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不同倾角节理组和锚固效应对岩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朱维申  马海萍  张磊 《岩土力学》2013,34(3):887-893
首先采用DDARF(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for rock failure)分析方法对双裂隙岩块进行单轴和双轴压缩模拟试验,研究了裂隙角度和侧向应力大小对岩块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裂隙岩块在这两种加载试验中的破坏过程、应力-应变曲线以及岩块中裂隙的起裂应力和岩块的峰值强度。在双轴压缩模拟试验中绘制了裂隙角度为45°的岩块在不同侧向压力下的强度包络线。其次,采用DDARF分析方法模拟劈裂试验中含裂隙试块的锚固效果,得到了4种不同锚固角度试块的轴向荷载–位移变化曲线和裂隙扩展规律。模拟结果与前人的类似条件下的试验结果相符良好。随后又将双裂隙试块双轴压缩模拟试验中得到的参数运用到一个地下洞室的工程实例中,用等效力学特性的方法分析对比了完整岩体和节理岩体洞室开挖完成后的破损状态的差异。最后运用DDARF分析方法研究了随机生成4组节理岩体的地下洞室的稳定性,得到了洞室节理围岩的裂隙扩展过程。同时通过对关键点位移的监测分析了锚杆的锚固效应。  相似文献   

2.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思茅市境内,是澜沧江流域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工程。设计土石坝方案的溢洪道开挖边坡的稳定性关系到该方案的合理选择。通过对溢洪道附近的平硐与露头的野外调查,获得了1 400余条结构面的详细信息,在岩体结构面统计基础上,运用随机网络模拟的方法得到了溢洪道开挖边坡的裂隙网络图像,分析了岩体结构面的连通率,采用Hoek和Brown提出的GSI体系,对岩体质量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各高边坡岩体力学参数的综合指标。应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出边坡潜在的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并运用Sarma法分析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提出各个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成果以及建议的边坡系统锚固措施。  相似文献   

3.
朱维申  刘建华  杨法玉 《岩土力学》2006,27(7):1087-1091
介绍了小浪底水利枢纽地下厂房岩体力学行为数值分析的过程和方法,包括采用的屈服准则、三维几何模型、岩体力学参数、地应力场、开挖过程模拟和支护结构模拟方法。给出了1.0和0.8两种侧压力系数下,无支护结构、无预应力锚索有锚杆有衬砌、有预应力锚索有锚杆有衬砌3种情况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支护结构对限制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开展作用不大,但对于固定松动破碎岩块、防止洞周局部崩塌脱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2)开挖过程对预应力锚索拉力影响不大;(3)开挖过程引起混凝土衬砌较大拉应力,围岩表面的钢筋网,对于限制衬砌开裂和防止其脱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开挖边坡随机楔体稳定分析与加锚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机楔体的破坏是岩石开挖边坡中常见的破坏类型之一,在对组成楔体的结构而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生成开挖边坡的三维裂隙网络,进一步运用随机搜索方法与块体理论,搜索出边坡面上的随机楔体,进行楔体的稳定分析,采用风险设计的理论,建立系统锚杆的优化设计方法,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小湾水电站进水口开挖边坡的稳定分析与锚固优化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可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鉴于目前关于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空间变异性表征及存在潜在滑移面边坡的可靠性问题研究较多,但对于岩质边坡力学参数空间变异性影响及开挖卸荷响应(变形与塑性区)不确定性分析的研究较为有限。提出考虑力学参数不确定性的岩质边坡开挖卸荷响应概率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及现场地质勘察测绘数据为基础,利用Hoek-Brown经验准则与Monte Carlo分析手段,构建了以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简称UCS)、地质强度指标(geological strengthindex,简称GSI)和节理工程参数为输入的边坡岩体力学参数概率统计模型,并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模型的吻合度检验;基于点估计原理构建岩体力学参数组合方案,并结合数值模拟开展边坡开挖过程的仿真分析,获得边坡开挖后整体安全系数及位移及塑性区的概率分布。利用该方法对在建京秦高速沿线某路堑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及开挖卸荷响应进行分析,得到了岩体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取值及不确定性分布,采用点估计与FLAC3D模拟分析,得到了边坡安全系数及典型观测点的位移与塑性区分布结...  相似文献   

6.
在反倾层状边坡内,开挖边坡并修筑隧道洞口后,出现岩体从隧道掌子面整体挤出和洞顶塌方现象,并导致边坡出现后缘拉裂、坡体内出现多处裂缝和岩块崩塌等坡体失稳迹象。通过对该边坡失稳和隧道塌方的勘察和机制分析,确定该坡体的变形破坏模式,提出针对性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柱状岩体崩塌具有分布范围广、破坏能力强、影响范围大的特点。2004年8月12号,重庆甑子岩W12危岩体发生崩塌,崩塌体运动距离约600 m,形成显著超前空气冲击效应,激起浮尘高度约150 m。文章基于MatDEM离散元软件对甑子岩崩塌动力特征与破碎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按照实际节理分布的崩塌模型,实现了崩塌全过程的模拟,并结合影像资料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MatDEM进行二次开发,统计分析了崩塌过程中岩块粒径演化规律,确定了崩塌过程中的四个显著颗粒破碎时刻,分别为崩塌源区底部岩体受压破碎、中上部岩体撞击低速三角区、中部岩体撞击斜坡地面与上部岩体撞击斜坡地面。引入分形维数与双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分析了崩塌前后颗粒破碎规律,结果显示崩塌后颗粒破碎明显,细粒颗粒占比显著增加。文章为岩体崩塌的动力特征与破碎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现有上硬下软边坡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压缩挤出变形的近水平泥岩、页岩基座型边坡变形演化过程,针对倾倒变形的板岩基座型边坡开挖响应研究甚少,本文以西藏玉曲河某水电站厂址边坡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建立符合坡体实际情况的地质结构模型,采用物理试验的方法模拟原型边坡开挖。通过试验揭示上硬下软反倾边坡在开挖条件下的变形响应特征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开挖条件下上硬下软型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分为a)下部软岩倾倒弯曲加剧;b)软岩倾倒折断,上部卸荷硬岩沿已有裂隙剪切;c)倾倒软岩滑移,卸荷硬岩剪断岩性分界部位,折断面贯通3个阶段。其变形破坏模式为下部软岩倾倒—上部硬岩剪断组合滑移型破坏;(2)开挖强倾倒区岩体会使下部软岩迅速失稳并促使上部硬岩剪切破坏;开挖引起的反倾上硬下软边坡大变形在短时间内完成,前期变形和能量积累是一个较长的过程;(3)开挖时需避免对坡脚倾倒岩体“大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9.
胡政  刘佑荣  王平易  田茂中 《岩土力学》2016,37(12):3491-3498
为研究锦屏某边坡岩体在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岩体宏观力学参数,对该区砂岩进行室内卸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加载试验,卸荷过程中岩样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发生了劣化,低、高围压下岩石变形及破裂形式也有所不同。为此,在对SMR及CSMR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开挖方式、边坡形态及卸荷损伤的边坡卸荷岩体的评价体系USMR法。基于USMR法对研究区边坡开挖岩体宏观参数(变形模量Em、岩体抗压强度 、岩体抗拉强度 、岩体抗剪强度参数cm和 )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分别考虑了不同围压 及卸荷损伤De条件下岩体参数的劣化规律。分析表明:开挖卸荷过程中岩体宏观参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劣化,拉应力区、低应力区和高应力区岩体参数的劣化规律有所不同,拉应力区及低应力区岩体力学参数对开挖卸荷更加敏感。研究结果对边坡开挖卸荷岩体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边坡区岩体露头和平硐壁结构面几何参数的量测统计,建立了岩体结构面产状,规模,密度和张开度的概率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定量到画了边坡区岩体结构特征,为边坡岩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定量的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1.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a front stable rockmass barrier, the failure pattern of an oblique inclined bedding slope is conventionally recognized as a lateral rockfall/topple, and then a transformation into a rockfall accumulation secondary landslide. However, the Jiweishan rockslide, Wulong, Chongqing, which occurred on June 5, 2009, illustrates a new failure pattern of massive rock slope that rockmass rapidly slides along apparent dip, and then transforms into a long runout rock avalanche (fragment flo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the new failure pattern which is most likely triggered by gravity, karstification, and the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mining activities. A simulation of the failure processes is shown, using the modeling software, FLAC3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ive principal conditions for an apparent dip slide associated with an oblique inclined bedding slope are necessary: (1) a block-fracture bedding structure. The rockmass is split into obvious smaller, distinct blocks with several groups of joints, (2) an inclined rockmass barrier. The sliding rockmass (i.e., the rockslide structure before movement) exists along a dip angle and is barricaded by an inclined stable bedrock area, and the subsequent sliding direction is deflected from a true dip angle to an apparent dip angle; (3) apparent dip exiting. The valley and cliff provide a free space for the apparent dip exiting. (4) Driving block sliding, which means the block has a push type of effect on the motion of the rockslide. The “toy bricks” rockmass is characterized by a long-term creeping that induces the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from peak to residual value along the bottom soft layer, and the sliding force is therefore increased. (5) The key block resistance and brittle failure. The pressure on the key block is increased by the driving rockmass and its strength decreases due to karstification, rainfall, and mining. The brittle failure of the karst zone between the key block and the lateral stable bedrock occurs instantaneously and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generating the catastrophic rockslide–rock avalanche. If there was not a pre-existing key block, the failure pattern of such the inclined bedding rockmass could be piecemeal disintegration or small-scale successive rockfall or topple. The recognition of catastrophic failure potential in such inclined bedding slopes requires careful search for not only structures dipping i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but also key block toe-constrain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12.
渗流数值计算是岩体排水设施和仿真模拟、动态分析、效果评价及预测的有效工具。应用边界元数值方法模拟研究了巷道疏干边坡地下水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岩体的渗透系数张量、可疏干孔隙率对疏干排水效果及其动态过程变化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可见边界元数值方法模拟断面尺寸较小的排水设施时,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3.
陕西山阳滑坡为典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见的顺倾层状岩质斜坡溃屈破坏模式,也不同于斜倾层状山体的视向滑移-剪切破坏模式,更不同于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倾倒、倾倒-滑移破坏模式,属于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模式。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斜坡结构特征、结构面组合特征以及剪出口特征分析了滑坡的破坏模式,进而分析了山阳滑坡的视向滑移-溃屈破坏机制;以梁板理论、层状板裂结构岩体弯曲-溃屈破坏的力学模型为基础,结合斜倾层状岩质滑坡的视向滑动机制研究,建立了基于斜坡自重、地下水静水压力、侧向摩阻力以及斜坡岩体厚度变化作用下的陡倾层状斜向岩质斜坡视向滑移-溃屈破坏力学模型,进行力学分析,推导了溃屈段长度条件方程,并以山阳滑坡为例验证了长度条件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斜坡岩体所受的应力场在空间上具有分区性,导致相同岩性与结构特征的岩体其强度参数是不同的。研究斜坡变形演化过程中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斜坡演化过程对岩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对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与优化设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北盘江善泥坡水电站上坝址岩体为例,在工程地质岩组划分的基础上,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初步估算各岩组强度参数;恢复斜坡的原始地形并建立相应的数学力学模型,根据斜坡不同时期的变形演化特点,应用FLAC3D软件模拟斜坡岩体变形演化过程中应力场的空间分布特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划分上述岩组,最后根据岩体所受的真实应力与Hoek-brown准则估算新分组后的斜坡岩体强度参数,得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强度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裂隙网络模拟的有限块体面积判断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晓辉  王俐  葛修润  卢波  周欣 《岩土力学》2006,27(9):1633-1636
水工建筑物深开挖边坡中大量出现的随机楔体,他们是由广泛分布于裂隙岩体中的结构面切割而成。首先应用随机不连续面三维网络模拟技术建立不连续的概率模型,在此基础上,搜索出临空面迹线上所有的闭合凸多变形,根据文中提出的“面积判断”法,判断块体是否为有限块体。工程实例模拟的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岩体结构特征的准确表征对边坡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由于高陡边坡岩体结构的人工编录工作开展困难,结构几何信息往往获取不全面,导致边坡数值模型构建往往不理想。以江西德兴银山铜矿露天边坡为工程背景,采用无人机与运动恢复结构法(SfM)获取边坡岩体点云模型。基于点云数据建立结构面识别和解译算法,自动获取结构面产状、迹长、间距等几何信息。对比人工测量结果,无人机测量与结构面识别能够获取更符合实际的坡面与岩体结构模型。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面重构和“Rhino-Griddle-3DEC”联合建模方法,结合岩体结构统计模型构建离散裂隙网络DFN能够快速建立三维离散元数值模型,从而获得更好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满足岩质高边坡稳定性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岩石边坡裂隙渗流的流形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更好地考虑裂隙渗流在岩石边坡破坏中的作用,在考虑裂纹扩展的数值流形方法程序基础上,从最小势能原理出发,阐述了渗流与变形的耦合作用机理并推导了相应的耦合方程,在程序中实现了对渗流与断裂的模拟。最后利用该程序对含初始裂隙的岩石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边坡在渗流作用下的实际破坏过程。同时通过对裂纹扩展过程中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发现,第一应力强度因子始终大于第二应力强度因子,且随着计算时间增加,二者的差值逐渐增大,裂纹扩展以Ⅰ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地下厂房随机块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盛谦  黄正加  邬爱清 《岩土力学》2002,23(6):747-749
应用块体理论、正交设计方法对三峡地下厂房围岩中裂隙可能构成的随机块体类型、几何特征与稳定进行了分析。所获结果表明:三峡地下厂房的随机块体的虽然稳定性较好,但最大埋深仍可达7~8 m,为确保围岩的稳定,系统锚杆的支护长度应大于7 m。  相似文献   

19.
巴东长江大桥是连接209国道的特大型公路大桥,地处长江三峡地质条件最复杂的地区,桥位区滑坡崩塌较发育。为确保大桥安全稳定并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结构面网络模拟技术进行了岩体结构模拟,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及块体极限平衡法,对桥位存在的桥台斜坡和桥墩基础地基稳定性等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述。同时,对断裂破碎岩体及风化岩体、滑坡对大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桥墩基础形式、桩基深度、持力层及承载力和桥台斜坡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边坡岩体渐进性破坏粘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根据边坡实际地质模型 ,基于弹塑性与粘弹 -粘塑性理论的本构方程 ,通过有限元模拟分析 ,定量地揭示和模拟再现了高边坡岩体破裂、变形、破坏及失稳前后锁固段岩体渐进性破坏的机制和过程 ,探讨了高压水流作用下滑坡启程剧动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