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精度GPS观测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春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m,比例误差优于10^-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的精度分析与评定(1992—1996)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中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于1992-1996年进行了多期观测,观测资料全部采用SNAPS软件和精密星历进行解算,对解算结果的统计分析与精度主平定表明:全网的基线长相对精度为10^-9,区域网的基线长相对精度为10^-8。  相似文献   

3.
板内块体现今刚性运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应用欧拉矢量方法,建立了板内块体运动模型。根据运动模型,应用全国GPS地壳运动监测网2期观测结果,计算了我国大陆板内块体的现今运动量。  相似文献   

4.
利用国家攀登计划所属的重大项目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课题所布设和施测的GPS网的高精度观测结果,研究了中国西南地区构造块体的运动模型.认为目前高精度GPS观测资料已可以提供有关中国大陆构造块体水平运动的可信信息.得到的运动模型的初步结果为中国大陆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测区域的运动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地震活动、地震危险性的关系.认为初步的观测结果是令人鼓舞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西部地区现今的块体运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根据中国地壳运动GPS监测网1992 ̄1996年3次复测结果,分析了我国大陆西部地区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推挤是我国西部块体褶皱运动和变形的根源;由於内部次级断块的边界条件和受力方式不同,块体边界和内部构造形变亦具有明显的差异。块体运动主要特点表现为:(1)喜马拉雅向南弯曲的弧形边界东西两端,印度板块推挤运动方向不同,导致了弧前方的亚板块和构造块体的运动方向呈扇形散开;(2  相似文献   

6.
长距离GPS基线及卫星定轨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GPS固定观测占3天的观测资料,采用伯尔尼3.5版软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长距离GPS基线边及GPS卫星轨道参数,结果表明,对800~3000km的GPS基线,利用精密星历计算,边长及其经纬度分量重复测量精度要达10^-8~10^-9,同精密层历相比,2天轨道弧段的定轨精度为1~4m(坐标中误差)显然,采用IGS(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处)计算中心的精密星历可以满足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研究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水平运动基本特征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网、基准网1998年和2000年GPS观测结果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简要介绍这两次GPS观测概况,以及用GAMIT / GLOBK软件对所获得GPS观测数据的处理及精度分析.基准网与基本网各年观测结果得到的网内点位精度、水平分量精度平均为2mm左右,高程分量精度平均为5mm 左右,由两期观测得到的水平位移分量的精度平均为3mm 左右. 得到的1998年9月初至2000年6月中旬基本网、基准网中的地壳运动,包括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的各观测站位移、网内各部分的应变及部分地区的旋转量.根据所获得的我国大陆较为完整而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象,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主要特征.在所述观测期间,我国东部地区变形较小,相对较为稳定.相对位于东部的稳定点组,东北块体向北运动,位移量约10mm;华南块体向东南运动,位移量约9mm.相对东部地区,西北部新疆地区以北西向运动为主,位移量约26mm;西南西藏地区以向北运动为主,位移量约32mm;西藏东部与云南地区形成非常明显的顺时针旋转构造运动,旋转中心位于26.5N,95.5E,旋转量为0.0045,旋转位移平均为12mm 左右.我国中部南北地震带是一强烈而复杂的变形带.GPS测量结果表明,印度板块向北挤压是影响我国地壳运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者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 -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依据GPS数据建立中国大陆板内块体现时运动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0  
周硕愚  丁国瑜 《地震学报》1998,20(4):347-355
中国大陆被认为是研究大陆地壳运动和动力学的最理想地区.过去基于地面观测技术,很难对时间尺度为数年的大空间范围的陆内块体运动作定量研究.本文根据中国国家攀登计划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1994~1996年GPS全国复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完全基于实测资料,通过卡尔丹角计算块体间现时运动欧拉矢量的理沦方法.尝试性地初步建立了刻划中国大陆西藏、川滇、甘青、新疆、华南、华北和黑龙江等7个主要块体现时运动模型PBMC-1(present-time blocks movement model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首次在数年时间尺度内给出了中国大陆块体相对运动的点位速度场及边界带运动.模型结果表明:各块体的运动速率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次减少;运动方向由北北东逐步转向东以致东南和东东南.印度板块的碰撞对中国大陆内部诸块体运动起主导作用;而诸块体运动又决定着块体边界带————断裂带的活动方式与速率.模型给出的数年尺度的现时运动,总体上与地质学给出的百万年以来的平均状态相似,与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观测结果也较符合.GPS等空间测地结果已初步具备揭示正在进行中的地壳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 (包括基本网与基准网 ) 1 999年与 2 0 0 1年两期GPS观测所获得的中国大陆地壳水平运动信息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 :以位于东部的一组稳定点为基准 ,得到 1 999~ 2 0 0 1年区域网各观测站水平位移速率 .根据由此获得的我国大陆目前最为详细的地壳水平运动图象 ,研究了块体的划分、块体位移与块体变形 ,提出了分析块体水平变形强度的方法 ,分析了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及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M8.1大地震前的地壳水平运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