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潮汐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天文资料表明, 2000年6月到8月日本Izu半岛最活跃的火山地震活动正好处于天文大潮时期和日长变化最小值时期. 在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东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分别升降40cm, 水均衡作用使洋壳反向升降13cm. 由此形成的东西太平洋地壳跷跷板运动加强了强潮汐对地震火山活动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据 2 0 0 1年 8月 2 3日《长春晚报》报道 ,最近上海天文台预测 ,厄尔尼诺事件将在今年年末发生 .笔者在1999年就曾预报 2 0 0 0~ 2 0 0 1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并在 2 0 0 1年进一步预测其发生时间在 2 0 0 1年末[1~ 3 ] .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大致成一线 ,月球处于近地点 ,地球处于春分、秋分或近日点 ,地球扁率发生最大变化 ,是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行星冲日 ,亦称为特殊天象组合期 ,地球自转异常减慢[2~ 8] ,会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起强化作用 .关于潮汐对地球气候影响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地壳、地幔排液排…  相似文献   

3.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用潮汐产生的地球流体与固体的差异旋转,可以解释1500-1800a周期的气候变化.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将太平洋深层冷水翻上表面(或使太平洋西部暖水流向东部,北部暖水流向南部),使海洋上方空气变冷(或变暖),产生拉尼娜冷事件(或厄尔尼诺热事件).天文资料表明,强潮汐与厄尔尼诺事件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火山活动亦受强潮汐的控制.火山喷发使海洋底层暖水上升到海洋表面,火山灰遮蔽阳光使气候变冷,它们是控制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重要外强迫因子.当火山灰在低纬度地区上升到平流层,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至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飘浮1-3a,最后降落在两极地区,减弱被遮蔽区的太阳辐射,与该区发生日食的效果相同,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延迟因子.  相似文献   

4.
粤闽两省地下流体月异常频次叠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粤闽交界地区、粤闽两省1988年1月到2000年12月以及粤西地区1987年1月到2000年12月地下流体月异常频次叠加值。结果表明,以正常时段占总时长80~90%作为设定异常阈值的依据,除1997年5月福建永安ML5.6级地震外,粤闽两省及其沿海发生中强地震前地下流体月频次叠加值均出现异常。粤闽两省计算结果显示了4个比较明显的高值异常时段,其中3个异常时段后,紧跟着是粤闽两省ML≥5.0中强地震的活跃时段,且叠加值的“正常时段”、“异常时段”与地震平静期、活跃期对应较好,为未来的中强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的判断提供依据,但该方法会损失个别资料的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余震活动固体潮调制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金  蒋海昆 《中国地震》2011,27(4):363-375
基于Schuster检验对汶川地震余震受固体潮的调制触发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包括对引潮力、潮汐应力和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等触发地震情况的分时段分区段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北段2008年7月底至8月初的一组强余震受潮汐触发明显,引潮力、潮汐正应力及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经Schuster检验平滑后均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此外,汶川余震受半月潮的调制非常明显,北段余震多发生于上、下弦时段,南段地震多发生于上、下弦和望时段.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5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9次 ,未发生 ML≥ 3 .0地震。 2 0日 1 9时 2 3分发生在丰南的 ML 2 .8地震为 5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 5月地震活动强度与 4月基本持平 ,频度与 4月相当 ,仍低于 3月 ,能量释放较 4月也有所降低。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区 ,东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区和西区 ,地震频次与能量释放中、西部基本相当。2 0 0 1年 6月首都圈地区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5次 (见表 2 ) ,ML≥ 3 .0地震有 6次 ,2 8…  相似文献   

7.
灾害预报与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上半年,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日益加剧,全球性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6月20日发生在中国黑龙江省鸡西煤矿的瓦斯爆炸事件和6月22日发生在伊朗的强烈地震,时间恰逢月亮近地潮的6月19日和太阳潮半日形变最大值的夏至的6月21日附近,是地球形变和排气较强烈的时段.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月球与地球发震有关系的重要条件是“近地点兼朔、望”以及各大行星特定位置的配合,张元东称之为“特殊天象组合期”[1];郭增建等提出,月亮赤纬角或太阳黄赤交角最大时地球形变和排气最强烈[2~5].在此期间,中国各种大的突发性灾难,如空难、海难、火车事故、矿…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5月华北地区 ( 3 3 .0°~ 42 .0°N,1 1 1 .0°~1 2 5.0°E)共发生 ML≥ 3 .0地震 4次 (见表 1 ) ,1日 1 9时 0 3分丰镇和 7日 0 3时 2 7分襄汾 ML 3 .4地震是 5月最显著的事件。 5月地震频度又有下降。参考 1 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 ,5月仍处于偏低水平 ,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中等偏低状态 ,震中依然较为分散 ,分布面较宽。但总的来看华北地区活动水平低于上几个月。2 0 0 1年 6月华北地区共发生 ML≥ 3 .0地震 8次 (见表 2 ) ,2 8日 0 6时 48分阳高 ML 4.1地震是 6月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潮汐是否会触发地震这个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选用1970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期间南北地震带(20°N—40°N,97°E—105°E)M_L≥2.0地震目录资料,通过测量南北地震带地区地震事件与潮汐的相关性来研究潮汐是否能触发地震.选用完备性检测、G-C法、R/S分析方法对原始地震目录进行预处理,分别构成未去除余震和去除余震每日地震数量时间序列,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快速傅里叶方法,对比分析了潮汐与每日地震数量构成的时间序列频谱特征.结果表明,在本文研究区域,两种每日地震数量时间序列均与潮汐的月潮周期、半月潮周期存在相关性,并且去除余震后的每日地震时间序列的优势频率更加集中,表现的相关性更好.此外,Schuster’s测试结果也进一步证明,研究区域地震活动性与固体潮汐存在显著统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00 ~2012年中国大陆Ms≥7.0浅源地震为研究对象,计算日月潮汐在发震断层面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确定潮汐相位角.通过Schuster检验,定量分析了中国大陆强震与日月潮汐库仑破裂应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具有震源机制解的57次强震中,71.9%的强震发生在潮汐加载相位区间,Schuster检验p值为3.83%,显示中国大陆7级强震与潮汐库仑破裂应力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活跃期p值为4.56%,75.5%的地震发生在潮汐加载相位区间;而在平静期发生在加载相位区间的地震比例为50%.表明活跃期内的强震受潮汐库仑破裂应力的加载触发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对1997年3月9日的漠河日全食以及几乎遍布整个中国境内的日偏食地磁效应作了详尽地分析,得到了分布广泛的日食地磁效应.其特征表现为,日食期间H分量呈下降变化,其变化幅度沿纬度呈对称分布,中心约位于33N处.这是国内日食地磁效应研究近年来所获得的最新的覆盖范围最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Study and observation of solar eclipse geomagnetic effects in China begun in 1936, and since then the total eclipse and total-annular eclipse occurred in Chongan of Fujian Province in 1941j, 1958, 1968, 1980, 1987, 1997 in succession. For these events, modern geomagnetic observations have been made with sufficient preparation. Plentiful solar eclipse data of geomagnetic field vari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ZHANG, et al, 1983, LIU, et al, 1986, YANG, DU, …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历书时系统下计算了发生在公元 136 1年 5月 5日的日全食的参数 ,分析了中国古代两地 ,即浙江的松江和天台对这次日全食观测到近中心日食食相的详细记载 ,并依计算结果和对记载的分析 ,采用移动中心食带的方法确定Δλ ,得到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高精度ΔT值为 4 80s± 6 0s .  相似文献   

14.
由日本古代中心日食记载得到的地球自转速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心日食的观测记载在地球自转变化研究中的意义.给出了由日本的6例古代中心日食记载得到的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相应的日长变化的均值约为1.6ms/cy(cy为世纪,下同)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古代中心日食的观测记载在地球自转变化研究中的意义.给出了由日本的6例古代中心日食记载得到的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相应的日长变化的均值约为1.6ms/cy(cy为世纪,下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古代月食观测的时刻记录,并运用公元3世纪初至13世纪末近50次月食的近百个不同食相的观测时刻的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速率的长期变化,得到了表示这一变化的△T值及日长变化值。  相似文献   

17.
《汲冢纪年》有“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的记载。今日学者大多认为是日食。果真如此,对研究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会有重要作用。本文考查了在懿王可能所处的966~895BC,72年中,有可能引起“天再旦”的日食,并从纪时日食的角度对地球自转不均匀引起的世界时改正数ΔT数值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次日食电离层效应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20°E经度链附近台站电离层垂测资料和一个二维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探讨1995年10月24日日食电离层效应.在日食条件下只考虑日食区计算太阳EUV辐射减少.模式结果显示:(1)日食期间较低高度电离层光食效应显著,电子浓度跟随食分迅速变化,在食甚后浓度减少达到最大。较高高度电离层对日食响应延迟.(2)低纬地区日食日f0.F2比控制日低,而hmF2比控制日高.在低纬度地区日食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3)赤道附近hmF2食甚后有一突变,出现日食F1.5层。(4)食甚后海口纬度附近F层受日食影响持久,而f0F2在赤道附近出现第2次下降.最后对低纬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古代日食观测记载研究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方法和已有的结果为基础,研究了日本的古书中记载的可能与古代一次日全食有关的“天门”传说,及朝鲜的古书中与此有关的记载。本文的结果支持一些学者认为这个传说是由发生于公元158年7月13日的日全食引起的观点,并在历书时ET系统下计算分析了该日食的参数,由此得到表示地球自转变化的△T值约为2.22小时。  相似文献   

20.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3月9日漠河日全食期间分别在漠河地磁台,北京怀柔地磁脉动站和三亚地磁台开展了地磁脉动的观测。本文重点分析了3月9日07:00LT至11:00LT日全食前后漠河地区地磁脉动的观测资料,研究了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主要特征,并对日全食期间地磁脉动的激发机制做了较深入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