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响溪金矿区周边出露黄茅园复式岩体、中华山岩体和其它隐伏岩体等,岩浆多期次活动。岩体与周边围岩金丰度值高,NE向张扭性断层贯穿岩体与围岩,围岩中发育NW向劈理化带是外接触带矿床的容矿构造。建议加强岩体及贯穿岩体的NE向断层的含矿性研究是寻找内接触带矿床的突破口,外接触带矿床主要需加强平行劈理化带的找矿,已知矿区要加强走向上的浅部控制。  相似文献   

2.
位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南侧被动陆缘隆起区的盘陀山花岗岩体中,近年新发现了钨矿床.钨矿体产于岩体北部边缘内接触带及岩体中部,成矿类型分别为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接触带型钨矿受岩体内接触带和NE向构造裂隙双重控制.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受NE向、EW向和NW向构造裂隙控制,矿床分带明显,具有上钨下钼的特点.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本区花岗岩有关接触带型和石英细脉带型钨矿床的找矿标志为:古老陆壳活化背景、钨地球化学异常、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岩体内接触带、岩石蚀变(电气石化、云英岩化和硅化等)、石英细脉带、花岗细晶岩脉和直接找矿线索.对该矿床成矿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北山地区钨矿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3.
1矿床地质特征摩天岭花岗岩体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南板块的边缘活动带。376矿床则位于摩天岭岩体西南边缘弯曲部位的接触带上,矿床及外围面积58km2范围内。矿床西部出露中元古界四堡群九小组变质岩,东南部出露为雪峰期摩天岭岩体边缘相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过渡相中粒  相似文献   

4.
大义山地区硼矿床,包括七里坪大型硼矿床和汤市铺、半边街等中型硼矿床,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工作程度最高的接触交代型硼矿床。本文主要介绍了矿床微量元素分带特征及其在找矿勘查中的应用。 1 矿床地质概况矿床产于大义山复式岩体西侧外接触带,成矿岩浆岩为大义山岩体北体及七里坪岩体。成矿岩体以富含Be、As、B、Sn、W、Bi、Mo、Cu、In、Li为特征、可分别高出维氏花岗岩平均值的数倍乃至数百倍,其中,B、Sn、W、Bi、In、As分别高达618、146、16.4、6.81、31.9、6.6 ppm (24个样平均值),分别为维氏值的41.2、48.7、10.9、681、123、4.4倍。  相似文献   

5.
马滴达北山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与燕山期英云闪长岩(斑)岩接触带岩体一侧,矿化类型为硅化蚀变岩型,主矿体产在岩体的NW向断裂及裂隙构造中,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类型。  相似文献   

6.
浙江“常山式”萤石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山式"萤石矿床是近年在钦杭成矿带发现并被评价的一种新类型矿床,与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充填交代及层控型萤石矿床不同,其矿体赋存位置及矿石特征有其独特性。以往勘查的矿体主要分布在岩前短轴背斜的南东翼、岩前岩体与寒武系碳酸盐岩外接触带。位于背斜转折端的苦麻岭矿床的发现,丰富了"常山式"萤石矿床的成矿理论。研究表明,寒武系碳酸盐岩岩性差异与成矿关系并不密切,矿体顶底板Ca F2含量特征说明成矿作用以充填为主。燕山晚期高氟岩体侵位是矿床最重要的控制因素,岩体外接触带的"虚脱冒落"构造及层间构造带为主要控矿构造。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总结了矿床成因,建立了成矿模式,为浙西北乃至华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夏塞地区是西南三江(金沙江、澜仓江、怒江)地区东缘的一个重要成矿带,带内银、锡矿产责源十分丰富。本文认为其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体和地层,构造和岩体是区内的主要控矿因素,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十分密切,矿床类型为分布于岩体内接触带的矽卡岩型矿床和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的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李普红  宋耕海 《地质找矿论丛》2001,16(3):197-200,209
平邑铜石地区金矿的形成与燕山早期铜石次火山杂岩体密切相关,受环状-放射状断裂体系控制,矿床均产于杂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今后应注意在隐爆角砾岩中、斑岩中、岩体接触带附近和岩体外接触带白云岩和灰岩中寻找不同类型的金矿床(体)。  相似文献   

9.
石盘钼矿是近年来在豫西钼多金属成矿带上发现的一个中型钼矿床。矿体产于燕山期合峪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特别是岩体周边同期不同次的岩体侵入区域、岩体顶面的凸起部位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文章在讨论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区域找矿潜力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指出了该类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阿西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和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阿西金矿床产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第三、四段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赋存于闪长岩体的内、外接触带,受NW向断裂带控制。金矿(化)带的形成与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产于岩体外接触带围岩构造破碎带中的金矿体是阿西金矿最重要的矿体。矿体形态为脉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体厚度及品位变化不大,矿化相对均匀。金矿化与硅化、碳酸盐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中酸性岩浆活动与断裂构造是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其矿床成因为岩浆及(期后)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孙以荣 《云南地质》2013,(4):424-425,420
铅锌矿体赋存于中侏罗统小红桥组与上三叠统b段不整合接触带靠b段一侧,顶板.底板围岩及含矿岩石同为安山岩.矿体脉状产出,属火热液型.  相似文献   

12.
胡波 《云南地质》2009,28(4):384-387
矿体产于白垩纪马头窝单元(K1^7M^λπ)石英斑岩与石炭系上统空树河组三段二层(C2k^3-3)地层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接触带上,或上述两类岩石的破碎带中,矿体与围岩界线常呈波状起伏,呈突变或渐变接触。矿区围岩蚀变明显,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徐海—石头岗花岗闪长岩体围岩中黑云母及有机质变质程度的研究发现:距岩体580m范围内的接触带岩石皆具有角岩化现象。黑云母含量受原岩成分影响,其鳞片粒径与岩体距离密切有关。围岩中镜质组反射率,(R_(mas))值与岩体距离之间有十分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彭华斌 《云南地质》2009,28(2):143-147
基性-超基性岩浆杂岩是区内钛磁铁矿床的母岩体,矿体产于岩体中及边部,凤港组角闪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是有利围岩,矿床成因属岩浆晚期结晶分异-变质矿床。预测本区有中-大型铁矿规模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成矿流体对德兴斑岩铜矿床中伊利石结晶度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利石广泛存在于铜厂大型斑岩铜矿床内,是特征的热液蚀变矿物,其结晶度和膨胀层含量受携带矿质的热液流体量控制。以浸染状强矿化为特征的斑岩体中上部及接触带附近伊利石结晶程度较好,主要是高水/岩比作用的结果。同时指示出伊利石结晶程度好的部位,矿化品位高,蚀变程度也强。  相似文献   

16.
华北陆块东南缘蚌埠地区广泛分布的一套花岗质岩石,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太古代蚌埠期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野外调研和室内鉴定发现,无论是岩石类型组合,岩石结构特征,还是岩体与围岩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都表明其具有岩浆侵位及分异演化特征。尤其是从荆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黑云母中所获Ar - Ar 同位素年龄数据, 更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混合花岗岩为中生代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曾祥平 《云南地质》2003,22(3):260-266
多年对滇东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研究中发现,区内各金矿床(体)的赋存部位,多沿被动大陆边缘华力西期不整合面分布。由于区内华力西期不整合面明显受到边缘NS两侧两条深大断裂控制,多期NE~SW向左行剪切挤压作用,使不整合面上下地块以其为差异变形轴,旋转产生多期构造剥离或错移,在不整合面上下层位中形成较发育的构造剥离空间、张裂带或板劈理带。这些略呈线型分布的构造挤压带,在地史发展过程中,卷入多期构造变形后演变成局限断裂陷槽或槽沟环境,沉积了一套有别于其它区域的岩性组合。边缘深大断裂多期次海底基性火山喷发或喷流作用。除提供了幔源、壳源含金物质和含矿热液的活化与迁移的通道外,再次卷入构造变形的这些局限断裂陷槽或槽沟又成为区域金成矿物质聚集的有利场所,含矿热液选择沉积其内或堆积其中的细碎屑岩、粘土质岩、含碳质泥质岩类、不纯碳酸盐岩进行交代与沉淀,不受层控的影响,形成了滇东沿华力西期不整合面或接触带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18.
北京周口店关坻杂岩太古宙成因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方正  肖龙 《地球科学》1990,15(5):529-538
  相似文献   

19.
某区磁铁矿床中钠质交代作用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北省某区接触交代型磁铁矿床与燕山期角闪闪长岩-闪长岩和闪长岩-二长岩两个岩石系列的中性侵入岩有成因联系。磁铁矿体主要赋存在这些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中。与铁矿床的形成有密切联系的蚀变现象主要是钠长石化和矽卡岩化。本文仅就钠质交代作用予以较详尽论述,对矽卡岩化等顺便提到,不作赘述。  相似文献   

20.
汉南杂岩与金成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怀奎 《矿产与地质》1991,5(3):163-168,182
汉南杂岩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围岩为元古界绿片岩 勉县—洋县深大断裂系统在成岩、成矿与盆地形成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杂岩体由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和辉长辉绿岩组成.金矿化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与接触带、断裂带、蚀变带有关,蚀变后岩石矿物成分变化.使金重新分布,砂金分布与金源、地貌和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