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一、前言小型蒸发皿日蒸发量由于降水等原因,每年都有缺测或记录失真情况发生。若运用温,湿、风、日照诸项要素推算小型蒸发皿的日蒸发量,取代因客观原因而缺测了的蒸发记录,以及提供一种作为判别记录失真程度的辅助依据,颇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文根据以上设想,提出了计算小型蒸发皿日蒸发量的近似推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如何避免日蒸发量缺测付金梅,盛玉梅春、秋、冬三季,北方地区对蒸发量采用称量法来称量余量。为了保证蒸发记录的准确,本文介绍怎样用量杯加次日原量的方法来校正当日蒸发量准确与否,同时当余量有误时如何避免蒸发量缺测。举例说明:1991年3月21日,原量为58...  相似文献   

3.
对气象观测的资料,一直来力求真实、准确、完整.但在日常工作中,蒸发量的缺测却屡有发生.如何避免蒸发量的缺测,是我们所有的观测员同志都应该注意的问题.蒸发量的缺测不外乎人为与非人为两大因素.人为因素:有时观测场内有外人进入,或因好奇、或因故意、将蒸发皿中水倒掉或加入一部分,就使得该日蒸发量失真而失去保留价值;还有观测员在取蒸发皿时不小心将水外流,也会使蒸发量缺测.对于这两种情况,只要值班时密切注意观测场内的安全、值班员操作时小心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另外夜间小鸟栖在蒸发皿边缘饮水,也会影响蒸发量,在小鸟多的地方夜间最好罩上蒸发皿网罩.  相似文献   

4.
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因强降水造成蒸发量缺测和加括号的记录较多。如我市某站1994年4至9月蒸发量缺测和加括号的有9天,属降水影响的就有8天。其中6月份出现三次暴雨,蒸发量缺测2天,记录加括号一天。这种情况,不利于保证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序列的完整和准确。因此,探讨强降水时蒸发量缺测的补救办法很有必要。 经查阅记录,我认为有两种做法可以在特定天  相似文献   

5.
邱春鹏 《气象》1989,15(7):20-20
当降暴雨时,由于现行小蒸发皿容量有限,如果不及时量取肌内的降水量,或遇夜间降暴雨而又不守夜班的气象站,往往导致皿内有水从出水咀中溢出,造成该日蒸发量记录缺测。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可在蒸发皿的出水咀上安一个防溢装置。 根据目前全国各地气象台站现用的小型  相似文献   

6.
刘立 《气象》1991,17(6):1-1
夏半年有强降水时,往往使蒸发量观测精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造成缺测。据宜宾站1981—1990年10年地面观测记录统计,降水量≥50mm的日数为38天,有24天蒸发量记录缺测。另有13天记录缺测,2天  相似文献   

7.
我站于1991年增加E601大型蒸发观测以来,历经两年的观测比较,在观测资料中发现,在同一天气条件下蒸发量的变化同小型蒸发比较基本无规律,而且常有余量大于原量的现象出现,即蒸发量为一负值,并时有造成记录缺测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尤其是蒸发量较小的日数更为突出,笔者根据记录误差和缺测等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得出引起蒸发误差而变化不规律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仅因安装王求不@*楷.按照规范要求只注意蒸发桶放火坑内必须使“器口水平”的安装规定,而忽视了器内直管支撑与测针座的连接是否水平.由于安装原因。器内外座不…  相似文献   

8.
1前言佳木斯市地处寒温带气候区,由于一年四季温差大、冬季结冰期长,最低气温低(可达-414℃),玻璃制的大型蒸发器一遇低温,易被冻裂,造成记录缺测。为了补充记录,曾用70高的小型蒸发器代替,但小型蒸发器只能测定特定环境下的蒸发量,不能直接用来代替水...  相似文献   

9.
从近年来广水市自动气象站观测实际出发,指出了两组相似云的观测要领,解析了发报云量与低云总量不一致现象;对避免飑的漏记或误记的方法和天气现象电码的选编技巧进行了归纳;总结出防止蒸发量(E-601B型)缺测的几点经验,并提出了消除人为因素造成蒸发量失真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0.
小型蒸发器失真记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小型蒸发器观测记录的准确性,对德州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蒸发量失真记录(负值、偏大可用、缺测记录),结合当时天气状况等气象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负值记录占失真记录的54.8%,集中在11至次年2月,多发生在非阵性的小雨(雪)、连阴雨、大雾天气;偏大可用记录、缺测记录多集中在6--8月,多发生在阵性强降水和湿度小、日照强、风大天气;造成失真记录的原因有人为操作不当、特殊天气、操作不科学等因素;针对不同天气条件下避免失真记录的发生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找出自动蒸发量的缺测取水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大雨或暴雨时,蒸发皿的雨水往往溢出,使当天的蒸发量缺测。例如1990年2月16月夜间,我站下了一场65.0毫米的暴雨,由于雨水从蒸发皿的排水咀溢出,使当天的蒸发量缺测。 为了防止蒸发皿中雨水流出,我自制一个防溢装置。事先准备好如下的一些配件:  相似文献   

13.
闵骞 《气象》1990,16(12):1-1
口径20cm的小型蒸发器是我国气象台站普遍采用的仪器。由于蒸发器内水的吸附作用,器壁四周水面附近一定高度内存在着一个浸润圈,加大了器内水体的蒸发面,增加水面蒸发量。因此小型蒸发器所测得的蒸发量不是蒸发器内自由水面的蒸发量,而是器壁耗水量与器内自由水面蒸发量的总和。 为了求得器内自由水面的蒸发量,应对器测蒸发量作扣除器壁耗水量的改正。现在我们假设小型蒸发器的器壁浸润高度为h,则  相似文献   

14.
如何准确获取蒸发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日常工作,分析总结E-601B型和小型蒸发器的安装与维护注意事项,结合观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探讨数据出现失真的原因,E-601B型蒸发量失真,主要是由于仪器的测针出现松动以及观测员处理不当引起,小型蒸发量数据产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安装位置和天气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处理办法,综合得出如何获取准确的蒸发量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廖佩良 《气象》1984,10(12):31-31
目前我国大多数台站都是使用20厘米口径的小型蒸发器测量水面蒸发。一般都认为用小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比实际水面的蒸发量要大。由于实际水面蒸发很难测量,小型蒸发器测值偏大多少,还没有可靠的数据。从E-601型蒸发器(口面积3000平方厘米)的构造、安置等观察,可能比较接近于实际水面蒸发。我站观测场装有小型和E-601型两套蒸发器,相距10米左右。经过1979—1982年四年的对比观测,发现两者的蒸发量相差悬殊。四年的平均年蒸发量小型的为1413.6毫米而大型的为868.0毫米,小型蒸发量比大型偏大63%(见表1)。 但是,从各年各月的偏大值来看,在不同的年分和月分,它的偏大值又没有一定的规律(参阅附图)。  相似文献   

16.
对2001年第4期<河南气象>刊登的张照河、冯素芳<预防强降水时小型蒸发缺测的方法>的"强降水"一词,我们略有异议.1998年汛期,我们也曾实验过,实践证明,采用"在蒸发皿倒水嘴连接胶管,胶管另一端连接容器"的方法,对强度不是很大(过程雨量可以很大)的稳定性降水较适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量的缺测,但对于积雨云带来的强阵性降水,往往并不适用,通常在蒸发皿内水面还未达到倒水嘴时,因其强度大,下降猛,就已经将其内的水溅到蒸发皿外.  相似文献   

17.
凡是有小型蒸发观测项目且夜间不守班的台站,如果夜间有较强降水,易造成蒸发皿内的水由倒水嘴溢出,从而造成蒸发缺测。此外,白天遇有强降水天气也会因值班员的粗心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从器内取水,造成蒸发缺测。 为了避免强降水造成蒸发缺测,建议选一个具有适当容量带有橡皮塞的大口瓶作为蒸发溢水瓶,放在小型蒸发器旁边,橡皮塞上留两个小孔,插入瓶内两根胶管,其中一根胶管从瓶口处向下弯曲,作为溢水瓶的排气管,另一根胶管连接到蒸发皿的倒水嘴上,胶管粗细以易装易取不漏水为宜,溢水瓶的橡皮塞要密封良好,防止降水落入瓶内。…  相似文献   

18.
汛期的一个晚上,利川,雷鸣电闪,大雨倾盆。副局长兼测报股长吴明旭翻来复去睡不着,“如果这种强降水持续下去,蒸发皿内的水仍然会溢出造成蒸发量缺测。”他想,“对三次站来说夜间不管发生多恶劣的天气情况,值班员可以只备注一笔即可,以前蒸发量缺测每每就是这种情况”。 外面仍是一阵接一阵的轰轰的雷声、哗哗的雨声、刺眼的闪电和呜呜的风声。几天来的热浪退尽,室内分外凉爽,妻和子早已熟睡,可他  相似文献   

19.
如何减少蒸发量的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为 《贵州气象》2001,25(5):36-36
蒸发量是指一定口径的水因蒸发而降低的深度 ,以毫米为单位。蒸发量的大小能反应出日照的长短 ;温度的高低 ;风速的大小等。在一般情况下 ,能准确地测量其蒸发量 ,但在某些特殊天气 ,蒸发量的测定往往有一定偏差 ,甚至出现缺测 ,造成资料不准确 ,不完整。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供同行参考。①在多雨季节 ,应时常注意天气的变化。此季节应增设一个供蒸发用的雨量器 ,在有降水时应注意取出蒸发器中的水 ,以免水溢出。但有时降水过大 ,过急 ,或有强冰雹时 ,可采取将蒸发器和供蒸发用的雨量器同时用盖盖住 ,待剧烈降水减弱后同时…  相似文献   

20.
夏金元  王世华  王玉泉 《气象》2005,31(2):86-87
针对现行蒸发器的缺点,进行了有益的改进。经改进后的蒸发器,可避免因强降水影响造成蒸发量缺测的现象,其观测资料可与未改进蒸发器观测的资料一起统计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