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立人  肖木 《地震研究》1994,17(3):264-272
本文根据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的部分大地测量资料应用反演方法研究了区内活动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段,结合地震活动和地震地质资料对地震危险区作了进一步的估计。  相似文献   

2.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 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 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 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 本文充分利用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 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 统计和计算了b值、 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 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 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 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 通过本文的研究, 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 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 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 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 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 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位于华北地震区东南部,带内地震主要受长江下游和南黄海海域内一系列断裂的控制,以中强地震活动为主,是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本文充分利用了该带最新的区域地震台网资料,历史地震复核资料以及地震构造等资料,统计和计算了b值、V4和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探讨了带内b值空间分布与历史强震、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特征。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长江下游?南黄海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参数,为概率危险性分析提供计算参数;探讨了该带未来百年地震发展趋势,初步判定了该带潜在地震危险区,为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提供参考依据和方法;其研究结果对地震区划、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活动中长期预测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块区内地震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历史强震资料、有感历史地震资料以及仪器地震记录,研究了鄂尔多斯地块内部地震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地震带地震活动与地块区内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表明,鄂尔多斯地块区内曾有多次MS≥5.0破坏性地震发生,为典型的中强地震活动区;地块区地震活动具有时空不均匀性,时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分期特征,空间分布东南强西北弱;地块内部MS≥5.0中强地震活动与其周缘地震强震活动关系密切且主要受其东缘和南缘汾渭地震带MS≥6.0地震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韩渭宾 《四川地震》2002,(3):1-8,14
从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地震定位和震级测定的精度,统计时空范围的选取和地震活动随时间起伏的确定等方面论述了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必须重视资料可靠性,并评述了一些资料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震学方法研究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应力应变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假说及活动边界研究的基础上,将中国大陆按照地震活动特征进行分区. 利用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和历史强震资料,结合小震综合节面解,研究了各地震区的应力应变状态,给出了各地震区的平均应力主轴方向和平均应变率. 应用地震应变能积累释放模型研究了各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水平. 结果表明最大剪切应变率与地震活动水平存在线性关系. 将地震资料给出的中国大陆地壳应力应变场与GPS测量给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初步说明了两种结果存在着统一性,从而显示出活动地块运动变形与强震活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绥化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纷化及周边地震活动资料整理分析,讨论了该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了未来地震趋势,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今后100a中强地震进行了估计;分析了盆地内部和周边地震活动的动力机制,以期对该区地震活动特征有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加州中部沿海的地震活动特征,本文利用了C值方法分析了过去36年的加州中部沿海地区地震资料,并与b值和地震频度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36年地震活动的基本情况。华北和加州中部沿海地区的C值资料分析表明,地震的空间分布不是随机的也不服从泊松分布。C值、b值和地震频度这三个定量的参数能够描述过去36年里加州中部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 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为地震予报和震寄予测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强震重复率很低,其影响常受震源情况、地震波传播介质及局部条件等制约,只有积累了长期资料,才能掌握地震活动及其影响的规律。地震仪器观测至今不足百年,地质佐证过于笼统,只有依靠历史资料才能有效地延伸有关地震活动情况的时间间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陕西省丰富翔实的历史地震资料及1970~2004年陕西区域测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应用贝努里概率模型,对陕西省中长期地震活动趋势做初步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活动断层填图中的航片解译问题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宏林 《地震地质》2011,(4):938-950
遥感技术和高精度遥感信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活动构造和地震地质研究的发展,各种遥感技术在最近几年活动断层填图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充分利用各种遥感技术,充分挖掘各种遥感信息以提高填图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引起了广大相关科技人员的重视.航空照片以其高精度和高直观性在所有遥感信息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中晚期,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新疆乌苏一呼图壁县一带活断层及古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解译法国斯波特(SPOT)卫星影象基础上,实地勘查了独山子背斜北翼地区,确定出7条活断层。古地震和活断层的研究表明,北天山西部山前一带为潜在震源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1961-1971年我国五个地磁台北向强度的资料,采用长期变化二次项的残差ΔX,讨论了我国境内太阳活动周期的地磁效应。结果表明,各台ΔX的变化与太阳黑子数平均为11年周期有关,其相关系数平均为-0.77;ΔX的变幅随纬度的增高而有所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年来在祁连山中东段地区取得的丰富、完整、系统、可靠的地表活动构造定量化数据和测震学资料建立了本区新世活动构造的三维构造物理模型,定性或半定量地描述了该区活动的块的运动状态,解释了不同活动块体的运动性质及块体之间的运动转换关系,归纳总结了不同块体内前兆异常及地震活动性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浅层反射波法地震勘探是城市活断层探测通常采用的方法,然而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常会使反射波法勘探失效,此时可尝试利用高分辨折射波地震勘探方法。在兰州市活断层浅层高分辨折射地震资料的解释中,笔者以初至时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为主,结合常规折射波资料解释方法,并综合初至折射波走时特征获得了各测线的速度结构和界面构造特征。文中选取SS04-1和SS11-2测线,对其探测结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这2条测线各自确定的主要地层界面和构造特征都与测线上的钻探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文中的探测结果表明:在城市活断层的探测研究中,对于反射波法勘探难以开展的地区,高分辨折射波法勘探技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华北强震时-空变化某些特点与近期强震活动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华北丰富的震史资料,分析该区强震活动时-空变化某些特点。并以此为依据,对近期强震活动趋势作出判断。文章最后部分还对华北地区最近两个活动期的强震活动水平的巨大差异的可能原因,从构造和介质条件等方面作些初浅讨论  相似文献   

18.
山东半岛地区活断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半岛地区活断层研究表明,该区断层在中更新世时期(Q2)普遍存在活动,是一个主要活动时期;晚更新世时期(Q3)仅在局部地区有活动;晚更新世(Q3)活断层的发现为确定该地区的中强地震发震构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地震台网分布稀疏,基于ETM数据,对措勤地区活动断层构造进行了解泽,并建立了活动断层构造框架。通过分析活动断层与地震活动性的关系,指出措勤地区活动断层的活动性对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及重力、航磁等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及其邻区的主要活动断裂的大地构造位置、产状、深度和第四纪活动特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並讨论了这些断裂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度与断裂深度有关,具左旋运动特征的全新世近东西向活断层与强地震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