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楼下见     
<正>在很长时间的居住区设计中,一直摆脱不了规划指标的种种限制,容积率、得房率一直是地产开发的追求目标,导致的结果就是房子越盖越高,住区密度越来越大。居住区本身与城市之间越来越封闭,但邻里关系却越来越淡薄。一系列矛盾愈演愈烈,却没有时间给设计师思考、探索。此次“好房子”设计大赛给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北京这样一个遍布着高密度住区的城市中,探索居住区规划的本源,如何解决以上矛盾是此次设计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的儿童活动空间是儿童除了幼儿园、学校之外的一个重要空间,是儿童缓解精神压力、激发创造力、提高交往能力等的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因此,一个良好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离不开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指出当前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小区交往空间、改善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小区的合理规划及建筑的平剖面处理、景观设计特别是建筑绿色设计、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等。  相似文献   

4.
高品质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呈多元化需求的趋势,购房目的更多的是追求生活质量和舒适度的提升。通过对房地产开发中的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与建设的思考,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的策略,阐述了在房地产开发中,景观设计与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并提出居住区景观设计与建设的程序、方法等内容。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只有通过景观设计师、开发商、政府部门和住区居民的有效配合和工作,才能创造出满足居住者需求,实现开发商和国家利益及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东坝南区1105-667地块二类居住用地(限价商品房)项目为例,从规划、住宅、地库等三方面总结归纳出控制居住区建设成本的合理设计手法,在保证住户居住质量、满足规范和法规要求的同时,合理控制居住区建设成本,达到节约资源、低碳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何仁良 《铀矿地质》1998,14(3):189-192
SH系列静电水处理器和EH系列电子水处理器的开发研制是在居住区水质、水压保障技术的研究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开始的。目的在于探索适用于居住区内节能的、多功能的、经济实用的加压供水设备和优质饮用水净化设施及用水点净化装置,建立一套完善的水质保障体系。国内有不少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厂矿企业正在致力于民用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寻求一种优质的水质保障技术,分别研究臭氧、次氯酸钠、紫外线等技术,但尚未见形成产品进入市场。1探索试验我公司1985年集体就地转业从事民品生产。1989年率先在国内研制开发出SH系列…  相似文献   

7.
齐芳 《山东地质》2010,(5):63-64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全球每年7级以上的地震要发生17~18次。最近一段时间大家感觉地震多,是因为这几次地震都发生在人口居住区,媒体关注度高、报道多。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简称TADI)创立于1952年,是天津地区最大的综合建筑设计院之一,主要承接民用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及居住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承接民用与工业建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程咨询、  相似文献   

9.
《浙江地质》2013,(2):25-26
1月,京投公司联合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连续竞得海淀区玉渊潭乡及昌平区东小口镇两个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项目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并将建设9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这一在国外和香港地区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也将在北京市兴起。所谓地铁上盖开发是指在离地面9米至13米的地铁终点站停车库库顶进行民用建筑开发建设。这种“凭空造地”的模式在香港非常流行。由于用地紧张,香港几乎每个地铁站都与周边的商业和居住区紧密联系,还有很多居住区与地铁站结合成一个综合建筑体,即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上盖物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大村涧村的调查成果,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居住区附近影响范围内的边坡三维工程地质力学模型和弹塑性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分析,对单一矸石堆边坡和矸石-岩土混合型边坡,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分析了这两种边坡在天然状态下与饱和状态下的安全系数,最终进行了边坡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中村的负面影响日益加剧,城中村改造是必然的。但是对于经过不同的改造安置方式,居住到新的居住区中的城中村村民,由于生活区位被动迁移以及生存空间的改变,相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从不同安置方式的城中村改造为出发点,分析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反思问题的根源,提出城中村改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深入分析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实验数据和已有成果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水市北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力学性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可为进一步治理该区的各类地质灾害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对预测研究区未来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实际意义。研究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和泥石流沟等五种类型,其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山的阳坡,形成了数条滑坡群沟。滑坡类型以混合式、中层、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崩塌类型以人为黄土崩塌为主;不稳定斜坡主要属黄土型,主要位于滑坡或阶地前缘以及人类居住区;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滑坡体上;泥石流沟灾害,按物质组成属于泥流沟,按流域形态属于山坡型,按流体性质属于稀性,按水动力条件属于暴雨型。  相似文献   

13.
《河南地质》2011,(4):46-46
北京部分区域自4月1日起上调停车费,最高达15元/小时。政策实施后引发的一个直接后果是,部分小区也开始或酝酿上调车位租金。出现这个结果是必然的,因为非居住区停车费上涨后,上班族肯定会想到把车停到单位周边的小区,而小区肯定吃不消这个压力,于是跟风上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居住区的不断涌现,老旧社区的问题愈发突出:空间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绿化不足、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空间功能混乱等,导致空间活力越来越弱,空间利用率越来越低,加之随着后疫情的发展,人们被迫放慢生活和工作节奏,户外公共空间的行为活动再次被激活,邻里关系也得到了空前回归。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与CART树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评价煤层底板突水信息对突水过程的影响程度,获得煤层底板突水规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与CART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在煤层底板突水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全因素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概率模型,基于向后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获得了包含6项主要突水信息的精简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概率模型。通过CART树算法获得了煤层底板突水规则,分类测试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突水规则分类准确率达到91.67%。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00年水足迹的初步计算分析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水足迹是指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水平下,维持一定人群消费所需要的总的水资源数量.由于考虑了社会经济系统中虚拟水的消费量,水足迹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类消费对水资源的占有情况,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引入水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中国各省2000年人均水足迹.结果表明,西北部省份水足迹较大,南部和中东部省份水足迹较小,青海省水足迹最大,其值为935.75 m3·(人·a)-1,广西水足迹最小,其值为466.31 m3·(人·a)-1.全国平均水足迹为601 m3·(人·a)-1.分析了几个典型省份水足迹的构成,并探讨了降低水足迹以缓解水资源压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水理论方法与西北4省(区)虚拟水实证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虚拟水是水资源管理研究中的新概念,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缺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水和粮食的安全。引入了虚拟水的概念,简要介绍了当前国际虚拟水研究进展和计算方法。同时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资料的可获得性,计算了2000年新疆、青海、甘肃、陕西4省(区)居民消费的虚拟水数量和人均虚拟水消费情况,并分析了虚拟水战略对西北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政策涵义,最后分析了虚拟水战略的优劣,并提出了西北地区应用虚拟水战略的前景和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阜阳市城市规划区进行现场调查采样与测试分析,研究了该地区0~20cm表层土壤中7种典型重金属的累积状况,并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参照安徽省土壤背景值,阜阳市城区土壤中Pb积累明显,超过土壤背景值的215.67%;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Hg污染最严重,Zn污染最弱;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各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排序为交通区>工业区>居住区>公园区,且交通区和工业区达到了重度污染级别。  相似文献   

19.
城市居住环境是城市本土性的重要载体。旧居住区环境改造应以场地固有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沉淀为基础,培育小区本土化的环境格局和多样化的景观空间体系。本文以农展南里环境改造规划为例,来探讨如何提升住宅老区活力,挖掘居住环境的本土性,实现一个有机、舒适、便捷、安全、美观、有地域文化和特色的现代复合型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20.
曾溅辉  孙占强  徐田武  郭凯 《现代地质》2010,24(6):1093-1101
针对传统古水动力阶段划分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巴山前陆冲断带特殊构造特征,以油气成藏组合为单元,将大巴山前陆冲断带古水动力演化阶段划分为沉积水动力阶段、渗入水动力阶段、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和埋藏水动力阶段。其中下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经历了1个沉积水动力阶段、4个渗入水动力阶段、4个埋藏水动力阶段和3个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中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经历了1个沉积水动力阶段、3个渗入水动力阶段、2个埋藏水动力阶段和3个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而上部油气成藏组合主要经历了渗入水动力阶段。二叠纪至早白垩世的埋藏水动力阶段有利于下部油气成藏组合油气的生成和运聚成藏,但是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对油气藏的调整和改造作用影响很大,晚白垩世之后的渗入水动力阶段,导致下部成藏组合的油气藏进一步遭到调整和破坏。在晚三叠世末至晚白垩世的埋藏水动力和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中部成藏组合的原油发生大量裂解,同时形成了许多调整-改造型油气藏,晚白垩世之后的渗入水动力和构造作用水动力阶段,大巴山前陆坳陷带中部成藏组合的油气藏发生了大量的调整和改造作用,而大巴山前陆基底拆离构造带和前陆盖层滑脱构造带中部成藏组合的油气藏则主要表现为改造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