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遗迹已成为经济区和城市群规划发展、宜居城市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及地质文化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关中盆地城市群地质遗迹专项调查,共发现地质遗迹点429处,其中具有价值的地质遗迹146处;整体上类型多样、内涵独特,以地层剖面、古生物化石、地质地貌、水体景观等为主;空间分布范围广泛,空间结构类型呈现凝聚型不均匀分布,新构造活动与地貌、水系、第四纪沉积、温泉、地震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资源赋存属性、地质遗迹完整性及交通便捷性等原则,将地质遗迹区域划分为3个地质遗迹景观带、10个地质遗迹景观亚带、22个地质遗迹景观区。针对经济区和城市群、宜居城市、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建设与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应建设一批国省地质公园、研学基地、旅游度假区、旅游风景道、特色小镇以及地质文化村,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2.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质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丽萍 《地质通报》2006,25(1):302-307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竹军  王东  李忠东  杨金山  胡健  彭相荣 《地质论评》2024,70(3):2024030003-2024030003
基于对稻城县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前期调查成果的梳理, 按照调查规范将稻城县的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8类、17亚类, 主要类型为冰川地貌、水体地貌、岩土体地貌和构造剖面。研究认为该地区地质遗迹分布:① 受控于地层、构造的影响, 以各类地貌景观为特点, 呈“线状”、“集聚性”分布; ② 受“南北高中间低”地貌格局的影响, 地质遗迹的分布受海拔控制十分明显, 各类峡谷形态和冰川地貌均有分布。根据地质遗迹不同属性及组合特征, 提出了加强地质文化多元融合、合理规划地质旅游产品、创新科普宣传方式和注重各类品牌申创的保护利用思路, 从而为稻城地质遗迹开发和旅游发展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6.
陈帅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467-1475
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是以昆仑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和山地地貌综合性地质景观区。景观区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 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5个大类、7个类共2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总体可划分为5大景区。本文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景观区内旅游资源,特别是地质遗迹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评价。结果表明:和田乌鲁瓦提地质景观区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及经济价值,其开发利用将加快南疆和田地区脱贫工作。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峨蔓火山海岸地质遗迹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岛西北部儋州市峨蔓地区火山地貌遗迹较多,尤其火山海岸地质遗迹在海岸带分布密集,且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地质科学价值。这些地质遗迹是雷琼裂谷火山带的组成部分,在潮汐及地质营力的长期作用下,在潮间带衍生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包括火山地貌、海岸地貌、水体地貌、典型地质(地层、岩石)剖面、火山机构和环境地质遗迹。通过实地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对峨蔓火山海岸地质遗迹进行分类,并对地质遗迹按照地质科学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及旅游价值进行定性评价,通过改进后的Fishbein-Rosenberg 模型对地质遗迹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峨蔓火山海岸地貌、地质遗迹景观特色鲜明,在国内较为典型,具备开发建设省级地质公园的基础,是进行地质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极好场所,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董茜  李江风  方世明  马筱 《地球学报》2015,36(6):799-806
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是以(秦岭)造山带地质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地貌及山地生态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共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7个大类、20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共计5处。在前人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岩石学、化石及古生物等方面的地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湖北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种类丰富,具有较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园内多处地质遗迹具有全球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9.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264.6km~2,分为8个景区,由于各景区陆续、分别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时间跨度较大,使用调查参考规范不同,导致公园内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和评价标准不统一,不利于公园内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本文基于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数据,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对地质遗迹进行了类型划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共有368处,分为地质(体、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矿物与矿床、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7大类;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遗迹等16类;全国性标准剖面、区域(大型)构造、中小型构造等22亚类。具有重要观赏价值和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主要为中新元古界剖面类、花岗岩地貌类、石英砂岩地貌类、古生物类、构造形迹类等景观类型。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公园有世界级地质遗迹4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23处,省级地质遗迹58处,县级地质遗迹241处。上述研究以期为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罗培  秦子晗  孙传敏 《地球学报》2013,34(6):738-748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是以峡谷、构造和岩溶地貌为代表的风景地貌类地质公园。本文以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为基础, 以川东褶皱带构造单元、川东平行岭谷地貌单元和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为研究视角, 构建华蓥山大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地质(体、层)剖面、古生物活动遗迹、地貌景观、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5个大类、15个类共100多处地质遗迹景点; 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的特征进行分析, 对前人研究进行总结, 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重要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 华蓥山大峡谷地质遗迹在地质构造、地层、岩溶学、水文地质学以及地貌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摘要: 黄山市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历史、构造背景及气候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发现黄山市有地质遗迹点126处,可划分为3大类、11类及32亚类,其中以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重要岩矿石产地、岩土体地貌和水体地貌为重点类型。通过对主要地质遗迹时代、分布、类型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与对比,发现黄山市地质遗迹是由多种地质营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既有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内因,也有生物活动、差异风化、流水冲蚀和重力崩塌等外因,且包括了人文因素。黄山市地质遗迹资源在地质学、地貌学、生态环境及社会人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科普意义,可通过申报地质公园、推出高品质地质旅游路线、建立地质教学及科普研学基地等方式予以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2.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72-678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是米仓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峡谷地貌以及流水地貌为代表,可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米仓山构造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以及水文地质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对于系统认识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四川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是米仓山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岩溶地貌、峡谷地貌以及流水地貌为代表,可划分为地质地貌景观、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对各类地质遗迹进行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在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米仓山构造带、地貌学、岩溶地质学以及水文地质学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对于系统认识地质遗迹状况,建立地质科普示范基地,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孜州位于四川西部,地处中国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山高谷深,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 556 m,为"蜀山之王",是世界第11座高峰。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造就了区内类型多样、数量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目前已发现地质遗迹有3大类10类21亚类105处,是全省地质遗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地质景观资源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区域之一;区内地质遗迹品质高,有2处世界级、24处国家级地质遗迹;区内地质遗迹以冰川地貌、构造地貌、水体地貌、重要岩矿石产地、地震遗迹为特色,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区域对比意义、保护价值、科普教育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宣汉百里峡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艳梅  周申立  韩敏  刘斌 《安徽地质》2006,16(4):273-276
四川宣汉百里峡地质遗迹景观地区位条件优越,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构造剖面典型,轮廓清楚,岩溶地貌发育,峡谷以及奇峰怪石,地质水体众多。配以人文景观资源,景观特点突出,具有极高的科研、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雪峰  魏晓  杨瑞东 《贵州地质》2010,27(1):59-66,72
黔灵山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公园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组成,它是一处以断裂构造、水侵蚀作用造就的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因明山、秀水、幽林、古寺、圣泉、灵猴而闻名遐迩。是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是其主要的景观.主要有地质地貌景观、地质体景观、水体景观、古生物景观——古生物化石、孑遗生物、地质灾害遗迹景观——崩塌遗迹、典型地层剖面、地质工程遗迹等。本文就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基本特征及成景地质作用进行了综合分析及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综述和多次野外考察,依据国土资源部针对地质遗迹印发的最新分类标准,对玉龙雪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分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评估方法对地质遗迹资源亚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可分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环境地质遗迹景观、水体景观5个大类、9个类、15个亚类;评价因子权重文化属性>自然属性,科研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经济社会价值>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性;地质遗迹资源亚类划分为三级,其中有I级地质遗迹亚类4个、Ⅱ级8个、Ⅲ级3个。总体上,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且保存完整,以河流地貌和构造地质遗迹为主要代表,以冰川地质遗迹为主要特色。地质遗迹资源丰富、普遍品质高,有极高的科研、科普价值,尤其是地学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玉龙雪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作用,形成了种类多样的地质遗迹,兼具美学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意义,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质旅游资源。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展细致的野外调查,对太行山地区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重点分析了太行山岩石地貌景观资源、构造地貌景观资源、水体景观资源和古生物地质景观资源的特征和成因。此外,针对太行山现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开发情况综合分析,科学指导区域旅游开发,保护地质遗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峨眉山在1996年与乐山大佛一同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之地。其地质遗产以麦地坪震旦—寒武系国际层型参考剖面等典型地层剖面、新构造运动产生的峨眉山断块山等现代地貌以及独特的峨眉山玄武岩和峨眉山花岗岩为代表。以峨眉山风景区地质遗迹景观为基础,以上扬子地层分区的部分地层区域、四川盆地东缘断块山地貌单元为研究视角,构建峨眉山地质遗迹资源体系——包括5个大类、18个亚类共60余处地质遗迹景点;在峨眉山地质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进行了总结,探讨了峨眉山风景区地质构造特征、地质遗迹资源体系类型与分布,以及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研究表明,峨眉山风景区完整地层序列的出露是地质剖面类地质遗迹景观、古生物活动遗迹景观以及岩溶地貌景观的物质条件,新生代以来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提供了外动力条件。峨眉山的地质遗迹研究在古生物与地层学、沉积学、地球深部动力学、构造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