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地层中类化石的分布规律 ,福建沙县船山组地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 5个化石带 :5 ) Eoparafusulinapararegularis带 ,4 ) 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ica带 ,3) Zellia chengkungensis带 ,2 ) Pseudoschwagerina miha-ranaensis带和 1) Triticites shikhanensis compactus带。通过与邻区及我国华南部分地区的对比 ,认为本区含第 2至第 5个类化石带的船山组上部地层的地质时代应为早二叠世早期 ,石炭系 -二叠系界线位于 Pseudoschwagerinamiharanaensis带之底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是研究中亚造山带时空演化的重要地区,也是天山造山带与兴蒙造山带对接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工作条件的制约,该地区研究程度相对薄弱,晚古生代地层格架混乱且矛盾。根据近年来在该地区完成的1∶5万区调成果,通过晚古生代地层的区域分布、物质组成、时代归属等方面的系统梳理,并结合构造-岩浆配置和造山带结构的认识,重新建立了内蒙古北山地区黑鹰山地层分区晚古生代地层格架。重新划分和厘定出志留纪—泥盆纪雀儿山群红尖山组、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和圆锥山组,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及二叠纪双堡塘组、金塔组,明确了雀儿山群为雀儿山陆缘弧环境形成的火山-沉积组合,包括晚志留世—中泥盆世红尖山组岛弧火山岩和碎石山组-清河沟组弧内盆地碎屑岩组合,以及晚泥盆世圆锥山组岛弧火山岩组合;石炭纪绿条山组、白山组形成于沟-弧-盆体系中,以红石山-百合山结合带为界南北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绿条山组北区为低成熟度的弧间盆地北缘滨浅海碎屑岩沉积,南区为成熟度较高的弧间盆地南缘滨浅海-半深海碎屑岩沉积;白山组北区为晚石炭世继承岛弧火山组合,南区为石炭纪陆缘弧火山组合。双堡塘组和金塔组为后碰撞-碰撞后的裂谷盆地沉积,具有下部碎屑岩、上部火山岩的二元结构,化石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早—中二叠世。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黔南、桂西北上石炭统Pseudoschwagerina带与下二叠统Misellina claudiae带间连续沉积的百米至千米厚的地层划分为花贡碎屑岩相,平川灰岩-泥灰岩相及常么纯灰岩相。各相区的地层划分,化石带及对比如表1,2,3。该套地层包括下部Pamirina-Staffella和上部由Robustoschwagerina,Nagatoella,Nankinella等组成的两个具不同性质的生物群,它们的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末和早二叠世初,为石炭系与二叠系分界的标志。由于两个生物群均含菊石Propopanoceras,从而表明该菊石是跨系的,它比苏联乌拉尔地区萨克马尔组(狭)的Propopanoceras的出现时期要早。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南地区 10条石炭系—二叠系剖面上的类分布建立了该地区早—中二叠世类复合标准序列( CSS) ,总结了类 6 8属 6 32种在该地区的分布延限。根据类物种在复合标准序列上的分布规律 ,阐述了这一时期类动物群物种分异度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西南地区类物种分异度在早—中二叠世变化显著 ,共经历过三次快速增长时期 ,分别与假希瓦格亚科、米斯亚科及新希瓦格科的辐射演化有关 ;而物种分异度的两次大幅度下降则分别反映了早二叠世的动物群更替事件及中二叠世集群灭绝事件对本地区类动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晚二叠世乌丽群类生物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二叠系乌丽群中的晚二叠世类化石 ,可分为两个组合 ,产于乌丽群下部那益雄组的Palaeofusulina parafusiformis- N anlingella simplex组合 ,产于乌丽群上部拉卜查日组的 Gallowayinella meitienen-sis- Palaeofusulina sinensis组合 ,这两个类化石组合属种分异度低 ,丰度高。该生物群属于特提斯动物群 ,在羌塘盆地及华南地区具有广泛的区域对比性。各拉丹冬及其邻近地区的二叠纪类生物群均为暖温型 ,属华夏特提斯区的分子  相似文献   

6.
新疆二叠纪古地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韩玉玲 《新疆地质》2000,18(4):330-334
根据国际地科联(1989)地质年代表,二叠纪为290~245 Ma,划分方案采用传统的二分法。海相下二叠统的确定主要依据沉积相特征及腕足类及珊瑚等海相化石。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划在Pseudoschwagerina带的底界,原划为上石炭统康克林组及其相应的地层归入下二叠统底部。陆相上、下二叠统的确定是从开始出现盾籽类植物作为上统的底界1。1 早二叠世古地理1.1 北天山-准噶尔区 早二叠世大部分地区为陆相沉积区,呈独立的沉积盆地或处于被剥蚀状态。火山活动极为发育,具多旋回喷溢特征。海相沉积仅局限于北天山前,主体位于博格达至甘新边…  相似文献   

7.
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鉴定了山东济宁煤田(东区)晚古生代孢粉组合中的孢粉化石70属189种.据孢粉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的变化规律自上而下建立了5个孢粉组合:Ⅴ. Cyclogranisporites pressus-Lycospora pellucida组合, Ⅳ. Granulatisporites piroformis组合,Ⅲ. 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Ⅱ. Thymospora pseudothiessenii-T. thiessenii组合,Ⅰ. Densosporites annulatus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对比,确定本区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应为:晚石炭世晚期(组合Ⅰ),早二叠世早期(组合Ⅱ),早二叠世中期(组合Ⅲ),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Ⅳ)和晚二叠世早期(组合Ⅴ),本区石炭系-二叠系界线应置于太原组第11层灰岩之底.  相似文献   

8.
新疆金窝子金矿床形成时代研究及成因机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窝子金矿是新疆东天山—北山金矿集中区东段的一个重要金矿床。对其形成时代及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不同认识。由于成矿时代直接关系到对其成矿机制的理解,为此,笔者对金窝子金矿的形成时代及剪切带活动时代进行了精细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金窝子金矿形成于早三叠世,为印支早期的产物,与东天山东部地区的区域韧性剪切带的活动时代有很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甜水井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中,对内蒙古北山地区神螺滩一带原划绿条山组进行剖面测制,发现其为一套成分成熟度较低的滨浅海相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碎屑岩组合,区域上可与双堡塘组对比。在该套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双壳类、腹足类、腕足类等化石,并建立了3个生物组合带。下部为Parallelodon olseni-Nucundata cf. cuiluanernsis—Schizodus subquadratus组合带,时代为中二叠世,上部有Isognomen sinensis-Euchondria sinensis-Wilkingia cf. komiensis和Wilkingia elegans-Schizodus pinguis-Aviculopecten cf. beipeiensis组合带,时代为晚二叠世。  相似文献   

10.
卢进才  史冀忠  牛亚卓  宋博  张宇轩  余龙 《岩石学报》2018,34(10):3101-3115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背景的认识。本文通过石炭纪-二叠纪区域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研究,分别建立了北山和银额2个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为统一构造环境沉积的地质体。通过沉积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并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早石炭世晚期北山地区南部接受沉积,之后逐渐伸展,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盆地沉积范围最大,盆地演化达到鼎盛。早二叠世晚期盆地开始萎缩,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研究区,仅银额东北部接受了海相沉积。总之,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指示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统一的陆内(板内)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1.
北山地区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和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晚古生代地层及其接触关系对探讨以上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该区地层学研究薄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本文获得的北山红石山地区上古生界“下石炭统绿条山组、白山组”和“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314.9±3.3Ma和299.4±5.9Ma,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相当于北山地区干泉组层位.原“白山组”与“双堡塘组”之间的平行不整合不成立,表明石炭纪-二叠纪为同期裂谷盆地.原“绿条山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实为干泉组与中泥盆统的角度不整合,代表了古亚洲洋的闭合与增生造山时间发生在中泥盆世与早石炭世之间.  相似文献   

12.
北天山上石炭统奇尔古斯套组中发现早二叠世珊瑚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新近于北天山艾维尔沟北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岩系所夹灰岩中,采到了结节脊板杯珊瑚Cy-athocariniatuberculataSoshkina,其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表明该区奇尔古斯套组的一部分应属下二叠统。另外,于头屯河原划为上石炭统的奇尔古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系所含灰岩砾石中,采到伊万诺夫格鲁特珊瑚GrootiaivanoviDubrolyubova,时代属于晚石炭世,与达拉阶(即莫斯科阶)相当,故地层时代应晚于晚石炭世达拉期,根据区域对比推测该地层的一部分也应属于下二叠统。艾维尔沟一带早二叠世珊瑚化石的发现,表明北天山石炭纪强烈的拉张事件可以持续到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3.
南秦岭淅川地区上石炭统周营组有多门类化石共生 ,类为晚石炭世的标准分子 ,菊石、腕足、珊瑚、双壳、腹足类多具泥盆纪生物群特征。岩石组合、岩性特征、层序特征、沉积环境演变及构造古地理、生态的综合研究表明 ,周营组为晚石炭世沉积地层 ,其内的晚石炭世、中晚泥盆世古生物组合是在有障壁的局限滞留盆地这一特殊的古地理和生态环境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是南秦岭淅川地区特有的组合 ,不具有搬运再沉积的物质条件 ,不是搬运再沉积的结果。每一次海侵 ,海水的加深和有机质的富集 ,是周营组生物群得以发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海水的退出、咸化和相对闭塞环境下食物的缺乏 ,是生物群绝灭 ,并很好保存埋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古亚洲洋的南缘跨越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对位于中国境内的古亚洲洋构造格局及其演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并归纳出存在的主要分歧.通过分析古亚洲洋构造域地层出露情况和古生物(放射虫、腕足类和古植物)地理分布,提出了2点认识:(1)早古生代,古亚洲洋西段在中国境内的主洋盆可能位于天山地区,东段的主洋盆可能位于艾力格庙-贺根山-林西-黑河一线;晚古生代,古亚洲洋西段的主洋盆位于南天山,东段的主洋盆位于索伦-温都尔庙-西拉木伦-延吉一线.(2)古亚洲洋西段洋盆关闭的时间大概是早石炭-中二叠世,东段洋盆关闭的时间是晚二叠世;其中,北山北部和南天山西南段的洋盆延续至晚二叠世,洋盆关闭的时间可能在二叠纪末或更晚.此外,针对古亚洲洋构造域上古生界地层出露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在未来古亚洲洋演化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北山黑石山地区下泥盆统大南湖组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英 《地层学杂志》2006,30(4):347-350
在1/25万《红宝石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在新疆北山黑石山地区发现早泥盆世火山—沉积地层,通过岩石地层、生物化石及地层年代研究,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大南湖组。该组的确定为恢复哈萨克斯坦板块南缘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甘蒙北山地区下石炭统绿条山组 时代修正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甘肃—内蒙古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其晚古生代洋盆最终闭合时间倍受关注且久有争议。早石炭世是该区洋陆转换的关键时期之一,下石炭统下部绿条山组与下伏的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被认为是该区构造隆升的主要证据之一。但由于研究程度限制,绿条山组的时代尚有争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构造演化的深入分析。北山北部甜水井北与碎石山剖面绿条山组火山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96.8±3.5Ma与311.1±3.2Ma,产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菊石Gastrioceras和Branneroceras,时代应修订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研究区下泥盆统—上石炭统沉积充填及生物群落特征表明该区可能在晚石炭世由大陆边缘浅海演化至裂谷盆地,上石炭统与下、中泥盆统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代表洋陆转化造成的长时间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17.
石炭-二叠纪地层在新疆北山南部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总体为浅变质强变形的一套岩石,经重新厘定从老到新岩石地层单位有:早石炭世红柳园组,晚石炭世石板山组、胜利泉组和干泉组;早二叠世红柳河组,中二叠世骆驼沟组。其沉积环境经历了滨浅海相→浅海相、半深海相→海陆交互相,为两个较为完整的沉积旋回,沉积物颜色为紫红色夹灰绿色,陆源碎屑为成熟度较低的石英和长石,显示了氧化条件、近源、快速堆积特征,反映为陆内裂谷盆地性质。  相似文献   

18.
牛亚卓  魏建设  史冀忠  陈高潮 《地质通报》2013,32(11):1720-1727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 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分别为308.6Ma±1.0Ma和299.1Ma±2.4Ma,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区内白山组时代的修订可以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山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会带,其晚古生代洋陆转化备受关注,但久有争议。该区晚古生代地层学研究不足,制约了对构造演化的深入讨论。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北山北部黑鹰山地区原定为下石炭统白山组火山岩的年龄分别为308.6Ma±1.0Ma和299.1Ma±2.4Ma,时代为晚石炭世。研究区内白山组时代的修订可以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