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塔洞花岗闪长岩体位于西秦岭造山带西段,主体岩性为灰白色中细粒块状花岗闪长岩,岩体中未见暗色闪长质包体。对该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所选锆石均为具岩浆韵律环带结构的岩浆锆石,锆石w(Th)/w(U)值主体大于0.4,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9.0±5.3)Ma,代表塔洞花岗闪长岩体的结晶年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岩体具有高SiO2质量分数(66.88%~67.46%)、高Al2O3质量分数(15.39%~16.54%)、富K(质量分数为2.83%~4.12%)、准铝质(A/CNK值介于0.97~1.0之间)的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特征。该岩体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强烈,Eu异常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具明显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等),亏损重稀土元素与高场强元素(如Nb、Ta等)的特征。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质花岗岩相似的特征,如高Sr质量分数(主体大于400×10-6)、低Y质量分数((5.49~12.8)×10-6)、低Yb质量分数((0.34~0.91)×10-6)、高w(Sr)/w(Y)值(大于40,多介于50~90之间)。岩石成因研究表明,该岩体为加厚下地壳石榴子石角闪岩(石榴子石体积分数为10%~20%)部分熔融并经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综合区域资料认为,西秦岭造山带西段古特提斯洋于印支晚期已经关闭,南北陆块完成同碰撞造山作用,并进入后碰撞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陈蔡群变质岩中的斜长用闪岩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特征表明陈蔡群变质岩中存在两种不同成因的斜长角闪岩,其一是正角闪岩,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形成;其二是副变质成因的角闪岩,其原岩为白云质泥灰岩。进一步的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正斜长角闪岩的成岩构造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了鲁西早前寒武纪花岗岩—绿岩地体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26亿年前形成的泰山群岩石中,稀土元素在云母片岩中最富集,是球粒陨石中稀土元素总量的40倍,在透闪片岩(科马提岩)中最低,是球粒陨石的4倍;稀土元素分馏作用在云母片岩中最明显,La_N/Yb_N为98.56,而在斜长角闪岩和透闪片岩中最不明显,La_N/Yb_N为1.42左右;斜长角闪岩Sm/Nd比值一般大于0.33,属轻稀土亏损型,泰山群中斜长角闪岩之原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相似。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随着时代由老至新的演化,稀土元素总量愈来愈高,且愈来愈富集轻稀土;侵入岩的δEu则愈来愈小,但作者所统计的50件侵入岩样品,其中有46件大于0.52;鲁西晚太古代的侵入岩属无铕异常型,早元古代的侵入岩为负铕异常型;岩石的化学成分表明,鲁西早前寒武纪侵入岩与Ⅰ型花岗岩相当,且均属轻稀土富集型;鲁西晚太古代的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La_N/Yb_N比值是球粒陨石的20倍,并根据投影,推设这两种岩石来自于玄武质岩石——角闪岩25—50%的部分熔融,而玄武质岩石也是从地幔中部分熔融所产生。  相似文献   

4.
具有黑云母压象的变形岩石样品采自排山楼金矿区的糜棱岩带内。排山楼金矿床赋存于太古宙建平群中的东西向韧性剪切(变形)带内,建平群具有太古代绿岩带结构特征。下部小塔子沟组,岩石组合为斜长角闪岩、辉石斜长片麻岩、黑云紫苏麻粒岩、二辉麻粒岩、阳起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夹磁铁石英岩。中部大营子组,岩石组合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浅  相似文献   

5.
以往都将研究区内商丹断裂南侧的岩石定为角岩化碎屑岩或火山岩,划归泥盆系青石垭组或加里东蛇绿岩套。笔者认为这些岩石是一套糜棱岩,不是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对该区的长英质、富铝质、斜长角闪质和碳酸盐质四类糜棱岩,分别做了岩相学特征描述。通过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碎斑矿物特征和变余构造恢复了各种糜棱岩的原岩。并讨论了这些原岩的时代归属,认为这些原岩分别来自秦岭群、丹凤群和中泥盆统,说明有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地质体卷入了这条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6.
江达—维西岩浆岩带的构造背景还存在争议,有龙木措—双湖—昌宁—孟连古特提斯主洋盆向东俯冲、金沙江古特提斯洋盆向西俯冲及随后的碰撞过程两种不同认识。该构造背景的争议影响了古特提斯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在江达—维西岩浆岩带南部攀天阁地区新发现一套侵入岩,主要成分为闪长质、花岗闪长质和花岗质等,岩体糜棱岩化明显。花岗质岩石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43.0±4.8)Ma,代表其结晶年龄,属于中三叠世。上述3类岩石明显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右倾型。花岗质岩石锆石εHf(t)值全为负,主要介于-11.92~-8.54,全岩初始87Sr/86Sr值为0.717 229~0.725 994;εNd(t)值全为负,介于-14.2~-7.8。这些特征表明,闪长质岩浆是由古元古代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质岩浆是由古元古代上地壳变质泥岩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7.
大喀拉苏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新疆阿尔泰南缘,是研究阿尔泰二叠纪构造环境的理想对象。采用LA-Q-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61.4±2.1)Ma,属中二叠世。岩石具有高Si(SiO2质量分数为69.03%~70.94%)、富Al(Al2O3为14.18%~14.71%)、富K(Na2O/K2O值为0.70~0.87)的特征,A/CNK值为1.02~1.04,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显示I-A过渡型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Rb、Th、Pb、Nd、Sm的相对正异常;Ti、P、Sr和Ba的负异常;稀土元素显示轻稀土元素强富集、重稀土元素平缓及明显的负Eu异常(0.55~0.82)。岩石的εNd(t)值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66~3.01和0.79~0.80Ga。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喀拉苏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幔和地壳物质的混合,并在岩浆源区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产于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的按纳格闪长岩体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锆石LA-ICP-MS U-Pb法定年研究表明:该岩体的成岩年龄为(474.1±2.4)Ma,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属加里东期;其w(SiO2)为52.63%~56.56%,具贫K2O(0.41% ~ 0.73%),富CaO(7.23%~9.17%)、Na2O(2.62%~4.67%)的特点,为钙碱性-低钾(拉斑)系列准铝质岩石。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LREE和活泼的不相容元素(如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Hf、Ti、P)。稀土元素总量变化不大(130.09×10-6~182.76×10-6),显示了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式稀土元素配分型式。δEu变化范围为0.81~0.89,具有弱的负铕异常。Rb/Sr、Nb/Ta等特征反映出岩石具幔源岩浆的特点,亦显示岩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按纳格闪长岩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为洋壳俯冲造山阶段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9.
威海地区榴辉岩位于秦岭大别苏北胶南巨型榴辉岩带的北东段。榴辉岩体大小悬殊,呈透镜状、不规则状、脉状及似层状等赋存在早元古代荆山岩群变质层状岩系、尖晶石橄榄透闪片岩及晚元古代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中,并与围岩一起经受了后期的构造变形改造。榴辉岩退变分带的核部为榴辉岩,次外边为榴闪岩,最外边为斜长角闪岩或石榴斜长角闪岩。三个变质作用阶段的特征是:前榴辉相阶段为中压相系绿帘角闪岩相;榴辉岩相阶段为高压相系;榴辉岩退变质阶段相当于中压相系的角闪麻粒岩相—角闪岩相。变质作用PTt轨迹呈顺时针方向。榴辉岩形成于900Ma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方城鱼池正长岩体属于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为本区出露规模最大的碱性岩体,迄今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鱼池正长岩体的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的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探讨了该岩体岩浆源区特征、构造环境和该地区正长岩体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含矿性。鱼池正长岩体w(SiO2)为57.35%~61.38%,富碱,高Al,贫Ca、Mg和Ti,A/CNK为0.95~1.07,[JP2]属于过铝质碱性岩。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高,(La/Yb)N比值为25.86~35.48,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δEu值为0.48~0.63,具中等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由此表明:鱼池正长岩体的岩浆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后经过大量的壳源物质的混染,且岩体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另外该地区正长岩体w(ZrO2)为0.039%~0.174%,LREEO质量分数为0.026%~0.15%,显示了良好的Zr和LREE等稀有金属元素、稀土元素的矿化信息,具有巨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西藏则学地区在构造上属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以西藏则学地区俄穷瓦二长岩体为研究对象,从野外地质、岩石学、LAICP-
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俄穷瓦岩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黑云母石英二
长岩,次为细粒黑云母二长岩。形成于晚白垩世(K2),其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85.58±0.66)~(81.78±0.74)Ma。主
量元素表现出低硅[w(SiO2)=62.31%~66.59%]、富Al[w(Al2O3)=14.96%~16.02%]、高K[w(K2O)=3.38%~4.33%]、
低Ti[w(TiO2)=0.68%~0.99%]和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
倾型,其(La/Yb)N 为20.70~27.20,具中等程度的负铕异常(Eu/Eu* =0.64~0.74);微量元素显示出富Rb、Th、U元素和强烈
亏损Nb、Ta、P、Ti元素的特点。俄穷瓦二长岩体形成于陆缘弧环境,是雅江洋板片北向俯冲于拉萨地体之下所形成的冈底斯弧
背断隆带(GRUB)中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岩浆产物。   相似文献   

12.
陕西潼关地区太华群变质岩原岩性质的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潼关地区太华群地层是一套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达麻粒岩相)的中深变质岩系。本区太华群变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斜长片麻岩类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二长安山质、英安质凝灰岩);浅(变)粒岩类的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英安岩,流纹岩)一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二长安山质、英安质凝灰岩),并以后者为主,还有少量粘土质沉积岩或长石质杂砂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拉斑玄武岩。  相似文献   

13.
汞丹山凸起的麻粒岩类岩石可分为二辉麻粒岩、角闪二辉麻粒岩和紫苏混合花岗岩等。其主要矿物有斜长石(Anzb-34)、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普通角闪石、黑云母、条纹微斜长石、石英等。副矿物有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石榴石、金红石等。借助于多勃列佐夫(1971)的判别式,判别本区二辉麻粒岩类岩石属较低温的角闪麻粒岩亚相。按不同计算公式估算: 麻粒岩相形成温度为898.8℃、828.2℃、957.7℃;形成时的压力低于0.5GPa。  相似文献   

14.
巴彦琥硕花岗岩采自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其主要岩性为中细粒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通过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探讨巴彦琥硕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巴彦琥硕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50 Ma,形成于晚侏罗世。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SiO2质量分数不低于71.3%,Al2O3不低于12.15%,w(K2O)+w(Na2O)值为7.74%~8.29%,w(K2O)/w(Na2O)值为0.88~1.57,Sr质量分数为(61.7~197.5)×10-6,Y为(17.3~33.2)×10-6,w(Sr)/w(Y)值低,为1.77~3.56,巴彦琥硕花岗岩属低锶高钇型岩石;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w(La)N/w(Yb)N值为3.06~10.89,显示出明显的Eu负异常。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εHf(t)值介于6.1~12.3之间,显示源区亏损的特征。考虑到侏罗世—白垩世期间太平洋板块对中国东部边缘的俯冲作用,巴林右旗北部晚侏罗世巴彦琥硕花岗岩的形成受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影响,形成于挤压向伸展体制转换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5.
以辽东地区大兴岩体为研究对象,对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锆石U-Pb年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花岗岩形成的时代,探讨了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大兴花岗岩中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w(Th)/w(U)值(0.54~1.2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20±1)Ma,表明大兴岩体主要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大兴花岗岩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富Si,富碱和贫CaO、Fe2O3、MgO和P2O5的特征,以及稀土元素含量较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和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Eu负异常较为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右斜"V"字型的特征,明显富集Rb、Th、U、Ta、Hf、Gd等元素,亏损Ba、Sr、P和Ti等元素;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24℃~816℃)明显低于白垩纪A型花岗岩(868℃~928℃)。以上特征表明,辽东大兴地区花岗岩应属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形成于局部伸展拉张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荣成片麻岩套是华北地块南缘的苏北-鲁东片麻岩带的一部分,是一套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的钙碱性深成岩。其岩石化学成分与Amitsog片麻岩相似。稀土元素显示出具负Eu异常,有较高的稀土总量及轻、重稀土分馏较强的特征。根据稀土元素定量模拟计算,荣成片麻岩套是由斜长角闪岩源岩经42%的部分熔融形成,相应的残留体是榴辉岩。  相似文献   

17.
长城系巴什库尔干群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于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一般呈似层状、透镜体状夹于云母石英片岩、变粒岩、石英岩、黑云二长片麻岩、大理岩等中。通过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类,并形成于两种构造环境: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显示出LREE明显富集,具有类似大陆(板内)裂谷火山岩特有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另一种斜长角闪岩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略富集(近平坦)型,与洋中脊玄武岩类非常相似。表明在长城纪时期,阿尔金构造带西段北缘主要处于板内大陆裂谷环境,随着大陆裂谷的进一步扩张,局部地区已形成初始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18.
Phia Bioc花岗岩体位于老挝-越南长山褶皱带北西部马江缝合带与哀牢山-斯雷博河缝合带之间,镜下显微鉴定岩石类型为似斑状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图上具有典型的震荡环带,锆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为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的左倾曲线,具有强烈正Ce异常和中等负Eu异常,其Th/U比值均大于0.1,表明所测锆石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Phia Bioc岩体的年龄为(244.4±1.2)Ma,属于中三叠世安尼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对长山褶皱带印支期的区域地质背景、岩浆活动以及思茅-彭世洛陆块-东印支陆块-越北-华南陆块间的构造演化关系的综合分析表明,Phia Bioc花岗岩体是印支早期东印支陆块与越北-华南陆块沿马江缝合带同碰撞造山期挤压剪切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本区位于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北部边缘。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一套深变质的沉积—火山岩系(包括混合岩),在区域南部尚有部分震旦系地层出露。太华群地层主要由黑云斜长(角闪)片麻岩组成,其中夹有斜长角闪岩及磁铁石英岩的小透镜体,底部偶见大理岩及石英岩夹层。区内伟晶岩、辉绿岩普遍发育。  相似文献   

20.
宿松变质带位于大别碰撞造山带南部,是一个相对低级变质的构造岩石单位。该带岩石类型丰富,如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变玄武岩/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异剥钙榴岩、大理岩、石墨片岩和含磷岩系等。然而,它们的形成时代和岩石成因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此,重点对大别山宿松变质带中花岗片麻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锆石定年结果表明,这些花岗片麻岩的原岩形成时代包括晚太古代(2.5~2.7Ga)和新元古代(770~830 Ma)两大类,经历了晚三叠纪的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的原岩是由经历了约2.0Ga变质作用的晚太古代岩石在新元古代大陆裂解过程中发生重熔作用形成的。鉴于花岗片麻岩的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年龄记录与大别造山带超高压正变质岩的原岩形成时代一致,结合变质作用特点和已有资料与区域地质背景,进一步证明宿松变质带花岗片麻岩等参与了扬子板块的三叠纪俯冲,并发生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局部可能达到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是扬子俯冲板块在较浅深度折返的岩片。由于大陆碰撞→造山后的逆冲、推覆以及构造堆叠与剥蚀作用,造成宿松变质带中有可能卷入较深俯冲的岩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