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调查研究了美国空军太阳射电全球巡视网情况;1967年U—型谱的发现及J.P.Castelli等人将U—型谱用在第20太阳活动周预报质子事件精度的自我评价。最后本文用第21太阳活动周已校核过的质子事件验证了U—型谱的预报结果,并作出了U—型谱预报精度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分析指出第22太阳周前半周的太阳活动所具有的特点:(1)有最高的起始极小值;(2)上升速度快;(3)升段时间最短;(4)峰期长,可能有双峰;(5)个别时段活动水平极高.然后对第22周后半周的活动情况做了预计:在后半周将可能观测到大约2800个活动区,28000个耀斑,210个X级X射线爆发和大约80次太阳质子事件.最后,应用本文给出的太阳周参量关系式.预报第23周太阳黑子数月均平滑值的峰值为119,位于2001.6年.  相似文献   

3.
利用已知的22个完整太阳活动周平滑月平均黑子数的记录,对正在进行的太阳周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方法,并应用于第23周,同时与其他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文中评价了23 周以来北京天文台的短期太阳活动预报工作,X 射线耀斑的报准率为89 .6 % ,太阳质子事件的报准率为62 .5 % 。另外,还叙述了第23 周峰年北京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工作的选题( 包括研究课题和实施课题  相似文献   

5.
太阳活动除了具有公认的11 a周期以外,还存在着一个80~120 a变化的世纪周期,也称为Gleissberg周期.使用傅里叶变换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700~2008年的年均黑子数世纪周期的变化规律.得到结果:在太阳活动世纪周期的低谷期,所对应11 a太阳周的极大年和极小年的黑子数目都比其他太阳周的低.在这300多年里,世纪周期的周期长度也有变化.由世纪周期的变化趋势,预测第24、25太阳活动周将处于世纪周期的低谷期.通过对以前3个世纪周期的谷期黑子数求平均的方法,得到第24,25太阳周极大年年均黑子数为63.6±21.1,极小年的为2.2±2.1.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当前太阳活动反常宁静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6.
不少人用统计方法研究太阳黑子数序列或者太阳黑子周本身各参量间的关系,做太阳活动周预报。第21周只有少数这类预报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第22周也会有类似的趋势,即预报较实测偏低较多。为改进预报,研究太阳黑子活动的性质是有益的。黑子数是一个缺乏物理意义的统计量,人们已经找到和正在寻找新的太阳活动指标。但是黑子数的观测历史较长,用户广,而且作为一个统计量它能反映太阳活动的时间变化,所以仍是一个常用的参量。同时,应该看到太阳活动是一个广泛含意的概念,不应把它只与黑子数相联系。为了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应该用多种太阳活动指标做预报。另外,从SMM卫星和GOES卫星的观测资料分析得出耀斑的152天周期性,地面观测资料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类研究也必然有助于预报工作。本文对与上述问题有关的几点做些简短的讨论。 研究发现,太阳活动周各参量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例如,太阳周黑子数极大值与上升段的关系似乎可以用两条直线表示(图1),极小年均值与起伏之间也象是双线关系(图2)。这种非唯一的关系至少是太阳活动周预报不准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可能是太阳预报提前期越长越不准的原因之一。 太阳活动是一个意义广泛的概念,可以用多种指标描述太阳活动的不同方面。而且应注意到不同指标之间在  相似文献   

7.
太阳活动周的半球耦合现象早在20世纪中叶就被发现,是太阳长期时空演化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但其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仍未彻底理清。由这一现象驱动的太阳发电机理论模型,有助于研究太阳活动周随着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基本信息,也对太阳活动和空间天气的中短期预报有重要价值。首先回顾了太阳活动周半球耦合现象的发现和观测历史;接着综述了不同时空尺度磁活动半球耦合现象的基本观测统计结果,以及国内外对半球耦合理论的研究成果;最后讨论了这一重要领域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太阳23 周开始时间的确定、从开始到现在近两年间太阳活动的状况以及23周上升期间的一些特点。分析表明,1996 年10 月是23 周的第一个月,它的月平滑值是8 .8 ;23 周的太阳活动虽然可能是高活动周,例如,国际推荐值为2000 年3 月的160 ,但它可能不会超过前两周。根据上升期太阳活动的一些特征,还给出了在23 周峰年联测和空间灾害性扰动事件预报和预报方法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过去质子事件的分析,发现首次大质子事件都发生在每个太阳活动周开始后1.9年,从而得到第22太阳周首次大质子事件可能发生时段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从第13—22太阳周太阳和地磁活动特征和不同特点。应用自激励门限自回归时间序列模式及最大熵谱自回归数学方法去模拟和预报地磁aa指数年均值的峰值及时间。峰值是26—29,峰值时间是1994年春天或1993年秋天。第22太阳周地磁活动是中等活动的周。  相似文献   

11.
用云南天文台太阳黑子观测资料,对太阳活动19、20、21、22周及23周上升段日面高纬度区域(大于±40°)的黑子群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高纬度黑子具有数量少,结构较简单,在日面存在时间不长等特点,是太阳活动周期更换的表征  相似文献   

12.
黄陵柏树年轮与太阳活动的周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统计分析了1965至1978年期间,在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空间测量到的日球参数的太阳周变化,包括各种基本参数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密度和流密度、声速、马赫数及其他无量纲参数。文中论证了存在两类性质不同的太阳周变化,即冕洞周和黑子周变化,前者随日冕结构寿命增长在1974年达到极大值,找到了人们寻找多年的遵循太阳黑子周变化的参量,并且讨论了冕洞极大和黑子极大年太阳风平均特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我们使用密云“4×16”复合干涉仪跟踪观测太阳(中天前后各三小时),以确定Ⅰ型源的二维位置并分析它的自行。 460 MHz Ⅰ型源通常位于相应黑子群的径向延长线上,偏差不超过0′.5。 我们发现,多数Ⅰ型源不时处于缓慢运动之中,速率为10~5—10~6厘米/秒。凡有自行的Ⅰ型源对应的活动区具有较剧烈的耀斑活动。而无自行的Ⅰ型源对应的活动区,在以源存在日为中心,前后各一天(共三天)内,不出现一级以上耀斑。 我们认为,Ⅰ型源的自行,反映了磁力线管的运动,磁场位形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与耀斑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我们利用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在1983年投入试观测期间取得的资料,对该年6月份的一群黑子的磁场以及耀斑作了综合分析,得到一些结论。以光球纵场为边界条件,计算了常α无力场。根据挤压无力场耀斑模式,我们认为耀斑爆发的能量,来自异极性黑子的相互靠近。磁中性线的扭曲程度,反映了无力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We propos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richments in volatiles observed in the four giant planets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abundance. It is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volatiles were trapped in the form of solid clathrate hydrates and incorporated in planetesimals embedded in the feeding zones of each of the four giant planets. The mass of trapped volatiles is then held constant with time. The mass of hydrogen and of not trapped gaseous species continuously decreased with time until the formation of the planet was completed,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ratio of the mass of trapped volatiles to the mass of hydrogen (Gautier et al., Astrophys. J. 550 (2001) L227). The efficiency of the clathration depends upon the amount of ice available in the early feeding zone. The quasi-uniform enrichment in Ar, Kr, Xe, C, N, and S observed in Jupiter is reproduced because all volatiles were trapped. The non-uniform enrichment observed in C, N and S in Saturn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CH4, NH3, and H2S were trapped but not CO and N2. The non-uniform enrichment in C, N and S in Uranus and Neptune results from the trapping of CH4, CO, NH3 and H2S, while N2 was not trapped. Our scenario permits us to interpret the strongly oversolar sulfur abundance inferred by various modelers to be present in Saturn, Uranus and Neptune for reproducing the microwave spectra of the three planets. Abundances of Ar, Kr and Xe in these three are also predicted. Only Xe is expected to be substantially oversolar. The large enrichment in oxygen in Neptune with respect to the solar abundance, calculated by Lodders and Fegley (Icarus 112 (1994) 368) from the detection of CO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 of the plane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rapping of volatiles by clathration. The upper limit of CO in Uranus does not exclude that this process also occurred in Uranus.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期兴起的地方志和私人著作,记载了许多天象事件,日食记录是其中重要内容.地方性日食记录的精华集中在对日全食现象的生动描述,地方志记录的最大价值是一次日全食的多个见全食点.明代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15次中心日食.明后期的10次中,8次都有大量的地方性记录.讨论了明代地方性日食记录的各种特点,并重点展示了这8次日全食在全国各地的观测地点分布以及对日全食景象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太阳活动区光球横向磁场观测资料推算纵向电流密度分布,论述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取得的结果,并简要讨论了太阳活动区电流计算在太阳物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历书是历法的民用本.考察了明嘉靖六年(1527年)<大统历>历书,根据历书所颁朔日和节气时刻,以及先期恢复的<授时历>和<大统历>推步术,并利用现代天文历算结果,可考校得出:(1)历书所载朔日和节气日期、时刻确由<大统历>推得;(2)<大统历>与<授时历>推步结果存在差异,推朔平均差33.35 min或34.93 min,推气平均差86.40 min,且两者均有差1日现象;(3)<大统历>与现代推算合朔时刻的平均误差为24.50 min或44.03 min,与现代推算节气时刻的差平均为1.25 d,若扣除太阳中心差则节气推步的误差将减少到86.40 min.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太阳耀斑的日面经纬度、面积,持续时间、地球的日面纬度、地磁轴与日地连线的夹角和地磁扰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这6个因子对磁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太阳耀斑引起的地磁扰动除与耀斑的特征有关外,还受地球空间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