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气中水份循环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学术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际价值。这是因为在各种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水份循环在降水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着重指出,含水份的空气处於不停的运动中,大气中水份循环就不应与大气环流分开来单独考虑。由于在不同天气下能获得各高度上的各种气象因子(风、湿度、  相似文献   

2.
前言 在大范围地区内实现了水利化、绿化和其他一系列改造自然措施后,地区的气候将发生怎样的相应变化呢?尤其是降水量是否会有增加,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需要通过对大气水分循环的研究才能获得解决。 过去,我国对大气水分循环的研究是做得很少的。在本文中,我们选择长江流域进行大气水分循环的研究。这是由于生产上的迫切需要:同时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已经建成了高空气象站网,使我们能够获得大量的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的大气水分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 在大范围地区内实现了水利化、绿化和其他一系列改造自然措施后,地区的气候将发生怎样的相应变化呢?尤其是降水量是否会有增加,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它需要通过对大气水分循环的研究才能获得解决。 过去,我国对大气水分循环的研究是做得很少的。在本文中,我们选择长江流域进行大气水分循环的研究。这是由于生产上的迫切需要:同时近年来在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已经建成了高空气象站网,使我们能够获得大量的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有关中山站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基本观测情况,地面大气电场平均特征,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频谱特征、季节变化、不同天气状态的典型电场特征。  相似文献   

5.
南极中山站大气电场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达仁  张凌 《南极研究》1995,7(1):36-43
本文是有关中山站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基本观测情况,地面大气电场平均特征,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频谱特征,季节变化、不同天气状态的典型电场特征。  相似文献   

6.
土壤植被大气模式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分析过去地-气间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基础上,探讨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能量的传输过程在模型中不同的计算方法。同时对不同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确定了分析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解决我国干旱地区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和能量传输的一些思路,强调加强干旱地区观测资料积累,采用实测资料不断对不同分析计算进行验证,找出适用于西北干旱区的参数化方法,建立干旱区土壤-植物-大气模型。  相似文献   

7.
开采苏联哈萨克斯坦中部荒漠地下丰富的自流水,缓解了部分地区供水问题。但是这里仍有不少地方无任何淡水水源,或者为取得可利用水源必须耗费大量的物质和劳动。为此,研究一种能获得新的淡水水源的方法,才能基本解决供水问题。一种古代就为人们熟悉又容易遗忘的水源-大气海洋中的水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从大气中分离并凝结成液态水。在某些地区,这种凝结过程对地下水的补给有重要作用。然而,水文地质学家至今仍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专家认为凝结作用对地下径流形成意义不大,另一些则持相反观点.例如,根据φ·T·托波利恩的资料,在巴尔卡洛夫地段有一些不寻常的泉,从一片马蹄形丘陵地溢出地表,具有稳定的水温(6~7℃)。泉水量既不受干旱,也不受春季洪水和其它因素的影响。这些泉水不可能是地表水下渗形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 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 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 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 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 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 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 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 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 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 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 DMS、MSA、N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 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洋大气化学是一门海洋化学与大气化学交叉的新学科。中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研究与我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同步成长。30多年来,随着南极科学考察的经验积累和数据集成,我国的南大洋海洋大气化学关键过程研究即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氮、硫、磷、铁等的海气交换研究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的碳、氮、硫的海-气循环等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认知和成果,引起国际学界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至今,我国已开展了三十多次南极科学考察,在这些考察中开展了南大洋大气气溶胶物质来源研究,探究了大气-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的一些关键过程,估算了硫、磷、氮、铁的海气交换通量。随着国家重大计划"南极在全球变化中的响应与反馈作用"项目实施及后续研究的开展,对全球变化的敏感要素碳、氮、硫、铁在南大洋的源汇特征及其环境和气候效应等进行了研究,对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还对南大洋海冰区碳汇格局演变,DMS、MSA、N_2O、Fe等的海气交换过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了新认知。同时,在对上述化学物种的实时走航观测关键技术研发上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在站区大气污染特征分布上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解人类活动对站区环境的影响提供了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氢氧稳定同位素在SPAC水分循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嘉竹  刘贤赵 《中国沙漠》2008,28(4):787-794
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水体中的环境同位素,其在不同水体中组成特征的差异可以指示水分循环过程及植物用水机制等,从而成为广泛应用于水分循环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循环中的应用原理及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其在SPAC水分循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在SPAC水分循环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为研究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分配机制等关键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量法对2014年、2015年、2017年采暖期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大气颗粒物TSP、PM10、PM2.5进行采集,使用TAS-99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PF3型原子荧光光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颗粒物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质量浓度,利用富集因子法分析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及来源。结果表明:该采样点采暖期大气颗粒物TSP、PM10的质量浓度在近几年均呈现出下降趋势,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为:2017年>2015年>2014年;重金属元素As的质量浓度在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中均为最高值,且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除Cr以外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近几年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重金属As、Cr、Zn、Hg元素更易富集于细颗粒物中。  相似文献   

12.
室温下LiAl合金是在LiClO_4有机溶液中于不同的Al基质上制备的。本工作研究了Li在LiAl合金上的循环效率,发现在Al_2基质上形成的LiAl合金的循环效率高达98.7%,研究了在各种条件下LiAl合金的稳定性。在干燥空气下,合金不仅能长时间保存,而且在25%湿度下放置22小时,损失仅接近于50%。因此,在适当厚度的铝基质上形成的LiAl合金能够在室温二次锂电池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极光粒子沉降研究:谱形式及其在极区大气中的传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近年来南极地区极光沉降粒子的卫星、火箭、地面观测和研究结果,分别给出了极光椭圆区、极盖区、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极尖/极隙区粒子沉降的形式来源和特点。并根据磁尾研究的新进展,提出极光粒子沉降谱存在另外两种形式谱:(1)κ分布谱;(2)κ分布加上一个或多个脉冲谱,这两种谱来源于磁尾中性片区(绝热区非绝热区)。南极不同的区域,极光粒子有不同的沉降特点。这些沉降对极区电离层产生极大的影响。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化大气中运动的Fokker Plank 方程,利用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传输的电离理论,导出极光粒子谱在极区大气中传播的解析表达式,对各种极光粒子谱在极区中的演化规律加以分析,并以此来解释在南极地区探测到的不同高度的极光电子谱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中天山山区大气总水汽量和云液水量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使用QFW-1型双通道微波辐射计,于2002年盛夏(7月10日至8月5日)在天山山区乌鲁木齐河流域上风方的小渠子进行了大气积分水汽和云中积分液水量的遥感观测。观测表明;中天山山区盛夏的晴天平均大气水汽含量与目前公认的亚洲大气中的水汽含量相近;晴天的平均大气水汽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对降水云系的液态水含量及其变化遥感监测表明:云系降水具有先兆性;不同类型降水性云的降水临界值不同;云液水由0.5 mm开始上升到降水临界值的降水酝酿期的时间,可以作为天山山区人工增雨实施播云作业的重要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奎屯市大气质量的评价,指出该市各功能区与各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以及近几年来防治大气污染所取得的成就。为了使该市大气环境问题的研究更有科学理论依据,在应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时,综合人为因素与气象条件,对NOx、降尘、SO_2和TSP等大气污染物进行了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根据各种错综复杂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相互制约关系,深入探讨了奎屯市大气污染的季节变化,特别是冬夏之间气象条件迥异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奎屯市作为一个“箱体”,对本世纪末大气环境质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该市未来大气环保工作的任务是很艰巨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联系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的实际状况,建立了精度检验为一级的灰色预测模型,经模型检验其精度完全满足要求。并对乌鲁木齐大气中的SO2值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中SO2值呈上升的趋势,在未来几年中,乌鲁木齐市大气中SO2的预测值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值,即SO2年均值≤0.10mg/m^3,这种发展趋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与水汽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阐明西南地区稳定同位素与大气降水的关系,对GNIP昆明、贵阳、桂林、成都站点δD和δ18O进行分析,初步建立当地大气降水线方程,并与中国及全国降水线方程进行对比,揭示该降水线方程的特征.研究表明: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组成受到温度、蒸发、水汽源地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在不同时间有很大差异.西南地区降水中的δ18O值表现出“夏高冬低”的季节特点.d值呈现出降水中过量氘水汽来源不同的特点,贵阳和桂林地区d值表现为“冬高夏低”的季节特点,而昆明和成都地区却与此相反,d值则表现为“夏高冬低”独特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绿洲边缘内外大气中水汽影响辐射传输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汽是大气中影响辐射传输的重要因子之一,实验观测表明在绿洲内外近地层大气中水汽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绿洲边缘内外在气中辐射传输特征也不同。本文通过应用MODTRAN辐射模式和“干旱环境综合研究计划95”(简称AECMP95)野外实验近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局地大气对达到地面辐射通量密度或辐射率、透射的影响,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对绿洲边缘内外太阳辐射近红外1.55 ̄1.7μm带和大气窗区  相似文献   

19.
陈镜明 《地理研究》1988,7(3):89-102
植物与大气之间的湍流交换是地球和大气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土壤-植物-大气系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揭示这一交换环节的物理机制,了解地气系统中能量、水分和C0.2等物质的运动和转换规律,对于农业生产、数值气象预报,环境生态和气候变化等研究工作有诸多方面的意义,是地学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十年来,植物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有了许多重要进展,传统的局地湍流交换模式的局限性已逐渐被认识,一些新的方法在这一领域中出现,其中高阶闭合模式和流轨模式是比较重要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戚隆溪  陈强  王柏懿 《中国沙漠》2002,22(3):237-241
采用双向耦合的双流体模型,研究了大气悬浮沙尘的存在对大气边界层中层流底层流动特性及摩阻系数的影响,计算并讨论了不同沙尘含量下含尘大气相对于无尘大气摩阻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摩阻系数的变化取决于悬浮沙尘的初始运动状态和质量载荷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