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城市地质调查中的岩溶地质调查及评价方法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尚缺技术规范与工作指南.笔者基于杭州城市的岩溶地质特征和杭州经济社会对岩溶地质调查的需求,以基本查明城区岩溶地质特征、岩溶塌陷重点区的稳定性评价为目标,采用充分利用前人资料、补充调查、重点解剖的工作思路,地质、物探及钻探、模糊层次分析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较大地提高了本区岩溶地质特征、岩溶塌陷预测的研究程度.并在开展调查及评价实践的同时,对工作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武鑫  黄敬军  缪世贤 《中国岩溶》2017,36(6):836-841
为定量评价城市岩溶塌陷灾害,在详细分析徐州市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选取了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条件、水动力条件等8个致灾因子,运用层析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得到徐州市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区图。研究结果表明:徐州市岩溶塌陷易发程度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不易发共4个等级。高易发区主要位于市区溶剂厂-新生街一带及张集水源地邓楼水厂-梁堂水厂一带。区内岩溶水水位长期在基岩面附近波动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岩溶塌陷高易发区内应加强对岩溶地下水的开采控制,建立岩溶塌陷监测预警系统,预防岩溶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主要综述了勘察技术在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岩溶塌陷等城市灾害地质勘察研究及治理方面的应用 ,以促进勘察技术在城市灾害地质研究领域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孙悦  冯启言  许公瞻 《地下水》2008,30(4):54-56
枣庄市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多年的超采造成了十里泉及丁庄主要岩溶水源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并诱发了地下水污染、岩溶地面塌陷等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根据枣庄市岩溶地下水21年的监测资料,揭示了枣庄市岩溶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岩溶地下水水位呈现季节性和多年变化特征,其中,岩溶地下水水位季节性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多年水位变化受降水和开采量的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吴晟堂  蒋小珍  马骁  汤振 《中国岩溶》2022,41(5):825-837
在大量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及城市更新工程的背景之下,我国城市岩溶地质灾害日趋严重。文章以深圳市3个岩溶地面塌陷事件为例,开展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区的划定研究。首先运用高频岩溶地下水气压力监测技术对工程影响实际范围进行监测分析,然后结合工程施工参数、岩溶塌陷主要影响因素与水文地质试验参数,采用定性分析和量化计算的综合研究方法,推导出岩溶地下工程地质环境影响范围理论计算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岩溶地下工程影响范围主要与渗透系数、工程深度成正比,与土层厚度成反比,推导的半定量理论公式适用于岩溶承压水条件下,可快速为缺乏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岩溶地区地下工程安全建设及城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铜陵地区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及防治方向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铜陵地区一些岩溶充水矿山及岩溶水源地不断出现岩榕塌陷,其规模较大,成灾严重。本文叙述了该区岩溶塌陷的地质背景及其特征,对岩溶塌陷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动力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针对岩溶塌陷的危害,初步提出了防治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焦玉国 《山东地质》2014,(12):59-62
通过对泰安市城区地质环境条件的深入分析,系统阐述了泰安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地质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一方面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受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水质及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等地质环境因素的制约,而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又反过来影响和改变着城区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并有可能提高城区岩溶塌陷发生的机率,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同时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贵州主要城市的岩溶塌陷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贵州是我国岩溶地貌最发育的省份之一,全省主要城市贵阳、遵义、安顺和六盘水等四个城市都分布在岩溶区。随着城市发展加快,城市岩溶塌陷灾害也日趋突出。本文以贵州四个主要城市为例,阐述岩溶塌陷灾害的概况及危害,分析了岩溶塌陷的发育分布特征,探讨了岩溶塌陷的成因机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面塌陷是岩溶发育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岩溶塌陷对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文章以贵港市北环新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为例,采用地质分析与颗粒流离散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岩溶塌陷成因与致灾规律.结果表明:本次塌陷是由多类因素共同导致,主要包括地质环境、地下水位波动与管道渗漏及工程建设活动等;白云岩、...  相似文献   

10.
岩溶塌陷是西江沿岸(肇庆段)平原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论述研究区内岩溶塌陷的规模及危害,在分析岩溶塌陷时空分布规律、成因的基础上,针对岩溶塌陷特征提出合理规划工程建设及抽水排水、尽量避开易发岩溶塌陷地区等防治措施,为地区地下工程开发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