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1 毫秒
1.
以南通地震监测中心站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7年11月28日观测曲线上升率异常为例,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等因素分析。结果认为此次异常为台站附近施工改变观测环境的影响以及观测系统误差、人为影响因素综合叠加导致的观测数据产生异常。结合观测环境变化,提出了对短水准N-S1向加速上升异常进行核实判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宿迁地震台跨断层短水准2017年初出现破年变现象,本文中通过对短水准观测场地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的稳定性、仪器工作状态、气象因素、水文因素、人为影响、异常变化特点及机理等因素分析,判断宿迁台短水准OA测线压性异常非干扰所致,是断层形变的一种体现,并据此为后续处理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环境调查等手段,收集整理马家岭水准观测场地周边环境变化参数及岩土力学参数,运用不规则二维载荷模型计算荷载引起的水准高差变化。结果显示,霍山大峡谷漂流场地停车场的建设对马家岭水准观测有一定影响,影响量约为0.77mm,与实际观测高差0.70mm接近,研究结果从定量模拟的角度证实了马家岭流动水准异常为环境荷载变化引起的地面高差变化。  相似文献   

4.
冕宁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16年7月15日观测曲线出现幅度为5. 63 mm的下降变化,异常持续发展至2017年1月已累计下降16. 80 mm。针对此巨幅异常,本文中从仪器工作状态、周边环境、观测场地标志稳定性、人为影响、气象因素等方面分析异常可靠性。结果表明,异常属实、异常变化并非1号点单点变化,属于1-1C测段区域变形,西康温泉的出水时间与异常开始时间有关联。综合上述分析认为,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异常属实,可能与西康温泉取水有一定关系,但尚不能排除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5.
根据2020年4月27日乌鲁木齐形变站定点跨断层水准观测出现的NW测线和EW测线的大幅异常变化,采用对比复测的方法进行了异常核实和提取。通过对比观测排除了仪器和人员观测影响的因素,观测资料真实可靠,异常属实,从地质角度判断可能是W点受到某种干扰造成不稳定。为了论证造成乌鲁木齐形变站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原因,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分析,认为此次异常变化是由于靠近观测场地附近地下水变化和场地南面的水塔山绿化灌溉用水量增加造成了W点的位移变化,而非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6.
通过安丘台台站水准观测高差与场地周围三处水井地下水位数据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水准观测高差的影响。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水位差分、绘制同轴对比图等方法分析断层两侧地下水位的变化对水准高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2016年1月21日门源M_S6.4地震后7处祁连山断裂带跨断层水准观测场地进行了异常核实和加密复测,综合场地环境背景、地震前后观测曲线以及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拟合指标,排除场地异常人为等干扰,分析了震后观测资料变化。结果显示: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门源震区附近的九条岭、南营、乌鞘岭、河西堡、芨岭东、石灰窑口、扁都口7处场地异常基本可靠,与门源地震发生或构造活动存在一定关联,同震形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主要从水准观测原理、资料对比分析、物理解释和理论计算等多方面,对房地产开发是否给金州地震台室内水准观测造成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金州室内水准观测的几次较大幅度的高差变化是由观测场地周围的房地产开发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朱航  苏琴  杨涛  闻学泽  王双绪 《地震学报》2010,32(6):649-658
耿达短水准AB测线观测资料2006—2007年出现了累计4.59mm的张性变化,但同时段该场地A点附近进行建筑施工,这引起了该变化是否属于汶川地震前兆异常的争论.通过对耿达短水准场地现场地质和观测环境考察,在综合分析观测资料和场地内建筑施工有关信息的基础上,使用岩土力学分析程序计算施工对A点点位的影响的数值解.结果显示,建筑施工导致了约3.6mm的竖向沉降,这与同时段短水准观测的A点点位的变化幅度相似,发展趋势一致.认为耿达短水准AB测线测值从2006—2007年出现的变化是由于A点附近建筑施工影响所致.本文还对耿达短水准观测的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A点位于很厚的洪积扇上,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在强烈地震动的作用下,洪积层内部空隙结构产生崩溃性破坏,从而形成地表的下沉,其沉降幅度与类似烈度条件下黄土场地的沉降幅度相当.  相似文献   

10.
利用呼图壁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二期的比对观测数据、呼图壁场地跨断层水准四期的同时间段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2年大丰跨断层测线的水准观测数据,分析了呼图壁红山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成果的变化速率与跨断层水准观测成果的年变速率的差异性,判定原地震台使用的Ni004光学水准仪的可靠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并根据大丰跨断层水准观测的历史观测成果和呼图壁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比对后的分析结果,初步探索研究跨断层水准在研究区域的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呼图壁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二期的比对观测数据、呼图壁场地跨断层水准四期的同时间段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2年大丰跨断层测线的水准观测数据,分析了呼图壁红山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成果的变化速率与跨断层水准观测成果的年变速率的差异性,判定原地震台使用的Ni004光学水准仪的可靠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并根据大丰跨断层水准观测的历史观测成果和呼图壁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比对后的分析结果,初步探索研究跨断层水准在研究区域的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近震源区地形变短期前兆现象的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牛安福  张凌空  闫伟  吉平 《地震》2012,32(2):52-63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灾难最为严重的一次强地震, 有关震前该区域地壳变形情况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本文给出了沿龙门山地震带地倾斜及跨龙门山断裂断层水准剖面临震前变化的特征: 汶川地震前沿龙门山地震带分布的康定、 汶川及茂县台地倾斜无明短期显变化; 6个断层水准观测场地, 除耿达场地观测到较大幅度变化有争议外, 其他断层观测场震前均未观测到突出的短临前兆性异常变化。 本文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大区域地震活动性资料及震前沿南北地震带显著形变异常点分布特点, 探讨了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应变积累过程, 认为近震源区域无显著短期前兆变化现象很可能与震中区域介质所具有的高应变、 小变形性质有关。 另外, 也不排除地形变观测点所处的位置等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给出四川地区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和固定形变台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四川地区跨断层流动垂直、水平形变观测场地观测,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中长期趋势异常的场地数为6个,1个为长期趋势异常,其余5个为中期趋势异常.异常观测场地比为6/31=0.19.其中,龙门山断裂带所在的川北地区有4处跨断层流动短水准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沂台新旧场地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曲线形态对比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新场地三个测向的地电阻率观测精度都优于旧场地;新旧场地变化形态EW向变化基本相同,其他两个测向差异性较大;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蔬菜大棚在耕种期间抽水灌溉,工业游散电流的影响。此外由于新旧场地距离蔬菜大棚远近不一,加之新场地的电极埋设较深,是造成观测资料的差异性另一主要原因。最后对观测资料进行相关的异常分析,以期得到资料的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5.
前兆异常判定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兆观测数据的异常判定和落实是地震分析预报和地震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前兆异常判定需根据观测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观测仪器工作原理和观测数据正常变化动态背景,对观测环境、观测场地、观测设施和观测仪器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沂地震台新建地电场观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由于观测系统故障、电阻率测量、雷电、降水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地电场观测资料质量降低的客观现象,并对地电场观测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证,提出异常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新沂台地电场观测数据能真实反映观测场地的客观变化,排除各类影响因素,其观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7.
地电阻率观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不仅与测量设备本身性能有关,还与观测场地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性条件、水文地质和气象条件变化等有关,一旦这些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地电阻率测值发生改变.如何快速、准确、科学地识别以上致变因素,从中提取地电阻率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是及时科学处置异常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沈北新区地震台为例,探索性地进行了地震台观测地质环境评价,并以2020年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为例,初步分析了地电阻率异常影响因素,以期为深井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处置提供参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观测数据质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为判断更改测量频率是否会对数据质量造成影响,选取江苏省4个断层形变台站水准观测场地不同观测频率下短水准测量数据,采用几种常用数据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更改测量频率不会对水准数据观测质量与映震效能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桃花吐短水准干扰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桃花吐短水准流动资料干扰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点台站水准观测资料作了排除干扰,提取异常信息研究。认为地下水位和冻土深度变化是该点跨断层测线高差变化的主要干扰源;该点水准趋势,短期异常不明显。对基岩标的抗干扰能力,干扰排除的复杂性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总结台站水准测量过程中影响测站高差的常见因素及影响测线高差的常见环境因素,绘制安丘地震台台站水准各测站高差在不同时期的曲线图,分析各测站在不同时期内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各测站高差与整条测线高差的相关系数,来分析探讨各测站高差与测线高差之间的关系,为将来落实异常时提供参考,也有利于研究观测场地的沉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