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緒言在四川北部與貴州南部,所見之石炭泥盆紀地層,至川黔交界區域則未之見,學者莫不疑之!會於此區調查者,頗不乏  相似文献   

2.
閻廉泉 《地质论评》1957,17(3):295-309
一.序言桃林礦區地質在勘探過程中曾作了研究,各方面已取得了些具體資料及初步結論,現在勘探工作尚未結束,更全面及詳細的資料還待今後進一步的研究補充。二.區域地質簡述 (一) 礦產所在地區域地質特點 本礦區位於湖南北部舆湖北、江西交界處,在大地構造單元上位於黄汲清氏所劃分的江南古陸中部北側,揚子江海槽以南。構造綫走向東北東-西南西,本區礦化帶即沿  相似文献   

3.
楊敬之 《地质论评》1940,5(6):475-482
附圖一版民國二十八年春,筆者隨侯德封先生調查北川、安縣、平武、江油一帶地質,見泥盆紀地層分佈甚廣化石豊富完美,爲研究地層者,不可多得之良機,會詳測一二部面以作比較。同年秋筆者同任績又赴廣元、昭化附近調查,此區仍有泥盆紀地  相似文献   

4.
聶宗笙 《地质论评》1957,17(3):352-358
一.中朝陸台分異活化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的基本特徵,相對於西部地區,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一般稱之為中國陸台。眾所周知,呂梁運動後,中國陸台已經形成,但在其後的地質發展歷史中,在後期,某些地區繼承地殼的活動性,又重新活躍化。明顯的表現出活躍化的地區,在  相似文献   

5.
李春昱 《地质论评》1940,5(Z1):21-28
(一)侏羅紀白堊紀地層在四川之分佈及其普通性質在四川赤色盆地以内,白堊紀紅色岩層分佈甚廣,北起廣元、昭化,南至雲、貴邊界,東自奉節、雲陽,西抵大渡河岸。在此東北西南之斜長方形盆地内,除於數背斜層中,有較古  相似文献   

6.
爲了此較詳細地观察湯山的奧陶紀地層,並作有系統地採集地層標本,筆者等於1953年10月上旬到湯山附近工作了兩個星期。因爲湯山西南部的奧陶紀也層露頭比較完整,所以此次工作的地區也以湯山的西南部湯頭村(湯山頭村)到外圲村一帶爲主。以前  相似文献   

7.
古生物研究所于最近所收到各地寄來的寒武紀化石標本中,以內蒙古陰山(大青山)的標本特别具有地層分佈上的意義。陰山山脈从來部下知道有寒武紀的存在,地質学家都認為該區在塞武紀時期是一塊古陸。最近黄汲清教授在地質学報34卷3期發表的「中國區域地質的特徵」一文裏所指的「內蒙地軸」,主要是大青山,包括狼山和烏拉山等區域。在这篇文章裏,他指出这個所謂『地軸』:「主要是前震且紀結晶片岩所成的地塊,成約东西走向的條帶狀。自震旦纪以來它是長期在侵蝕中,所以也是一個  相似文献   

8.
張兆瑾 《地质论评》1940,5(Z1):91-92
貴州東南部有甯鄉式鐵鑛,前人尚無知者,作者則見之於八寨三合兩縣。特性有四:一、篇層狀赤鐵鑛;二、俱鮞狀結構:三、鐵鑛層之上下壁,偶真海綠石砂岩:四、鑛層僅限於泥盆紀之上部。查本式鐵鑛於中國西南各省,如贛、鄂、湘,  相似文献   

9.
孫健初 《地质论评》1940,5(3):243-248
金鑛分山金及沙金兩種,山金多生於石英脈內。此項石英胍剝蝕冲刷,金粒伴砂礫堆溝渠中,是爲沙金;故有山金之地均有沙金。西北山金尚少人注意,含金石英胍夾於志留紀、泥盆紀及二叠紀變質地層内(變質地層内之石英蹶,往往夾有黃  相似文献   

10.
為了詳細地研究浙江西部的下古生代地層,我們於1954年4—6月间在浙西江山、常山一带工作兩個半月。除詳測地層剖面外,並有系統地採集化石。我们工作的重點地區有三,即:(一)江山城北黄泥崗附近,(二)江山縣北鄉大陳左近,及(三)常山城南西阳山、大坞一帶。因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在下古生代,所以所测寒武紀及奥陶紀地層的剖面比較多,而對上古生代地層的观察比較少。石炭紀及二叠紀地  相似文献   

11.
一中國中生代海陸分佈之情形 統覽中國地質史,古生代之海相地層,遍佈中國,迨至古生代之末葉,石炭紀及二叠紀,海相與陸相地層,二者兼而有之,約而計之,海陸參半。迄至中生代,陸地特別增加,海水逐渐撤退,此後陸相地層,與海相地層,二者較而論之,不啻倍蓰焉。  相似文献   

12.
民國二十四年,巴爾博等研究洛淅川地質時,對秦嶺東部一带第三紀初期地層之分佈,及各盆地之構造情形,曾有結論見於地質彙報第二十五號,兹不更述。著者现僅就第三紀初期盆地之發生原因及第三紀中期造山運動,再爲伸言。  相似文献   

13.
程裕淇 《地质论评》1939,4(Z1):185-194
導言二十八年一月奉命調查昆陽二區中邑村西燐灰岩礦,於二十八日午後出發,二月二日返省,實地工作凡三日半,测有縮尺一萬分之一地形地質略圖一幅。東起滇池濱鎖水閣,西止歪頭山,長約三公里許,惟礦層向西延長尚遠。區内紅土層及表土之分佈甚廣,岩石露頭不甚完善,致礦層之確實厚度及含礦  相似文献   

14.
王晓青  靳鳳桐 《地质论评》1939,4(6):435-454
緒言天柱錦屏二縣,舆湘省西陲之會同靖縣交界。其间震旦紀地層颇为发育,構成一大背斜層,軸向約近東北——西南。出露於其兩翼之较新地層,在东者有会同縣城南二十里連山一带  相似文献   

15.
沈永和 《地质学报》1951,(Z1):31-62,109,112
赤山位於南京的東南六十華里,屬江蘇句容縣,是赤山砂岩的命名地。該山高出海面二百五十餘公尺,底部為磚紅的赤山砂岩,不整合其上的是玄武岩流,高度在一百六十公尺左右。玄武岩流全部屬方山火山岩系的下玄武岩,為灰、深灰至紫灰的細密隱晶質岩石,通常呈氣孔狀至岩鋅狀,氣孔中間填着米黄色的玄武質玻璃,也偶見藍色的氧化鈷外皮。出露於西南坡的共有岩流十九層,總厚達七十餘公尺,出露於東南坡的共有岩流十五層中夾三層火山角礫岩,總厚達八十餘公尺,在山的東北坡有磚紅至紫紅的火山錐塊集岩出露,其中並有後期的小型侵入體及岩牆,後二者也為玄武質,隱晶,僅在山的南顶見有小型粗粒玄武岩侵入體。火山時代屬第三紀的中期至後期,與江寧的方山東西遙遙相對為南京東南的二姊妹火山。這兩處不僅時代相同,就是岩流性質,構造,鑛物組成,組織及其化學特性舆噴出程序也略可相互比擬。火山靜止後,經後來的剝蝕,現在所存的僅為原來火山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傅錕  王子國 《地质论评》1957,17(1):47-56
一.前言北票,位於遼寧省西部(原熱河省東部),東經120.8度,北緯41.8度。以前在本區工作的地質學家們對煤田地質方面注意較多,而對全區地質構造進行研究者很少。最早由丁文江測過礦區地質圖;1923年譚錫疇調查煤田地質,曾著有詳細報告。1928  相似文献   

17.
戚錚 《地质论评》1957,17(1):84-90
一.問題的提出自從1940年左右,日本地質學家齋藤林次把鞍山附近前震旦紀地層分為鞍山統,及對面山花崗岩,今井善鄉提出首山層以後,他們所提出來的,對本區前震旦紀地層的劃分,一直為中國地質學家所採用。  相似文献   

18.
徐瑞麟 《地质论评》1938,3(5):497-506
前言泥盆紀地層,在廣西境內,甚爲發育,舉凡大背斜層之外圍,莫不爲此層所分佈。全部地層,又因上下部岩質之差異,而成不同之地形。由堅緻砂岩所組成之下部地層,常高(?)成山  相似文献   

19.
李悦言  陈秉範 《地质论评》1939,4(5):339-342
(一)緒言四川北部產鹽區域內,地質至其簡單,所見地層概为白堊紀。作者於研究川北鹽田地質時,为便於滷水層位之敍述,乃  相似文献   

20.
孔亮志 《地质论评》1957,17(3):375-377
蘇聯專家A.C.霍敏多夫斯基所著的“中國東部地質構造基本特徵”一文,於1953年以中文形式發表於地質學報32卷第4期上。這篇論文的譯者是金則雍同志。全文共分九部分,敘述了中國東半部廣大地區——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西迄黄河上游,東至東海之地質構造,並對其大地構造單位進行了劃分。自從這篇論文發表後,引起中國地質界的極大重視。許多地質學家在編寫論文或進行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