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市公园的免费开放是不断增长的休闲需求刺激下的宜时之计,促进了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发挥。通过对北京城市公园的考察调研,结合对已有文献和统计资料的梳理,研究城市公园免费开放后城市居民公园休闲行为的变化与特征。城市公园免费开放之初,入园人数激增,市民公园休闲行为深受影响,空间上以近距离居民为主。近年来又呈现出新的特征:中老年人成为公园使用者主体,且热衷参与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方式,市民公园休闲行为方式日趋多元化。根据这些新变化及新问题,应该调整公园建设、规划和管理对策,在理论上关注不同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与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供给的时空间匹配,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公园免费开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居民休闲总体需求的角度出发,具体研究广州市城市公园的休闲供给配置,并通过供需特征对比,发现供需在总量、类型、地域的差异.结果表明,广州市城市公园在总体供给总量上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在类型供给总量上,广州市的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园、带状公园的规模总量能够满足广州市居民的休闲需求,而社区公园、城市综合公园、风景名胜园、体育公园和纪念历史公园的规模不能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尤其是城市综合公园和体育公园的规模需求量较大.在各区供给总量上,老城区的越秀、海珠、荔湾和新城区的白云、花都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而黄埔、天河、番禺、南沙、萝岗总体规模上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在类型上还需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3.
徐秀玉  陈忠暖 《热带地理》2012,32(3):293-299,320
基于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角度,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作为实证研究地,引入公园规模、公园景观、公用休闲功能、公园门票价格、公园建园时间、公园交通便捷度、公园综合配套服务、公园服务时间等指标来衡量城市公园的休闲服务等级结构.根据广州中心城区发展历史、城区常住人口密度、城区各区经济总量等指标,将广州市中心城区划分为旧城核心区、新城中心区、新城边缘区,城市常住人口高密集带、城市常住人口密集带、城市常住人口稀疏带,经济实力强区(萝岗区)、经济实力较强区(黄埔区、天河区、越秀区)、经济实力弱区(荔湾区、海珠区、白云区)等空间  相似文献   

4.
陶晓丽  陈明星  张文忠  白永平 《地理研究》2013,32(10):1964-1976
城市公园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中国现行城市公园分类标准的回顾与探讨,提出城市公园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文化遗址公园、游乐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生态公园。北京市六环以内城市公园共计148处,总面积7293.9 hm2,平均面积49.28 hm2,各个类型公园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城市公园至少具有四种重要功能:旅游休闲、生态价值、防灾减灾和教育科普。城市公园类型与功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每个公园复合了多种功能,但是各个类型城市公园有不同的主导功能。文化遗址公园以旅游休闲和教育科普为主导功能,游乐公园相对单一的旅游休闲功能,综合性公园的功能比较全面,社区公园除科普功能较弱外,具有其它几项功能的中等水平,生态公园则以生态价值为主。对城市公园进行细化分类,识别主导功能,有助于科学指导城市公园建设,实现城市公园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香港湿地公园分区规划及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湿地公园与城市关系密切,它是生态型城市建设中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香港湿地公园核心保护区、缓冲区、休闲科普区三大功能分区的具体规划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现状,探索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进一步加强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认识,并提出以生境为根本的生态设计。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城市湿地的开发问题,保持原有物种生境的同时,规划设计出满足人们休闲观赏需要的城市湿地公园。  相似文献   

6.
结合山西云竹湖湿地公园案例,在对山地型湿地公园特征和云竹湖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理念,从保护利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4大功能入手,系统探析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及内容,以期对我国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广州市7个城市公园收集423份有效问卷,基于吸引力、中心性、自我表现、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等核心概念,构建老年人休闲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探讨老年人休闲涉入对公园地方依恋的影响关系路径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休闲涉入的吸引力维度对地方依赖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自我表现维度正向显著影响地方认同,中心性维度正向显著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验证了休闲涉入与地方依恋之间总体上存在正相关,并将该结论拓展到老年人群体和公园休闲情境中。此外,探讨城市公园中老年人休闲涉入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机制,以期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为提高老年人的地方依恋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深入分析和探讨城市居民的公园游憩动机及行为特征,对于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玄武湖公园为例,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主要包括个人爱好与交际、接近自然与放松、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在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园游憩者分为接近自然类、休闲放松类、消遣爱好类和情感交流类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园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游憩者行为特征与偏好为导向的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河流性湿地陕西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湿地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中存在的问题,阐明了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介绍了保护保育区、科普宣教展示区和湿地休闲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以期为湿地公园植物的保护与恢复、植物景观规划营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园广场作为城市休闲空间的组成部分,其服务水平对市民游憩和城市休闲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已有针对公园广场服务水平的评价方法多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或结合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而从骑行角度展开的研究较少。该文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微信宜出行数据,在空间可达性的基础上,从格网和街道尺度分别构建骑行指数对公园广场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弥补了现有评价方法的单一性缺陷。结果表明:主城区大部分公园广场骑行便捷度高,设施数量充足;东山副城公园广场分布合理,但数量应适当增加;江北副城大部分区域的公园广场数量和分布情况亟待提升和改进;仙林副城人口和公园广场分布较为稀疏,可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中心城区公园广场的规划建设和布局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评价湿地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以盐渎湿地休闲公园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进行综合评价。从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开发等三方面着手,构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综合评价体系,然后对评价体系进行计算机处理、排序和检验,最后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模糊分类及分析,为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公园类型,兼具生态保护、科普宣教、休闲游览等功能。科普宣教作为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愈加受到重视。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开展情况为例,从宣教设施建设、宣教活动策划、宣教队伍建设、宣教群体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同类型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440份有效调查问卷,研究了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对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知识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征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与发展建议。结果表明:多数人对湿地保护持支持态度,湿地公园已成为当地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成为外来游客观光的热点。湿地公园的作用是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改善了环境、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公众支持多发展生态工业,建议保持原生态、发展旅游、增加监管和扩大宣传。但对湿地的认知,多数人还知道较少,湿地知识的科普宣传还有待加强。将调查对象按空间位置划分为张掖市甘州区、张掖市其它县、外地游客3个区域,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受访者所在的地理位置与统计结果有较大的关系,这也是本调查有特色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宁夏银川市宝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从对宝湖现状及其周边环境的分析出发,以再现自然风貌,彰显地方特色为理念,将宝湖规划设计为集休闲健身、游玩观赏、湿地科普知识宣传为一体的城市湿地公园,并对宝湖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同类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旅游者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67位旅游者的人口统计特征、旅游动机和保护性旅游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都市湿地保护区进行旅游的旅游者多数为城市大众休闲观光游客,以中青年和女性居多,喜欢结伴旅游,受过较好的教育,但环境保护意识仍需要加强.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公园内环境解说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学习和教育功能,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双赢的旅游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公交车和地铁是普通市民公园休闲的主要出行方式。通过统计公园500 m范围内的公交线路数和1 km范围内地铁站点数,构建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模型,比较分析广州中心城区33个免费公园的出行便利度。结果显示:(1)由于历史区位的原因,免费公园的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呈现明显的旧城核心指向特征;(2)公园之间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差异显著,公园便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近100倍;(3)综合公园的便利度最高,社区公园次之,专类公园最低;(4)地铁对公园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的贡献大于公交车。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小品即指使用于栖息地保护的湿地场所,也能为人类提供某种活动方式,包含科普教育、自然风景观光、休闲散步和观鸟等内容的设施或建筑。它是湿地景观中的一种新的文化类型,其重要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从生态保护、功能齐全、公众参与、人性化、文化传播、节能减材等方面分析了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原则,为今后湿地公园小品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东江湖湿地公园的资源(产)服务功能与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拟建的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产)与服务功能体系,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和科研文化功能4个方面,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得出东江湖湿地公园总价值不完全估计可达1057070.74万元/a。定量化价值估算能更好地为东江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服务,以确保东江湖这一具有人类资源文化遗产价值的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在休闲、科学、文化和教育等方面体现出重要的社会功能。为了保障国家湿地公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其社会功能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至关重要。根据相关规范和理论,总结现有湿地公园功能的评价指标;采用相关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定量筛选指标,构建了包括4方面29个指标的国家湿地公园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每个因子的权重、赋值标准和具体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以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利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国家公园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郊区化和休闲大众化的背景下,休闲成为衡量郊区生活方式、提升郊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侧面。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将居民划分为单身、新婚、满巢Ⅰ、满巢Ⅱ和空巢5个阶段,通过对2012年北京市上地—清河地区居民的问卷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剖析家庭生命周期对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乘坐公共交通与朋友一起进行购物、KTV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是单身阶段的主流休闲方式;家庭成员成为婚后阶段休闲的主要同伴;孩子出生以后,私家车出行成为满巢Ⅰ阶段的主要交通方式,每次休闲的平均时间变长;满巢Ⅱ阶段,参与体育锻炼的郊区居民变多;空巢阶段的居民以自然型休闲活动为主,在社区内休闲的比例上升,与家庭成员一起休闲的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