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在找盲矿或隐伏矿方面的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研究成果,论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用于盲矿或隐伏矿预测的有效性及其应用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危机矿山深部及其外围进行盲矿或隐伏矿定位预测的化探最佳方法及在不同条件下的最佳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东桐峪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的基础上,建立了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该模型来预测盲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矿产资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找矿难度日渐增大,加强寻找盲矿床和盲矿体,已是地质勘查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寻找盲矿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国内外都在大力开展研究,并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拟就盲矿床(矿体)预测的一般准则,作一简要综述,供勘查盲矿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构造叠加晕法在预测金矿区深部盲矿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元素组合、不同成矿阶段矿体的轴向分带及其在空间上的叠加特点,建立起一种预测盲矿的新模式---构造叠加晕模式.构造叠加晕法在一些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着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东桐峪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的基础上,建立了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该模型来预测盲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堡子湾金矿床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堡子湾金矿床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单阶段形成的原生晕垂直分带特点及不同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标志,用模式和标志预测,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13,49(1):154-161
构造叠加晕法已在50多个矿山开展了深部盲矿预测应用,取得了显著找矿效果.本文介绍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的概念及典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的研究思路、内容、工作程序和技术关键,介绍了具体工作方法,包括野外工作布置及特殊的采样方法及要求,构造叠加晕研究中需计算的地球化学参数、图件,构造叠加晕叠加结构的识别依据和方法、建模要求和成矿预测靶位圈定方法.只有掌握构造叠加晕方法技术,才能建立起具有本矿区特色、预测准确性较高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对本矿区深部及外围预测,才会取得显著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20,56(5):889-897
总结了国内90多个热液型金及铜、银、铅锌、锑、钨等典型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热液型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该实用理想模型对于研究构造叠加晕法在矿区深部盲矿预测建立实用模型及在普查区建立预测参照实用模型均具有重要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惠 《地质与勘探》2021,57(2):351-359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可以建模的已知矿床深部预测盲矿已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介绍了在尚未发现矿体、未建模的勘查(新)区采用构造叠加晕法预测盲矿的理论与方法,并根据作者总结建立的热液型金及有色金属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实用理想模型",建立了在勘查(新)区预测构造-蚀变带深部含矿性的构造叠加晕"参照实用理想模型"。据此模型可快速、有效地对勘查(新)区各构造-蚀变带进行评价、深部预测,筛选出最有利成矿的构造蚀变带,提出有利成矿部位或预测靶位,从而缩小找矿范围,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五龙沟金矿集区是青海省级金矿整装勘查区之一,金矿床(点)严格受构造带控制。文章通过研究深水潭矿床构造叠加晕特征,建立了Ⅺ号矿带金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并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对已知矿体深部及构造带空白地段进行了盲矿预测,提出了盲矿靶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火山热液金矿床原生晕成晕元素、成晕性质、分带序列与分带结构。根据露天采场岩石地球化学调查资料建立元素分带序列和轴向分带模型。首先按元素成晕性质与成晕相对时间编排子序列;之后联结三个子序列间空间关系最紧密元素(Cr—K—Au)组成总序列。空间上各单元素晕,包括负晕与正晕,在原生晕总体范围呈现规律性排列:K正晕位于核部;Bi、Mo、W晕重叠其下部;Ag、Au、AS、Sb)晕重叠其上部。Mn负晕套合K正晕处围;Mn正晕镶嵌Mn负晕边部Na晕覆盖整个原生晕。  相似文献   

12.
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是在原生晕找盲矿法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方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具多期多阶段叠加特点提出的原生晕叠加理论,将原生晕找盲矿法发展为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根据热液矿床成矿成晕严格受构造控制而提出的构造叠加晕理论,将原生叠加晕找盲矿法发展为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文章介绍了从原生晕到原生叠加晕又到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研究思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14.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推测隐伏矿体,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永新金矿床的勘查基础上,通过采集永新金矿区内见矿效果最好的180号勘探线上的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开展了钻孔原生晕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床前缘晕元素组合为As-Sb-Hg,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尾矿元素组合为W-Mo-Bi-Co-Ni-Cd.与前人总结的金矿经典分带模型相比,前缘晕出现了尾晕元素,同时尾晕序列中也有前缘晕的元素出现,显示了"反分带"的特征,说明在矿体的头部和尾部均有盲矿存在,而依据矿体发育形态来看,矿体头部继续往南东的盲矿已被剥蚀,而矿体尾部往北西方向是下一步勘查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李惠  耿仙湖 《黄金地质》1999,5(3):58-63
邓格庄金矿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根据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及包裹体气候,离子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建立了矿床的原生叠加晕模式,确定了判断矿床剥蚀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的“射流晕”分布现象及其环境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2,9(2):345-349
射流晕是一种地球化学次生晕。无论在金属矿的上方还是在石油层的上方都普遍存在有重金属元素的射流晕分布现象。射流晕的形成主要与迁移态的元素有关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迁移距离远 ,可以直达地表 ;其次是在源的上方近于垂直分布。因此通过对地表重金属射流晕的研究 ,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金属源的位置。射流晕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地球的排气作用有关。由于地球内部含有丰富的气体 ,在地球的排气过程中 ,源于地球深部的重金属元素有可能在气泡作用下穿过深厚的岩层迁移到地表甚至近地表的大气中。在重金属地质污染源的上方同样也可能形成重金属的射流晕分布 ,因此研究重金属的射流晕现象在环境研究中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重金属射流晕的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在环境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热液型金矿床大矿、富矿的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矿体(晕)和石英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的垂直分带及其叠加特点,建立了金矿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式和包裹体气晕、离子晕理想模式,总结出了应用叠加晕预测盲矿的准则。  相似文献   

19.
地电提取异常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以Au为例提出了地电提取异常的形成模式。地下深处的隐伏矿体发生电化学溶解,在多种地质营力作用下,使呈阳离子和阴离子态的金属离子迁移至近地表松散层中,在表生介质中吸附而富集。利用人工电场将土壤中呈活动态的金属离子提取沉积在电极上,这部分离子晕称为地电提取离子异常。地电提取离子晕是活动态的,与下伏矿体有着动态联系,离子晕的成分与隐伏矿体的物质组分相一致,与隐伏矿床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相吻合,对寻找深部的隐伏矿床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翔君  李会恺 《云南地质》2011,30(3):275-279
解析三道沟金矿地球化学场,利用聚类分析得出3号矿脉主成矿元素、并伴有多种元素的综合原生晕;厘定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横向分带、垂向分带及纵向晕异常特征;确定了原生晕垂向分带序列,并建立矿床晕地球化学模式;优选找矿靶区,对深部隐伏金矿体进行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