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鲁国土资发[2005]79号2005年5月25日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山东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山东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切实做好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编制本方案。一、2004年地质灾害发生概况2004年全省平均降水807mm,较上年减少135.8mm,与常年相比仍属丰水年,但年降水的…  相似文献   

2.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6):13-16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切实做好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以汛期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编制本方案。  相似文献   

3.
《山东国土资源》2004,20(4):1-3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和《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规定,按照省政府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切实做好200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在实施《山东省2003年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本方案。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三章第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浙江省从2004年至今均按年度编制《浙江省地质灾害防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 由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已于200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以国办发[2001]35号文件形式转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并抄送党中央各部门,各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中央军委办公厅、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民主党派中央.<意见>要求各地在汛期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让广大读者了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刊特将<意见>全文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答疑解惑     
正地质灾害补助申请咨询读者询问:发生地质灾害如何申请政府补助?咨询台为您答复: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规定。在地质灾害管理职责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部门职能,在发生地质灾害后,就如何申请政府补助,建议向民政部门咨询。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来,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治理整顿黏土砖瓦窑厂加快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通知>(豫政[2005]54号)精神,强化措施,克难攻坚,扎实推进黏土砖瓦窑厂专项整治.  相似文献   

8.
鲁国土资字[2005]298号2005年6月2日各市国土资源局:5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二OO五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5]15号),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4月20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为切实做好我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尽快完成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编制工作各市要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当前,各市和地质灾害较发育的县(市、区)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正6月份,辽宁省将进入汛期,6-8月份是全省地质灾害的多发期。日前,经省政府批准,辽宁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了《2016年度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求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水利、气象、旅游、交通运输、安监、教育、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按照职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19日) 一、充分肯定2009年的工作 2009年,全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汛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年我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9起,其中:滑坡3起、地面塌陷16起,直接经济损失186.62万元,及时避让转移人员132人,避免人员伤亡96人.年内未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地质灾害防治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德清县人民政府2003年正式颁布实施《德清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8年进行了《防治规划》修编,为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指导性文件和科学依据,成立了德清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建立了汛期防灾预案制度、灾情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汛期值班制度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各市国土资源局: 5月11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二00五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5]15号),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和4月20日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200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3.
矿业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累积了大量的地质环境问题.针对这类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4.
为防治地质灾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前,张家港市矿产资源管理所根据国家<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和<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等法规规定及国土资源部有关文件要求,与市计委、国土局、建委、环保局4家单位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市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减少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保护人民牛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国土资源》2008,(7):F0002-F0002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要求.日前,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纲在主汛期到来之际,亲自带领地质环境处负责同志、水文地质专家等,奔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地区鸡西、牡丹江,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领导一起到地质灾害防治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检查指导防灾治灾工作。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灾害发生规律,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山东省开展完成的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成果,分析总结了全省山丘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规律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山丘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2011—2012年,山东省在12个市的56个山地丘陵县(市、区)和4个开发区开展了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落实调查资金3300余万元,14个地勘单位的60支专业调查队伍,动用各类调查设备300台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1270余人参与了野外调查。各县(市、区)均提交了调查成果报告,又经成果资料汇总,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山丘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与综合研究》成果,为新形势下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前,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广西国土资源厅下发《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有关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到领导到位、任务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切实做好地灾防治工作。为查找问题,总结经验,提高防治工作水平,广西国土资源厅要求各地于5月1日至7月30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巡查互检。首先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对各自辖区开展巡查;其次巡查组进行抽检,抽检的县(市)不少于3个;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防治地质灾害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省政府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日前召开了省国土资源厅成立以来的首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省国土资源厅杨任远厅长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姜道远副秘书长代表省政府强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重点市、县(市、区)要建立领导小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建设、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