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对储集层的发育及分布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为阐明岩溶古地貌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并预测有利油气聚集区域,根据收集的工区内地震、钻井和地质资料,采用了寒武系底-沧浪铺组顶的"印模厚度"同时依据地层厚度的组合关系来准确地恢复震旦系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以及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根据恢复的灯四段的岩溶古地貌发现研究区西部发育岩溶洼地,中部发育岩溶斜坡,而东部发育岩溶高地,灯四段整体地貌形态特征为西部凹、中部高、东部低;同时发现具有优质储层的岩溶斜坡为油气最主要的储集区,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基于三维地震和测井资料分析,以层序地层分析和古地貌恢复技术相结合,根据地层剥蚀状况,将层序界面分为洼陷带内的平行不整合面、凹陷边缘超覆带的角度不整合面、旋转断块顶部的角度不整合面和潜山顶部强烈剥蚀不整合面4种类型,针对不同的界面类型采用不同的剥蚀地层恢复方法,重建了辽河滩海海南—仙鹤地区关键构造期古地貌形态。研究发现海南—仙鹤地区发育下切谷、陡坡断裂坡折带、古凸起等多种古地貌单元,古地貌整体呈现沟、梁斜列,下切沟谷和陡坡断裂坡折带发育,物源面积大、物源方向与海南断层斜交等特点。古地貌对物源体系、层序构成和砂体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具有"大沟对大扇,小沟对小扇"、砂体平面上分布受断层坡折控制、纵向分布受体系域控制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东吴运动造成茅口组灰岩暴露地表并经历了表生风化作用。钻井揭示,气藏储层段与古岩溶所处的位置及强度密切相关,古地貌是控制古岩溶发育与分布的主要因素。针对钻井较少且分布不均、勘探程度不高的川东南地区,将钻井与地震紧密结合,分别运用残余厚度法与印模法对茅口组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结果对比发现,这2种方法恢复出来的古地貌趋势基本一致。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和实际资料,认为印模法可信度更高。在古水系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古地质图和钻井资料,把研究区划分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其中岩溶斜坡又可分为岩溶陡坡与岩溶缓坡。研究区西南岩溶高地与蜀南岩溶高地为同一岩溶高地,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且相对蜀南地区隆起幅度更高。在岩溶斜坡区,地下水以径流为主,溶蚀孔洞发育,是岩溶勘探开发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正后的目标层顶底构造面求取地层真厚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更简便,井震结合后恢复的结果更准确;分不同岩性恢复压实能够更准确地恢复目标层的原始地层厚度。研究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表现为东北及东部高,西南及南部低,整体上起伏平缓,古地貌的微型起伏特征控制着珠江组浪控辫状河三角洲的微相分布。当古地貌参数与实际恢复结果一致时,沉积过程模拟的岩性类型平面展布能够较好地与沉积地层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正演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延召  冯江 《沉积学报》1999,17(12):734-741
针对鄂托克前旗地区下古生界奥陶系风化壳形态,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畏之以钻井及测井资料,利用概念性地震模型正演法,通过地质模型-模拟响应-实际地震剖面三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起研究区淡同古地貌单元同实际地震测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藉此识别掌握了研究区奥陶系古风化壳的单测线特征,对在地震测线上风化壳标志层的及奥陶系风化古地貌的恢复都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家湾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恢复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郭少斌  孙绍寒 《地球科学》2006,31(3):372-377
前侏罗纪古地貌控制着中下侏罗统沉积发育及油气的富集规律, 精确恢复刻画古地貌形态对于侏罗系油气勘探至关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地区为例, 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古流向物源、古厚度恢复、古水深校正等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地质、钻井、测井等解释资料, 应用三维储层建模技术, 定性定量地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同时建立了三维砂体、孔隙度、渗透率模型, 从生、储、盖、圈、运、保等油气成藏条件, 直观地解释了古地貌油气富集规律.依据以上模型, 预测出油气有利储集区分布在三大斜坡储集带的河流边滩砂体和河谷内的心滩处, 为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勘探实践表明,混合沉积逐渐成为渤海海域中深部勘探的理想领域.通过大量钻井资料统计,揭示了渤海海域混合沉积的成因条件,认为渤海海域混积岩的形成受气候与水体环境、物源、古地貌条件以及沉积样式的控制.模型正演表明不同厚度以及不同地层岩性组合的混积岩地震响应特征不同.实例表明,在水体气候环境、物源类型、古地貌特征等成因环境约束的条件下,通过单井分析、地震相分析、微古地貌恢复、正演分析、属性分析、叠前反演等多种技术综合的以“成因模式找规律,地震技术描分布”的混积型储层综合预测技术组合在渤海海域混合沉积储层预测中是可行的,其中不同厚度及岩性组合混积型储层采取不同的储层预测关键技术对渤海海域混积岩勘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彩燕  王建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33(6):606-611,572,573
综合利用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井震标定、地震正演、地震属性分析、古地貌分析和相控储层预测技术,在松辽盆地英台~他拉哈地区青一段、青二段发现深水湖底扇群。湖底扇分布受控于西部坡折带,呈南北向展布,在空间上呈透镜状分布,扇体总面积约447 km2。深水湖底扇烃源岩条件优越,储盖关系良好,具有较大油气勘探潜力,是松辽盆地不可忽视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从渤海A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的地层发育特征入手,以砂体发育特征与地震资料响应的匹配关系为研究思路,探究古地貌分析、地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沙二段储层预测的适用性。通过开展最大振幅之和的地震属性计算、已钻井砂体厚度趋势约束、古地貌联合校正的储层预测,表明在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主要为沟谷与洼地被两凸起分隔的古地貌格局,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西南及东北古地貌低洼处,东北部是后期开发调整的潜力区。基于该储层预测方法的合理性得到了5口设计井实钻结果的检验,证实了该成果不仅有助于油田下步调整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而且储层预测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供海上类似中深层油田借鉴。  相似文献   

10.
蜀南地区茅口组为一套沉积稳定的巨厚层生物碎屑灰岩,基质致密性脆。中二叠世末的东吴运动使蜀南地区茅口组顶部发育古风化壳岩溶,古岩溶地区水系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和演化。在研究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地层特征和区域构造背景,采用印模法进行古地貌恢复,进而研究了古岩溶地区的水系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风化壳表面侵蚀溶蚀特征、沉积物性质、地貌组合形态、钻井和地震资料,把研究区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陡坡、岩溶缓坡及岩溶盆地4种二级地貌单元和溶丘洼地、岩溶槽谷、峰林平原等10种三级地貌单元,进一步分析了各种地貌单元的岩溶特征,为下一步的储集层预测提供了有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徐伟  杜晓峰  宋章强  李正宇  李虹 《地球科学》2020,45(10):3618-3632
渤海海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随着近年来混积型储层的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混合沉积分布规律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大量基础资料,对渤海海域古近系混合沉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明确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完善了混合沉积相关地质认识.渤海海域古近系沙一二段(E2s1-2)主要发育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以及以化学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三大类岩石类型.受控于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在空间上远离区域物源体系,主要围绕盆内局部凸起分布,低凸起、凸起倾末端、近岸隆起、远岸隆起等正向的水下古地貌单元是混合沉积发育的有利部位.根据发育位置、古地貌背景、与陆源碎屑供给的关系等古地理要素,混合沉积成因样式可分为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滩坝、近岸隆起混积滩坝、远岸隆起混积滩坝4种类型及六亚类.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生屑滩坝、近岸隆起混积碎屑滩坝、远岸潜山隆起混积生屑滩坝4种具体类型的混合沉积物产出规模与厚度较大,易形成粒度粗、生屑含量高、杂基含量少、白云石化作用发育、物性条件较好、产能较高的优质储层,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类型.上述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一批混积型储层的重大勘探发现,揭示了混合沉积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海域中深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基准面控制着盆地活动性质、供源体系和沉积物粒度等,从而控制着三角洲前缘砂体的类型及分布。通过全盆地123口井的岩心(共4 600 m)、26条露头和1 078口单井的系统分析,发现四川盆地上三叠统三角洲相砂体可细分为扇三角洲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和曲流河三角洲砂体3类。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基准面控制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古构造包括盆地古地形、盆地结构和构造活动特征。平坦古地形造成滨岸带宽度和底形摩擦力增大,从而滨岸带水体能量降低,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发育。盆地结构控制着物源供给、地形坡降和水流性质,从而控制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和分布。幕式运动造成构造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物源性质和地形坡降也随之改变,使三角洲前缘不同砂体交互出现。古气候变化造成季风性质和植被性质差异,季风盛行的干燥时期水体能量高,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改造强烈,滩坝砂体大面积发育;季风不盛行的潮湿期水体能量低,物源供给较小,三角洲前缘砂体易于保存,河道砂体发育。基准面下降期,盆地水体收缩,三角洲砂体向盆地推进,河道砂体发育;基准面上升期,盆地水体改造能力强,三角洲前缘滩坝砂体发育。  相似文献   

13.
滩海区人工岛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辽河口滩海区人工岛场地为例, 从区域地震地质、近场区地震地质、区域地震活动等方面, 讨论了滩海区人工岛基本地震地质环境特点, 在此基础上, 完成场地地震烈度、地震设防参数、场地地震地质灾害等影响人工岛场地安全性的因素评价。结果说明, 从场地地震安全性角度, 本文所评价的场地, 对人工岛兴建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滩坝砂体研究是辽河西部凹陷曙北地区断陷湖盆勘探的新领域。文章分析了曙北滩坝砂体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古地 貌、古水深、古物源和古风场等,即“风-源-盆”三端元系统,并提出了定量恢复四个控制因素的方法。结果表明,曙北 滩坝主要发育于微观古地貌水下低隆起部位;形成曙北滩坝有利水深大约7 m;滩坝物源来自于三角洲改造、古潜山剥蚀 和岸线基岩侵蚀;滩坝的形成受到南北季风影响,风力达8级。根据控制因素将曙北滩坝发育区分为沿岸带、潜山带、潜 山披覆带、北部斜坡带和深洼带五个带,其中潜山披覆带最有利于滩坝发育。  相似文献   

15.
辽河滩海地区是典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构造上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点,不同构造带油气运聚成藏及分布都与温压场特征密切相关。运用整体、耦合的观点和地温-地压系统理论,在详细分析对比东部凹陷和西部凹陷温压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发现辽河滩海地区主要发育单一型、低压型和高压型3种地温-地压系统。其中:西部凹陷西部斜坡带发育单一型地温-地压系统,笔架岭构造带发育低压型地温-地压系统;东部凹陷海南月东地区和太葵地区则普遍发育高压型复式地温-地压系统。同时,对比分析东、西部各构造带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特征,不同类型地温-地压系统与断裂配置表明辽河滩海地区为明显的断压控藏特征:西部斜坡带主要为单一型和低压型断压控藏;东部斜坡带则主要为高压型断压控藏。  相似文献   

16.
薄互层砂体研究是湖盆沉积学的研究难点。本文针对辽河西部凹陷沙四上亚段(Es4上)薄互层砂体,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综合岩心、测录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对西部凹陷的薄互层砂体进行精细描述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相,其中,滩坝砂体是湖泊相的主力砂体。通过考虑不同沉积背景下滩坝在岩相组合、发育位置和成因机理的差异性,将滩坝划分成侧缘改造型滩坝、前缘改造型滩坝、基岩改造型滩坝、淹没改造型滩坝和风暴改造型滩坝5种沉积模式;对薄层滩坝砂体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其受到"风场-物源-盆地"三端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石油和地下热水储集层。受限于基础地质资料,前人对鲁西豫东地区奥陶系层序划分存在争议,缺少对岩相古地理演化的精细刻画。为明确奥陶系层序地层特征与各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通过对鲁西豫东地区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19口井岩心观察以及测井曲线特征分析,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奥陶纪岩相古地理展布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层序界面类型和最大海泛面发育位置,研究区奥陶系可划分为SSQ1-SSQ2共2个二级层序和SQ1-SQ4共4个三级层序; 沉积相类型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灰坪、颗粒滩、泥灰坪、灰-云坪、云坪、潟湖、含膏云坪和膏云坪8种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出陆表海的沉积建造特征,各期旋回性沉积为储集层叠置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是区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8.
欧北地区深层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辽河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往采集的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为了彻底摆脱地震资料品质对勘探工作的束缚,努力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辽河油田首先选择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北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最佳岩性激发、有效弱信号保护和变观测系统施工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辽河断陷东部凹陷中段沙河街组砂岩储集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东部凹陷中段砂岩储集体分布规律不清等问题,开展了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的砂岩储集体预测工作。通过对目标层序地震、钻井及岩心等资料的成因地层分析,发现同沉积断裂、古地貌及岩浆活动控制了砂岩储集体的展布。同沉积断裂的活动加大了碎屑岩在断层下降盘沉积的可容纳空间,为河流相砂岩储集体的发育提供了场所;岩浆活动形成的火山岩堆积体则占据了碎屑岩沉积的可容纳空间,导致火山岩堆积体之上仅发育以泥质为主的堤岸、溢岸沉积。在此地貌背景控制下,河流相砂岩沿火山岩堆积体侧翼的断槽一带展布。本次研究为砂岩油气藏勘探指明了方向,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涠西南凹陷南坡H 1井区流二段发育了一定规模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在滩坝砂体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分析方法和技术,对滩坝砂体分布规律及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沉积模型控制和钻井资料标定的基础上,地层切片属性分析能够较好的反映滩坝砂体的分布范围,并且能够较好的对坝砂和滩砂沉积进行区分和识别。地层切片分析表明MC1旋回内滩坝砂体早中期表现为进积特征,滩砂和坝砂沉积范围均明显扩大和迁移,中晚期表现为加积特征,坝砂厚度和范围明显增加;MC2旋回内滩坝砂体沉积过程中分布范围变化不大,滩砂和坝砂均呈明显的垂向加积特征。两个旋回内坝砂沉积主要呈相互平行的条带状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及中部。为了增加钻井成功率和探明滩坝砂体主体发育特征,建议目前的勘探重点应放在研究区东南部及中部坝砂沉积发育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