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电子地图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思想,对技术路线、数据组织、体系结构和功能设计开发等作了描述,并介绍了一些开发体会。  相似文献   

2.
本系统通过Esri公司发布的ArcGIS for Android结合天地图发布的各种OGC(Open Geospatial Consortium)服务构建了Android客户端,服务端以Linux为操作系统,Apache Tomcat为Web服务器,Postgre SQL/PostGIS为数据库,使用Java EE技术进行开发,构建了旅游助手系统。该系统不仅在Android设备上实现了地图浏览、兴趣点查询等常规功能,还实现了旅游路线分享、进入景区地理围栏时接收景区多媒体信息推送、扫描景点二维码获取景点介绍等特色功能。通过旅游助手,游客便于分享自己的旅游路线和心得,获取其他游客分享的路线和心得;景区景点便于向游客推送相关的宣传信息和景点介绍,促进景区景点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唐山市区主要旅游景点周边的宾馆及饭店为例,通过对最短路径算法的研究及改进,找到更加符合旅游区住宿餐饮服务信息系统的模型。结合各宾馆及饭店的特点和游客需求,通过GIS技术制定出符合游客食宿条件的最佳路线。  相似文献   

4.
蒋乾祥  朱月明 《地图》1998,(1):61-61
旅游地图是旅游者的向导,人们可沿着图上所指的路线自身自游。精美的旅游图还是地图爱好者的收藏品,也可作为旅游纪念品馈赠亲友。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浅层次的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多元化的需要,旅游不仅是观赏湖光山色与消闲度假,还是一种求知学习、增长知识的机会。游客对旅游图提出了更高的文化品位要求,在游山玩水的同时需要了解有关风景名胜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以,旅游图不但要能按图索骥,还要通过图上的文字说明,对景点有较全面和详细的了解。目前,一些旅游图过于重围轻文,不介绍有关常识且极不讲究文法规…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存在的个性化服务程度低,旅游者主观判断难以获得最大动机利益等问题,文中设计开发一种服务旅游者个性化兴趣需求的兴趣旅游地理信息服务系统。在分析系统开发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技术路线,以缓冲区模型和单向神经网络迭代模型为关键算法模型,对系统的结构层次和主要功能进行设计开发,同时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实例分析研究系统所具有的智能旅游路线规划功能,实现旅游者旅游动机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存旅游App功能较为单一、实时性较差的问题,分析了旅游App应用平台的架构解决方案。综合运用遥感影像、旅游者反馈信息、旅游景点和酒店餐饮等数据信息,根据各模块功能,基于Android平台设计并实现了青岛旅游攻略App服务平台,为旅游者提供了路线实时订制、景点门票、景点信息和酒店信息展示等功能,以达到方便旅游者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帮助旅行者规划旅行线路,以旅游攻略为数据源,针对旅行线路规划问题中可选景点的动态性问题,根据传统车辆路径问题求解方法中两阶段法的先分组再定路线的策略,重点研究并设计改进了一种基于攻略中景点出现频率的先分组再定路线的启发式旅行线路规划策略用于自动规划旅游行程。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生成的旅游线路,时间分配更加合理,游览的景点间路程更短,线路的游览时间与景点间距离的费效比更高,对于游客规划旅行线路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改进的最小生成树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201个5A景点旅游交通线路规划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与修正优化得到了最理想的旅游交通路线格局.在此基础上规划了以西安市为出发地游览全国5A级景点的1 3条旅游路线,每次出游可返回出发地.证实了最小生成树理论和聚类分析算法在旅游交通路线设计的领域运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实际的旅游交通规划和线路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最短路径算法在旅游线路规划中的应用——以庐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庐山旅游风景区为例,以一日游为主题,结合旅游景区景点知名度和各景点的停留时间,改进了G IS中的最短路径算法,利用VC++分析旅游区内各个景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关系,得出该旅游区内的三条较合理的不同主题的一日游路线。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加强对庐山风景区的开发力度,促进庐山风景区的发展,并最终能推广G IS在旅游线路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旅游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介绍了天地图公共服务平台,设计了旅游资源专题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存储管理机制和调用流程,基于天地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旅游景区一体化查询、精品路线推荐和公交换乘等功能。面向服务的旅游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可视化、网络化的出行旅游地理信息服务,并且为城市旅游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建设基于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是促进和推广GIS在旅游部门中应用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了Internet和GIS技术相结合,将地理信息与旅游专业信息相结合,建设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介绍了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技术路线、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特点以及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旅游企业部门的管理,和人们出行旅游提供了及时的地理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相聚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规划咨询会暨创建启动仪式.这是临沧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在此.我谨代表中共临沧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全市248万各族人民,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旅游企业代表、新闻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你们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临沧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13.
曹敏  马强 《现代测绘》2013,36(1):19-21
本文以庐山游客游览路线智能模拟为研究实例,从游客个体的微观层次出发,解决了庐山旅游路线空间数据库的构建、游客agent游览路线模拟概念模型的构建、游客agent行为规则的定量化,以及游客agent游览路线模拟的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游客游览过程的动态模拟能够直观反映游客的旅游路线,基于Re-past建模仿真平台的游客agent空间行为模型结合了Agent与GIS,实现游客游览路线过程的动态模拟,有效改善了GIS的空间行为过程模拟功能,为游客选择更优游览路线的提供合理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旅游路线推荐目标单一化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多目标约束下的旅游路线推荐方法,重点介绍贪心算法,然后建立旅游路线的系统模型,以网上挖掘到的桂林市景点数据为例,之后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编程,最后得到旅游路线的推荐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公交出行提出了完整路线计算的解决方案:分别建立双层公交网络模型和步行道路网络模型,并将两者有机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混合交通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完整的路线计算.在进行完整路线计算时,首先在上层公交网络(Level2)实现公交路线规划;然后,利用下层公交网络(Level1)实现换乘方案计算;最后,利用步行道路网络模型实现换乘区内的步行路线计算,从而实现公交出行的完整路线计算.  相似文献   

16.
六世班禅是清代唯一东来朝觐的班禅活佛,其朝觐之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存在对历史路线研究较少、无坐标位置、无电子地图、路线粗略、缺少古今地名对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文本空间化、Cesium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在充分参考历史地图的前提下,结合OpenStreetMap路网进行路线信息挖掘及路线制作;并利用三维地形图、影像等数据,对路线进行修改和佐证,进一步细化了六世班禅朝觐与灵柩西归的路线;最终制作了坐标精确、具有古今地名对照的六世班禅朝觐与灵柩西归路线电子地图,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制图成果在故宫博物院《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文物展上进行展出,使用的方法在其他历史路线研究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校车路线问题(SBRP)包括学生在不同地点乘坐校车,选取停车站点,路线规划避开交通高峰路段等关键问题。为解决校车路线问题,基于GIS技术下的Dijkstra算法,选取SY市中小学校为例,采用C#编程的方法批量转换地理坐标,运用GIS的网络分析工具进行最短路线计算,根据设置的交通规则和实际情况建立可视化校车路线模型,设计校车路线方案并加以优化。方案分析表明,GIS技术结合Dijkstra算法在处理校车路径问题上能够实现优化目标、辅助路线方案决策。  相似文献   

18.
自驾游以自主性、灵活性、选择性以及多样性等内在特点吸引着许多人,而它的线路设计质量直接影响自驾游者的心理满意度。通过收集、梳理河南省优秀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景区详情、交通道路等信息,依据旅游学中旅游行为空间模式、数学中图论和旅行商问题、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科学理论,设计河南省自助游的最佳旅游线路。本研究以具有河南代表性的旅游景区为实际空间数据源,以ArcGIS系统为空间分布、交通等属性信息的可视化工具,以图论和旅行商问题为路线设计的数学基础,构建出自驾游线路设计的模式。本研究方法简单科学,为广大自驾游者规划旅游线路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开放性问题的方式调查大学新生对地理空间的认知,通过让被试者绘制其从家乡入学的路线,并在经过简短的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理解后再进行同一问题的路线描述,试图发掘基础地理知识对路线理解的前后变化、揭示空间认知能力如何体现在绘制路线上。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者会选择文字、示意简图、方位图方式绘制心像地图,具有较强的空间记忆能力;经过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介绍后,被试者的描述方式发生改变,增强了空间感知能力和知识叠加能力;选择交通方式的不同对路线描述、途经要素的选择及途经地点数量会产生重要影响;地理和地图基础知识的介绍对途经地点的数量和行政等级几乎没有影响;山川河流及知名建筑等地理要素对人认知记忆产生重要影响,是路线描绘过程中的重要标志;远距离路线描绘会出现等级空间思维而"详-略"结合的地图刻画。实验揭示了路线描述的个体差异和上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国家基础GIS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推出了利用GIS数据实现制作普通地理图、专题地图的技术路线,阐述了该技术路线的关键技术,并探讨了该技术路线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