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用1958—1967年海上调查和船舶报水文气象资料,计算了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各分量及其总和的年平均状况;分析了各热量分量的平面分布;估算了各分量的量级;讨论了海面热量平衡与水团分布和海洋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海、气界面上,海洋获得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失去的热量主要是由于海水的蒸发;暖流区海洋失热最多,尤其在黑潮主干区明显。同时还指出,年平均各热量分量的总和基本上反映了海洋环流的形势,而海洋内部的平流热输送为本海区带来大量的热量,从而弥补了通过海、气界面海洋释放给大气的热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渤海、黄海、东海海面热量平衡诸分量及其总和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进入海面的太阳总辐射是海洋从海面得到热量的主要来源;海洋从海面失去热量的主要原因,在黑潮海域是海面蒸发潜热耗失引起的,在近海海域,春、夏季海面有效回辐射耗热超过蒸发耗热,秋冬季相反。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量较小,冬季较明显。结果还指出,在3—8月海洋计温期,海洋从海面得到热量,在9—翌年2月海洋降温期,海洋从海面失去热量。  相似文献   

3.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渤、黄、东海海面热量平衡状况对该海域海洋水文和中国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对该海域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年平均和年变化进行了计算,并分别就资料处理和计算方法、年平均状况、年变化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作为该项研究的第一部分,讨论了所用的资料和计算公式,提出了在稳定温度层结条件下的交换系数的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1—1985年历次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水文气象调查资料,计算分析了该海域海面吸收辐射、有效回辐射、蒸发耗热、海-气感热交换的时空分布,给出了该海域热量平衡年平均状况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逐步回归法,把资料进行空间上网格化和时间上同一化处理,计算了1973-1978年东海及黑潮区域海水热含量,并结合海面总的热量平衡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在黑潮区域,海洋表面每年有八个月向大气释放热量。冬季海洋对大气的影响比夏季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海洋调查船“实践”号在首次全球大气试验(PGGE)期间所取得的典型的海面气象及深度温度计观测资料,较详细地分析了西太平洋赤道海区对流性降水对海洋表层温、盐结构的影响。计算了受降水影响的海水薄层中的热量收支,所得结果与观测事实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陈永申  李克让  梁珊 《海洋学报》1984,6(5):581-593
本文根据我们收集的1958—1970年约150万组的船舶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热量收支分量的时空特征。在计算蒸发与热交换时,其扩散(交换)系数不是常数,它取决于各海区计算月的风速和大气层结特征。分析表明,本海区海面年总热量差额最大负值中心恰好位于黑潮暖流的主轴附近,正值中心出现在印尼苏拉威西海域,总热量收支差额存在明显季节变化,洋流和东亚季风对这种时空特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引言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不仅体现了海洋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情况,而且在海洋生态系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生态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浮游动物,还可用作区别海区水团或海流的指标生物,或监测海水污染的指标种。因此,浮游动物调查已列为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和污染等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所获资料数据对开展海区资源利用,保护生态系统及研究水系性质等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根据1985—1986年冬季热带太平洋大面积海洋气象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热带太平洋中、西部海区海面气象要素基本特征。指出热带太平洋海面气象要素随经度而变化的规律性是比较明显的。一般是以170°E为界,其东、西两侧变化趋势基本相反,离开赤道越远,要素的经向变化越显著,在赤道上要素的经向变化最小。并指出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西太平洋赤道辐合带是形成上述规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等(1963,1965)提出的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无因次普遍函数,利用1957—1964年暖半年渤、黄、东海159个站次连续站的资料和作者(1983)提出的海面热量平衡的简易计算公式计算海面的热量收支,建立了海洋上均匀层厚度、温跃层强度和跃层下界深度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式。该模式反映了形成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主要因子及其作用,同时避开了一般理论模式中的起算点和目前难以获得的物理海洋学参数,而可以直接利用表面水温、气温和风速进行海洋上层温度特征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水动力学研究因其与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密切而倍受海洋学者的广泛关注。为了揭示该海区环流的动力过程和温、盐结构的分布特征及其动力成因,首先在对研究海区的地形特征、海面风应力、海面温度、海面盐度以及北、南、东三个液边界温度和盐度现场观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定适合于研究海区的三维斜压流体动力学模型(POM)。以研究海区冬、春、夏和秋季的海面风应力、海面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海面边界条件,以北、南和东三个液边界的温度和盐度资料作为侧向液边界条件,并考虑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等外海入流的影响,对研究海区(120.9°E—124°E,29.5°N—33°N)四个季节的斜压环流和温、盐结构实施了动力学数值研究。获得了与观测事实相一致的三维流速和温、盐结构的空间分布。从动力学角度揭示并阐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水平环流和垂直环流的动力过程以及温、盐结构的分布特征和动力成因,为海区的生态动力学研究提供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参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С.А.Китайгородский等提出的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无因次普遍函数,利用1957-1964年暖半年渤海,黄海,东海159个站次连续站的资料和作者提出的海面热量平衡的简易计算公式计算海面的热量收支,建立了海洋上均匀层厚度,温跃层强度和跃层下界深度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GEOSAT卫星遥感资料研究南海海面动力高度场和地转流场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GEOSAT卫星在1987年和1988年执行ERM任务的雷达高度计资料来分析获取南海海面动力高度偏差的季节分布.根据卫星轨道误差和海域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内海及边缘海域的二维共线轨道校正法,由此方法而得出的南海海面动力高度偏差的季节分布表明,南海表层流场在夏季总的环流形势是反气旋式环流,而冬季是气旋式环流.分析的结果同海上常规调查资料的分析结果相比较表明,在海流季节变化信号较强的海区(如南海中部和北部海区),利用高度计资料能很好地反映该海区的海流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C.A.等(1963。1965)提出的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无因次普遍函数,利用1957~1964年暖半年渤海、黄海、东海159个站次连续站的资料和作者(1983)提出的海面热量平衡的简易计算公式计算海面的热量收支,建立了海洋上均匀层厚度、温跃层强度和跃层下界深度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式。该模式反映了形成海洋上层温度结构特征的主要因子及其作用,同时避开了一般理论模式中的起算点和目前难以获得的物理海洋学参数,而可以直接利用表面水温、气温和风速进行海洋上层温度特征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海水温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特性之一,它体现了海水运动的热输送和海气热量交换。而海面水温则体现了海面热量平衡的结果。影响海面水温变化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如太阳辐射、海面有效回辐射、海面蒸发、海气接触热交换、海洋热平流、大陆径流(近海区)以及与这些过程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等。 海水温度状况对海水热量平衡、水团分析、海洋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等的研究,尤其对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对渔情分析、中心渔场位置的预测、汛期早晚和鱼发状况的分析等均起到一定作用。因此,近些年来世界主要海洋大国对海水温度的分析和预报给予了很大的重视。1982年底,美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委会(IOC)提供的48项海洋学产品中,海水温度分析和预报占25项,其中2项为次表层海  相似文献   

17.
用多年平均水温和海面热量收支资料,计算了黄、东海热量平衡,估算了海面热量收支、海洋平流热输送、水体内部涡动热扩散等对水体温度变化的影响,讨论了冷暖水体分布和海洋平流热输送分布的概况.结果指出:秋冬季节,水温迅速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海面蒸发耗热和南向的冷平流热输送;春夏季节,水温迅速上升的原因主要是进入海面的太阳总辐射的增加和北向的暖平流热输送.结果还指出,黄、东海区,冷水主要位于朝鲜西岸邻近海域和东海东部,前者冬季强,后者春季强,二者均从秋季开始出现,夏季消失;黑潮及其分支的暖平流热输送,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南向的冷平流热输送,秋季最大,冬季次之,春季最小.  相似文献   

18.
黄渤海风海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美国提供的“综合海洋和大气资料集”(COADS)资料,编制了黄渤海区30a(1950~1979)平均的四季(代表月取2月、5月、8月、11月)海面风场,进而通过二维非线性流体动力学方程组揭示了研究海区的平均风海流的气候学特征及其随季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海洋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变化,不仅体现了海洋次级生产力变化的情况,而且在海洋生态系能量转换中起重要作用。生态特征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海洋浮游动物,还可用作区别海区水团或海流的指标生物,或监测海水污染的指标种。因此,浮游动物调查已列为海洋学综合调查、渔场和污染等调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所获资料数据对开展海  相似文献   

20.
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收支的年循环特征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利用30年逐月COADS资料得到的全年各月海洋气象诸要素气候平均资料,计算了各要素场和海面热收支4个分量年平均场和年振幅的空间分布;分析了南海表层水温和海面热量净收支在年循环中的关系;通过调和分析揭示了南海季节变化中年周期(1波)和半年周期(2波)信号的空间结构;从而初步解释了南海SST年循环中的增温、平衡和降温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