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宝贵资源来源,是地球生命繁衍生息不能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物质,也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入口的增长,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将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城市用水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社会问题。自古以来,人类循水而生,傍水而居,孕育了乌鲁木齐城。面对21世纪新疆大开发、大发展,水已成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生命线,供水是乌鲁木齐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血液;防洪是乌鲁木齐市安全的保障;水环境是乌鲁木齐市社会文明发展的条件。然而,天气严重制约和影响着城市水问题。解决城市水…  相似文献   

2.
采用乌鲁木齐市和其郊区日照时间的差值作为衡量城市"浑浊岛效应"的标准,以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九项指标的综合值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数据的跨度从1976—2004年;对这两列数值进行相关分析。文章的结论包括:城市化与"城市浑浊岛"效应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化对城市浑浊岛的影响分3个阶段;乌鲁木齐市的浑浊岛效应符合环境库兹涅茨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纵横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与全国其它重点城市之间的比较分析、季节变动分析和趋势变动分析。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121”系统的运作,总结了规律和运作经验,对系统集成和服务策略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拓展气象信息服务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一天世界气象组织都围绕一项人类当前关注的主题举行纪念活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与城市水问题”,这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今天,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学会、自治区水利学会和乌鲁木齐市气象局、气象学会联合召开世界气象日纪念会,大家共议当前世界各国、各城市十分关注的气象与城市水问题,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而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自古以来,人类逐水而生、循水而居,水孕育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明,江河海洋、湖泊水域…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统计了1997-2001年共217周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指数分级,找出了其日、月、季的变化特征,并根据气象因子在各个季节、月份、日间的变化,分析了这些特征存在的成因,为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探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逐时雨量资料,分析2012—2016年乌鲁木齐市暖季的短时强降水分布特征及环境条件,得出乌鲁木齐市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月变化及小时雨强特征;通过分析22场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按照500 hPa影响系统分类,得出了西西伯利亚低槽、中亚低涡和西北气流3类环流形势及概念模型;统计得出临近短时强降水时段,K、SI、LI等不稳定指数的月变化差异较大,6—7月各指数集中度高,指示意义最好;5月、9月短时强降水的水汽特征量值明显小于6—8月,7月水汽量值最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5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逐日最高气温,建立了乌鲁木齐市升温过程数据库。在分析单要素强度指标及升温过程强度排序特征基础上,定义了一个升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数(IZ),根据百分位排序法,整理出了乌鲁木齐市的极端升温过程,分析了过程的持续日数、发生频数以及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6项单要素强度指标,乌鲁木齐市最强升温过程有6种不同结果。基于IZ,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共出现567次极端升温过程,平均每年8.7次,强度最大的一次升温过程出现在2009年3月14—16日。乌鲁木齐市567次极端升温过程持续日数平均3.25 d,持续2 d的最多,占23.1%。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持续日数在春季4月(5.37 d)最长,冬季1月(2.29 d)与12月(2.37 d)最短。65年来持续日数略减少,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主要集中在冬半年的12—4月,占64.3%,1月最多;7月最少,仅占1.9%。65年来年极端升温过程发生频数呈不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本上处于偏多时期,进入21世纪以来年际间变化幅度加剧。1951—2015年,乌鲁木齐市极端升温过程的综合强度指数无显著线性变化趋势,在20世纪50、60年代强度较强、年际间变率相对较大,之后强度逐渐减弱、年际间变率减小,进入21世纪以来强度增强、年际间变率加剧。  相似文献   

9.
在自治区气象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乌鲁木齐市气象局紧紧围绕乌鲁木齐市的经济建设,以优质服务赢得地方政府支持,以科技创新凝聚一支科技队伍,带动地方气象事业发展。在搞好基本业务的基础上,大西沟、小渠子气象站、牧业气象试验站开展旅游气象服务;达坂城气象站结合当地种植结构调整,利用自身土地资源优势,开展农业气象试验,为发展达坂城旅游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市气象站迁往新站址后极积与天山区政府联系,成立天山区气象局及乌鲁木齐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发展城市气象、拓展城市气候服务迈出新的一…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近30a太阳辐射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乌鲁木齐市气象站1976—2005年太阳辐射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乌鲁木齐市太阳辐射的变化及其成因。结果是:1990年以前总辐射、直接辐射是减少的,以后是增加的;而散射辐射在1986年之前递增、之后递减。初步认定总云量的减少、低云量的增加以及相对湿度的缓慢下降对太阳辐射变化有重要影响;从太阳辐射变化间接得出:近30a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总体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11.
多氯联苯在水体中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氯联苯(PCBs)的生物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国内外水环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PCBs的污染。阐述了多氯联苯(PCBs)的特性及其环境污染现状和污染来源,论述了PCBs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综合介绍国内外PCBs污染的研究方向,并提出我国今后PCBs环境行为研究的热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边界层内大气排放物形成重污染背景解析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我国大气中的粒子浓度普遍较高,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区域特定的大气环境过程的影响下,能形成大范围的严重污染情景.利用大气环境过程的概念,分析引起大气重污染的中尺度天气系统、近地层小尺度局地系统和稳定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发现大范围均压场条件下易出现近地层小尺度局地环流群体,大范围均压场持续演变和移动常形成大气污染汇聚带,从而形成局地严重污染的重要大气条件.  相似文献   

13.
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东霞 《河南气象》2008,31(1):89-92
以焦作市西部工业集聚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案例,讨论工业集聚区规划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及应关注的问题,包括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容量估算、大气污染源强确定、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规划方案大气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述、大气污染防治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The results of satellite monitoring of pollution in the Russian sector of the Azov-Black Sea basin in 2003–2007 are consider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is work, a technology of monitoring the state and pollution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from satellite information received during this period from Russian and foreign satellites has been developed. With this technology, the coastal pollution parameters and hydrometeo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area of observation were mapped operationally; 14 types of different satellite information products were issued daily; and the results were generalized over 3 days, ten days, a month, and a period of observation. Long-term satellite monitoring makes it possible to determine and analyze typical situations of pollu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coastal waters and to detect new circulation elements that transport pollutants, thus purify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 For example, for the first time, it was found from satellite data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a small-scale circulation of waters of the Russian sector of the Black Sea to the transport and distribution of pollutants is commensurable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Main Black Sea Current and coastal anticyclonic eddies. The regularities in the dynamics of pollution distribution promote the increased reliability of chart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cluding the prediction of dynamics of pollution spreading.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污染气象特征与大气环境容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淄博市环境监测站2002-2004年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和同期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淄博市大气环境污染状况及演变特征,用A-P值法对大气环境容量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该市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硫(SO2),其实际排放量均高于理想大气环境容量.此外,引入美国NOAA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分析了影响淄博市强污染天气的外来气团,确认它们是源于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偏北气流,以及蒙古国中部的偏西气流.这些结果为今后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控制和防治大气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借助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对河南省长垣县城区噪声进行了实地监测。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并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长垣县城区总体噪声水平为4级(中污染),声环境已出现恶化。在分析长垣县城区噪声污染及其分布的同时,结合实地调查,提出了一些针对小城镇噪声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2014年邯郸市环境监测站环保资料、邯郸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及邢台站探空资料,分析了邯郸大气环境特征及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空气重污染主要发生在秋冬季和初春季节;2014年影响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与2013年的大体相当,但2014年邯郸重污染日数减少,达标日数增加,污染物浓度较2013年的下降,重污染天气持续时间较2013年的明显减少,表明邯郸市实施的一系列减排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大气环境污染优化控制的实际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讨论了大气环境污染优化控制理论和应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以及可以采用的一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包括系统化分析方法、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实用空气质量模式、优化控制问题的数学描述和求解、污染物方程及其伴随方程的线形规划求解等,同时给出了在大气环境容量规划和总量控制研究中的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19.
选取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为代表区域。基于该区域1961-2006年定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2002-2006年08时、20时各标准层探空以及2001-2006年主要污染源源强、1961-2006年社会经济数据、2002年卫星遥感反演资料、2003-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资料等,利用区域边界层模式模拟方法,分析鄂尔多斯市城市化进程对局地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胜区发展后(2020年)气温低于现状(2002),使城区中心气温与周边地区气温差异变小,对城区大气环境的改善较为有利。东胜城区扩展后,在污染严重的冬季,气流辐合区域减少,辐散能力增强,对减轻城区污染和改善大气环境有利。城区拓展后由于下垫面等布局发生变化, 气流场变化较大,但从污染物的扩散能力来看,按规划发展后城区污染轻于现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酸雨模拟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宗恺  王体健 《气象科学》2000,21(3):339-347
本文以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特征、降水化学特征和酸雨污染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在气污染和酸雨污染属于“煤烟型”,并将我国的大气了环境状况与世界其它一些国家作了比较分析。进一步利用我们发展的南京大学酸沉降模式系统(NJUADMS)模拟了中国地区的SO2地面浓度和硫沉降分布,并与实际观测浆和亚洲酸雨模式(RAINS-ASLA)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最后从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出发,论述了我国控制SO2污染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