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 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的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大亚湾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铜等9种重金属为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别调查大亚湾内、外海域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质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比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具有创新性;同时,以表层沉积物为代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大亚湾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大部分符合相关一类或推荐的标准;海水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铅,综合污染指数湾外低于湾内,可能与人类活动和海水交换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钒,综合污染指数湾内低于湾外,可能与钒的最大值超标有关;生物体内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甲壳类和头足类湾外低于湾内,而鱼类和贝类湾内低于湾外,但差距均不明显;大亚湾海域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很高,其中汞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9年2月对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综合分析了水质中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效应。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除无机氮和Hg外其他环境因子基本符合功能区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水质状况尚好。61.5%站位的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表明该海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该海域沉积物除少数站位的Cu、Cr外,其他环境因子的含量均达标,底质环境状况良好。各站位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远小于150,说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危害范围。  相似文献   

4.
对粤东海域5个典型海湾64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了重金属Cd含量的测定,分析探讨了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南海陆架区Cd含量为背景值计算了粤东5个海湾表层沉积物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结果显示,柘林湾、汕头湾、汕尾湾、大亚湾和大鹏湾表层沉积物Cd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4—0.58、0.06—6.63、0.06—0.11、0.04—0.20、0.08—0.15 mg·kg?1,其分布表现为:柘林湾养殖区和三百门附近海域以及汕头湾拦沙堤末端海域和好望角附近海域Cd含量高于其他海区,汕尾湾的Cd含量由近岸向外海、西部到东部增加,而大亚湾和大鹏湾外湾含量高。重金属输入和水动力条件是控制 Cd 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生态危害评价表明,养殖区、三百门附近海域、拦沙堤末端海域和好望角附近海域Cd污染达到了中等甚至很强的生态危害水平,污染比较严重。来自入海河流携带工业污染物注入、沿岸排污、水产养殖沉降、产业转移人为排放和金属矿床开采释放的 Cd 已造成了近海环境的污染,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洋浦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11年洋浦港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的调查资料为基础,选择2种评价方法(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来了解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污染状况并进一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洋浦港近岸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相对远岸海域明显增高,可能已受到陆源污染的影响;洋浦港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大部分海域沉积物属无污染,仅部分样点沉积物中Cd、Pb受中度污染;洋浦港附近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较国内其它港区轻,不存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典型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依次为Pb、Hg、Cd、Cu、Zn。  相似文献   

6.
对渤海典型海湾近年来沉积物重金属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Hg,Cu,Cd质量浓度的平均值均超过中国海域的平均值,其中Hg和Cd超标,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锦州湾、大连湾附近海域,南堡镇和曹妃甸以南海域以及东营、莱州沿岸海域。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沉积物重金属Cd污染属于轻度污染,其余重金属未发生污染。渤海典型海湾生态危害风险最大的重金属元素为Cd,Hg次之,其余Pb,Cu,As,Cr,Zn这5种重金属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辽东湾海域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的顺序为CdHgPbAsCuZnCr;渤海湾海域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的顺序为CdHgPbCuAsCrZn;莱州湾重金属生态危害风险的顺序为CdHgPbAsCuCrZn。目前辽东湾沉积物重金属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严重,主要分布在长兴岛、秦皇岛至锦州湾沿岸;莱州湾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一般,潍坊沿岸部分地区总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高;渤海湾重金属污染生态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08年在珠江口荷包岛近岸海域的调查数据,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重金属与TOC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Hg,Cr和As四种元素分布基本呈现荷包岛近岸海域较高的特点,重金属Zn,Pb和Cu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重金属富集顺序为Cd>Zn>Cu>Hg>As>Cr>Pb。相关性研究表明,重金属Cu与Zn显著相关,Hg,Cr,Cd和As极显著相关;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荷包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r>Zn;对荷包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和Hg。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7年10月和2009年6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其中Cu、Pb、Zn、Cd、Cr、As和Hg等7种重金属元素和TOC的含量,并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Zn、Cd、Cr、As和Hg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3×10-6,36.85×10-6,93.48 × 10-6,0.17×10-6,72.91×10-6,10.60 × 10-6和0.043×10-6.各重金属元素空间上呈现长江口及杭州湾高、外陆架海区低的分布趋势,且总体上调查海区南部海域高于北部海域.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由大到小排序为:Cu>Cr> Zn>Pb>As>Cd> Hg,其中Cu和Cr元素是主要的污染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 Hg>Cu>As>Pb>Cr>Zn,其中Cd、Hg和Cu元素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研究区仅局部海域受到了重金属元素的污染,RI值均小于150,属低潜在生态危害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典型海域—大亚湾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水平与污染状况。利用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探讨了大亚湾海洋沉积物质量的历史演变过程,为我国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在过去近百年经历了3个主要变化阶段:(1)20世纪80年代之前,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较低,沉积物质量处于一类等级,与重金属污染相关的生态风险较小,对沉积物生态风险贡献最高的元素为Cr,最低的为Cd;(2)1980?2000年间,大亚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表明该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使近岸海域的沉积物质量等级处于二类与三类,但大亚湾外部海域沉积物受污染影响较小,仍处于一类等级,在此期间,Cu取代Cr成为最主要的污染元素;(3)2000年以后,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水平显著降低,生态风险迅速下降,沉积物质量等级恢复到了一类水平,Cr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3年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Hg水平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出现在B区(黄墩港)、E区(西沪港)和G区(港口),A区(铁港)为低值区,与海区底质类型相关;而Cd的分布特征与Cu相反;As表现为港内低、港中和港口高的分布特点。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Cd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较大,大部分区域已达到较严重的危害程度,是研究海域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分布,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为进一步开展疏浚物去污染技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海域的相比,马銮湾及其湾口外、筼筜湖的Cd、Hg、Cr、Zn含量较高.综合来看,厦门西海域拟疏浚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不很高(RI<15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但东渡码头外的X4站、马銮湾M2站沉积物中的Cd,及马銮湾M2站和筼筜湖Y2站沉积物中的Hg含量(40≤Er <80)都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2.
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90年6月和11月对象山港海域进行的综合环境(水文、生物、化学)调查资料,分析了水体(包括溶解态、颗粒态)和沉积物的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运用元素的分布规律,探讨了该区的水动力因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沉积环境对重金属的影响,初步揭示了象山港重金属的环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2—2017年每年8月廉州湾贝类养殖区现场监测资料,探讨了重金属(Hg、Cu、Pb、Cd)在其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评价了2种介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海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为Cu Pb Cd Hg,除Cu外,Hg、Pb、Cd的年际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污染程度顺序为Cu Hg Pb Cd,整体水质状况基本属于本底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为Pb Cu Cd Hg,除Hg外,Cu、Pb、Cd的年际变化趋势和水相中的变化基本一致,其污染程度排序为Cu Pb Hg Cd,整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依次为Hg Cd Cu Pb,6次调查结果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均低于140,平均值为76. 98,表明该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4.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各区域重金属含量的平均水平,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作了概述,同时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需要确定了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背景值,为该区域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和评价以及背景值提供了参考数据。结合2016年8月该区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调查数据,进行了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口-厦门湾海域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情况并不乐观,厦门东部水道部分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度风险为主,九龙江口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以重度风险为主,其余海域以中度风险为主。  相似文献   

16.
辽东湾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环境质量和污染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取自辽东湾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和岩心样品,利用XRF等方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系统的测定,结合137 Cs、210Pb年代测定,分析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环境质量状态以及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As、Cd、Cr、Cu、Pb、Zn、Hg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葫芦岛附近海域,并且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辽东湾海域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轻度和重度污染率为34.5%,清洁率为65.5%,重度污染站位集中在葫芦岛附近海域;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大致出现在1975年,于1997年达到最大,随后,重金属污染开始明显减少。辽东湾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演化特征与沿海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海湾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探究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污染程度和可能来源,本研究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采用地质累计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定量分析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利用自组织映射(SO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评估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中Zn的平均含量最高,Hg平均含量最低;除个别站位的Pb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Igeo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污染元素为Pb、Hg和Cu;PERI结果表明Hg是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SOM和PMF模型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的共同影响,各来源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9.65%、29.15%和31.20%。  相似文献   

18.
深圳湾海域表层和柱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深圳湾表层沉积物中锌、铬、镉、镍、铅、铜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发现它们的浓度均值已全部超过广东省海岸带沉积物背景值。根据潜在生态危害法,在6种重金属中镉造成的污染最严重,从潜在的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看镉的含量已达到很高的污染水平。从面状分布看,重金属污染危害指数值在深圳河口区最低,在蛇口段居中等水平,在深圳湾内侧的近岸水域最大。柱样沉积物的浓度变化以1950年为界划分为两部分:1950年以来的现代沉积物中有较强的人类活动干扰痕迹,表现为重金属元素的浓度增长幅度大,且浓度很高,其均值全部大于广东省海岸带的背景值;1950年以前的近代沉积物中有稍弱的人类活动干扰痕迹。研究认为沉积物粒度特征、沉积速率、人类活动与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浓度高低有直接相关关系,并直接影响到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9.
The concentration of zinc, chromium, cadmium, nickel, lead and copper was measured on both surface sediments and core sediments in the Shenzhen Bay.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all metals have exceeded the background values in the coastal zone of Guangdong Province. Cadmium is a heavy pollution matter which indicates a strong pollution level 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risk coefficient method. 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of the whole area is 299 which belongs to middle and strong level. The area with strong pollution level is the near shore area closing to the inside of Shenzhen Bay, Shakou area is in the middle level while the weak pollution level occurs in Shenzhenhe Estuary according to ecological risk index. The four sediment cor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ased on lead-210 dating, sediments size analysi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iod in surrounding areas since 1950 with strong human intervention. The sediment size, deposition rate and human activities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which directly impact the pollution level of heavy metals in sediments in Shenzhen Bay.  相似文献   

20.
芝罘湾近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记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测定沉积物柱状样中重金属含量,结合210Pb测年资料,高分辨率地研究了芝罘湾近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历史。结果表明:芝罘湾海域以Cd,Pb,Zn等3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最为严重,且是多年富集趋势;Hg元素污染程度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芝罘湾重金属污染分3个阶段:1997年以前为污染呈持续增高阶段,1998为截污下降阶段,1999年以来为快速增高阶段。城市陆源污染物排放、港口建设和船舶排污对芝罘湾的环境变化有巨大影响。芝罘湾海域水动力条件较弱,不利于污染物质扩散,更需重视强化保护湾内水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