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基于3G网的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应急指挥车是气象部门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方案所设计的3G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种通信网络的互连互通,还能实现与远程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语音和视频通信,具有易于部署、应用灵活、性价比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应急指挥车是气象部门应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方案所设计的3G气象应急指挥车通信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多种通信网络的互连互通,还能实现与远程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语音和视频通信,具有易于部署、应用灵活、性价比高的特点,能有效提高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龚科 《贵州气象》2011,35(1):61-62
该文从山体滑坡贵州气象应急服务实际出发,初步探讨了应急服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总结此次应急服务中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气象应急服务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重点、措施和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气象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省级预警气象信息发布平台网络系统是充分利用省级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一套面向省级-地市级-区县级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的网络系统.包括以电子政务外网为主干通信网络,连接省、市、县三级发布管理平台和预警信息发布单位;以气象业务网为系统备份网络,对省、市、县三级发布管理平台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备份,保证三级发布管理平台之间通信的可靠性,旨在将此设计提升为一种通用模型,提供业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利敏 《四川气象》2006,26(3):26-27,36
本文根据近几年重庆市处置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的经验,探讨了应对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应对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应建立综合性的危险气体泄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常设机构、明确危险气体泄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危险气体泄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专家咨询机制、建立有效的危险气体泄漏灾害信息系统、重视危险气体泄漏灾害应急管理中媒体的传播作用、建立健全危险气体污染气象应急预警服务系统、加强应对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等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近几年重庆市处置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的经验,探讨了应对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时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提出了应对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应建立综合性的危险气体泄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常设机构、明确危险气体泄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职责权限关系、建立危险气体泄漏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专家咨询机制、建立有效的危险气体泄漏灾害信息系统、重视危险气体泄漏灾害应急管理中媒体的传播作用、建立健全危险气体污染气象应急预警服务系统、加强应对危险气体泄漏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等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基于卫星通讯的应急指挥车系统的特点是不受地点的约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实现与外界的通讯,这正是现场气象应急服务工作所迫切需要的.介绍了气象应急指挥车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气象应急服务中的应急流程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地市级气象应急监测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贾斌  衣霞  杨士恩 《气象科技》2008,36(4):510-513
以聊城市气象应急监测车建设过程为例,详细分析了作为地市级气象应急监测车在监测设备选配、通信组网及视频无线传输系统、预报服务平台组建3个方面的实现过程,同时介绍了气象应急监测系统在突发气象灾害灾情迅速捕获和空中水资源开发效益评估中的应用,为全国地市级气象局建设气象应急监测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应急需求,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数值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模型:①以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 60为核心的快速污染扩散数值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精细准确、可预测性的优点,应急人员在接到命令后15 min内可完成事发后1 h的气体扩散应急产品的制作;②以街区模式和高斯模式为核心的快速应急气象服务软件,它具有操作简洁、安装方便、产品输出快速直观的优点,能够在2~3 min内完成事发地点应急产品制作。通过一年的日常城市应急演习及奥运会、残奥会的应用证明,该服务系统较好的满足了应急指挥时效性、服务性的需求,为北京城市应急指挥人员现场处置提供即时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移动多普勒气象雷达车的数据传输,实现应急通讯的会商以及重大天气过程的直播和保障,利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图像传输、多媒体制作等多种技术集成设计了DVB/IP气象应急卫星通信系统.该系统从数据收集和通信层面上立足于气象防灾减灾的需求,为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和决策指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将对上海市气象局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何晨 《内蒙古气象》2011,(6):99-103,120
文章从气象灾害入手,以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为核心,着重探讨了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结合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提出了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应急管理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突发气象灾害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是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响应能力的需要。设计满足应急气象环境监测服务需求的移动式自动气象站,采集地面实时气象要素,可以为突发气象灾害以及其它环境灾害提供气象决策服务。该文介绍国外移动综合探测系统的发展概况和国内移动应急气象观测的现状,并提出满足应急气象环境观测服务需要的自动气象站技术性能要求和设计原则。移动式自动气象站在应急气象环境监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气象、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气象预警信息的远程广播发布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MCU控制和GSM通信技术的便携式气象预警信息语音播报装置。该装置使用MSP430F149作为主控芯片,通过AT指令、命令帧和端口操控的形式,完成对GSM通信模块、语音转换模块和12864中文液晶显示模块的控制,实现了气象预警信息远程发布、语音播报和中文实时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重大活动、突发气象灾害以及汛期会商服务等特定时空气象保障过程中,采用各单位逐一汇报及展示专业产品或系统等传统方式,形成的产品及系统深度专业,但无法互动且运行协同不足,影响实时保障服务效益。气象综合指挥平台充分利用现有气象业务数字化成果,面向气象保障服务的时空及可视化需求,采用混合存储、接口服务以及图层组件发布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功能集约建设以及图层渲染等组件松耦合发布,首次在气象保障服务中接入空间天气、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高分辨率数据、秒级观测以及百米融合实况等数据及产品,实现气象产品全在线服务与中国气象局电视会商、云会商系统音视频信号的同步实时调度,为实时气象保障调度指挥提供服务支撑。该平台集成113种气象产品,发布1106个图层服务,成功完成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国家重大气象保障工作,未来可为各类气象保障系统开发及专题气象保障服务提供支撑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颖  岳贤平  崔维军 《气象科技》2011,39(2):242-246
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增强应对气象灾害管理能力和提高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基于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特征和结构的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了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能力、政府组织能力、支撑保障能力3个1级指标和15个2级指标组成的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提高气象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玉涛  史潇  陈景丽 《气象科技》2021,49(2):297-302
气象观测数据通常情况下通过内网有线宽带进行上传,但因设备故障、人为、自然等因素造成有线线路不通时,需要一种应急通信替代内网通信。此外,由于气象观测台站缺少断网、断电、软件卡死等故障告警机制,造成故障处理周期长,影响观测数据传输质量。本文针对气象观测台站存在的风险设计开发了基于5G的气象数据备份传输及监控报警系统,具备网络通信监测、数据自动传输、软件状态监控、各种信息提示、故障报警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气象观测台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业务人员故障解除过程耗时,从而提高气象信息传输质量,适应地面测报业务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张会  顾东彦  赵曼 《内蒙古气象》2012,(6):44-45,52
在气象与水利部门之间建立物理通讯网络,用SQLSERVER建立雨情信息共享库,双方把各自的实时雨情数据分别入库,并通过研发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显示软件综合显示给用户。这既加大了全市雨量的峪测密度,义为防汛抗旱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第一手雨情信息,大大提高了领导的决策指挥和灾害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诱发地质灾害的气象因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山西省地质环境中心提供的1956-2004年间32个区划县由气象因素诱发的354例地质灾害和山西省气候中心提供的与354例突发性地质灾害相对应的当天、前14天逐日24 h的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降水累积量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关系,结果表明:气象因素诱发的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川,集中发生在6-9月。日降水量〉5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65.5%;连续15天累积雨量〉100 mm时,发生滑坡的概率为81.3%。此外,分析地质灾害与影响天气系统关系发现:副高西进北抬往往导致单发性地质灾害,东退南压则往往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生在副高外围5840和5880 gpm线之间的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