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分析川西北金矿集中区的地层在金成矿中的作用,指出金矿成矿物质是多源的,且以寒武系及其下伏地层为主要物源;构造-岩浆活动是地层中成矿物质活化、迁移的主要动力源,浅部赋矿地层的物理化学性质是金成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随着铀矿勘查与研究程度的深入,在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发现了皂火壕、纳岭沟、大营、东胜等一系列大型—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大量学者对这些铀矿床的成矿环境、成矿年龄、铀源和成矿流体来源及有机质在铀成矿中的作用、成矿模式等方面做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成矿流体来源方面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该区铀矿富集所需的还原剂主要来自下伏古生  相似文献   

3.
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是一个规模大、品位低、并具有细脉浸染和蚀变特征的金矿床。矿床赋存于上石炭含碳碎屑岩建造中,矿化受构造破碎带的严格控制。组成矿石的基本矿物为硫化物、石英和方解石。金不均匀地分布于硫化物内。成矿溶液主要来自加热的循环地下水。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10-210℃范围内。成矿物质来源较复杂,既有赋矿地层的提供,又有来自下伏的碳酸岩盐和中基性火山岩,同时也有深部物质的参与。该矿床地质背景、赋矿岩石、矿化形式、矿物组合、元素组合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均与邻国的穆龙套型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但也有其明显的特殊性-低温成矿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4.
黔西北威宁—水城铅锌矿带动力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质地球化学证据显示,黔西北铅锌矿带铅锌主要来自基底碎屑岩系,硫来自于赋矿地层,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构造动力压泌的地层水;初始成矿流体特征可能为中低混、较高盐度、较还原、弱酸至弱碱性,具有Ca^2 (Mg^2 )-Na^ -F^-(Cl^-)型,Pb,Zn,Ba在其中呈氟氯配合物形式搬运、地相互作用是Pb,Zn沉淀的重要因素;铅锌成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使原始沉积的黄铁矿层改造富化和改变矿源岩中Pb,Zn的赋存状态,第二阶段的构造动力热流泵作用使Pb,Zn叠加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南部两类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长江  蒋叙良 《地质学报》1991,65(3):263-274
本文对中国东南部萤石矿床,根据野外地质和锶、氢、氧同位素,REE地球化学等研究以及成矿年龄测定,建立了晚白垩世地热水环流汲取成矿模式,并划分为深循环淋滤汲取和浅循环淋滤汲取两种机制。中生代火山岩区的萤石成矿主要与前者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下伏基底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燕山期花岗岩区的萤石成矿则以后者为主,威矿物质主要来自赋矿岩石(花岗岩及沉积岩)。  相似文献   

6.
孙立岩  孙嘉更  周龙祥 《吉林地质》2020,39(2):67-70,75
吉林省萤石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石英-萤石型矿石及萤石型矿石。成因类型有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和火山热液型矿床。成矿时代均为燕山期,成矿溶液中的F可能来自围岩或下伏岩层。断裂构造、岩浆活动以及围岩条件是吉林省萤石矿床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矿床多分布于吉林复向斜内,该区具备较好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7.
豫西铝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豫西铝土矿矿床产于寒武系-奥陶系的长期风化侵蚀面之上的石炭系本溪组中,其常分布在早古生代隆起区边缘,构造环境相对稳定,沉积间断时间长,沉积相为滨海-泻湖-沼泽相,下伏地层为纯灰岩,古岩溶凹斗对成矿有利,砂状结构的铝土矿矿石质量最好。经多年的探采,豫西已从找露头矿进入找隐伏矿时期。成矿条件表明,豫西仍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陆建军  陈小明  翟建平 《矿床地质》1998,17(Z4):795-798
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流体可划分为4个成矿体系:盆地流体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地层水,形成以紫木凼、戈塘为代表的矿床;盆地流体-大气降水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由沉积地层中地层水和古大气降水组成,形成的矿床以高龙、金牙为代表;石油卤水成矿体系,成矿流体是来自沉积地层中的富含有机质的盆地流体,以大量有机质参与成矿为特征,形成的矿床以三都-丹寨金汞矿为代表;岩浆水,盆地流体成矿体系,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和盆地流体构成,形成以皖南、赣北地区为代表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金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选择山东矿业大省中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金矿床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矿产资源潜力和危机形势,通过区域成矿背景的研究,了解地层、构造、岩浆岩对成矿的“捐赠作用”,指出了地层含矿、构造控矿、岩浆致矿的作用,并紧紧地将地壳运动演化与矿产形成联系起来。分析了矿床成因,详细划分了矿床类型。总结了山东金矿床成矿规律,建立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0.
粗榆一小铜矿地区属磐石一双阳接触带金及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有良好的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较高的石英闪长岩体和晚石炭纪石嘴子组地层等。热液矿化剂来源于岩浆分异晚期汽水热液和地表水的混合,北西向断裂构造及北东、东西向次级构造控制了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和矿化作用的演化,长期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和脉岩的侵入使金铜等成矿元素活化富集,在有利的构造位置成矿。主要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  相似文献   

11.
苏友庆 《地质与资源》1998,7(2):130-133
锦屏金银矿位于锦屏小坑成矿带的北段,产于中元古界龙北溪组变质基底构造天窗东侧的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中。矿液具低18O特征,水/岩值较大,表明成矿介质水为大气降水,属被加热的大气降水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宁芜地区陆相火山-沉积黄铁矿矿床形成的有利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芜地区属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的中部 ,产有多处黄铁矿矿床 ,一些已达到大型矿床规模。它们形成的地质环境具有显著的火山热水沉积成矿特征。充足的物质来源、巨大的热源、热水系统演化的完整性、成矿盆地极好的封闭性和同沉积期构造发育等 ,为黄铁矿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林西—天山地区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地质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西—天山成矿带分布着一系列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矿床的形成受二叠纪火山含矿建造控制。在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分别形成了海相火山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和斑岩型硫化物矿床。在对成矿带内的容矿岩石、矿床成因类型、硫同位素特征与控矿因素、成矿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5个找矿远景区,其中驼峰山-昭胡都格、大井-呀马吐、团结、海苏坝-细毛羊场4个远景区,有可观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尤黑木矿区钢铁多金属矿床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的研究,认为矿床中A矿带磁铁矿石来源于火山活动,形成于火山堆(沉)积作用过程中;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带(B、C.D矿带)中,多金属矿石来源于海水(占20%)和岩浆水(占30%),而重晶石岩和磁铁石英岩的形成则基本上是海水的贡献。在整个康定岩群内可以应用长英质火山岩稀土元素分布型式平缓和明显负Eu异常的特点来优选勘查靶区。  相似文献   

15.
海城滑石矿田成矿地球化学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域滑石矿矿石质量高,可满足各种工业用途的要求。微量元素含量、包裹体测量、同位素等资料表明矿田成矿物质镁、硅主要来自近矿围岩,成矿热液来自区域变质作用。据稀土元素分馏特征,滑石的成矿时代大约为早元古代末。在区域热动力变质作用过程中,受强应力作用,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高盐度热液使围岩中的菱镁矿被交代而生成滑石,而白云石很少参与滑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勉县-略阳与大巴山区分火山岩与沉积岩两大成矿区,可划分4种主要的重晶石类型含磷(铀)型重晶石(东风沟式)、多金属矿型重晶石(东沟坝式)、沉积型重晶石(水平式)和沉积型伴生重晶石的毒重石(冉家坝式)矿床。重晶石成矿条件(钡源、构造条件与沉积环境)及成因机理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热水成矿作用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本文从热水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与矿床地质等方面对热水成矿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热水成矿流体以同生盆地水、表生水包括大洋水为主,在深循环过程中与高温地质体发生作用而获得热量和成矿元素,最后演化为成矿流体;矿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热水喷流孔附近的物理化学梯度带;对于发生在沉积岩中同生盆地水成因的热水成矿作用具有类似油气藏的生成储集模式,在开放型构造中形成渗透浸染状矿化;在封闭构造中,含矿流体首先集中在构造圈闭中,在构造活动期水爆成矿。热水沉积建造及沉积相带划分是热水成矿作用研究的重要方面,横向上一般划分为硅质岩沉积带、碳酸盐沉积带、硫酸盐沉积带,同时伴随着矿化分带;纵向上分为脉状充填带与喷流沉积带。  相似文献   

18.
乌拉山岩金矿田锆石的成因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萍 《铀矿地质》1996,12(4):220-223
乌拉山含金矿脉赋存于上太古界乌拉山群高级变质岩区,并受控于乌拉山断裂构造带。区内出露花岗岩体以及大量不同成因的长英质脉体。根据含金矿脉副矿物锆石的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Hf,U,Y,Th,P)配分特征,推测锆石的形成以及所反映出的成矿流体具有酸性岩浆来源和基性岩浆来源的双重性成因信息。  相似文献   

19.
长坑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含矿复成因角砾岩带特征,金矿物,微量元素,稀土,硫、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确定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石炭统碳酸盐岩,滑脱断裂叠加不整合面为控矿构造,矿体主要赋存在复成因角砾岩带中,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矿床成因属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乌拉山金矿带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原岩的含金建造,岩石含金性讨论,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包裹体特征及硫、氢、氧、碳、铅同位素的研究,对乌拉山金矿带成矿物质来源作了探讨。认为上有太古界乌拉山群是金矿形成初始矿源层,铅、硫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及下层富含金的某些强烈活动带,而成矿流体主要为渗流加热大气降水,部分来自变质—岩浆水的混合水。原岩属幔源分熔的基性—中基性火山沉积建造,幔源物质经后期大陆增生,沉积壳叠加改造,由幔源变成壳源物质,后期地质事件产生能源,使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转移,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