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北方某燃料乙醇生产系统为例,从物质、能量和水的流动等方面定量地分析其实践循环经济的情况,并结合清洁生产指标体系做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此生产系统的废物链的组成及其作用,并探讨了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结果表明:燃料乙醇生产系统的原料为可再生资源,主要产品燃料乙醇具有环境友好性;废物链的存在提高了物质利用率、能量利用率和能量保有率,减少了废物的排放,提高了经济效益;通过对废物链的补充还可进一步体现循环经济特性。  相似文献   

2.
黑河流域张掖市物质流账户体系的初步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忠  龙爱华  尚海洋 《冰川冻土》2007,29(6):953-959
物质流核算与分析(MFA)以重量形式测度经济系统的代谢规模——吞吐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压力的直观信息,也是生态可持续性的有效衡量.建立包括MFA在内的实物账户,成为研究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基础.介绍了MFA的理论背景以及区域物质流账户的基本框架及其衍生的指标体系,参照欧盟统计局《物质流指导手册》,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初步构建了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物质流账户.结果表明:张掖市物质需求总量(TMR)中生态包袱比例高达86.5%,其中最大的是煤炭及矿物和建材开采所产生的生态包袱,占TMR的65.2%,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破坏影响十分显著,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效率低下.张掖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了张掖市经济系统物质资源的需求结构中相对较高的基础原材料投入,缓解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评介及国际研究前沿   总被引:68,自引:1,他引:67  
生态足迹评价方法是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全球可比的、可测度的直观且综合的指标,有明显的政策含义,是迄今提出的评估可持续发展的众多指标中最受生态经济学界关注、推崇和广泛应用的一个指标。评介了生态足迹方法模型的优缺点,综述了国际上生态足迹研究的最新进展及研究前沿,指出了国内围绕生态足迹研究应该尽快开展的工作:①生态足迹方法模型的改进及应用研究;②丰富生态足迹方法模型携带的信息量和政策内涵;③社会经济系统新陈代谢以及人类对初级生产力的占用研究;④消费模式与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的关系;⑤物质流核算帐户研究和生态包袱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海内陆架泥区沉积物的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肖尚斌  李安春 《沉积学报》2005,23(1):122-129
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的DD2孔和悬浮体进行了陆源物质提取,应用激光粒度仪做了粒度分析,并分析了DD2孔粒度参数的垂向分布序列。通过计算粒级-标准偏差的变化获得了DD2孔沉积物中对沉积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粒度组分,约 19和 130μm是DD2孔所属区域对沉积环境敏感的粒级,分别对应于东海沿岸流和风暴流沉积动力过程。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随深度变化的分析表明,该孔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沿岸流,沉积环境相对稳定;而下段沉积环境变化大,是风暴流和沿岸流的混合作用沉积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浙闽泥质区是全新世高海平面以来沉积物的汇。受东亚季风影响,浙闽沿岸流和台湾暖流具有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夏储冬输"的沉积物输运模式对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形成有关键作用。浙闽泥质区的潜在物源主要有长江、浙闽河流以及台湾西部山地河流,以长江物质为主。黏土矿物、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环境磁学等方法是物源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江物质以伊利石为主,蒙脱石含量较少,高岭石和绿泥石含量中等;而台湾物质以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没有蒙脱石。磁黄铁矿是台湾河流沉积物特有的磁性矿物,可作为大陆河流与台湾河流物源识别的指标。泥质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受低纬热带过程和高纬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候变化具有波动性。沉积物敏感粒级反演的东亚冬季风(EAWM)只记录了泥质区形成以来的气候变化,不能代表整个全新世。受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的双重影响,敏感粒级作为EAWM演化的指标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和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细粒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已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中国中生代湖泊环境中的泥质重力流沉积尚未引起应有的关注。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等手段及综合研究,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机制与成因分类。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湖相泥页岩结构类型多样,发育泥质块体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泥质浊流沉积和泥质异重流沉积等多种重力流沉积类型。按照泥质含量将重力流划分为砂质重力流、泥质重力流和混合重力流3种亚类,并根据成因将重力流划分为滑塌体、碎屑流、浊流及异重流等4种亚类;结合成因和泥质含量,将重力流沉积共划分为12种类型。滑塌岩、碎屑岩分布于三角洲前缘斜坡脚附近;浊积岩、异重岩广泛分布于三角洲斜坡至沉积中心。认为泥质沉积物可以在强水动力条件下搬运-沉积;重力流沉积细粒物质在湖相沉积中占据很大的比例;泥质重力流对泥页岩中的碎屑物质、黏土矿物及有机质的搬运和沉积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对于页岩油气的生烃、储集性能和压裂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崩岗泥砂流是降雨过程中在崩岗流域内形成的一种固液两相流,是崩岗侵蚀泥沙向外输移的主要方式,泥砂流流体类型的判别也是崩岗治理的依据之一。通过野外考察与现场采样,对崩岗泥砂流的粒度组成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泥砂流容重介于1.16~1.60 t/m3之间,含沙量为257.03~960.55 kg/m3,且均自沟道上部至下部逐渐降低。泥砂流浆体以粉砂和黏粒物质为主。随着容重的增加,粒度曲线由单峰型转变为与风化壳土体类似的双峰型,呈现无分选搬运的特点,且流体粒度逐渐粗化。泥砂流固体物质中值粒径与流体容重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通过对泥砂流与泥石流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高含沙水流粒度特性的对比后发现,泥砂流属于高含沙水流向泥石流过渡的中间类型,但与泥石流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认为泥砂流是广义泥石流的一个亚类,即崩岗型泥石流。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地球表面偶然发现,大陆、海洋的分布有明显的对称特征,地球一侧如为大陆,与其对应的地球的另一侧一定为海洋。依大陆、海洋分布的对称特征为基本论据,从大陆、海洋形成所需物质、物质运移、物质运移能量三大要素入手,分析讨论了大陆、海洋的形成过程,指出大陆、海洋的形成是靠地球内能的作用,形成大陆的物质来自地球另一侧与其对称分布的海洋,软流层是物质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9.
长江远端三角洲多源沉积分异作用及其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具有丰沛的水沙通量,其形成的长江三角洲和陆架沉积中心一直是学者的研究重点,但对受到多种物质来源供给的长江远端三角洲涉及较少。针对长江远端三角洲南部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和河流沉积物,对该地区的表层沉积物性质和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地区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泥、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等类型,零星分布含砾沉积物,沉积物粒度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变粗,与海岸带呈平行分布;该地区沉积物主体为长江源物质,近岸南北两区域主要受到闽江和瓯江河流物质混合作用,东南区域主要为台湾河流物质影响;该区沉积分异模式主要受到东海环流体系的控制影响,浙闽沿岸流与台湾暖流形成的切变锋起到"水障"作用,使长江物质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同时西部近岸由于受到浙闽沿岸流的季节变化,带来了近岸闽江和瓯江等中小河流物质的混合影响,而东南部则主要受到台湾暖流带来的台湾物质混合作用。该研究对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动力因素等现代过程进行了细致划分,对长江远端三角洲地质时期的形成演化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学者原创的洋壳流力学,分析印度洋、大西洋洋壳流以一定的运动方向力作用与陆地、海岭相遇,必然产生相对应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地形地貌,并绘出这两个区域洋壳流运行路线;结合太平洋洋壳流运行路线,细化出现代海底扩张运动运行路线的整体概貌,绘出了地球物质循环在地壳层的"毛细血管";运用宏观统计的方式,得出洋壳流运动与陆地相互力作用的构造形迹力学性质的共性,由此推出现代全球地壳表面地形地貌的整体成因。更方便对全球地质运动给出更加合理、方便、细腻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定量评价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区域地质环境压力及其动态变化,是当前我国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效应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首先利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我国1997~2006年,我国各省域地质环境压力均呈增加趋势,但增长速率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地质环境压力重心在过去10年中发生了东移,从中部的山西能源基地转移到了东部沿海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和长三角经济区;降低地质环境压力的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地质环境开发活动;二是控制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污染,而重点在于前者。  相似文献   

12.
张丙强  王启云  卢晓颖 《岩土力学》2018,39(12):4377-4384
软土在低水力坡降下的渗流会偏离达西定律,即为非达西渗流模式。假设孔隙水渗透服从指数渗流模式,采用镜像法原理推导了浅埋单孔和双孔圆形隧道非达西渗流场的解析解。结合算例,对浅埋圆形隧道非达西渗流解析解与达西渗流解析解进行了对比分析与验证,并对非达西渗流指数、隧道周围土体与衬砌渗流系数比值对隧道渗流场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非达西渗流指数、渗流系数比值对隧道渗流量和周围土体孔压均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渗流指数逐渐增大,土体内水头损失加快,隧道周围土体孔压及渗流量逐渐减小;随着土体与衬砌渗流系数比值逐渐增大,衬砌排水能力增强,隧道渗流量逐渐增大,隧道周围土体孔压减小更大。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中部湖盐、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基地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供水矛盾日益加剧,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湖盐、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瓶颈。根据已有勘探资料分析,提出在柴达木盆地较大河流下游冲湖积平原浅部咸卤水分布区,深部沿古河道存在较丰富的淡承压自流水,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这对缓解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试验区湖盐、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基地供水矛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raws upon two distinct UK case studies to explore how alternative modes of provisioning employ ordinary practices of sharing and circularity. Speaking to debates about alterity, diverse economies (Gibson-Graham, 2008) and emerging literature on the circular and shared economy, these two small and informal based models, one food based, the other clothing, are put forward as examples of the vast array of contemporary ‘alternative’ forms of consumption and provisioning taking place across the UK. The article illuminates how diverse economies are ‘made material’ through their materials and practices. In doing so I make three key arguments: firstly, and overall, that studying materiality is one way to illuminate these new and emerging spaces of provisioning, highlighting their practices, intimacies and ambiguities. Secondly, this material focus illustrates how the practices of provisioning – in particular, sharing and circulating - are not new, but are instead organised in original and novel ways; and this has wider implications for contemporary debates on circular and shared economy. Thirdly, that the materials of provisioning can be both beneficial and troublesome to provisioning organisations’ practices of circulating and sharing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ey tackle issues of social exclusion, financial hardship and sustainable resource use.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preliminary kinematic analyses of Taylor–Couette flow. We consider deformation of a Newtonian incompressible ductile material inside rotating horizontal listric (concentric circular) boundaries. The velocity profile is curved indicating non-uniform shear strain but leads to the same shear sense. Each material point on progressive shear keeps increasing shear strain linearly with time. A curve of no movement, the ‘neutral curve’, may exist inside the shear zone. Irregular geometries of initially regular markers and their individual non-matching strain paths indicate inhomogeneous deformaion in such Taylor–Couette flow.  相似文献   

16.
孟强  赵洪波  茹忠亮 《岩土力学》2014,35(Z1):437-442
通过采用均匀化方法,研究了圆形隧洞的锚杆支护特性,将高密度支护模式下的岩石和锚杆复合体考虑成均匀、连续、强度参数增强的等效材料,简化了岩石和锚杆间复杂的力学耦合问题。通过定义锚杆密度参数来反映不同支护模式的特性,建立锚杆密度参数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中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等效弹性模量、等效黏聚力和等效内摩擦角的表达式,并分析比较了隧洞在支护前后的位移情况。结合可靠性理论,采用容许极限位移量作为失稳判据,分析了隧洞在支护前后的可靠性指标与破坏概率,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简单可靠,锚杆支护对隧洞的位移限制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隧洞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一定合理假设从单相圆形层流边界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入手,分别建立了两相圆形层流射流边界层方程,单相圆形紊流边界层方程和两相圆形紊流边界层方程并给出了各种情况下的流速分布等参数的解答,为研究磨料两相射流对材料的打击和切割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凹凸棒石黏土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循环经济的要求,分析探讨了我国凹凸棒石黏土开发利用研究中实行循环经济的途径。结果表明,重视凹凸棒石黏土物化性能和有益有害元素的检测、表征与评价,实行绿色设计、清洁生产,提高科技含量,开发环境友好产品,加强和重视矿山综合性开采与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矿山复垦生态环境技术等是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吉林西部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吉林西部是一个典型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系统,生态环境脆弱,土地沙化、碱化严重.在分析该区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系统退化度的概念.以长岭县为例建立了生态系统退化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土地背景质量、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破坏速度诸要素15项指标.运用RS、GIS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生态系统退化度研究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了以乡为单元的生态系统退化度评价,用MapInfo软件绘制了生态系统退化度数字化图,为研究区的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