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张磊 《青海气象》2009,(3):49-51
通过对气象节目播音主持的总结分析,通过精确定位气象播音主持的角色、注重节目播报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从七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好气象节目主持人,最终获得气象节目受众的认可,从而使气象节目更好地服务电视观众。  相似文献   

2.
对网络时代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方向、节目定位、主持风格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以一档以网络信息为切入点的气象资讯节目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在播报方式、场景设置、节目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做的一些新创意和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郑蓉 《气象》2002,28(S1):159-161
从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包括有声语言、肢体语言,以及如何提高主持人的素质这三方面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进行了分析。多角度地阐述了气象节目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艺术,包括规范的语言、标准的普通话、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谈式的主持的正确把握;在主持人的肢体语言方面讲述了主持人面部表情的良好体现,站姿与手势的合理运用;最后对如何提高气象节目主持人素质作了简单的分析。主要强调提高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提高新闻素质,加强主持意识。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的电视艺术空前繁荣,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而快速发展的气象影视节目也以其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全新的天气资讯服务着广大的电视观众,因此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气象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就是练就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具备丰富的专业气象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架构,还要具备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如此才能把握好节目定位,了解观众所需,同时赋予节目更多的气象科普内涵。  相似文献   

5.
《气象》2006,32(9):27-27
《气象大使》是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与辽宁省气象台合作创办的电视气象新闻节目。是全国首家由气象专家主持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气象专家解答普通百姓关心的热点天气问题。2002年4月到2004年9月,作者主持了《气象大使》节目。近两年半的时间,积累了800多篇演播稿。《气象大使说天气》一书是作者应气象出版社之约,对这些演播稿进行了删减、合并、修改、补充,编写而成。按节目设定和内容分为:春夏秋冬,节气、冷暖寒暑,雨雪旱涝,风沙雷雹,气候与物候,天气拾零,历史上的今天,谚语、习俗,知识汇集,法规、警报、规范,健康、体育,战争与气象,实时天气分析等十四个类别,谓之《气象大使说天气》。为让读者了解文稿在日常节目中的使用,另外引用已发表的《我当气象大使》、《当好气象大使》、《气象大使——辽宁卫视创新气象节目》三篇文章参考,列入本书附录。《气象大使说天气》是《气象大使》节目组几年来共同工作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结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今日气象”节目中“气象与健康”专题节目的制作实际,从类别和选题两方面探讨了气象科普电视节目的定位方法;同时,提出了气象科普电视节目的编导思路,即合理安排结构、善于选择表现方法、展示特定的主持风格。  相似文献   

7.
仇如英  张毅  张金标 《广东气象》2010,32(5):F0002-F0002,F0003
分析电视节目常见的评价方法(收视率、专家评审、节目评比等),应用在气象节目上的优劣得失;针对气象节目提出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和增加新型的网络评价方式,认为电视气象节目的评价体系应做到动态评估、及时奖罚,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任玉 《陕西气象》2012,(4):48-50
通过对中国气象频道本地化插播节目6年来的现状分析,在节目内容的改进与充实上,提出了通过联合地方防灾减灾委员会主要成员单位,借助名人专家的知名效应,利用重大灾害性天气事件、重大社会活动、重点工程、重要节点、农事关键期等策划节目内容及表现形式。对高天气敏感行业的需求进行细分来充实节目内容。在气象频道的运营上,提出加大黄金时段的播出频次,探讨了频道有效落地推广的方式方法,提出了依托气象办节目,跳出气象办气象,多部门联合办地方气象影视节目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兆利 《浙江气象》2010,31(1):33-38
中国电视气象节目自从开播之初至今,先后经历了专业时代、主持时代、娱乐时代和多元时代,并将朝着分众时代的方向发展。其间,中国电视气象节目呈现出符号化的无主持人播报形态、影像化的主持人播报形态、感性化的娱乐气象资讯形态、复合化的多元节目编排形态,并将呈现出个性化的分众节目形态。展望2008年以后的气象之路,前途光明而曲折,任务沉重而道远。我们既要有为受众服务的个性精神,也要有切实可行的分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练江帆 《气象》2002,28(S1):11-14
电视气象节目需要不断创新,已成为所有制作单位的共识。综观近年来各地的电视气象节目,发现存在几种基本模式:新闻报告型、专家解说型、娱乐节目型,而比较共同的创新方向是糅合几种类型,办出电视杂志式的综合气象节目。最后作者对节目创新的实质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55-2009年西藏那曲气象站(NQ站)和2001-2009年BJ野外气象站(BJ站)的观测资料,对NQ站和BJ站气温、风速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J站的年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均低于NQ站,年平均风速反之;两站(NQ站-BJ站)温度差的增长率依次为最低温度(0.117℃.a-1)>年平均温度(0.034℃.a-1)>最高温度(-0.014℃.a-1),年平均风速为0.076m.s-1.a-1;以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的2006年为界,2001-2005年和2006-2009年分别为人类活动影响较弱期和较强期。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期与较弱期相比,两站温度差异增加的幅度依次为最低温度(0.512℃)>年平均温度(0.152℃)>最高温度(-0.025℃),年平均风速为-0.198m.s-1。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今天来出席全省气象局长会议,主要是来看看大家。多年来,全省气象系统紧紧围绕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把气象服务工作摆在首位,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不断开拓创新,各项工作都取得显著成绩,为我省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九五”以来,在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先后在全省建成了9210工程和省市县3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完成了南昌、赣州、吉安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全省气候基准基本站自动气象站建设,开通了省气象局与中央气象台的电视天气会商系统,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全省…  相似文献   

13.
气象新闻创新拍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掌握气象知识树立创新理念一个气象新闻选题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是在交流一种思想或是感情。通过我们去观察新闻事件,用我们所拍摄记录到的画面,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能够表现主题的事件上面。这样就达到了气象新闻"突出重点"观点"权威"的目的。也就是说如何科学、权威细致的分析解读气象新闻事件起因、发展过程以及事件最终结果的利与弊,这应该是气象新闻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4.
陈翔 《气象》2004,30(7):56-56
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陆续投入业务运行,逐步取代大部分人工观测,减轻了测报人员的劳动强度。但是如果对自动站的巡视和维护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故障,便会造成数据失真甚至丢失。  相似文献   

15.
针对鹤壁市气象局自动气象站的特点,开发了自动站资料检索系统,使资料可联网同步显示查询.  相似文献   

16.
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气象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阐述气象经济学的涵义及其特性,并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气象经济学的支撑体系,展望了气象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普宣传与气象科技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象科普宣传,阐明气象与各行各业的密切关系,让人们更多的了解气象、利用气象,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象经济与气象经济学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气象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阐述气象经济学的涵义及其特性,并对其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气象经济学的支撑体系,展望了气象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气象激光雷达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青梅  张以谟 《气象科技》2006,34(3):246-249
激光雷达能用来测量云、雾、能见度、空中风场、大气密度和大气温度,也可以用来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该文介绍了用于气象探测的半导体激光雷达、微脉冲激光雷达、一般弹性散射激光雷达、多普勒激光雷达、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和Raman激光雷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认为人眼安全、高重复频率和宽探测范围是气象激光雷达的发展方向。固体激光雷达的气象应用最广泛,微脉冲激光雷达能同时测量云底高度、能见度和获得大气气溶胶消光廓线,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激光雷达是测量云底高度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20.
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2006年世界气象日主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章国材 《气象》2006,32(3):3-5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占中国自然灾害的70%以上,平均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中国GDP的3%0~6%。做好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工作,必须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手抓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警报和预警信息的发布,一手抓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双管齐下,才能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