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春富 《地理教学》2012,(23):41-42,45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并能够分析判读相应的气候类型;了解三圈环流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2.
孟静  陈德飞 《地理教学》2012,(23):37-39
一、书本原始的气候类型图(气候直方图) 这是人教版地理必修一课本中出现的最基本气候类型图,通过降水柱状和气温逐月变化曲线展示不同的气候类型。从气温曲线的坡度判断气温随季节变化特点.计算气温年较差,通过读降水量判读各地的降水状况,通过气温状况和降水状况判断所属气候类型。(注: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气候、③热带季风气候、④热带沙漠气候、⑤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中海气候、⑦温带海洋性气候、⑧温带季风气候、⑨温带大陆性气候、⑩极地气候)  相似文献   

3.
陈少兵 《地理教学》2011,(22):18-20
地理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地理图表含有大量地理信息,具有文字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地理图表的判读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是高考的多频考点。地理图表是地理试题的核心。本文就气候类型图表的判读作一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适宜气候生态区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胜功 《中国沙漠》1991,11(3):61-66
本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将樟子松的适宜气候生态区划分为如下3个类型: Ⅰ、容易引种的气候生态区, 属森林草原区; Ⅱ、适宜引种的气候生态区, 主要在半干旱的草原区; Ⅲ、难于引种的气候生态区, 主要指半荒漠和荒漠区。这三种类型基本上反映了目前樟子松引种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一、导学案(一)自主学习学习活动一:运用地球"五带"图和"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找出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和主要受海拔高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并把代表气候类型的序号填入下表:(二)合作探究【学法指导】先自主学习,形成自己的想法,再小组交流,明确共识答案,标记存疑答案。学习活动二:学会阅读和分析气候直方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1.读景观图,分析下列四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逐  相似文献   

6.
正在给学生复习气候类型判读时,我举2013四川高考题(5~6题)为例。图1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2013年四川卷)  相似文献   

7.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在各种气候类型中考查最多的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共同点是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季风气候的最主要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相同。按照最冷月气温的差异,又可以将季风气候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高考地理内容涉及气候知识的部分主要有三块:一是气候基础概念和原理;二是区域地理中具体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三是气候和人类的相互关系,包括气候及其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人类对气候资源的利用,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正负两方面影响等。近年地理高考注重系统知识在某一区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是紧密联系的。气候是形成自然带的最主要因素,植被则是自然带的最明显的标志。所以有什么气候类型必有相应的什么自然带;有什么的自然带一定也有对应的植被类型。故而很多自然带与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的名称是完全一致的,如热带雨林气候一热带雨林带一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0.
杨凤 《地理教学》2012,(2):11-14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并对学生说:如果我要求大家自己把世界气候类型图记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1.
淮河流域单季稻气候风险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俞芬  千怀遂  段海来 《地理科学》2011,31(4):501-507
综合考虑单季稻气候适宜性水平及其变率变化,构建单季稻的风险度模型,运用滑动建模技术对淮河流域单季稻的气候风险性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估。根据风险分布将淮河流域单季稻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风险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低风险型、中风险型和高风险型;在时间变化上,近几十年来,淮河流域单季稻气候风险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空间上东部风险较低的区域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西部气候风险高的地区有进一步增大并向东部沿海扩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明春 《地理教学》2009,(11):34-37
一、重学科“主干”,人文地理为主 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重点考查最具地理特色的主干性基础知识。试题中涉及的具体考点有:地球的运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气候类型的判读、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地质循环、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和区位条件、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城市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整张试卷以考查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三为主,  相似文献   

13.
纵观历年高考,几乎年年考查气候判读问题。而在对气候类型的考查题中,对地中海气候的考查又可谓情有独钟。近五年来关于地中海气候的考查题有:1999年高考(广东)地理试题综合题第38题;1999年高考(上海)综合分析题第3题;2000年高考(广东)理综合卷第31题;2001年高考科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云南省气候特点及其与云南各种住宅类型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气候环境对人类住宅行为的控制作用,并指出了气候影响与其他自然因素及文化传统影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气候条件既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本文选取了陆鼎煌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对南宁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可知南宁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高,表现为舒适程度高,舒适期长.在旅游气候适宜性方面也有着旅游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优美等的优势;但也存在夏季持续时间长且温度较高,气候类型单一,特殊气象景观类型少等方面的劣势.该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南宁市的旅游气候状况,为人们在南宁市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并建议南宁市利用其旅游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寒、会展、度假等都市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6.
黄婉庆 《地理教学》2012,(21):21-24
"人类活动与气候"是上海版高中第一册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的最后专题,本篇前面四个专题都是阐述相关的大气原理及现象,围绕"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主线,到了该专题则笔锋一转改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的相互关系,其编写目的是为了达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中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中国植被NDVI与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1982~2000年NDVI数据和气象台站资料,对我国几种植被型组和气候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NDVI结合植被类型图将我国植被划分为9种植被型组;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气候指标的选择并采用相对湿度、平均最高温度和平均风速作为本研究的气候因子;最后对7种植被型组NDVI值同相应季节及其前三个季节的气候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选择的气候指标可以较好地进行植被气候关系分析;在我国温度条件比水分条件更明显地影响植被的生长,水分条件较其他气候因素对植被生长表现了更明显的滞后效应;而平均风速则对我国荒漠植被生长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安固里淖沉积物记录的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4  
姜加明  吴敬禄  沈吉 《地理科学》2004,24(3):346-351
根据对河北坝上地区安固里淖湖泊沉积物粒度、碳酸盐与TOC含量的分析,探讨了安固里淖近400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迁。研究结果表明,安固里淖地区近400年来的气候大致经历了凉干-冷湿-暖干三个气候变化阶段:1634~1801年间的气候凉干期、1801~1889年间的冷湿期以及1889年至今的暖干期,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近百年来干暖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南宁市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候条件既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又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本文选取了陆鼎煌的综合舒适度指标对南宁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定量评价,可知南宁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高,表现为舒适程度高,舒适期长.在旅游气候适宜性方面也有着旅游气候宜人,自然景观优美等的优势;但也存在夏季持续时间长且温度较高,气候类型单一,特殊气象景观类型少等方面的劣势.该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南宁市的旅游气候状况,为人们在南宁市的旅游活动提供参考.并建议南宁市利用其旅游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避寒、会展、度假等都市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敏感区的定义方法与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依婵  李育  朱耿睿 《地理学报》2018,73(7):1283-1295
气候变化敏感区的研究是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前人对气候变化敏感区的定义大多基于单一的指标,而对综合性指标研究较少。基于柯本气候分类法所划分出的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及其变化频次,提出一种新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定义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划分中国的气候变化敏感区,气候类型变化频繁的区域被认为是敏感区。选取CESM模型中等碳排放(RCP 4.5)下的模拟数据计算2006-2013年、21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气候类型的变化,以此预估未来30~80年间气候变化敏感带的变化。结果显示:依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划分的气候变化敏感区,与降水变化敏感区有较好拟合;中国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分布在黑河腾冲线附近、秦岭淮河一线、青藏高原西部和天山以北部分地区,气候最为稳定的区域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东部、昆仑山、祁连山以北、天山以南、贺兰山以西的大片区域和大兴安岭附近;未来30~80年间,西部(贺兰山、横断山以西)地区气候变化敏感区基本不变,而东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则逐渐向北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