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空间尘埃等离子体的K-H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作了概要的综述.总结了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多元等离子体模型和尘埃粒子充电涨落情况下的尘埃等离子体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在空间研究领域的应用,并讨论了该课题的研究前景.指出,尘埃等离子体的MHD研究尚在起步阶段,目前对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的研究仅局限于简单物理模型的线性理论探讨.当尘埃带电变化的阻尼效应很强时,其非线性效应的数值模拟将变得更有意义.尘埃颗粒的带电涨落与质量和体积变化也将使得这门学科更具有挑战性.随着对彗星大气和行星环等空间环境的卫星探测资料的积累,尘埃等离子体K-H不稳定性研究的理论模型将更接近空间物理真实.  相似文献   

2.
空间物理学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水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664-670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回顾了过去百年中发生的重大空间物理学事件。空间物理学已成功地迈过了探索阶段 ,未来是要搞清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观测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环境预报的紧密合作 ,才能促成空间物理学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建设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带来新契机。然而,以岩土体为介质和环境的地下空间,地质环境条件是影响和制约其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产生各种不利后果,本文以成都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制约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地下水水位、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地下水腐蚀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制约因素为膨胀土和可液化砂土;地面沉降是影响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通过研究,对正确认识成都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环境地质问题,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区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环境条件技术支撑。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空间理论(theoryofspat ialecology)是对生态系统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的一种理论,主要包括尺度、空间格局和镶嵌动态等。模型是研究空间关系的重要手段,其中莱文斯(Levins)模型、细胞自动机(cel lularautomata)模型和反应-扩散(React ion Di f fusion)模型是 3个基本的模型。尺度是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应在相应的尺度上进行思考。空间异质性是不同尺度上的生态学过程的结果,同时它也影响各种生态学过程。随着人们对生物入侵的日益关注,空间生态学理论尤其是一些空间模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入侵和竞争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
对空间冲突展开理论分析,探讨空间冲突概念、表现形式和冲突类型.在福建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基础上,应用ArcGIS空间叠置分析技术,实证研究福建省国土空间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等不同功能上的冲突现状.结果表明:空间冲突现象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生态保护重要性与生态红线、现状耕地、现状城镇建设用...  相似文献   

6.
王水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5):664-670
空间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迅速发展的学科。回顾了过去百年中发生的重大空间物理学事件。空间物理学已成功地迈过了探索阶段,未来是要搞清一些基本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观测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环境预报的紧密合作,才能促成空间物理学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以过去气候变化记录为主线,探讨了地质环境的变化过程及其分析方法;在时间尺度上,通过综合研究分别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建立了概念化的高分辨率气候指标(温度、降水)演化过程曲线,作为分区的特征演化曲线;在空间尺度上,对研究较深入的现代和全新世最佳期(7500aB.P.前后)、18000aB。P.前后的冷期等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重建;利用空间分析计算机软件,对典型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进行连续空间分析,进而由分区特征演化曲线与典型时段地质环境空间分布模型耦合。这一分析对认识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今后的环境变化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区域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根据数年来的调查观测研究和工作实践,提出了滑坡泥石流灾害的预警分类体系,包括按物理参量划分的空间、时间与强度预警和按诱发因素参量划分的气象、地震与人类活动预警以及多参数、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综合预警。初步创建了区域性滑坡泥石流灾害暴发的两种预警理论方法,一种是基于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图的预警方法;另一种是基于GIS的地质环境空间分析预警理论方法,通过计算预警区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来实现。阐述了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的技术和行政工作程序,指出建立临界过程降雨量判据与地质环境空间分析相耦合的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理论方法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城乡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协同探测、评价、规划是节约集约利用空间与自然资源,增强城市韧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面临着“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地上与地下空间协调集约利用等新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球系统科学和地球关键带理论,汲取系统论、协同论、信息论等理论,提出了城乡融合、地上与地下空间协同探测、综合评价、统筹规划的新时期城市地质理论,以及城市强干扰环境下地下空间精细化探测和建模关键技术、基于地下水位控制的地上与地下空间风险防控技术、“取热不取水”的地下空间地热能绿色开发新技术,并在多个城市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方强  华建伟  刘金平 《江苏地质》2011,35(2):204-209
空间整合是优化露采矿山布局的重要手段,科学制定空间整合方案至关重要。以徐州为例,在分析了影响露采矿山空间整合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拟定了空间整合的若干备选方案;以多目标决策理论为支撑,运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等方法,定性结合定量对各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方案。研究对徐州市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具有指导作用,在矿业布局优化研究方面也存在较大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高层大气研究的空间探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高层大气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全球变化和日地关系十分重要,也为有关航天与临近空间飞行的环境保障提供基础。中高层大气研究的目的是要深入了解其中发生的主要过程及其耦合,并发展各种模式。在现代中高层大气研究中,地基、高空飞机、高空气球、火箭和空间观测提供了动力、热力和化学成分结构与变化的资料,其中空间观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对用于中高层大气研究的卫星任务和传感器载荷进行综述,同时列举一些中高层大气空间观测的科学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环境条件是制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最基本因素,只有正确认识地下空间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才能避免地下空间利用中产生的各种不利后果。基于对宁波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认识,分别从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等三个方面,研究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孔隙潜水位埋深、含水层厚度、岩土层透水性能和基坑突涌可能性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制约因素有软土厚度、人工填土厚度、土质均匀性和地层组合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为地面沉降和浅层天然气影响等。通过本次研究,为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奠定了基础,为宁波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长安区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样,加之人类经济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影响,秦岭北坡及黄土台塬边缘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区)之一。本文以长安区为研究区域,在对长安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充分收集的基础上,结合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点的实际调查资料,详细分析了长安区的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网络覆盖法,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形分维计算。求得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分维值为0.876 6,反应出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性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维理论能合理评价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对类似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质环境评价中,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的某些单一模型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在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结合地质环境评价特点,提出将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集成用于地质环境评价,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数据挖掘的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地质环境评价过程.实践表明,GIS与SDM结合是地质环境评价工作的有效解决方案,集成GIS与SDM,共享同一用户界面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是地质环境评价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地质分析理论在国土空间规划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进一步优化关中盆地国土空间格局,从抓住关键因素、科学定量评价、阈值标准有据、结果可信适用的思路出发,该研究提出了基于木桶理论、风险理论和边际理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简称“双评价”)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关中盆地的双评价实践工作中。基于木桶理论,识别关中盆地活动断裂、地质灾害、富硒土地、引汉济渭水资源等4项关键因素;基于边际理论,开展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基于风险理论,开展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国土空间适宜性和地质安全评价;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开展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现状或规划结果做叠加分析,调整和优化区域发展“三区三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木桶-风理-边际理论的双评价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信:关中盆地87%的土地属于适宜农业生产和城镇化建设;尤其是引汉济渭工程使关中盆地成为承接东部人口和GDP发展的最佳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中要珍惜集中连片分布的富硒土地,作为永久农田予以保护;禁止在活动断裂分布范围和地质灾害高危险区进行工程建设,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为抓手,从源头防控地震与地质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随着科技园区办公建筑的飞速发展,对于办公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成为了新的课题。设计时强调提供多层次、不同性质、舒适的休憩娱乐交流空间环境,促使办公人员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文章以煤科院办公大楼景观设计为例,从空间的交融性、环境的舒适性进行研究,探讨新世纪办公环境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六环以内的核心城区为例,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敏感因素对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的影响, 从而构建地下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最后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以适宜性好和较好为主, 占比60.11%, 地质环境条件较好, 总体比较适宜地下空间开发, 活动断裂、水源地分布和古河道分布3个敏感因素是制约研究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8.
划与“全环境”监测预警的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与安全利用战略构想,构建了城市地下系统平衡和扰动再平衡、地下全空间资源评价、地下空间区划与协同规划三大理论体系和城市地下空间精细探测-资源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区划-协同规划、地下空间勘察-施工建造、地下空间监测-预警四大技术体系,为推动我国建立城市立体开发新模式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雪  李潇  刘钊 《城市地质》2018,(2):104-108
新一代GIS领域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规范性的空间数据库建设,它可以提供有效的途径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信息的共享和服务。本文基于空间数据库建设方法,以北京市综合水文地质图为例,介绍了从数据库要素分类及划分、数据库字典、元数据,以及从理论研究到实际成果展示的建设过程。北京市城市地质系列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城市建设规划、经济建设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必将产生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空间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GIS中的空间关系主要描述空间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为GIS的分析提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支持。空间关系主要包括距离关系、方向关系、拓扑关系及空间关系相似性等。从空间关系的内涵来讲,空间关系模型应该能够反映目标尺度、人类认知、目标层次、现象的不确定以及随时间变化等特性对空间关系的影响;从数学角度来看,空间关系模型必须是可形式化和可推理的,以方便操作和实现;空间关系从人们认知的角度对空间现象和目标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因而在空间数据查询、检索、空间数据挖掘、空间场景相似性评价以及图像理解等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GIS模型主要针对二维平面的简单对象、确定的现象进行建模,因而大多数空间关系模型只描述和推理二维平面对象和确定现象的空间关系,三维空间关系、不确定空间关系、复杂目标间的多层次空间关系推理、遥感图像空间关系的抽取、描述与推理将是未来空间关系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