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南威尔士矿产资源部的核心任务是正在进行新南威尔士洲地质填图。直到最近航空地球物理数据才用于野外填图。由于第二版地质填图工作已开始,在《国家地质科学填图协议》的帮助下,在分辨率航空物探测量已覆盖了该州大片区域。州政府目前要求以较少的投入的完成较多的工作,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填图的效率,将这些航空物探数据库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必要的。在预填图解释时最初利用标准的数据表示方法实现综合,接着在野外填图阶段使  相似文献   

2.
傅家灿 《物探与化探》1995,19(6):430-438
本文介绍了鄂东南金属矿区-阳新岩体西北段立体地质填图中的物探工作方法及其地质找矿成果.物探与地质密切配合,运用重力、磁测、电测深等综合方法,在研究岩体结构和形态,圈定控矿构造,成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立体地质图形象地显示了阳新岩体的空间地质特征.找矿靶区验证结果表明,物探在立体地质填图中应用效果好,成矿预测准确.  相似文献   

3.
航空物探在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填图等基础地质研究中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探讨了利用小波模极大值法寻找航测含异常测线方法。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质建模是在地质体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可供展示、编辑、计算和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模型。在江西相山地区地表数字地质填图、深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托GOCAD软件平台建成了5个不同范围、不同数据源的三维地质模型,探索了数字地质填图建模、地质剖面建模和多源数据融合建模3种建模方法。其中数字地质填图建模是很有推广价值的三维建模方法,可以作为地表区域地质填图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模型,用作更深层次三维地质调查的工作部署基础和建模约束条件。三维地质建模强调多源数据的有机融合与相互印证,需要地质、物探、信息技术多学科融合,在3D空间里理解所有地质体、地质现象的几何形态和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5.
定义了该区沉积构造的特性,提出了两种解释接地频域电磁测深的方法。通过正演模型及实测计算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频域电磁测深法对沉积构造的解释和对无物探地质资料的沉积区域进行地质填图和寻找高阻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6.
1核物探简介核物探是核技术或核物理学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是通过研究地质体的天然放射性场或人工激发的放射性场,从而达到解决各种地质任务,如找矿、找水、填图以及工程地质等目的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其分类如表1所示。核物探的应用领域相当广泛。在矿产勘查方面,...  相似文献   

7.
孙剑爽  陈桂虎  张龙  徐磊  张敏  崔雷 《地质与资源》2023,(4):487-496+393
结合长白山玄武岩覆盖区的7条综合物探剖面,利用重力、高精度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浅层地震勘探等多种物探工作方法,研究和探讨了玄武岩覆盖之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岩性和构造特征,进行了地质填图和找矿方法的有效性试验,并结合工程钻孔加以验证.绘制了玄武岩覆盖区基底推断图和玄武岩厚度等值线图,总结了新生代玄武岩覆盖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有效工作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中美合作东昆仑造山带地质填图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近完成的地质填图实例的对比分析,初步总结和探讨了美国的地质填图方法和填图理念。结果表明,尽管地球物理和3S技术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地质填图理念、地质填图方法和地质报告风格自USGS成立以来未曾改变。“对所有地质实体按岩性进行划分和详细填图”的地质填图理念伴随USGS走过了130年曲折而艰难的历程。“地质现象引导地质路线”的填图方法是美国地质填图长期采用的方法,但应用于澳大利亚厚层风化壳和加拿大冰雪覆盖区的高精度地球物理填图方法并没有应用到造山带地质填图中,而遥感技术成为造山带基岩区填图的重要技术支撑。美国基岩区高效的地质填图速度并不能用高精度地球物理和遥感技术的应用来解释,已有地质成果的继承与利用、填图工作模式、填图与科学研究的合理定位、简明地质报告和GIS的地质应用才是决定地质填图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亟需从基岩区向盆山结合带、盆地等覆盖区进行拓展。戈壁荒漠浅覆盖区是研究中国北方中小城市和大城市边缘干旱区找水、隐伏区找矿、盆地基底性质、盆山耦合演化的关键地区,但一直缺乏针对性的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以东天山哈密地区觉罗塔格山与吐哈盆地结合部位的戈壁荒漠浅覆盖区为例,利用地质、物探、遥感、钻探等多技术手段,采用由“已知”到“未知”的思路,从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技术手段、成果表达等方面,针对不同覆盖层深度、覆盖层结构和地质矿产目标,通过大量方法实验和实践,开展适用性、经济性和分辨率的综合分析,完善优化了地球物理和钻探的技术方法组合。利用GeoModeller软件,实现了戈壁荒漠浅覆盖区三维地质结构的可视化表达,建立了从地表、覆盖层到覆盖区基岩的立体式透明化的区域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查明了地质填图区域的三维地质结构及其成矿地质背景,满足戈壁荒漠浅覆盖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的目标,也为东天山大草滩断裂带性质、吐哈盆地基底性质及其中新生代盆地构造环境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覆盖层与基岩面地质结构及盆山关系是当今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需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基于新疆巴里坤山间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试点实践,梳理出断陷盆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内容和填图目标;强调覆盖区地质调查必须针对需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贯彻地表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钻孔验证相结合的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出普适性的填图技术路线和围绕填图目标及基本内容的针对性填图方法组合;最后以巴里坤断陷盆地填图为例,从调研目标的确定到物探工作及方法组合优选和钻探布设,系统介绍了巴里坤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方法体系,并最终落实到地质填图成果的体现,成为西部断陷盆地覆盖区地质填图的示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物化探技术方法在特殊地质地貌区填图中的应用实验,介绍从区域物化探数据提取地质填图信息的方法,指出重磁与氡-汞气测联合应用是覆盖区探测隐伏岩体、断裂的高效低成本物化探技术组合。运用基于地球化学理论方法的元素地球化学判别技术,在强烈风化区定量划分风化等级为:基岩-弱风化-中度风化-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等;指出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对原生矿物分解、次生矿物形成具有示踪效应;不同风化层稀土元素富集分异显著,强烈富集于全风化层(岩土界面或风化岩石顶界)中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可作为界定风化壳分层的重要地球化学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多数地质体覆盖有厚度不等的风化层,植被茂密,光学遥感图像上反映的大部分是植被覆盖层的光谱信息,对地质解译填图造成了困难。以粤西罗定地区为例,在植被茂密的南方强风化地区利用ALOS-PALSAR双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与Landsat 8 OLI多光谱影像进行联合解译,结果表明,联合解译能够有效提升可识别岩性的种类,可以在南方强风化区填图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填图是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覆盖区地质填图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揭示覆盖层下伏基岩面地质结构,即填绘基岩面地质图;二是揭示覆盖层地质结构,包括地表覆盖层地质结构和覆盖层的三维地质结构.综合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以获得覆盖区地下地质结构、岩石属性、沉积物分布与层状结构等信息.而经济有效地选择和组合实施地球物理方法是完成覆盖区地质填图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基于近年在新疆东天山地区开展的覆盖区地质填图工作,提出了针对多覆盖层结构背景下地质填图的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组合的技术策略.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以及新技术在巴里坤盆地和哈密盆地的应用展示了其效果,并为在戈壁荒漠覆盖区地质调查过程中如何开展地球物理工作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镇乾  李长顺 《铀矿地质》1995,11(2):72-75,101
中俄双方技术人员在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进行了1:2.5万比例尺的立体地质填图,这种以找矿模式为指导,以全面查明盆地地质构造特征为目的的立体地质填图有如下几个特点:(1)超前编图,提高填图工作的目的性;(2)地表精细地质填图,以填岩性图、蚀变图为重点,密切配合放射性测量;(3)作构造物探剖面,将物化探成果转化为地质语言;(4)布设基准孔,了解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翻译、研读大量国内外有关风化壳研究的文献,综述了风化壳研究现状,阐述了中国南方红土在成因、时代、环境和气候等方面的进展。以案例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2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风化壳覆盖区地质调查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外风化壳特殊地貌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土壤、遥感、钻探地质调查等方面的成功案例,以便更好服务于我国特殊地貌区风化壳1∶5万地质填图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港口、泰县、张甸公社、泰兴县、生祠堂镇幅平原区1:50000填图试点为例,围绕深覆盖平原区1:50000基础地质填图的不同深度层次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技术方法组合,分别对浅表(0~4 m)沉积物、第四纪以来松散层、以及基岩地质等3个深度层次的有效地质填图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浅表采用槽型钻+DEM+RS的综合填图方法,第四纪以来松散层采用钻孔、综合地球物理测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地层格架,基底地质特征通过区域重磁资料结合浅层地震勘查研究,有效填绘各层次地质信息。基于多种信息源,建立了不同深度、不同精度的多尺度三维地质模型,通过三维建模客观表达多层次地质结构特征,丰富了平原区1:50000填图成果图件体系。最后,探索了不同层次填图成果的应用领域,为平原区1:50000填图的地质图件表达及成果应用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7.
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开始以来,区域化探数据在矿产勘查、环境、生态及农业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其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少。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岩性识别和界线划分困难,严重影响了填图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分析,筛选特征指示元素编制地球化学图,发现对侵入岩体具明显指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揭示不同期次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有效提高强风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青海多龙恰柔勘查区已有的地质信息,以含辉钼矿化、黄铜矿化的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地球化学土壤(岩屑)测量、地球物理双频激电扫面综合圈定了3个有意义的成矿远景区,用激电测深与EH4大地电磁测深初步固定了2个大的异常带的空间大致分布:均是走向以NNW向为主、倾向以SWW向为主、倾角较陡的大型异常带,总结了此矿区地质一地球物理一地球化学成矿模型,最后在推断出的异常部位布设钻孔并见矿。这次工作表明:因地制宜地结合各种物探方法,利用地质填图资料,综合全局考虑化探异常,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在西部特殊景观区寻找金属矿科研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维地质填图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开拓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循.对于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相对有限的复杂造山带成矿带地区,区域性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揭示更具挑战性.结合西准噶尔克拉玛依后山地区三维地质填图实践,提出造山带基岩三维地质填图的基本思路,对具有一定幅面一定比例尺的区域三维地质填图与建模的方法技术进行了总结,提出针对造山带区域的“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地质-地球物理-钻孔联合约束的三维地质调查方法体系”,探索实践“基于地表地质调查剖面网络基础上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方法”,强调建模的数据基础来自地表基础地质调查的系统路线剖面和实测剖面,即以地表实测地质路线为基础结合地球物理和钻探资料向下合理延拓,从而实现“区域三维地质填图”概念上的三维地质结构的数字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