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生金矿床中毒砂的热电性特征李晓敏靳是琴(长春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长春130061)关键词毒砂热电性金矿床毒砂是内生金矿床中常见的含金矿物,热电性是毒砂重要的找矿标型之一。本文对7个金矿床(黑龙江佳木斯地块上的老柞山、平顶山及东风山金矿床;吉林南部老...  相似文献   

2.
冀东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之一。根据金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和后期的活化改造作用特征,将本区金矿床划分为两大系列、五大类型,两大系列为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和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以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又划分为绿岩带同构造期初生型金矿床和绿岩带后构造期与中生代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再生型金矿床。以中新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的金矿床系列再细分为与造山带岩浆隐爆作用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带碰撞型壳源深熔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床和与造山带伸展构造作用有关的金矿床。同时分别叙述了冀东地区各类金矿床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东风山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佳术斯市北西方向,鹤岗市西39公里(图1),1959年做为铁矿被发现,1973年进行铁矿普查勘探,提出东风山矿床为一伴生金、钴的沉积变质型贫铁矿。1976年至1980年对金矿床进行了详细普查。  相似文献   

4.
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成矿偏在性(超群性和不均一性)是金矿床空间分布的重要特点。大型-超大型金矿密集区的形成是矿质来源、热液来源、搬运介质和赋矿空间等的有机统一;是富含成矿物质的初始地壳在长期的活化改造作用过程中,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在合适的赋矿空间沉淀并被长期保存而形成的。初始地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变质基底是金矿密集区形成的物质基础。长期的热液活动是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动力,而长期的地壳活化作用,包括岩浆活动和活山活动,是热液活动的基础。韧性剪切带、拆离滑脱带、岩体的内外接触带等是大型-超大型金矿床赋存的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5.
赤峰西部地区金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机制的新认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赤峰西部地区产华北板块与兴蒙造山带拼合部位南侧的板块北部边缘带上,为著名的赤峰-朝阳金矿集中区重要金矿产地之一。本区金矿床包括两种类型:柴胡栏子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床为蚀变岩型金矿;莲花山和红花沟金矿床属石英脉型。诸多地质事实表明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中基性岩浆活动密切相关。野外观察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说明中基性岩浆活动发生在印支期。因此,笔者提出本区金矿成矿时代为印支期的新认识,否定了以往一些研究者提出本区金成矿作用是发生在燕山期或海西期的看法。同时,在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本区金矿床是在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区域隆起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从而对本区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笔者将南秦岭卡林型-似卡林型金矿床与与其共生的热水沉积成因铅锌矿床,中国滇黔桂卡林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命名地美国西部卡林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型金矿床等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矿床的形成均与现代板块构造活动机制具有密切耦合关系,属于造山期成矿矿床,它们既具有相似特点:容矿建造属沉积岩型,沉积构造环境具有拉张裂陷性质,均显示同生一叠加改造两次成矿作用的特征;它们又具明显差别;所属大地构造背景不同,造山带组成及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叠加改造成矿作用表现的复杂和强烈程度差别较大,造山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佳木斯中间地块前寒武纪13处含铁建造进行了初步研究和391个样品含金性的查定,并在查明金矿床受条带状含铁建造严格控制、具有明显的层控性质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金矿床在多期变质作用中的演变及其富集条件。东风山式金矿床原始沉积富含锰、钴元素。这一点,有力地支持和补充了世界同类金矿床的变质火山喷气-沉积成因说。  相似文献   

8.
一个大型红土型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虞人育 《地质与勘探》1996,32(1):1-6,32
蛇屋山金矿床是我国首先在湖北省发现并探明的大型红土型金矿床。矿床经渗流热卤水成矿作用,形成原生金矿化(体);再经表生同化成矿作用形成风化型金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渗流热卤水-表生成因的残积粘土型金矿床,工业类型为红土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魏菊英  曾强 《地质科学》1997,32(4):506-514
东风山含铁建造金矿床中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东风山群是含矿层,其不同层位岩石和矿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大理岩和含铁层中铁闪石的稀土含量最低,甚至低于稀土地壳丰度;上部角岩、下部角岩和石榴子石中稀土含量近似其他壳丰度;而板岩和花岗岩中稀土含量远高于其他壳丰度。稀土元素分布的特点反映了东风山金矿床形成于一个半封闭和较还原的海盆地,金矿化是在弱碱性条件下产生。黄铁矿中出现独居石类矿物,这可能与陆壳重熔改造形成花岗岩时产生的局部富轻稀土热液沿黄铁矿裂隙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类型分布和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华北陆块北缘中段金矿床分布较多,产出较为集中,也是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本区是我国地质历史演化最久,又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因而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性、多样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等特点。本区金矿床主要产在绿岩带构造-岩浆活动的有利部位,统称绿岩带型金矿床,可分为同构造晚期初型金矿和构造期后再生型热液金矿床两类,又可细分为若干亚类,其中再生型热液金矿床分布较广,规模较大,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由于区内发育多期、多阶段的成矿构造-岩浆活动,因而在一个金矿床密集区内,有时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别产出初生型和再生型热液金矿床,这是指导找矿的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和成矿地球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近年来,在东天山地区地质找矿不断取是突破,一系列大型,中型铜金矿床先后被发现。绝大多数铜金矿床在空间上密集分布于黄山-康古尔缝合-剪切带两侧的岛弧带内,时间上集中在石炭纪-二叠纪。金矿床包括造山型,石英脉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床包括斑岩型,夕卡岩型和热液脉型及铜镍硫化物型,金,铜和铜镍矿化各自成系统产出,为板块俯冲晚期和碰撞期大规模镁铁质-超镁铁质和中酸性-酸性花岗质岩浆侵位-喷发事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秦岭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大陆造山带构造力学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构造单元、构造演化及其矿床组合,将秦岭造山带划分为4个成矿集中区:小秦岭古陆活化区、熊耳山裂谷增生区、南秦岭被动陆缘断陷区和碧口地体古拼合带。分别构造4个成矿系列:花岗-绿岩带型金-铁矿床系列、陆相火山岩型金-钼矿床系列、沉积岩型金-铅锌、汞锑矿床系列、海相火山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系列与超基性岩型镍-金矿床系列。矿床系列表现出同生成矿作用和后生叠加改造成矿作用的演化,同生成矿作用与造山带形成早期(古生代及其以前)广泛的地幔羽或热点活动有关,后生成矿作用是在盆山转化和陆内构造-岩浆活动时期(120-340Ma)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乌兹别克斯坦的金矿资源十分丰富,其储量居世界第4位,产量居世界第8位。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中部的克孜尔库姆地区是世界最大的金矿省之一。闻名世界的穆龙套金矿床就产在这里。乌兹别克斯坦的内生金矿床主要有4个工业-成因类型:金-石英型、金-硫化物-石英型、金-硫化物型和金-银-石英型。前三个类型统称之为克孜尔库姆型,穆龙套金矿床属于这个类型。本文重点讨论了克孜尔库姆型金矿床的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云南中西部中新生代盆-山过渡区构造及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简述云南中西部地壳岩石圈演化历史过程中,中-新生代形成的楚雄盆地与哀牢山造山带两个重要地质单元,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上相互转化的特点,分析盆(地)-山(脉)过渡区域主要构造特征,讨论此类构造地段作为构造动力、构造-流体活跃区对矿产资源形成的影响:一是形成与走滑断裂-岩浆活动有关的铜(钼)、金矿床;二是在褶皱-冲断系统,导致铅锌、铜等大宗金属和金、银的巨量堆积。最后强调,盆(地)-山(脉)过渡区域研究在指导新一轮成矿预测评价中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驼峰山铜金矿床位于巴林左旗毛保力格乡西双井村南约1km处。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笔者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二叠纪地层及燕山工矿企业火山-次火山热液活动,成矿作用与韧性剪切糜棱岩化及后期浅成-超浅成岩体的侵入密切相关,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6.
冀东一些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金成色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东青龙地区三家子、半壁山金矿床均产于古老变质岩系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石英、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体金、晶隙金。通过对比,认为Au成色与成矿时代、成矿温度、成矿深度有内在关系:成矿时代越早,Au成色越高;金矿物的形成温度与Au成色呈正相关关系;金矿床形成深度越大,自然金的成色亦越高。三家子金矿床成矿时代较晚,为中-中高温矿床,深部曾发生过多次成矿作用。半壁山金矿床成矿较早,为高中温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某些金矿床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的空间联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岩金矿床的变质成因理论,越来越得到发展。建立在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关于霍姆斯塔克型金矿的“沉积-变质”三阶段成矿的综合模式,于一九七四年问世以后,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而在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又陆续找到了一些新的金矿。我国黑龙江省东风山金矿的发现,可算为典例之一。最近几年,四川省也在含铁建造中发现了一些金矿点。特别有意义的是,我省已发现的这种含金的含铁建造,不仅有前寒武纪的,  相似文献   

18.
金矿床以具有仅限于某一类金矿床的典型矿物组合(金-黄铁矿-毒砂;金-多金属-硫化物;金-碲化物;金-辉锑矿;金-辰砂)之一为特征。特征的矿物组合主要受沉淀环境的PH值和温度变化的控制。具有前3种矿物组合的金矿物的金矿床起源于花岗岩类或岩浆体系有关的流体,具有后2种矿物组合的金矿床起源于壳下非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昌勇 《辽宁地质》1998,(3):214-222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中国50个岩金矿床84组直接测年数据,提出中国金矿床具“一老(2500-1800Ma)一新(280-100Ma)”的成矿格架。区域分布上,前寒武纪形成的金矿床成矿年代为“西低东高”,而显生宙金矿为“西高东低”。中国金矿床最重要类型为绿岩带型金矿。测年方法上,应采用单颗粒含铀矿物U-Pb法,而40Ar/39Ar、K-Ar法和Rb-Sr等时线法仅适于测定显生宙形成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