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内陆盆地平原地下水开采资源分区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京印 《甘肃地质》1996,5(2):86-90
针对西北干旱内陆盆地平原地下水开采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某些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结合拟定市(县)年度可采总量和划定超采区与非超采区需要,对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允许降深概念的理解,提出了市(县)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分区评价的目的、原则及评价的方法、步骤等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与自然属性密切相关,地下水资源分区是评价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章以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和主要平原盆地、部分省(区市)地下水资源最新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综合地形地貌、构造单元、气候分带、地表水流域、含水层介质等多项指标,把地表水和地下水看作一个整体,将全国划分为26个一级区、143个二级区、412个三级区。通过将地下水资源分区与县级行政区划耦合确定了4 942个计算单元,利用地下水可开采模数指标,实现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由以自然单元的评价到县级行政单元的成果表达,从而建立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评价空间数据基础,可服务于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结果显示:我国地下水资源承载本底总体表现出平原盆地区为中-高水平,北方干旱区为低水平,区域差异性较大。承载本底等级为高、较高、中、较低、低的县(区、市)分别为774,332,798,387,573个,面积占比分别为11.15%、5.87%、19.56%、12.09%、52.34%,基本反映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浙江地质》2012,(5):4-4
4月26日,省政府在浙江衢州市召开全省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现场会。副省长王建满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土地督察上海局巡视员李志坚,厅领导楼小东、张国斌、盛乐山、夏晓鸿和衢州市委书记赵一德、市长陈新出席会议。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谢济建主持。各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各市、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局长,省级有关单位负责人,省国土资源厅机关有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安徽省采取实地调查、资料研编、水量的估算和推算等方法,进行了全省17个重要城市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调查评价研究工作。在深入分析全省水文地质条件、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现状、摸清重要城市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富水地带及水源地开采潜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应急供水水源地的选择原则、开发利用程序及保护措施;初步选择出远景地下水应急水源地37个,评价总应急供水量116.7~145.2×104m3/d,可供2 224~2 884万人基本生活使用和5 685~7 060万人维持生活使用,为全省各重要城市应急供水机制建设提供可靠的地下水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地下水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考虑了浅层地下水补给,含水层导水性和储水性,地下水水质,土地利用以及地下水开采对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模型评价结果为地下水开发适宜性等级分区图。模型评价成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东东  吴勇  陈盟 《水文》2019,39(6):34-40
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06,28(3):F0004-F0004
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始建于一九四九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全省地下水监测研究、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钻进技术设备研究,科技推广等专业技术工作和机井工程建设监督。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华  陈浩  张薇 《地下水》2009,31(2):1-4
通常用地下水开采系数反映地下水资源潜力,只考虑了地下水的持续开采,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相互脱节,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地下水潜力系数是综合了地下水可开采盈余量、咸水、微咸水可利用量以及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节水量等,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西北内陆盆地突出要解决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涵养保护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水资源相互转化和重复循环的规律,扩大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华北及东北地区应从水资源现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合理调整开采方案,应加强浅层微咸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是山东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占目前省内可供利用淡水资源的61.3%。由于开发利用中缺乏水资源系统的全面优化调配及保护、防治措施,导致部分水资源破坏、环境恶化及地质灾害发生。笔者通过全省水资源系统基本情况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全面分析研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从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与防治;勘察评价研究,监督管理四个方面论述。旨在唤起全社会对水资源的爱惜和保护,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一致和全省水资源系统的优化开发,促进全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同位素技术在河南省豫北平原地下水源地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在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由于对地下水更新能力的认识不够,对地下水的可开采资源量估计的过高,因而许多地区的开采强度大大超过地下水的天然更新速率,产生了一系列与地下水开发利用有关的环境问题。在充分考虑了地下水的可恢复性,使用同位素T(3H)估算了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与地下水年龄,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制订地下水水...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李瑜  吕红 《水文》2005,25(4):48-50,59
地下水是山东省重要的水资源,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20年来,由于水资源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地下水资源相应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对地下水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评价方法的不断完善,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地下水资源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第一、二次地下水资源评价中主要因素及评价成果的对比分析,对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为山东省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现有资料基础上,对淮北、阜阳、宿州、蚌埠四城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种不合理因素,并根据各市具体情况分别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按照不同地貌单元和流域划分,统计分析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采用最新统计资料,分析评价陕北、关中、陕南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揭示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地下水资源管理保护工作实际,围绕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从地下水资源普查、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和保护、地下水监测、落实相关法律法规、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是陕西省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科学、有序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保障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维系区域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地下水历史超采情况较为严重,经过近年来的治理,超采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但区域超采情况依然存在。为了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指导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2012年,对全省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新的评价,评价期2001~2013年,评价范围为陕西省平原区埋深200 m以内的潜水和浅层承压水。地下水超采区划定方法以水位动态法为主,以开采系数法和引发问题法为补充,同时充分考虑区域历史超采情况。共划定地下水超采区15处,总面积1 427.4 km~2,年均超采量0.51亿m~3。在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基础上划定15处地下水管理保护区,其中禁采区1处,限采区14处。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赵伟  董慧 《地下水》2004,26(1):23-25,29
本文应用水文地质学理论,分析了新疆地下水的分布、形成规律及特点,运用水资源系统理论,从管理角度分析了新疆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设计、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基点,提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管理应遵守的原则,对地表水、地下水要统一评价、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要重视前期工作,加强基础研究,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资源 评价的任务和内容 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水资源不足,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地下水资源有多少,能否全部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如何才能做到合理地开发利用,都必须通过地下水资源评价才能解决。 区域性大面积地下水开发往往以农田供水为主要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06,28(4):F0004-F0004
陕西省水工程勘察规划研究院始建于一九四九年。长期以来承担着全省地下水监测研究、地下水盗源调查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钻井技术设备研究、科技推广等专业按术工作和机井工程建设监督、质量管理,钻井施工资质管理等行业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国家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文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资质.  相似文献   

18.
《河南地质》2009,(4):13-13
各市、县、区培训活动办公室: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依法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观念,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按照中组部、中宣部、国土资源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全国培训活动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我省强力推进县(市)、乡(镇)、村级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刘云召 《河南地质》2014,(1):F0002-F0002
本刊讯2013年12月3~4日,全省国土资源网络舆情培训班在郑州举办。全省各市(县、区)国土资源局主管宣传工作的同志300余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20.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6,28(6):76-78
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准确的评价是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由于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以及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特点的不同,决定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本文以镇江市谏壁--大港地区岩溶水资源量评价为例,运用风险分析原理对其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