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岩体型钨(钼)矿,是近几年来被重新认识的、很有找矿前景的一种矿床类型.它具有埋藏浅、品位低、规模大等特点.矿床产于岩体中或接触带上,矿体为岩体的组成部分.具面型蚀变和矿化(亦有线型蚀变叠加).矿石为浸染或细脉浸染状,多数以白钨矿为主.化探对找这类矿床有显著效果.许多岩体型钨(钼)矿床的发现,化探都起了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在粤北地区我队在地质与化探紧密配合下进行岩体型钨(钼)矿床的普查找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找到了一些矿床和异常区.  相似文献   

2.
行洛坑钨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行洛坑钨矿含矿岩体是壳源花岗岩浆演化的产物。主成矿阶段热液与钨来自岩浆;成矿晚期硫化物-碳酸盐脉热液主要为大气降水,部分钨来自围岩。该矿床是集浸染型-网脉型白钨矿和石英大脉型黑钨矿为一体的大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3.
英德白水寨钨矿床位于粤北钨多金属成矿带雪山嶂矿田内,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石英脉型钨矿床,初步探明储量已达中型规模。矿区浅部发育白钨矿线脉-细网脉密集带,往深部演化成黑钨矿细脉带,并在钙质地层发育地段形成了白钨矿体。与典型的石英脉型钨矿相比,该矿床具有浅部线细网-细脉带钨矿物"上白钨矿下黑钨矿"、发育细网脉与矽卡岩共存的白钨矿(化)体、矿石矿物组合中出现大量黄铁矿的特征,但总体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深部含矿岩浆热液是成矿的重要条件。详细的野外勘探资料显示,该矿床已具有"五层楼"成矿规律的雏形,物探成果指示深部岩体埋深0.5~1.2 km,而地表-浅部矿化带处于"五层楼"模式的细网脉标志带-细脉带的空间位置,矿区深部勘查脉带型钨矿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4.
红岭钨矿床位于广东省北部翁源县,产于燕山早期的热水复式花岗岩体内。该矿具有两种不同的矿化类型:(l)黑钨矿—石英脉型;(2)呈浸染状产于花岗岩中的白钨矿。矿化空间上,从上至下黑钨矿—石英脉型逐渐过渡为浸染状白钨矿型。热水岩体分异演化彻底,根据接触关系等可分为四个侵入期次,从早至晚四期岩石依次为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及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由黑云母花岗岩至白云  相似文献   

5.
钨是工业和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金属原料之一。钨主要用于制造合金钢及生产碳化钨。我国有极其丰富的钨矿资源,矿床类型多,矿石品位富,选矿技术也比较先进。以1976年赣南各类矿床储量(包括已消耗的储量、工业储量及远景储量)统计资料为例,黑钨石英脉型矿床占90.6%,白钨夕卡岩型矿床占5.7%,黑钨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矿床占3.3%,黑钨矿砂矿占0.4%。但就全国而言,白钨矿型矿床储量所占的比例要大得多。  相似文献   

6.
崇阳坪地区位于南岭西段,区内出露有中华山、崇阳坪、瓦屋塘3个岩体,且在岩体内已发现了初具规模的寨溪山、上茶山、牛角界、沙溪等钨矿床,主要矿化形式为浸染状、细脉状白钨矿、黑钨矿化,常见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钾长石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绿泥石化等,属于石英脉型钨矿床(主要为白钨矿)。区内崇阳坪岩体LAICP-MS锆石U_Pb年龄为(214.2±1.7)Ma,瓦屋塘岩体年龄为(223.1±2.1)Ma,形成于印支期,研究区内的钨矿(化)体均产于印支期花岗岩体接触带上,空间上与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关系密切,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这填补了华南地区印支期花岗岩不能形成独立钨矿的空白。文章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在该区找矿取得的进展,主要从以上矿床的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分析该区钨矿床的成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该区石英脉型钨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8.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9.
赣北石门寺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赣北石门寺钨矿床为最近查明的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的北矿段。矿体呈似层状、筒状、脉状分布于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上部及与晋宁期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附近。主要工业矿物为白钨矿、黑钨矿、黄铜矿、辉钼矿,矿石组构类型主要有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及块状构造。常见围岩蚀变有碱性长石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硅化,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型。根据矿体特征、矿物组合、矿石组构、矿化分带与围岩蚀变等方面的差异,又可将主要矿体划分为细脉浸染型、热液隐爆角砾岩型和石英大脉型。这3类矿体围绕燕山期酸性花岗岩体共生交织,形成了石门寺“一区三型”钨-铜-钼矿床。石门寺矿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的发现,改变了以往只专注评价石英大脉型黑钨矿的找矿思路,为矿区及九岭矿集区实现钨矿找矿突破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家塝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钨矿化发育在花岗闪长斑岩与黄柏岭组接触的矽卡岩及其两侧.从岩体向外将矿石划分为:花岗闪长斑岩中细脉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Ⅰ)、矽卡岩中浸染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Ⅱ)、角岩中脉状白钨矿矿石(类型Ⅲ)3类.高家塝矿床不同类型矿石的白钨矿和磁黄铁矿电子探针(EPMA)分析结果显示,白钨矿w(Mo)从类型Ⅱ(w(Mo)=1.34%~1.40%)→类型Ⅲ(w(Mo)=0.01%~0.17%)→类型Ⅰ(w(Mo)<0.01%)降低.从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磁黄铁矿中Cu、Fe元素含量降低;Zn、Co、Ni含量增高.高家塝钨矿床形成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从类型Ⅱ→类型Ⅲ→类型Ⅰ,氧逸度降低;形成磁黄铁矿的早期石英-硫化物阶段,类型Ⅱ的成矿流体降温速率缓慢,类型Ⅰ和Ⅲ的成矿流体发生快速冷凝作用.区域对比研究显示,高家塝矿床为贫钼白钨矿矿床,形成于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冷水坑斑岩杂岩体中产有Ag~-多金属矿床。该杂岩体可以划分出6种斑岩岩石和3种火山岩岩石。根据这些岩石的主化学成分、微量和稀土元素特点,该杂岩体具有S-型的特征。矿化作用具有斑岩型的特征:矿化发生在岩体内,为浸染和细脉浸染状,矿化作用和蚀变作用为渐变的环带状分布。矿床形成在中高温和高盐度的热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行洛坑钨矿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是该带目前规模最大的钨矿床。钨矿体主要产于强烈蚀变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岩株顶部,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及大脉状多种矿化类型,黑钨矿与白钨矿含量近1∶1。关于矿床的流体演化过程与成矿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在详细成矿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对不同阶段产出的不同世代白钨矿开展了系统的原位LA-ICP-MS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以及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的研究工作。行洛坑钨矿由早至晚可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细脉浸染状白钨矿-辉钼矿阶段(阶段Ⅰ)、钾长石-白钨矿-黑钨矿-绿柱石阶段(阶段Ⅱ)及硫化物-黑钨矿-白钨矿-碳酸盐阶段(阶段Ⅲ)。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 Cl-H_2O-CO_2体系。H-O与Sr同位素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仅成矿晚期阶段有少量的大气降水加入。阶段I白钨矿相对富REE、Mo、Na和Nb,贫Sr;而随着流体演化,白钨矿REE、Mo、Na、Nb含量逐渐降低,Sr含量显著升高。阶段I白钨矿呈自形-半自形粒状,CL图像显示细密的、均匀的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主要与Na和Nb结合进入白钨矿晶格;阶段Ⅱ、阶段Ⅲ白钨矿呈半自形-他形,不发育或仅发育宽缓的、不规则震荡环带,稀土元素与Ca(Ca的离子空位)结合置换白钨矿中的Ca。结合蚀变与矿化特征,认为阶段I白钨矿形成于低水岩比环境,由初始岩浆流体沿微小裂隙渗透交代而形成;而阶段Ⅱ、Ⅲ白钨矿形成于高水岩比环境,CO_2的不混溶作用伴随强烈的水岩反应导致了钨的富集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行洛坑钨矿属于广义的斑岩型钨矿,细脉浸染状矿化构成了钨成矿的基础,而网脉状、大脉状矿化的叠加是钨进一步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西峡县马家庄钼矿位于北秦岭钼成矿亚带;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似斑状细粒花岗岩体内,矿体呈平行脉状;已控制有10个钼矿体,均为NW走向,倾向NE,明显受岩体中节理裂隙等小型构造的控制;矿石呈浸染状和细脉浸染状,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硅化和钾化;矿床成因为斑岩型钼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法岭 《矿床地质》2011,30(3):457-468
千鹅冲钼矿是在以往铅锌矿、铜矿找矿的基础上,近期在大别山北麓发现的特大隐伏斑岩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南湾组中,主要受隐伏岩体和构造控制;控矿岩体以富硅、富碱、过铝型以及钾含量高于钠为特征,岩体与围岩接触变质作用不发育.矿床成矿方式以充填作用为主,辉钼矿化主要呈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产出,有经济意义的矿化有3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江苏镇江谏壁岩体特征与钼(钨)矿床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春  王素娟 《江苏地质》2003,27(3):152-158
谏壁钼(钨)矿床是产于下扬子地台中的一类斑岩型矿床。在大陆边缘活动带中,陆壳碰撞、俯冲,形成了壳幔混源型中酸性、钙碱性杂岩体,为中—浅成相。岩石的演化、分异于岩浆的晚期产生了各类中酸性斑岩脉体,沿主岩体的碎裂岩化带产出。区内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的围岩有益组分的加入。成矿温度、压力为中—低温和低压。矿化作用主要为热液充填作用,与石英脉带紧密相关。矿石类型为细脉状、网脉状、细脉浸染状等。矿体围岩蚀变不具有“环带模式”。因此,矿床属斑岩—石英脉型热液充填—交代钼(钨)矿床。与斑岩型(铜)矿床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异,而与钨、钼一类矿床相近。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成矿物质来源,结合成矿作用、矿体产出部位和矿物组合等因素,本文将白钨矿矿床划分为二类五型十二亚型(表1). 矿床地质特征(一)层控白钨矿床系指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的一类矿床,包括花岗岩浆演化末期-气化热液期形成的岩体型、夕卡岩型及石英脉型白钨矿床.此类矿床通常产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中,同位素年龄85~185百万年,绝大多数为花岗岩,也有的产在碳酸盐、钙铝质层内.矿床产于距岩体2公里范围内.主要矿物是氧化物及含氧盐类,其次是硫化物.不仅有高温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17.
袁忠信  白鸽  杨岳清 《地质论评》1981,27(3):269-273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斑岩型矿床(如斑岩铜矿、斑岩钨矿、斑岩钼矿、斑岩锡矿等)不断为人们所发现,其共同特点如下:1.矿化赋存在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侵入岩体内,岩体形态多呈岩株、岩瘤、岩筒、岩脉、岩漏斗状。岩石普遍具斑状结构。2.矿石呈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石中  相似文献   

18.
鱼池岭斑岩型钼矿是东秦岭新发现的超大型钼矿床,矿体赋存于合峪岩体童子庄复式花岗岩体和隐爆角砾集块岩中。矿体呈似层状、不规则的穹丘体状。矿石类型以辉钼矿矿石、黄铁矿-辉钼矿矿石为主。钼矿化主要呈细脉浸染状、细脉状、浸染状产出;矿化与脉体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围岩蚀变具有分带特点:从隐爆角砾岩体向外,蚀变表现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粘土化分带。成矿经历了岩浆期、透岩浆流体期。该区燕山期斑岩岩株、隐爆角砾集块岩体是主要的找矿标志;合峪岩体及相类似岩体是今后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二密中生代火山岩盆地矿产以铜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盆地中石英闪长岩岩体东段,矿体分布在石英闪长岩内外接触带,均以脉状、细脉状、细脉浸染状、浸染状矿体为主,成群成带分布.从岩体和矿脉原生硫化物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热液与花岗斑岩、石英闪长岩是统一的硫源.其成矿与岩体侵入作用有关.在研究铜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二密铜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斌  余昌涛 《地质与资源》1994,3(2):103-106
辽南猫岭金矿床是低品位细脉浸染型金矿床,矿体为含金石英细脉和含金毒砂-黄铁矿化绢云千枚岩。本文研究了该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化的物质来源,认为其成因与岩浆活动有关。本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猫岭细脉浸染型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