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 Ⅱ)执行已一年多了,通过学习与实践,现就7 wwW_1W_2组的编报谈点体会。一、关于合并选码为了较全面地反映测站的天气情况,又便于编报,GD—01 Ⅱ电码中增加了合并选码的特殊规定,其中3.12.3(2)条对合并选码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已有较完整的说明。如以雨夹雪天气为主,其雨或雪很可能时降时停,若按雨和雪两种现象对待,以选大码  相似文献   

2.
1 对编发加密报的技术规定应明确认识1 .1 中国气象局 1 999年下发的《地面气象电码手册》已有修改 ,例如原 ( GD- 0 5 )电码 2 .6条天气加密报分为必发组和选发组的规定就已取消。实际工作中应该以陕气业发 ( 2 0 0 1 ) 1 7号文附件2加密报电码 ( GD- 0 5 )修订稿和省局有关补充规定为准 ,否则就会发生系统性执行错误。1 .2 加密报电码 ( GD- 0 5 )“编报规定”中明确规定 ,除考虑到因一般站夜间不守班而作的补充规定外 ,加密报的主体部分均按天气报 ( GD- 0 1 )中有关规定执行。据此理解 ,加密报电码 ( GD-0 5 )中要求编报 ,但没…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地面天气电码中,与旧电码比变动较大的是7wwW_1W_2组,它不但增加了一个W,而且提出了几个新的概念,初略地看,似乎难以掌握,但通过反复学习,只要领会好雷暴期间和雷暴停止后的降水等新的概念,按照天气现象出现及持续时间的编报规定,就可以用四句话,十二个字来归纳7wwW_1W_2的编报程序,既快、又准,四句话是:“选现在,列种类,去对应,定1、2”共十二个字。 “选现在”选现在天气现象电码。 “列种类”列出整个过去天气时段所出现的天气现象种类。 “去对应”去掉现在天气电码所对应的过去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4.
《气象》1981,7(1):30-30
《气象》去年第9期章淇同志文中认为对于电码规定要“坚决执行”,“不宜灵活运用”,否则“编报结果就会失去比较性”,“错情也无法评定”,“弊病就会更大”;这个意见,我们不能赞同。章淇同志是就疑难问题来谈的;所谓疑难问题,即出现了按电码规定无法反映实际天气演变的情况。这时是从实际出发,灵活编码;抑或囿于电码规定,生搬硬套?这是不能不讨论清楚的问题。 “GD—01编报补充说明”的前言中明确指出:“观测员在编报时应掌握本说明的精神,而不应依赖规定或硬套规定。我们认为编报工作首先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能表达实际情况的电码编报”。然而,时至今日它并没有被人们充  相似文献   

5.
以下是本人对天气现象编码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现提出来与广大测报人员共同探讨。1通过WWW1W2的编码,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某测站现在和过去天气时段内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1.1WWW1W2编码规定的原则精神是:优先考虑最接近观测正点的天气现象。从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表中可以看出,一般情况下观测时15分钟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W编码要比观测前1小时时段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W编码大,WW编码17、18、19、28、29作为特殊规定除外。1.2当有几种天气现象存在时,优先考虑最重要的天气现象。一般而言电码大所指示的天气现象要比电码小所指示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能在危险天气下快而不乱地发好省危险报,我们把省危险报电码规定编成如下简表,作为观测员编发危险报的参考,在编发报时,凡是以整数为单位编发电码的小数都是四舍五入。有了这个简表,编发危险报就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9,5(11):10-17
由中央气象局编制的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简称“新规范”),从1980年起执行。为便于广大观测人员及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和执行,我们以四川省气象局满在鑫、徐家候、薛民和等同志编写的新旧规范对照表为基础,将新规范规定的主要内容介绍于下(部分条文加注了旧规定)。  相似文献   

8.
游焕 《气象》1991,17(3):47-47
拍发每小时一次的航空报台站,《GD-21Ⅱ》电码规定:“从50分钟开始观测,正点前发出。”而天气现象雷暴的记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两次闻雷时间相隔15分钟或以内,应连续记载。”因航空报观测与编发报时间为10分钟,现在天气现象(ww)电码17与29的区别,过去有特殊规定,随着一九八二年一年一日执行《GD-01  相似文献   

9.
杨远驰 《气象》1981,7(9):26-26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关于在全球气象情报资料交换中改用新的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统一要求,我国已相应制定了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从1982年1月1日起,与国际新地面天气电码(FM12—Ⅶ、FM13—Ⅶ)同时开始使用。 骆继宾同志在《关于国际地面天气电码的改革》一文中,说明了国际上要求改用新电码的由来,并着重介绍了新电码的几个主要特点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08时天气加密报中7WWW_1W_2的编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行的天气加密报中 ,我省规定夜间不守班的站 0 8时7WWW1 W2 一组的“WW”编 0 8时观测时的天气现象 ,即 7∶45~ 8∶0 0(包括 8∶0 0 ,不包括 7∶45)这 1 5分钟内出现的天气现象 ,“W1 W2 ”一律编报××。在实际工作中 ,有些台站曾多次将 7WWW1 W2 编报为72 1××、791×× ,这是不妥的。“WW”电码 2 1反映的是 70 1 ~ 745间有降水而观测时没有 ;“WW”电码 91反映的是 70 1 ~ 745间有雷暴 ,而观测时没有。由此可知 ,“WW”电码 2 0~ 2 9、91~ 94,我省一般站在编发 0 8时天气加密报时 ,不能使用08时天气加密报…  相似文献   

11.
电码错浅析     
我国从一九八二年一月一日起启用新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Ⅱ,我区同时启用与全国规定趋于一致的广西气象台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X—01。在执行中,  相似文献   

12.
章淇 《气象》1980,6(9):21-21
读了《气象》第8期蔡恒荣同志“关于几种特殊情况下过去天气的编报”一文,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现行电码应当补充修订 现行电码及其补充说明已经制订多年了。在此期间,我国建立起了完整的观测网,许多同志在台站上工作了大半生,积累了丰富的观测经验。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应当加以收集、整理,用来作为修订电码的依据。象蔡恒荣同志文章中提出的这四个例子,就很可能是在制订电码时没有发现和设想到的情况。这并不奇怪,因为人类的知识总是在逐步积累的。  相似文献   

13.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o1Ⅱ)中的 W_1W_2与 WW 配合编报的规定是较难理解的项目,开始学习时比较费劲,容易混淆。但是,经过反复学习、分析发现,不仅配合规定较为全面合理;选码方法也有一定规律。在反复学习领会之后,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掌握这一规定:一、树立一个主导思想:因为过去天气有 W_1和 W_2两个码,因此要从比较全面,完整地反映 WW 和过去天气时段内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报 W_1W_2。二、记住三条原则:1、首先确定好 WW(现在天气)。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新修订的《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投入业务以来,因观测员对其个别规定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多报、漏报和错报电码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台站的测报业务质量。本文就对工作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法归纳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家气象局的统一部署,组织全国气象台站拍发《重要天气报告电码》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我省于八月一日至四日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重要天气报告电码座谈会”。通过学习国家气象局《关于试行“重要天气报告组织办法”的通知》和五个附件,讨论了“陕西省重要天气报告电码”办法和补充规定,对文件的精神和规定有了一定的认识,初步落实了测报任务,并定于今年十月一日在全省气象台站中开展《重要天气报告电码》的拍  相似文献   

16.
1.气象旬(月)报报文组的增加新的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已于1991年7月11日起执行。该电码比(HD-02)电码增加了地温段,产量段两段资料,农气段、灾情段也有修改增加,而且我省有9个台站尚须编发地方补充段资料,因此新电码报文组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观测工作中,大多数的云天可以根据GD—01Ⅱ电码规定毫不费力地进行有关电码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特殊、复杂的云天,电码规定中没有十分明确,这就需要观测员根据规定的原则精神,结合云、天演变趋势和实践经验作出适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新电码规定中增加了一个过去天气电码,这对于完整地反映过去天气时段内的情况很有好处。但由于电码增多,在过去天气和现在天气配合编报方面带来  相似文献   

19.
《地面天气报告电码》中3.13.3(1)条规定:如果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码编报。但是17、18、19应比20—49优先选用,电码28,29应比40优先选用。对电码28应比  相似文献   

20.
我区绥德站担负太原24小时预约航危报任务。81年12月太原向绥德站预约航危报,电码为36295 00246。今年5月又有类似情况,电码为36155 00246。这两次预约报由于绥德站同志有两种不同理解,值班观测员末编发00时的航空报。一种意见是:应该发00时航空报。理由是按预约报第二组电码规定,G_1G_1为预约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