩溶形成了早期的孔隙,而在这基础上,良里塔格暴露期地下水顺层区域径流岩溶,形成了一间房组、鹰山组大型缝洞空间,该期岩溶是层间岩溶区优质储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在岩溶过程中,断裂或深切河谷控制了地下水径流、排泄方向,即控制了岩溶缝洞储层的分布。根据以上结果,建立了新垦地区层间顺层岩溶模式,以此指导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
位于塔北隆起中部的哈拉哈塘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近期塔北油气勘探的突破新区,勘探的主要目标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本文通过对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的分析,利用钻井、岩芯、地震等资料,对本区岩溶型储层的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储层发育的主要岩溶阶段、岩溶模式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主体在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储集空间主要为近层状分布的溶蚀孔洞/洞穴和裂缝,岩溶储层的发育主要受控于一间房组沉积末期的准同生期岩溶和志留系沉积之前的表生期(潜山+顺层)岩溶。前一期岩溶具有区域分布较均匀、规模较小的特点;后一期岩溶在前期岩溶的基础上发育,并根据古地貌的差异在平面上分为4个区:北部Ⅰ区一间房组直接暴露,发育古潜山岩溶;Ⅱ区一间房组之上覆盖了厚度不等的吐木休克组、良里塔格组和桑塔木组,岩溶主要受控于河流和断裂的下切及由北部Ⅰ区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顺层岩溶;南部的Ⅲ区和Ⅳ区发育顺层及沿断裂的岩溶和淡水与南部海水的混合水岩溶。在以上两期主要岩溶作用的影响下,哈拉哈塘一间房组和鹰山组一段地层发育近层状岩溶洞穴、孔洞、角砾孔和裂缝,形态多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2.
古城地区是塔东探区的重点勘探区块,下奥陶统鹰三段是塔东探区首要的勘探层系。探寻多期热液作用改造后的优质白云岩储层是扩大研究区勘探成果的关键。本文在储层岩石学特征判识的基础上,应用U-Pb同位素定年技术,结合碳氧锶镁同位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分析了热液性质,明确了热液作用发生的确切时期及期次,探讨了热液作用对白云岩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古城地区鹰三段白云岩储层发育准同生-浅埋藏海水成因的粉晶-中晶白云岩及热液作用产物。热液作用可划分为二期:第一期为中-晚奥陶世贫镁热液,表现为鞍状白云石充填缝洞及重结晶次生加大的粗晶白云石,U-Pb测定年龄为464±12Ma到473.9±9.1Ma,氧同位素值比早奥陶世正常海相白云石明显偏负,锶同位素比值明显高于早奥陶世海水值,稀土元素Eu正异常,锶、铁、镁元素含量低;第二期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钙质热液,表现为方解石充填缝洞及对先存白云石的溶蚀,U-Pb测定年龄为448±15Ma到457.4±6.6Ma,氧锶同位素组成严重偏离同时期正常海相白云石范围,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Eu正异常,锶、钙元素含量高,锰元素含量低。第二期热液作用是白云岩储层溶蚀的关键,同期NNE向断裂带作为其输导系统,是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部位,为有利区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熊良 《新疆地质》2019,(2):219-225
为明确塔中西部奥陶系鹰山组古岩溶储层发育及主控因素,总结鹰山组古岩溶特征及发育条件,划分了岩溶层组类型。在鹰山组古地貌恢复基础上,通过钻井、取心、测井等资料,分析丘状岩溶台地、上丘状岩溶缓坡地和下丘状岩溶缓坡地典型井岩溶缝洞特征。结合大量钻井资料分析了上述3类古地貌单元岩溶缝洞储层发育规律及主控因素。对岩溶缝洞储层发育深度分析表明,岩溶缝洞发育段主要在鹰山组顶面以下0~180 m,受3期海平面控制,发育多层缝洞。表层溶洞主要发育在0~50 m,泥质充填较强,测井GR值较高,溶洞规模多小于2 m。岩溶台地区岩溶缝洞形成受微地貌、水动力条件控制,以小规模溶洞、溶蚀孔洞、溶蚀裂缝为主,缝洞后期易充填。岩溶缓坡地岩溶缝洞形成受岩溶层组、水动力条件控制,以小溶蚀孔洞、溶蚀裂缝为主,后期不易充填。滨岸岩溶带及岩溶岛屿发育海水、混合水岩溶作用,溶蚀作用及冲蚀、侵蚀作用使该区域形成较大洞穴。  相似文献   

14.
Fractures and vugs were used as the primary dolomite reservoir space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improved the reservoir’s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influenc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oil and water that were developed in the Upper Tenger Formation, Lower Cretaceous, Baiyinchagan sag, Erlian Basin. Based on the core observation data, thin slice analysis, and image logging, the cave-fractured reservoir was primarily developed in the actic region near the side of a depositional fault. Tectonic and diagenetic fractures were the primary types of fractures. High-angle tectonic fractures in the closure and open status were developed well in dolomitic mudstone, while a low-angle fracture and reticulate fractures were developed in the tectonic-hydrothermal hybrid process and were filled with hydrothermal minerals. The reservoir was located in low-lying land; therefore, detrital grain pressolution fractures were formed by burial diagenesis. Intergranular and intrangranular dissolved pores, which were formed by hydrothermal activity, were developed primarily in the highly dolomite lithology. According to the diagenesis temperature of dolomite from a carbon-oxygen isotope analysis, multiple hydrothermal fluid injection events occurred, and dolomitization ensued before massive hydrocarbon migration. The dissolution of organic acids formed by hydrocarbon charges after dolomitization and inorganic acid produced by burial di agenesis for soluble mineral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Strong heterogeneity due to lithology and fracture-vug systems led to intricate oil-water relationships. Four statuses occurred, including cave-fracture oil, isolated oil, stored oil, isolated water, and stored water. The oil-water distribution pattern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ore observation.  相似文献   

15.
根据高分辨率电阻率成像测井解释,结 合岩心观察及薄片资料,探讨了塔里木盆 地塔中X井下奥陶统灰岩段内罕见的萤石脉—油气叠合成藏现象。萤石脉侵位于二叠纪塔里 木盆地中西部区域性火山活动时期,由上侵至地层浅部的低温岩浆热液沿断层、裂隙发育带 充填而成。萤石脉及其附近灰岩围岩中溶洞的形成为后期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它与充足的油气来源及上覆巨厚中、上奥陶统泥质岩有利的封盖条件配合,促成了油气在萤 石脉基础上的叠合成藏。该油气藏的发现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并丰富 了传统的油气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岩溶型储层油气勘探近年来获得了重大突破,其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为鹰山组—一间房组碳酸盐岩,进一步深化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认识对于加快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研究区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特征以及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和成因演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基质孔渗条件差,基质孔隙不能单独成为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以及裂缝系统。储层经历的岩溶作用类型主要有(准)同生岩溶作用、风化岩溶作用以及埋藏热液岩溶作用等,各种岩溶作用的多期叠加改造使得鹰山组—一间房组岩溶储层极为发育。通过对储层成因过程的研究分析,认为构造隆升为岩溶储层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并控制了储层发育格局;多期岩溶作用是形成岩溶储层的关键因素;断裂及裂缝的发育促进了岩溶储层的形成并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7.
天然裂缝是致密油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和主要的渗透通道,影响致密油气成藏、富集规律、单井产能及其开发效果。本文利用野外相似露头、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资料,在研究四川盆地中部下侏罗统致密灰岩储层裂缝类型和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其裂缝分布的主控因素与发育规律。四川盆地中部下侏罗统致密灰岩储层普遍发育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其中以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为主,大部分裂缝为有效裂缝。在同一区域应力场作用下,构造裂缝的分布主要受岩性、层厚及构造的控制。其中灰岩中裂缝最发育,随着泥质含量的增加,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泥岩的裂缝密度依次降低。总体上,随着灰岩层厚的增加,裂缝间距增大,裂缝发育程度降低。大安寨致密灰岩储层可以分为4 种组合模式,不同组合模式的裂缝发育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单层厚度为4~8 m 的介壳灰岩与单层厚度小于5 m 的泥页岩互层是形成裂缝的有利条件。不同构造部位的裂缝分布亦存在差异,其中断裂带附近与背斜轴部和转折端等构造高部位是裂缝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