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吉家洼金矿是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金矿田的一个小型矿床, 金矿体赋存于含矿断裂带内, 并严格受其控制, 矿体的形态、产状与含矿断裂基本一致。通过对矿区外围F1、F7断裂带开展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 圈定了多个受断裂控制的高强度Au异常, 经钻探施工, 见矿情况良好。进一步对钻孔进行了岩石原生晕采样化验和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矿体向下有一定的延深, 经钻探施工, 在断裂深部发现工业矿体, 矿床规模扩大至中型。吉家洼矿区外围含矿断裂带数量多、矿化强度高, 而地表Au前缘元素非常发育, 向深部矿体头部元素及矿体元素发育并伴有前缘指示元素, 矿尾元素不发育, 已发现的矿体深部不封闭, 说明矿体沿倾向具有长距离延深, 深部找矿前景好。   相似文献   

2.
方策 《贵州地质》2014,31(3):175-181,194
本文综合分析了大观金矿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矿区T/P接触带为主要导矿构造和次要容矿构造,南北向断裂带为主要的控矿与容矿构造和次要导矿构造,矿体主要受陡倾斜断裂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岩石.岩石和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As、Sb、Hg和Ba前缘晕元素组合特征,对比区内盆地相卡林型金矿床控矿要素,认为大观金矿深部有较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湘中高家坳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如华 《黄金地质》2001,7(3):59-63
高家坳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区域性白马山-龙山EW向隆起带中部大乘山穹隆SW倾伏端,桃江-城步NE向基底断裂和邵阳-郴州NW向基底断裂交汇处。金矿化蚀变带展布于隐伏的NW向基底隆起的NE斜坡上方。金矿体赋存于泥盆系半山组第三段蚀变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中,呈NW向似层状,透镜状,脉状顺层或平行不整合面产出。土壤地球化学Au,As,Ba异常可直接指示金矿体的存在。岩石地球化学具Hg-Ba-As-Au-Sb-Cu-Pb(Zn)的轴向分带,前缘晕为Hg,Ba,As ,矿体晕为Au,矿尾晕为Sb,Cu,Pb(Zn).Au,As,Ba异常规模直接反映矿体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陈卓 《地质与勘探》2018,54(3):535-543
宝兴沟矿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2002年由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异常圈定,2007年通过1∶1万和1∶2万土壤测量进一步圈定了异常范围,并利用槽探工程进行揭露,首次发现了Au矿体,矿体主要为蚀变砂岩、蚀变闪长岩、蚀变闪长玢岩等,少量为含金石英脉,以中-低温蚀变为主。本文在充分收集矿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最新的钻孔采样数据,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床构造叠加晕分布特征,矿床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为Sb、As,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为Pb、Ag、Au、Zn、Cu,尾晕特征指示元素为W、Mo、Bi,初步确定了宝兴沟金矿床串珠状矿体、不同深部矿体组合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并依据已知矿体及矿床构造叠加晕,对深部有利成矿部位进行了预测,指出I-1-1号矿体向下应有很大的延伸或I-1-3号矿体深部应有盲矿存在,I-2-1号矿体深部可能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5.
针对矿区地表及井下四个中段共采集地层和构造蚀变岩样品194件,分析Ti、V、Cr、Mn、Co、Ni、Au、Ag、Cu、Pb、Zn、W、Sn、Mo、Bi、As、Sb、Hg等18种微量元素含量,编制各元素地球化学0号勘探线横剖面图,综合利用地球化学图件分析法与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元素的轴向分带序列。通过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可知,石英闪长岩、构造蚀变岩中Cu、Ag、As、Au、Mo、Sn元素含量高,变异系数大,表明这些元素参与成矿蚀变作用。矿区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Zn、Cr1、Hg1、Ni、As)→(Pb、V、Mn、W、Cr_2、Ti)→(Hg_2、Sb、Co、Bi、Sn、Ag、Au、Mo、Cu),根据元素地球化学横剖面图中主成矿元素异常高值带向下延伸未封闭、矿体向下未尖灭、特征前缘晕元素Hg、成矿晕元素Cu出现矿尾晕等特征,说明矿体向下仍有一定的延伸,预示着深部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6.
山东玲珑式金矿床矿体空间定位形式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玲珑式金矿采冶历史悠久,含金石英脉主要产于混合花岗岩中,严格受断裂、裂隙所控制。主要控矿断裂明显具有多次活动特征,成矿具有多阶段以叠加方式为主的特点。矿床类型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含金石英脉矿床。在主要控矿断裂内,含金石英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膨胀狭缩现象普遍,特别是工业矿体(段)在石英脉中断续分布,大小悬殊。研  相似文献   

7.
陇英大地金矿位于大黑山背斜北翼,金矿产于F2断层两盘的层间破碎带、软弱带及节理、裂隙中,呈脉状、树枝状。容矿岩石主要为凝灰岩、破碎蚀变的拉斑玄武岩、沉凝灰岩。Au、As、Hg、Sb浓集于F2断层破碎带及其两盘节理裂隙发育地带,异常套合较好,与金矿化带相吻合,是化探找金良好的指示元素。Au、As、Hg、Sb具分带规律:As(前缘晕)-Hg(中晕)-Sb(中晕)-Au(尾晕)。As、Hg、Sb异常的面积、浓集带(Ⅲ级异常)面积、强度、规模远不及Au异常,表明矿体剥蚀严重。因此,认为本区及地质构造环境相似的地区,以Au、As、Hg、Sb为指示元素,根据异常组合特征、分带规律等,进行化探找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青顶金矿床位于山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将军石-曲河庄断裂的南端,矿床围岩为昆嵛山花岗岩,属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本文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围岩蚀变以及控矿构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与成矿有关的构造活动至少划分为4期,基本控制着矿体的定位与分布。深部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表明,矿体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分带性,且在已知矿体下方出现近矿晕、前缘晕及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构造叠加晕强度升高趋势。结合矿体在断裂中分布的规律以及原生晕特点,对金青顶矿床深部第二富集段进行了预测,推断在-1100m下有第二金富集段存在,且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义寺山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东端,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赋矿围岩为太古界太华群的中深变质岩系。金矿体与韧-脆性构造带关系密切。矿体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膨大收缩、分枝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普遍。主要围岩蚀变为硅化、钾化、绿泥石化和绿帘石化。金与多金属硫化物(尤其是黄铜矿和黄铁矿)及石英脉关系密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化)体与原生晕异常叠合较好,对找矿有重要意义。硫化物石英脉、蚀变韧-脆性剪切带和围岩蚀变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山东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青顶为一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1987年研究了-400m标高以上矿体原生晕特点,预测Ⅱ号矿体向下有很大延深,经钻探证实矿体延深到-700m,表明金青顶金矿床Au元素具有多中心富集和多阶段成矿成晕叠加特点,从而建立金青顶金矿床的叠加成矿成晕模式,表明在有Au异常存在条件下,As、Hg、Sb前缘晕元素异常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当前缘晕指示元素As、Hg、Sb异常与尾晕元素Bi、Mo、Mn异常共存,指示矿体向下延深较大。-700m处叠加晕的显示,表明矿体仍向深部延伸,1997年钻探控制了-900m,矿体还未尖灭。  相似文献   

11.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洛宁县三官庙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全树 《西北地质》2011,44(2):110-116
三官庙金矿位于太华群与熊耳群接触带附近的似斑状花岗岩体南侧,矿床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内拆离断裂带和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发育,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构造岩石为含矿主岩。矿体形态以较稳定的似层状为主,金矿物为银金矿等;金的载体矿物为黄铁矿、石英和方铅矿。围岩蚀变为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等,矿化类型属蚀变岩型金矿。在多期次强烈构造-岩浆活动、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过程中,Au元素得以沿层间滑脱断裂蚀变带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3.
大湖金矿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中段,是一个石英脉型大型金矿.本文应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对该金矿8线周围330m、295m、260m三个中段各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矿体周围各元素(组分)异常展布特征经行计算分析总结,得出其原生晕分带序列为:烃类、Hg(矿前缘)→As、Sb(矿头)→Au、Ag、Pb、Cu、Ni、Mo、Bi、W(矿中)→Sn、Zn、Co(矿尾),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并总结了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西段,是20世纪末通过1:20万化探扫面发现的超大型金矿,该矿床是典型的中低温岩浆热液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和脉岩的控制。为了解决深部找矿的问题,本文收集了矿区61个钻孔相关资料,得到了4 012个钻孔原生晕的数据。通过对原生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原生晕浓度分带特征研究,认为找矿的最佳指示元素为Au、As、Sb、Ag、Hg、W,其中与Au成矿最密切、最直接的指示元素是As和Sb;通过计算原生晕分带指数,得到了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到下)为Au-Hg-Bi-Pb-Mo-Sb-Ag-Cu-W-Zn-Co-As,Sb和As等前缘指示元素出现在尾晕元素之后,显示深部可能存在盲矿体。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地质方面的认识,评价了矿区深部含矿性,提取了深部找矿信息。并据此构建了早子沟金矿地质-地球化学深部找矿模型,圈出了2处深部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5.
金窝子金矿田位于新甘交界的哈密地区,是北山地区最为重要的金矿田之一,其大地构造背景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交汇部位东北缘的北山裂谷;断裂构造是矿田内最为重要的控矿因素.文章对矿田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和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特征进行了研究,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带为矿田内的主干断裂,该断裂的逆冲破碎带为210金矿床的直接控矿构造,控制了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发育,由逆冲剪切产生的叠瓦式逆断层不含矿,而近SN向缓倾斜构造控制了210金矿床石英脉型矿化的发育:由F210韧脆性剪切断裂逆冲作用在金窝子岩体内形成的近SN向高角度追踪张性断裂控制了金窝子金矿床石英脉型矿体的形态、产状及成矿元素的分布;在对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的控矿构造格架.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五龙金矿构造叠加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炳 《地质与勘探》2020,56(5):898-914
五龙金矿是辽东矿集区的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累计黄金储量超过80吨,平均品位为5.35g/t。随着开采量的增加,目前该矿床开采深度达近千米,保有储量不断减少,步入危机矿山行列,急需开展矿区深部找矿预测研究,实现寻找深部盲矿的有效突破。本次研究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五龙金矿床矿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运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五龙金矿构造叠加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五龙金矿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和多阶段的特征,各指示元素在矿体轴向上具有前缘晕、近矿晕、与尾晕相互叠加的现象,该现象是深部盲矿预测的重要依据,反映了深部有盲矿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为预测和评价山东蓬莱石家金矿床的深部找矿远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着重论述了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的深部找矿潜力进行了探讨。原生晕元素组合特征分析表明,石家金矿床的矿体及近矿晕元素组合为Au、Ag、Cu、Pb、Zn、S、Te,前缘晕为Hg、As、Sb、Ba,尾晕为Mo、W、Sn。元素异常形态特征显示,326号矿脉南段以前缘晕和近矿晕为主,北段以前缘晕和尾晕为主,近矿晕元素异常较弱,矿体总体具有向南侧伏的特点。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在36线和84线均呈现反分带和前缘晕、尾晕共存的特点,结合地球化学参数在垂向上呈振荡波动变化的特征,说明矿体由多期次成矿作用叠加形成,同时预示矿体向深部还有一定延伸或有盲矿体存在。综合分析认为,326号矿脉南段为成矿的有利部位,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空间;矿体北段深部矿化减弱,但出现了前缘晕、尾晕元素的共存,预示深部可能还有盲矿体存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甘肃寨上金矿南矿带矿体隐伏规律,预测深部找矿远景,基于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对该矿床南矿带深部找矿潜力进行探讨。对南矿带32号脉9种金属元素(Au、Ag、As、Bi、Cu、Pb、Sb、W、Zn)的测试数据进行数学地质分析,结果表明Au与As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找矿的指示元素;As与Sb、Cu与B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945,可能与它们在热液上升过程中靠近矿体的头部和尾部有关。基于对矿区9种元素的数学统计分析并与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垂向)分带序列对比,得到寨上矿区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Sb(前缘晕)→Pb-Ag-Au-Zn-W(近矿晕)→Cu-Bi(尾晕);根据改良的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得到各勘探线轴向分带序列,前、尾晕共存等“反分带”现象的出现表明存在多次热液叠加作用。使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衬值晕分带图,显示矿体向东倾覆,含矿热液应从东南向西北运移,剥蚀程度自东向西加强。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元素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南矿带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根据原生晕找矿特征标志,32号脉东南部67线深处的有利成矿空间指示有矿,并将其定成预测靶位。通过布设钻孔ZK67-0验证了预测靶位的准确性,表明构造叠加晕实用模型在寨上金矿找矿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桂北地区金矿划分为石英脉型、石英细脉薄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不同级别剪切带构造控制着矿化集中区、矿床、矿体的分布,以及与矿脉形态、产状和矿化类型有着空间上的密切联系.具有上部石英脉型、中部石英细脉薄脉型、下部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的矿化分带模式.桂北地区成矿条件好,与国内外许多大型超大型剪切带型金矿有类似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认为,在桂北地区找矿应转变找矿思路,在老矿山深部及周边地区,具有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