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物的光谱特征是遥感识别地物的主要依据,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具有其特定的吸收特征谱带。利用ASD和PIMA反射光谱测试仪对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Ⅱ号、Ⅴ号斑岩铜矿岩体的蚀变围岩(地表采样与钻井采样)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反射光谱特征谱带获得蚀变矿物的种类,确定了岩体的蚀变矿物组合,得到反射光谱的吸收谷在ASTER数据中所处的波段;对反射光谱曲线进行数学积分,获得ASTER数据中的强吸收波段。将以上2种分析得到的吸收性波段组合应用于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结果表明蚀变遥感异常与野外地质特征吻合程度较高。反射光谱分析表明确定岩石矿物的反射光谱特征谱带是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工作的前提,波段组合选取对提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基于ASTER数据的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的提取与识别.根据研究目标,以ASTER数据为信息源和调查工具,制定相应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流程,增强与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相关的影像特征;应用热红外遥感理论和技术,以ASTER数据热红外波段为信息源,借助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与其他地物的温度差异,探索它们之间的可分性;结合ASTER数据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波段的解译成果,进行岩溶地下水天然出露点信息识别.  相似文献   

3.
多光谱数据的最佳波段选择直接影响图像的目视解译和信息提取。在分析TM影像各波段间的标准差、相关系数和最佳指数因子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最佳指数因子与蚀变信息光谱特征相结合的方法选择遥感影像的最佳波段组合。研究表明,最佳指数因子与蚀变信息光谱特征相结合是多光谱数据最佳波段选择的理想方法;TM4+TM5+TM7波段组合获取的合成图像构造清晰,岩性差异显著,最有利于蚀变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4.
黄照强 《地质与勘探》2010,46(6):1092-1098
ASTER数据包含有从太空测量来自地球表面的多光谱热红外辐射数据。通过对JHU光谱库中岩石矿物热红外光谱特征的分析,以及对ASTER影像TIR波段光谱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比值法和光谱角制图法SAM相结合进行石英、砂岩和硅酸盐岩类等造岩矿物识别并在西藏冈底斯东段泽当矿田应用,最后将遥感解译分析结果与该区已的地质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STER影像TIR波段基本上能识别硅酸盐类造岩矿物,并且对于岩性识别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郑旭霞 《福建地质》2008,27(3):316-321
通过对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遥感影像预处理,利用波段标准差、波段间相关性、最佳指数公式等定量方法和光谱分析法,得出TM遥感数据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调查中最佳波段组合为TM432,同时表明仅仅利用定量的统计参数并不能准确确定最佳波段组合,还需要结合研究对象的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6.
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在地质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中的目的之一是分辨和识别出不同的岩石和矿物等地质体。宽波段遥感只能分辨不同岩石类型,而难以识别含不同成分的岩石和矿物。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则可通过诊断性光谱特征对岩石或矿物成分及结构进行识别。通过对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应用于地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未来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在地质中的应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利用遥感数据和实测不同岩土类型波谱测试数据,以实测不同土体反射光谱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对不同沉积环境、不同粒级组成的松散土体类型进行识别。研究发现,ASTER数据721波段组合能够有效识别不同土体类型,在凸显不同土体类别的效果最好;ASTER数据的平方根拉伸及标准分段拉伸对不同土体类型的区分效果最好;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主成分变换,发现遥感数据图像信息量得到有效集中,增强了图像的层次感,能够有效增强图像信息。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昆仑乌鲁克萨依地区的岩性出露情况,采用WorldView-2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岩性识别研究。在分析研究区内不同岩性的实测光谱曲线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在岩性识别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岩性色彩反差弱、异物同谱、岩层表层浅覆盖等一系列问题,结合高空间分辨率WorldView-2数据波段特点和数据统计特征,确定了最佳波段组合,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降低了波段间的高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反差增强、纹理增强等处理,提高了不同岩性对比度,去除了外界因素对光谱信息的干扰,为精确识别不同岩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ALI 遥感数据在岩矿信息提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湖 《地质与勘探》2009,45(4):456-461
论文对研究区ALI数据进行了纯净像元提取,在此基础上,对纯净像元进行N-D散点图分析,选择出不同端元并进行归类分析,作为后期分类识别的样本.这里采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岩矿进行识别,研究发现:样本区在MNF变换后图像上的波谱(前几个波段)可分性远远大于其在变换前图像上的波谱可分性,基于此的决策树分类方法能够识别出岩矿.  相似文献   

10.
高光谱遥感数据预处理是其应用于地物识别与信息提取过程中一项繁琐而必要的工作,预处理流程包括波段筛选、Smile效应纠正、坏线及垂直条纹去除、大气校正等。引入信噪比、均值、方差等参数进行了波段筛选;利用MNF变换、差值两类方法进行了Smile效应的检测,并通过线性拟合内插的方法纠正了Smile效应;利用均值法修复坏线、全局法去除垂直条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气校正过程中,选用了适宜的参数指标反演地表反射率,并经光谱优化减小了"噪声"的干扰。最后,通过波谱曲线形态分析及波谱匹配方法来评价预处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预处理的优化流程,并将该流程应用于福建矾山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的预处理中,获得验证评价较好的160个波段数据,为后期的福建矾山高光谱遥感信息找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昭  陈川  李云鹏 《地质论评》2022,68(6):2365-2380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基础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环境评估和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它已从多光谱发展到高光谱阶段,Landsat- 8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常用的多光谱数据,ASTER具有高的分辨率和多波段特征,资源一号02D(ZY1- 02D)卫星是我国2019年发射的高光谱业务卫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源遥感数据在岩矿识别中的作用,在新疆东天山卡拉麦里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 8 OLI的PCA变换结果清晰识别了研究区不同的岩性和地层;使用Landsat- 8 OLI、ASTER和ZY1- 02D高光谱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图像端元提取方法,在进行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谱角填图(SAM)即可得到研究区的主要矿物分类图件。通过野外验证,应用GIS技术进行集成和分析,修正相关图件后,便得到了精准的矿物分类综合图。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集成在岩矿识别方面效果良好、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2.
张昭  陈川  李云鹏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26-2022062026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基础调查、矿产资源勘探、环境评估和地质灾害调查等方面。它已从多光谱发展到高光谱阶段,Landsat-8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常用的多光谱数据,ASTER具有高的分辨率和多波段特征,资源一号02D(ZY1-02D)卫星是我国2019年发射的高光谱业务卫星。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源遥感数据在岩矿识别中的作用,在新疆东天山卡拉麦里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Landsat-8 OLI的PCA变换结果清晰识别了研究区不同的岩性和地层;使用Landsat-8 OLI、ASTER和ZY1-02D高光谱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图像端元提取方法,在进行光谱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光谱角填图(SAM)即可得到研究区的主要矿物分类图件。通过野外验证,应用GIS技术进行集成和分析,修正相关图件后,便得到了精准的矿物分类综合图。研究表明:多源遥感数据的集成在岩矿识别方面效果良好、前景巨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位于西藏罗布莎地区,其罗布莎蛇绿岩体蕴藏着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铬铁矿床。以WorldView-2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对研究区进行遥感地质解译。与传统多光谱数据ETM+、ASTER等相比,WorldView-2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相对较窄且连续的光谱。对研究区WorldView-2图像进行正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影像融合后,采用最佳指数法选择8-6-4波段组合进行假彩色合成,同时结合真彩色5-3-2波段,突出各地质体单元色调差异。我们利用其空间分辨率优势建立区内主要岩性和构造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解译标志。通过野外地质验证,解译结果充分显示了WorldView-2高分辨率影像在海拔较高、工作环境恶劣地区进行矿产资源勘查的技术优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分辨率图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超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就是人们获取高分辨率图像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研究了超分辨率贝叶斯方法,该方法利用全波段增强多光谱遥感影像,结合传感器特性模拟了全波段和多波段影像的观测过程。这种方法使全波段数据与多光谱波段数据自动对齐,成功地保留了光谱信息,实现了遥感数据信息的高保真,进而增强了空间分辨率。以IKONOS全波段和多波段影像为例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对自动融合的结果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探讨Worldview-2数据在岩性识别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笔者选择新疆喀什地区阿尔塔什沉积岩区进行遥感岩性增强方法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内实测岩石波谱曲线和Worldview-2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不同岩性之间的光谱差异,在综合考虑异物同(近)谱、表层浅覆盖等的基础上,结合WorldView-2数据的波段特点和数据统计特征,确立了波段组合-波谱增强-去相关增强-纹理信息融合的处理方法。有效提高了不同岩性之间的对比度,改善了外界因素对光谱信息的干扰,为精确识别不同岩性提供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中部地区土地荒漠化遥感调查及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内蒙古中部地区作为典型荒漠化区域,根据荒漠化土地分类体系,确定决策树的结构以及各类地物在树形中的位置。基于各类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和图像数据反映的综合特征,采取相应的识别和提取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遥感数据源。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从多光谱及多时相TM和ETM+遥感数据中提取出的光谱反射特性、土壤调节植被指数、土壤亮度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指数等复合指数进行不同地物的分类和提取。结果表明:利用决策树分层提取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和避免提取地物时多余信息的干扰及影响,目标明确。然后,通过图像代数检测法及目视解译法确定1990-2000年土地荒漠化的变化信息,对内蒙古中部地区的荒漠化演变规律做出分析。最后,结合研究区气候数据,在GIS支持下,通过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和气候因子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研究区影响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与蒸发量(干燥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MODIS影像估测太湖水体悬浮物浓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太湖为研究区域,同步获取悬浮物浓度实测数据、水体反射光谱数据和MODIS卫星影像数据,构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悬浮物遥感估测模型.为了削弱大气效应,对MODIS影像了进行了粗略大气纠正.通过悬浮物特征光谱分析,将MODIS各敏感波段及波段组合与悬浮物浓度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实测光谱数据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建立半经验反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MODIS影像可以很好地对大型内陆湖泊的悬浮物浓度进行遥感估测.250 m波段2 500 m波段4与1 000 m波段14是探测悬浮物的敏感波段.波段组合上,500 m组合因子r4/r3、r4-r3估测悬浮物含量的精度很高,适于构建反演模型;1 000 m波段8、11、131、4的多元组合也是构建模型的较好选择(R2均不低于0.85).  相似文献   

18.
马达加斯加北部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植被稀疏、矿产资源丰富,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矿化蚀变信息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好的效果。为了对BINARA地区铬铁矿进行遥感找矿预测,文章首先利用Landsat 8遥感数据2、4、5、6波段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研究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信息;然后基于实测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Fe含量定量反演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Hyperion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计算,提取研究区内Fe含量异常信息;最后根据综合遥感异常信息以及野外调查验证结果,确定研究区内的Fe含量为一级异常的区域作为预测区。  相似文献   

19.
以鄂东南赤壁-嘉鱼地区为例,在缺少地表各岩石单元样品的情况下,对Landsat8可见光近红外和短波红外(VNIR-SWIR)波段反射率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岩性信息。首先对VNIR-SWIR多波段反射率数据进行最佳指数因子(IOIF)运算,得出最佳波段组合band7-band5-band2,从其假彩色合成图像上只能识别少量岩性单元;为了减少高相关性波段之间的信息冗余度,并对波段信息进行集成,后对Landsat8VNIR-SWIR波段反射率数据采用主成分变换并进行彩色合成,能够有效增强志留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质单元之间的影像差异,从而划分岩性界线。对比已有地质资料,认为提取结果可靠,能为野外地质工作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长寿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南缘,为单一沉积岩分布区,其岩石光谱特征复杂,遥感识别难度极大。以2000年成像的E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借助ENVI4.5遥感数据处理软件,研究了ETM+影像数据应用于长寿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地层岩性识别的最佳波段组合、波段比值、主成分变换等处理技术,探讨了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提取了碎屑岩、碳酸盐岩、水体、居民地等信息的有效性。为该区域遥感技术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