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敏感因子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敏感因子的作用。并应用于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城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所得结论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李元仲  赵书泉  武雄 《现代地质》2014,28(5):1096-1102
鲁南经济带内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大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及海水入侵等。选取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专家聚类法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选取重点城市所在评价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T)、工程地质环境(G)、地质灾害危险性(Z)和地质环境承载力(C)等4个评价因子,采用栅格叠图法对重点城市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可划分为地质环境脆弱性极高区、高区、中等区和低区共4个区,菏泽市、临沂市处于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济宁市、枣庄市及日照市位于地质环境脆弱性中等区。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显示5个重点城市均为基本适宜,其中枣庄市西城区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模糊综合评判在拉萨地温开发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环境背景、第四系及含水层因素、水量环境因素、水质环境因素等四大类,对四大类影响因素及其下一级因子进行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模型的构建,确定其隶属度函数,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值。利用GIS的属性赋值与空间分析,对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进行网格划分,计算出各网格单元的模糊质量指数值,绘制了模糊质量指数等值线,在此基础上对拉萨市浅层地温能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可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敏感因子的作用.并应用于三峡工程区巫山县直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所得结论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5.
根据黑河市地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文章建立了黑河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黑河市的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将黑河市的地质环境分为五个区,即工程建设的适宜区、较适宜区、基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并阐述了各区在工程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对以后的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建地质》2012,31(2)
根据永安小陶镇的区域地质构造、自然灾害等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并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地质资源4个一级指标建立分析模型后对地质构造、地形坡度等16个二级影响因子定权,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分为适宜、较适宜、适宜性较差及适宜性差4个等级,最后通过实地调查论证了采用此方法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利枢纽库区巫山县城新址地质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系统分析新址地质环境条件、预断评价的目标、环境要素的构成基础上,选用敏感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新址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断评价,分析了评价成果,提出了新城建设-地质环境系统调控措施,可作为合理制定新城规划、进行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继红 《福建地质》2012,(2):167-174
根据永安小陶镇的区域地质构造、自然灾害等调查资料,分析了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并用层次分析法从环境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地质资源4个一级指标建立分析模型后对地质构造、地形坡度等16个二级影响因子定权,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将小陶镇地质环境适宜性分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南昌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多目标决策的敏感因子-模糊聚类综合评判法对南昌市建设用地地质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尤口-莲塘,新建县-乐化丘岗地区,地质环境质量好,适宜建设;城市中心区、杨子洲-芦洲头、昌北岗间冲沟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好,简单改善后可建设;南新乡-蒋巷、麻丘乡等地区,地质环境质量中等,需采取一定工程措施后方可建设;沿河边滩分布地区,地质环境质量较差,不适宜工程建设;梅岭风景区、西源刘家-源泉溜、金凤胡村-涂家洲等地,地质环境质量差,不适宜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际调查资料,以地层岩性、构造稳定性、植被覆盖、土地沙漠化、地下水、地表水、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等8个生态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济南都市圈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建立了济南都市圈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为政府规划或技术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汪名鹏 《世界地质》2012,31(4):841-847
选取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环境地质问题等3 个评价要素和相应的10 个评价因子,建立了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地质环境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模糊数学基本原理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计算出隶属度,从而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判,将沭阳主城区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 Ⅱ) 、中等( Ⅲ) 以及差( Ⅳ) 三个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21,(5)
本文以新会区地质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承载本底与承载状态两个层次的服务目标,选择评价因子,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运用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到新会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区图。采用自然间断分级法,划分新会区地质环境承载力为地质环境保护区、地质环境修护区、地质环境维护区、地质环境开发区,并根据承载力分区提出新会区发展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取决于生态地质环境风险、生态地质环境健康、生态地质环境服务三方面因素,而其不安全并不完全是影响因子累积或加权的结果,某一因子独立作用即可引发不安全。以此为基础,文章提出了一种简捷易行的多层次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对于河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体系建设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用此方法对珠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其生态地质环境是不安全的,属于复合型不安全。在其安全体系建设中,应特别重视景观格局优化、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调整、石漠化与水土流失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生态防护工程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分布,从众多常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中,选取普适性较强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水环境恢复效果、景观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这4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从而验证上述普适性较强的评价因子可以较好的反映治理恢复效果。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法进行计算,对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进行改进量化,综合判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某煤矿为例,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方法通过验证,可以为同类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改变了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天然状态和补径排规律,使水成为许多环境要素中变化最快的因子,形成了诸多地质环境问题。西辽河平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地下水污染等。本文重点总结了西辽河平原地质环境问题,对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粗浅研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任凯珍  冒建  陈国浒 《城市地质》2011,6(1):45-48,29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分布关系,并得出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影响等级,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划或预警区划因子权重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沿海城市不断采取填海造地工程来缓解紧张的土地供求关系,给人们带来生态负效应。为确定地质环境对填海造地工程活动的适宜程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环境问题,对填海造地区开展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十分必要。本文以珠海某填海造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地壳稳定性及地质灾害五个环境质量层面确定7个评价因子,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借助计算机及Mapgis功能,对剖分的评价单元格进行评价因子量化赋值及计算,最终将填海造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性中等区和适宜性差区。研究区内填海造地区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多为中等~差,主要是因为软土层厚度较大,成土时间相对较短,工程地质条件差,局部地段为咸水区,地下水具备一定腐蚀性。研究结果为填海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的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受控于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震烈度、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河道带地貌结构、土体性质及人为地质工程体性质等因素。该段河道带可分为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据其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地壳稳定性、堤基堤身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为评价主因子,同时确定了分级评价因子及分值,并采用“因素叠置法”分区进行计算与评价。河道带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游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和属闾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主要有积分值法、指数模型法、敏感因子模型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鉴于各评价因素数值空间分布的不连贯性和地质环境特性的不确定性,本文讨论模糊聚类分析法在于地下空间开发有关的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在对通化市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基础上,从资源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方面选取9个评价因子,建立模糊多层次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危险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超过60%的评价区域属地质环境问题较轻区域,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通化市东北部及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