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湛江港污损生物挂板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岩  严文侠 《热带海洋》1995,14(3):81-85
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湛江港内的试验浮筏上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调查。共记录59种生物。优势种是浒苔Entermorpha sp.和网纹藤壶Balanus reliculatus。表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10.0-250.0g.m^-2,底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为3.0-5680.5g.m^-2,年板全年附着量炒22347.1g.m^-2。  相似文献   

2.
昆明滇池沉积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1989年12月采用^210Pb法测定昆明滇池(草海和外海)两个柱样的沉积速率,其值分别为0.29cm/a和0.28cm/a,平均值约为0.29cm/a。在沉积柱12cm以上,由于人为影响,其沉积速率没有规律,估计约有30-40年的历史。在12cm以下,^210Pbex随深度的变化明显地表现出规律性,以0.29cm/a的速率计算,从12cm到40cm这一段大约有90年的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6月在山东莱阳市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体长4.5-6.0cm体重1.2-3.7g)和日本刺沙蚕(体长1.0-5.0cm)通过持续20的室内实验,研究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实验条件为:水温21-23℃,海水盐度30-31,pH=8.2-8.6,室内自然光照,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对日本刺沙蚕的摄食率C(g.g^-1.d^-1)与体重W(g)的关系为C=0.153W^0.7072,在  相似文献   

4.
伯劳特中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在0.13-0.33cm/a之间,平均值为0.23cm/a。事故释入的^239Pu在各个站位中的垂直分布在次表层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值出现在5-7cm深睡。在最大值之前^239Pu的比活度随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最大值之后迅速下降到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5.
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在湛江港内的试验浮筏上进行了污损生物周年挂板调查。共记录59种生物。优势种是浒苔Entermorphasp.和网纹藤壶Balanusreticulatus。表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10.0—250.0g·m-2,底层月板附着量变化幅度为3.0—5680.5g·m-2,年板全年附着量为22347·1g·m-2。  相似文献   

6.
厦门黄厝文昌鱼保护区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曾国寿  何明海 《台湾海峡》1996,15(2):174-181
本文报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7月厦门黄厝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的监测结果。表明该区文昌鱼的数量较大,(平均密度142尾/m^2,平均生物量8.10g/m^2),体长组成以11-40mm为多,其性成熟主要在4月上、中旬,生殖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文昌鱼栖息地义南类型以粗中砂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平均0.14(m/m);区内底栖生物58种,种类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数量则以棘皮动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宁波海岛潮间带的生物数量组成与分布规律。岩礁潮间带平均生物量(2512.94g/m2)高于沙质潮间带(47.64g/m2)高于泥沙质潮间带(22.36g/m2),而密度为岩礁潮间带(987.2个/m2)高于泥沙质潮间带(281.2个/m2)高于沙质潮间带(20.0个/m2)。主要生物类群有甲壳动物、藻类及软体动物。岩礁潮间带生物量从近岸向外海增加。泥沙质潮间带的生物量和密度从北至南增加。  相似文献   

8.
庙岛群岛的光棘球海胆主要分布于北四岛(南、北隍城岛,大、小钦岛),砣矶岛及大、小竹山岛等,而南五岛极少分布。砣矶岛的海胆多是2~3年生壳径4~6cm的个体,海胆性腺成熟期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性腺发育与水温、栖息场和饵料等有关。海胆体重随季节而变化,繁殖季节体重W(g)与壳径D(cm)相关,W=2.582D2.034(r=0.87),性腺重GW(g)与壳径D(cm)关系为GW=0.0403D3.0828(r=0.8273),壳径D(cm)与壳高H(cm)呈线性关系H=0.5225D+0.0668(r=0.9078)。壳径生长随年龄而变慢,2.8cm的幼海胆年增长2.1cm;6.1cm的成海胆年增长0.43cm。光棘球海胆嗜食海带和裙带菜,平均日摄食量6.0cm的海胆为2.6g,4.0cm的为1.34g,3.1cm的为1.3g,幼海胆摄食率较高的原因是因其生长发育快速,活动强度和代谢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口内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定点观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于1983年11月-1985年11月利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了胶州湾东南部的初级生产力及其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是0.10-2.82g/(m^2.d)碳,年初级生产量的平均是206g/m^2碳,夏半年(5-10月)的初级生产量平均占全年生产量的73.45%,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有效太阳辐射能的平均利用率是0.64%,初级生产力与水温,日太阳辐射能等均呈明显的正相磁,  相似文献   

10.
许志峰 《台湾海峡》1995,14(4):356-360
本文根据沉积速率变化受沉积环境制约机理,计算了南海中北部海域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分析该海域沉积环境的特征。通过7个粒状样沉积速率的计算与分析,认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明显高于典型的大洋沉积环境的沉积速率,平均为10.2cm/ka,北部海域平均沉积速率为11.3cm/ka,南部海域平均沉积速率为6.0cm/ka,表现为近陆区沉积速率高,远离大陆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于1989年9月开始,在山东省胜利油田胜利设计院化学研究室,对A3钢的保护参数进行研究。实验介质为现场采集的黄河入海口附近的含悬浮泥沙的新鲜海水。实验在动水(1.5m/s),静水和动静水交替三种模拟状态下进行。控制保护电位为-800,-900,-1000mV(Ag/AgCl),研究在上述状态下和不同电位下的保护度,最大冲击保护电流密度及稳定的保护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在三种保护电位下,A3钢的保护度都在90%以上,可以达到防腐目的。在不同的模拟状态下,保护电流密度变化较大,其稳定值在动水状态下为2000-2500 mA/m2,在静水状态下为85 – 120 mA/m2,在动静水交替下为70 - 400 mA/m2。最大冲击保护电流密度(动水状态,保护电位为-1000 mV)接近30 A/m2。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伶仃洋泥沙运动的沉积动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沛然  黄先玉  任杰  闻平 《台湾海峡》2000,19(3):304-309
珠江口伶仃洋是个多口门汇入的河口湾,其泥沙来源复杂多样,既有陆域来沙,又有海域来沙,这些泥沙进入伶仃洋以后,在径流作用、潮流作用、盐淡水混合作用及风浪等的影响下,不断地运移,形成“三滩两槽”的分布格局,7-年代中期以后,由于东部潮流作用及盐淡水混合作用的加强,受其压迫,西部泥沙物质不断向南、东南方向输运与沉积。  相似文献   

13.
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1988—2014年的监测数据,针对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建立了象山港海洋生态环境评价的科学方法,结果表明:(1)根据象山港生物生态、水质、水动力、水团提出了三类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水质指标的确定综合考虑了水体中主要超标物质、长时间序列的波动及变化趋势;(2)根据东海E2断面、象山港及口门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确定象山港的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环境污染变化推荐基准年分别为1993年和1992年;结合频数分析法,象山港海域活性磷酸盐和无机氮的推荐基准值分别是0.023mg/L和0.50mg/L;(3)评价分级根据生态环境现状及分区衔接确定为3个等级,其中水质指标选择2011年25%、75%所对应的营养盐浓度值为分级依据;(4)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象山港从口门至港底生态环境分别为好、较好、一般,2014年为好、较好、一般、差;与2011年相比2014年象山港2、4、5、7、8、9区的综合环境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2004–2019年间,人类通过大规模围填海以及陆源排污等活动对钦州湾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海图资料,利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的高精度钦州湾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了十几年来人类活动的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质的影响。受围填海和陆源排污两者的影响,钦州湾内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略有下降(0.976 mg/L下降到0.909 mg/L),但湾内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浓度分别从0.146 mg/L和0.023 mg/L增加到0.230 mg/L和0.027 mg/L,无机氮的浓度增加较为显著;统计结果表明,湾内超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和重度富营养化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水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此外根据钦州湾内排污的特点,利用分担率法计算了不同时期下钦州湾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湾内排污量远超最大允许排污量,茅岭江、钦江两条河流的排污量亟需削减;由于围填海导致的海湾面积减小和水交换能力降低,钦州湾环境容量较2008年有明显下降。对茅尾海局部采用排海通量最优法的计算表明,茅岭江应当分担比钦江更多的排污量,才能有利于茅尾海内的水质改善。通过估算发现双重人为压力共...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北海半岛夏季营养盐及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北部湾藻华灾害频发,为了解与藻华暴发密切相关的营养盐及水质状况,2020年8月作者对北部湾北海半岛铁山港、营盘、涠洲岛、斜阳岛及涠洲岛西部远岸海域共21个站位采集表层海水,分析营养盐含量和结构特征,并利用富营养化指数和有机污染指数对该海域水质进行等级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北海半岛海域DIN、PO4-P和SiO3-Si均值分别为0.210、0.021和0.270 mg/L。其中,铁山港营养盐由港内至港外呈递减趋势,营盘海域由近岸至远岸,DIN和SiO3-Si含量先递减再增加,PO4-P则表现为递增,涠洲岛海域及远岸各站位营养盐分布无明显特征。北海半岛海域N/P、Si/N和Si/P均值分别为11.8、1.7和14.6,显示47.6%海域为潜在N限制,而潜在P限制和Si限制海域均为9.5%;叶绿素a仅与COD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75。调查海域富营养化指数均值1.82,以铁山港港内富营养化程度最高,由港内严重富营养至港外贫营养递减,营盘近岸7号站位中度富营养,其余76.2%调查站位仍处于贫营养水平;有机污染指数均值1.85,良好和较好水质共占38.1%,其余61.9%水质受到不同程度有机污染,亦以铁山港水质污染最为严重,重度污染仅在该海域发现。可见,北海半岛夏季表层海水以潜在N限制为主,铁山港和营盘近岸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较严重,其余站位基本良好,影响表层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可能与海域微生物强烈降解作用相关。本研究可为北部湾海洋环境保护和赤潮研究提供基础环境数据。  相似文献   

16.
《Oceanologica Acta》1998,21(5):677-694
Microphytobenthic biomass was estimated in the Bay of Brest (1994) and the western English Channel (Trezen Vraz, 1993)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Best results (42 % difference) were obtained with an instantaneous extraction procedure at room temperature, compared with the cold extraction procedure. Chlorophyll biomass in sediment was higher in the western English Channel (65–215 mg Chl a m−2) than in the Bay of Brest (10–113 mg Chl a m−2), in contrast to total pigment biomass (Chl a + pheo a : 88–254 mg m−2 at Trezen Vraz vs. 131–934 mg m−2 in the Bay of Brest). This study emphasized decreasing pigment biomass from the estuary to the open sea. Low benthic pigment biomass in the Bay, compared to eutrophic ecosystems, agrees with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pelagic system, suggesting that there is no eutrophication in the Bay of Brest. Microphytobenthic bloom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river floods, light intensity, water temperature and the spring/neap tidal cycle. Turbidity and light could be limiting factors at Roscanvel, i.e. the deepest site facing gyre circulation. The latter would favour sedimentation of silt particles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Microphytobenthos population dynamics would be also dependent on the spring/neap tidal cycle, since maximum chlorophyll biomass occurred at neap tides at all three sites in the Bay of Brest, in contrast to the western English Channel. Lower temporal variations of pigment biomass in sediment were observed in the Channel, compared with the Bay of Brest; maximum chlorophyll biomass in sediment was found to occur three to four weeks after the phytoplankton blooms.  相似文献   

17.
李玉  俞志明  宋秀贤 《海洋科学》2009,33(11):55-59
2003年5月至2004年2月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对采集水样的pH值、DO、COD、石油、重金属等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年5月胶州湾海域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6.63,1.51,0.038和2.58,24.86,1.05,0.096,0.043 μg/L;2003年8月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61,1.27,0.026和3.9,20.5,0.77,0.13,0.041 μg/L;2003年11月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7.27,1.86,0.016和4.02,16.55,0.63,0.093,0.06 μg/L;2004年2月DO,COD,石油和Cu,Zn,Pb,Cd,总Hg的平均值分别为:10.1,2.38,0.011和3.45,18.18,0.64.0.16,0.051 μg/L.海泊河口和黄岛轮渡水质已接近重污染;重金属Pb和Zn在部分海区受到轻度污杂;有机物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12个航次的水质监测资料,分析水质调查项目中石油类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7—2019年杭州湾海域水质石油类含量范围分别为0.008~0.042 mg/L、0.011~0.046 mg/L、0.007~0.094 mg/L,年度平均含量分别为0.023 mg/L、0.023 mg/L和0.016 mg/L,均满足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在季节变化上,水质中石油类指标由于受潮流、含沙量及风力等物理因素影响表现不明显,均属于低含量下的波动。在年际变化上,2017年和2018年石油类含量总体相当,2019年相比前2年有显著降低,具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在平面分布上,主要呈现为多点源分布,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嘉兴近岸和杭州湾南岸。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石油类含量与悬浮物呈显著负相关,海水中悬浮物对石油类污染物有吸附作用,海水中悬浮物的质量越大,石油类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9.
乳山湾邻近海域低氧现象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06-2009-09及2010-05-2010-06在乳山湾及其毗邻海域的综合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溶解氧的变化,初步探讨了影响溶解氧变化及底层低氧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夏季乳山湾邻近海域存在季节性低溶解氧区,溶解氧在6,7月份相对较高,而在8,9月份相对较低,最低值出现在8月份,为3.21mg/L(饱和度为35.5%),表观耗氧量为5.82mg/L。乳山湾外邻近水域溶解氧略高于湾口和湾内。底层溶解氧水平受到潮汐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周日波动性,变化范围介于3.74~8.26mg/L;在落潮时质量浓度降低而在涨潮时质量浓度升高。在这一区域存在较为强烈的温、盐跃层,从而限制了表、底层溶解氧的交换,而COD质量浓度的升高为这一区域的耗氧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潮汐、黄海冷水团的顶托作用、有机物质在底层水域的氧化作用以及底泥耗氧过程导致底层溶解氧的亏损。  相似文献   

20.
钦州湾海水中石油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1月至11月对广西钦州典型养殖海湾-钦州湾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分析该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探讨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石油烃的质量浓度在0.001~0.095 mg/L之间,平均值为0.022 mg/L;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的特点,夏、冬季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石油污染,春、秋季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水平分布上总体呈现春、秋季节外湾大于内湾,夏、冬季节内湾大于外湾的特征。钦州湾水产养殖活动及陆地径流输入是影响石油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春季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石油烃和溶解无机磷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上钦州湾海域目前受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仍有一定接纳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