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名》2011,(6):9-9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有一种仿墨西哥版制作、正面用手工凿有“工”字的银元,成为根据地内货币流通的主币,这就是最早的由工农兵政府自己铸造和发行的“工”字银元。  相似文献   

2.
民丰县古称“尼雅”,系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精绝国”所在地,曾是丝绸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即经由此地。  相似文献   

3.
王丹  方斌  李欣 《地理研究》2020,39(6):1295-1310
空间关联是产城融合问题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以扬州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为研究对象,基于近百年历史地图等数据,采用热点分析法、蜂巢网格法对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进行测算,对微观空间关联形态进行分析,揭示两者中长期、微观尺度关联模式及一般机理。结果表明:① 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经历了强-弱-强的演化过程,两者存在紧密的时空对应关系。1949年之前及计划经济时期,居住空间和工业空间紧密融合;住房体制“双轨制”及市场化时期,两者日渐疏离;近年来,随着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居住、工业、服务业空间出现了产城融合的新趋势。② 居住-工业的关联形态从内圈层向外,由自由无序转向规整有序,反映了居住空间由产业从属空间向独立、主导空间转化的历史进程。③ 居住空间建设主体、工业产业类型、居民通勤条件、外部空间影响是空间关联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峻岭巍峨耸九天,英雄鏖战忆当年。”在建党8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革命圣地井冈山。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无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10月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岁月悠悠,朱德、毛泽东会师的历史名垂千古,黄洋界上的炮声震撼山河,红军挑粮的樵径历历在目,五大哨口的工事依然留存 汽车驶进井冈山市,由朱德题写馆名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首先吸引了我们。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井冈山精神研究会顾问毛秉华告诉记者,井冈山的斗争,不仅为中国革命造就了5位元帅、40多位将军,而且为世世代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江门五邑(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是著名侨乡,身居此地的人们自龙的发源地中原迁徙而来,历来崇尚龙的精神,以"龙的传人"自诩,故江门五邑的诸多地名均与龙有关,仅以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名》2011,(6):15-15
1964年4月中旬,全国政协遵照政协主席周恩来的指示,安排末代皇帝溥仪一行参观了井冈山。这批由文史专员组成的“南下参观团”由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长陈此生带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政、军、政协等的热情接待。  相似文献   

7.
进入城市时代以来,居住环境与居民健康的联系愈发密切,尤其在“流动性"增强的大背景下,居住迁移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论文结合知识图谱分析和文献研究法,系统评述居住迁移影响居民健康问题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① 近15 a来,该领域的文献数量逐年增多,关注度持续上升;文献空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但不同地区的研究内容存在显著差异。② 主要研究对象由“同质性群体”向“异质性群体”转变,从“一般性群体”向“特殊群体”转变;研究方法由数理统计向混合研究、综合应用转变。③ 研究视角经历“人口迁移—个体健康”“居住迁移—环境—个体健康”与“迁居轨迹—环境演变—个体健康发展”等3个演变阶段。④ 近期研究重点有:迁居行为与儿童健康,迁居时空特征与身心健康,住房生涯与身心健康,邻里环境、累积剥夺与健康发展等。结合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建议:注重“整合性”分析;关注城市内部迁居行为和多次迁居轨迹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扩大迁居引发的“环境”因素(如居住隔离、社会分异、职住空间错位等)研究;更多关注迁居对二代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的影响,侧重对非正规居住空间如“城中村”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是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交流之路,更是一条众多民族团结交往之路。尽管它早已为陆海空的现代化交通所取代,但它曾有过的历史辉煌和伟大功绩应让我们及后人知悉。在郑和七下“西洋”的同时,明永乐帝朱棣派遣内官亦失哈九上“北海”(今奴儿干、库页岛等地)开辟了“东北亚丝绸之路”。尽管中、日学者为此进行了考察,但仍鲜为人知。数百年前,我国东北各族先民们就是靠这条路线,把古老的长江、黄河文明与东北文明连接起来的,内地以丝绸为代表的商品沿着这条路线远输到黑龙江下游,而居住在此地的赫哲族等的先民山丹人,把它再与居…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见闻     
正阳春三月,在百花盛艳的日子,我参加了"东江客家文化研究协会"组织的一次"红色记忆"井冈山采风活动,我有机会走进了井冈山。在井冈山的几天采风活动中,所见所闻深深地感动着我,也激起了我无尽的联想。井冈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它孕育了千古传颂的革命故事;井冈山又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它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溪流密布。有千山树,万山水,生态十分优美造福了井冈山百姓,真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井冈山的本地居住着很多客家人,我们在多个客家村落都听到井冈山地名  相似文献   

10.
吴兴山青水秀,环境优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赵孟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即便在京为官期间也时时想念着此地。除去“外补”任职,他在杭湖二州的时间并不比大都时间短。即便死后也选定这江南清雅之地作为永远的域所,实在可见孟对故乡之心之情是浓郁而深刻的。赵孟青年时期在家乡生活了三十多年,其间虽曾“未冠,试中国子监,注真州司户参军”,但当时正处于宋王朝风雨飘摇,行将覆亡之际,故这一微不足道的小职也没有能做几天,即又重新回吴兴老家“闲居里中”。两宋以来,吴兴一带文化颇为发达,这里集中了一批画家文人。在母亲的教育下,赵孟频放乎山水之…  相似文献   

11.
蛇年话蛇     
2001年,是农历辛巳年 (即蛇年 )。蛇,中国人叫它长虫,由于它面目狰狞,且有毒蛇混入其中,大人小孩都怕它三分。于是,自古以来,人们一直都说它的坏话,什么,“杯弓蛇影”、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其实,恶名之下也有美德,在世界各地有许多奇特的蛇,颇为有趣,这里介绍几种。 工蛇 这是一种生活在世界有名的蛇城——西非贝宁南部维达市,由人工驯化的无毒蟒蛇。此地家家户户养有这种“工蛇”。人们之所以称之为工蛇,是因为它要为主人做很多工作。白天它得照护婴儿,看守大门,吃掉侵害住宅的毒蛇与虫鼠,或者与人们…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6):11-11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造成根据地内军民们各种生活物质奇缺,食盐断绝。  相似文献   

13.
三亚,镶嵌在祖国宝岛海南岛南端的一颗明珠。三亚地名的由来与三亚河的名称紧密相联。三亚河,由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条河组成,以六罗水为主流,发源于三亚市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交界的中间岭右侧高山南麓,自北向南流,经三亚市区注入三亚港入海,流程28.8公里,流域面积337.02平方公里。三亚河在靠近入海口处分成东、西河,其流入大海“处形状呈“丫”字形,故名“三丫河”。此处是个天然良港,后来一些渔民在沿岸居住,形成了三亚市的雏形。前来定居的人形象地把该河称之为“三丫”。本地方言“丫”、“亚”同音,后来逐渐统称为“三亚河”。1…  相似文献   

14.
钱璐 《中国地名》2011,(3):27-27
打箭炉为古地名,即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康定县,历史时期被视为西南极边重地。古代此地为羌部落所居;三国蜀汉称“打箭炉”;唐宋时期为吐蕃境;元置宣抚司;明置宣慰司开始茶马互市,汉藏商人于此汇集;清雍正年间设打箭炉厅,  相似文献   

15.
翁毅  朱竑 《热带地理》2012,32(2):141-146,172
以福州滨江城区台江区为例,探讨历史时期、建国时期和现今时期3个演化阶段“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变化与城市演进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历史时期至今,计有消失地名109个,新增地名78个和保留地名30个,消失比率约为50%;反映商业经济业态、方言特色和居住环境的定名方式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类似的“城市化”地名,这亦是滨江地域文化的流失.现今“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别以保留地名与内河体系为增长“极核”和“扩展轴”,两者的叠加效应致使其重心向东迁移.现今地名加快的更新过程折射出城市演进和扩展速度超过建国时期和历史  相似文献   

16.
川东,一般指四川省的东部。从宽泛的地域讲,它包括四川盆地东北以华蓥山为核心的重庆市东北部,湖南、湖北省的西北部等广大地区。四川盆地东部地势多浅丘槽谷及平坝。居住其间的广大民众多以农业耕作、牧养及资源开发利用为生活来源和生存方式。相沿承袭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下丰富生动的农耕文明习尚,形成以院落为主的居住形式。这种形式往往以家族和宗嗣为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生活群组单位,建成相对闭封独立的三合、四合院落。民间口语中指示某个地名总会称为“张家院子”、“李家院子”或“周家院子”。可以说,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院落民居成为川东地区广泛的居住形式。  相似文献   

17.
吴承忠  邓辉  舒时光 《地理研究》2014,33(8):1579-1592
研究清代陕蒙交界地区的土地利用问题,可以反映出该地区300多年以来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历史地理学的历史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禁垦时期、限垦时期到放垦时期陕蒙交界区土地开垦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清代陕蒙交界地区“南田北草”格局的分界线存在一个由“二边”—“大边”—康熙线—乾隆线—光绪线逐步北移的过程,但仍是“相对稳定”、“相对清晰”的。清代陕蒙交界地区“南田北草”格局分布及农业生产的发展,始终存在一个“理性垦殖”选择的过程,这是由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并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成呈现多样化特点,政策和住房户型原因是影响住宅分化的重要因素;开发区在收入和社会阶层方面存在居住分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收入和低社会阶层两级分化的空间隔离;作为新兴的郊区社区,开发区居民维权意识强烈,但社区联系较弱;上班通勤距离仍是影响居民居住地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改善居住环境、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是极重要的因素。最后,从居民、开发商、地方政府、企业、母城及周边区域等多元主体共同作用的角度探讨了开发区居住空间的形成机制。当前,国内开发区大多面临从“产业功能地域”向综合型的“城市化功能地域”转型,但开发区既是“产业集聚区”又被作为“卧城”的复杂状况,也带来其居住空间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复杂性。研究成果对于丰富城市居住空间理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名,顾名思义就是某一特定地域的名称。它是特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名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特征,犹如商标与商品的关系一样。地名与实地一同构成了地名价值,服务于人类社会。如“井冈山”“延安”等成为了“红色旅游”的资源;上海、北京分别代表着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军事地图实际上就是地名线路图。  相似文献   

20.
美国旧金山     
汤溪 《地理教学》2012,(6):67+65-F0002,F0003
旧金山,又称“圣弗朗西斯科”“三藩市”,位于太平洋与圣弗朗西斯科湾之间的半岛北端,市区面积116平方公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太平洋岸海港、工商业大城市。1769年西班牙人发现此地,1848年加入美联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