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东南亚是世界虾类养殖的重心地区,而白虾已成为世界养虾中最重要的虾种.中国为世界养虾产量最多的地区.在东南亚的养虾中,白虾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2004年的62%增加到2006年的76%,而草虾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则从38%减少到24%.但是印度、印度尼西亚与孟加拉国等地区的草虾产量不减反增,其中以印度为最,这与当地低密度的放养方式生产的较大体形的草虾有关.美国和日本的养虾产量由于供过于求,故虾价仍缓慢下跌,若养殖业者能把握虾价较高的季节(9月至次年1月)并生产大型虾类,则养殖利润仍高,越南的草虾即为一例.文中还提及白虾超高密度养殖的成功方法,许多地区的每季白虾生产可达40t·hm<'-2>以上;淡水区白虾养殖可不必加以禁养,因其对环境的危害影响仍不明显.本文最后还提出发展虾类养殖的科研重点,以供有识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虾清洁养殖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的主导产业,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对虾养殖面积达16×104hm2,最高年产量超过22×104t,约占全球对虾养殖总产量的30%.但是,1993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暴发性对虾流行病给我国的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影响,由此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据估计已达上百亿元.如何尽快摆脱疾病的困扰,使我国的养虾业走上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路子,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已是当今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虾大国,年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1/3,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尤其是高密度养殖的推广,加上管理不善、投饵不当、养殖生态环境不良,病害种类相应增多,而且发病面积广,危害严重,影响对虾养殖的稳产和高产,威胁着养虾业发展。因此开展虾病调查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及时提出控制虾病的措施,已是当务之急。本文报导我省1988~1991年中国对虾养成期的病害情况和预防措施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虾夷扇贝的引种、育苗及试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二十年来,扇贝养殖发展迅速,特別是日本产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自六十年代开展养殖以来至1978年产量已达8万吨以上,其中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成为日本的主要海水养殖对象之一,引起沿海国家的注目。  相似文献   

5.
中国贝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的贡献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其中CO2的贡献率达60%,贝类养殖具有碳沉积作用。依据农业部渔业局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签》,以2001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产量计算贝类捕获和养殖的碳沉积能力,并评估其碳沉积潜力;计算牡蛎、蛤、扇贝与贻贝4种贝壳单位面积的碳沉积能力并与森林、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分析表明中国近10年贝类总产量稳定在1100万t以上,并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海水养殖贝类约占87.34%。贝类养殖和捕获总产量的碳沉积和海水养殖产量的碳沉积量分别为58.57、51.15万t/a,碳沉积能力分别相当于122.28、106.78万ha的造林,可分别减少大气CO2增加量的0.0125%、0.0109%。牡蛎、蛤、扇贝与贻贝的单位面积碳沉积速率分别为1.573、0.388、0.301、1.039t碳/(ha·a);牡蛎和贻贝高于森林的碳沉积能力0.479t碳/(ha·a);但低于珊瑚礁的碳沉积能力1.8t碳/(ha·a)。中国贝类淡、海水养殖产量可分别创造约268.4万元/a、12 711.2万元/a的碳权商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各地积极发展罗氏沼虾养殖业,1993年全省罗氏沼虾产量仅有2100吨,但从1994年起,一个发展罗氏沼虾的养殖热潮在全省各地迅速掀起,当年全省养殖罗氏沼虾8万亩,产量1万吨,1995年罗氏沼虾养殖更是迅速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目前广东罗氏沼虾养殖面积、产量约占全国的八成,  相似文献   

7.
凡纳对虾优良性状遗传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全球三大养殖对虾名优种类之一。我国从1988年开始试养,到1998年大量引进凡纳对虾亲虾和幼体后,华南地区兴起了养殖热潮。在1999年到2000年短短两年时间内,广东、海南、广西凡纳对虾的养殖面积已达10×104亩(1亩=666.7m2),集约化防病养殖产量普遍达到5~9t/hm2,年产量高达10~20t/hm2,其养殖面积约占华南地区对虾养殖面积的60%,普遍获得了比养殖斑节对虾更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继中国对虾、斑节对虾之后的又一养殖对虾种类。从凡纳对虾养殖业的长远发展战略来看,如何避免斑节对虾因病害而造成养殖业全面萎缩的情况在凡纳对虾养殖业中重演已成为重要研究内容。 美国夏威夷海洋硏究所等单位利用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技术进行凡纳对虾良种选育和家系培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培育出世界著名的无特异病原(SPF)凡纳对虾亲虾,在全球对虾养殖产量下滑的形势下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其关键是种虾的选择和家系的培育。 Garcia等(1994)利用遗传标记技术进行了凡纳对虾种群的遗传标记研究,发现种群之间具有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因而有潜力进行凡纳对虾良种的人工选育。 本研究利用RAPD标记技术,对目前养殖凡纳对虾不同群体进行DNA多态性研究,筛选与优良性状有关的遗传标记,为凡纳对虾优质种苗的鉴定、选育和今后遗传标记辅助选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加强南通市海水养殖污染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发展更为迅猛,海水养殖面积从1990年的3.67万hm2发展到2002年的6.67万hm2,产量也由1990年的1.75万t增加到2002年的14.64万t。目前,海水养殖已成为全市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沿海地区农业(渔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手段。然而南通市在海水养殖发展进程中也经历了不少挫折,如1993年全国中国对虾疾病流行,直接经济损失35亿元以上,南通市的中国对虾养殖当年也几乎绝收,至今海水对虾养殖也未能恢复,不管哪种对虾都未能形成海水规模化养殖。近几年,南通市沿…  相似文献   

9.
以最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捎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性效益——产量和收益性效益——利润,是稳定和发展对虾养殖生产关键之一。那么,江苏省对虾养殖生产经济效益目前的状况如何,怎样来进一步提高?现就这方面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一、对虾养殖经济效益现状江苏省1986年对虾养殖面积比1980年增长了5倍,对虾总产量增长了11倍,年平均递增28%和42%;对虾出口量比1980年增加了8倍,创汇额增加了12倍,年平均递增37%和43%。但从整体看,江苏省对虾养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生产的不断发展,人工育苗所需的亲虾越来越多,仅北方三省一市,近年来产前从海中捕捞的自然亲虾已在100万尾以上,连同未被利用的死亲虾,损失亲虾总数不下千万尾。减少产前自然亲虾的损失。是发展对虾养殖,稳定增加自然资源可捕量的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发展人工越冬亲虾的规划和政策,要求到1990年实现养殖亲虾自给。养殖亲虾或秋末捕自然亲虾越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世禄 《海洋科学》2000,24(1):16-18
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SPECTFORCHINESEFISHERY1中国渔业发展现状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渔业产业结构经过几次调整,中国渔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水产品总产量从1990年的1237×10t到1997年的3601×104t,7a中增加了2400×104t,增长9.5%。人均占有量从1990年的10kg到1998年约达到29kg(见表1)。水产品总产量在100×104t的省份有11个,其中:山东省为610×104t、广东省520×104t、福建省429×104t、浙江省337×104t、辽宁省285×104t,江苏省265×104t、广西191×104t…  相似文献   

12.
近10多年来,我国海水增养殖业发展很快,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均大幅度增长。据有关方面统计,1980~1985年,我国沿海养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16%,养殖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0%;1986~1993年养殖面积年均增长10%,养殖产量增长21%,1993年全国养殖总产量达到308万吨,跻身于世界海水养殖大国之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在此同时,世界海水增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养殖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14%的水平,1992年世界养殖总产量接近2 000万吨。不过,参照其他来源的数据分析,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估算数据似  相似文献   

13.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Mizuhopecten) yessoensis)于1982年从日本引进,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产业.本研究利用微卫星标记,对獐子岛海域2个养殖群体虾夷扇贝(大耗岛、褡裢岛),1个日本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估,并对2个养殖群体的群体内繁育和群体间杂交后代进行了遗传和生长检测.结果表明:养殖群体与日本野生群体相比,其遗传多样性没有显著降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养殖状况暂时良好.TL群体和DH群体遗传距离很近, DH、TL群体和RB群体的遗传距离远大于 TL群体和 DH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说明2个养殖虾夷扇贝群体遗传分化较小.分别对4个子代群体的壳长、壳高在幼苗培育第1、5、10、15、20、100、190天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差异不显著.4个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也不显著,说明养殖群体的遗传背景不清楚,种质资源混交较严重.本研究结果反映了我国虾夷扇贝种质资源评估状况,并为虾夷扇贝的健康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虾夷扇贝育苗适温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属冷水性海产贝类,其生长最适水温为5—20℃,正常活动的温度上限为23℃,下限为0℃,主要产于日本北部沿岸及朝鲜北部日本海侧,为日本第二大养殖贝类。日本自六十年代中期开展人工养殖以来,扇贝产量迅速上升,从1967年的8000多吨上升至1980年的12—13万吨,占世界扇贝年产量的1/4左右,其中养殖产量约占总产量的2/3。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栉孔扇贝(Chlamys for reri)人工增养殖的同时,辽宁和山东两省又先后从日本引进虾夷扇贝苗种和成贝,进行了采卵、育苗和  相似文献   

15.
日本车虾最近在江苏省赣榆县城东乡下口村试养成功。日本车虾,是日本人宴席上常备的吉祥食品。目前在东南亚也很畅销。过去。我国只在广州有较少量的养殖。从1987年冬天以来,日中交易株式会社社长中野福三先生率领多名有关专家数次到赣榆县沿海考察论证,决定与这个县的城东乡下口村联合试养20亩日本车虾。日方负责养虾所需要的设备、提供车虾虾苗及养殖技术,组织洽谈车虾出口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养虾业均不景气,经济效益滑坡,有些生产单位甚至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究其原因,疾病的侵袭固然是主要的,但下述几方面的问题也是导致养虾业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 1.养殖品种单一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生产单位认为虾池只能用来养虾,不能进行其它品种的养殖。所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80年代初大规模开展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增养殖生产以来,每年需从自然海区捕捞大量对虾亲体用于人工育苗生产,为了保护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用人工养殖对虾亲虾越冬来解决亲虾来源。至1990年,仅北方三省一市利用越冬虾培育虾苗数量已达1.07×10~(10)尾,占养殖用虾苗总量的30%。预计今后几年内,这个比例还将增加。连  相似文献   

18.
春节刚过,全国对虾养殖示范区江苏省赣榆县宋庄乡又有300多名虾农陆续分赴南北各地包塘养虾,至此,全乡已有1100多名养虾能手受聘到山东昌邑、日照,江苏滨海、射阳、大丰及浙江、广东等地承包虾塘,传授对虾养殖高产高效的“宋庄三法”。 80年代初,赣榆县宋庄乡对虾养殖四项指标曾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1995年初,乡党委、  相似文献   

19.
香鱼工厂化养殖及其耗氧率和窒息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0年 2~ 3月放养 1 63 3 5尾香鱼 (Plecoglossusaltivelis)种苗 ,在水泥池内进行工厂化养殖研究 .结果表明 ,养殖存活率 85%,总产量 2 4t,平均单产 1 0kg/m2 ,饵料系数 1 .7.养殖主要病害为肠炎和烂鳃病 .体重 2 4.5~ 3 2 .5g ,个体平均耗氧率为(0 .2 98~ 0 .3 86)× 1 0 -3(m/m)h-1.窒息点 1 .95mg/dm3左右 .  相似文献   

20.
1991年全球产养殖产量为1660万吨,其中1410万吨产于亚洲太平洋。 亚洲前10名水产养殖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日本、印度、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台湾省、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和孟加拉国,1991年这些国家的水产养殖产量均超过10万吨。 1 内陆和沿海的水产养殖 1990年亚太地区内陆水产养殖总产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