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震蕴育过程中地壳形变场图象动力学参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硕愚  王若柏 《地震学报》1994,16(3):336-340
地震蕴育过程中的地壳形变场具有分形特征, 分数维随时间而演变。强震发生在降维、减熵和有序化过程之后, 震后维数、熵值和有序度均恢复到正常基准, 反映了地壳形变场由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失稳-均匀变形的过程。分数维、信息熵和有序度可作为地壳形场图象动力学参数使用, 它们定量刻划了变形局部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地震蕴育过程、予报阶段的探讨,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但多侧重于较大地震的研究和讨论,而对于中强地震的研究尚少.一个中强地震有什么样的蕴育过程,不同类型地震的蕴育过程又有什么特征?本文就1979年6月介休M_s 5.1级地震,试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区域精密水准重复观测资料为依据,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发生于我国大陆板内的1996年丽江7.0级等几次强震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速率、剪切变形率、扩张变形率和体积变化率等形变场多种信息的动态演化特征。结果显示:强震蕴育过程中,区域垂直形变场在空间和时间上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非均匀态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进一步研究了判定强震危险区的形变前兆场多种信息异常综合标志,得出了一些用大地形变进行强震预测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4.
地震视应变场的演化与强震发生地区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福明  易志刚 《地震学报》2000,22(6):577-587
根据中国的中强地震资料,初步研究了地震视应变场的时空演化特征与1955 年以来31次强震事件发生地区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5年左右的时间范围内,地震视应变异常区与强震事件发生地区存在相当好的对应关系.应用地震视应变异常区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M值为0.458,预测强震发生地区的经验概率为0.625,具有比较好的预测效果.最后对所得到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讨论了云南省大理地震区干旱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统计相关方程,并将其应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8.
赵洪声 《地球物理学报》1974,17(04):219-230
本文讨论了云南省大理地震区干旱与地震发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些统计相关方程,并将其应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9.
丽江地震后形变场变化与中强地震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安福  张晶薛艳 《地震》2004,24(10):61-68
研究了1996年2月3日丽江7.0级地震前后云南地区断层观测及地倾斜观测的特点与中强地震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丽江地震后云南地区断层基线变化幅度与地震活动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地震活动水平和形变变化幅度基本上逐年减弱;丽江地震后5年内中强地震都发生在快速变形以后恢复的时间段内;而5年之后,中强地震则往往发生在一些快速变化的极值点时刻附近。在对每次中强地震前形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短期形变前兆的非同步性、非遍历性、不可重复性及无记忆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平面应变有限元方法,模拟了西南地区1970年—1976年5次大于7级地震的蕴育过程中,介质性质变化对区域应力场的影响,给出了各次地震蕴育影响场的分布图象和影响场的基本特征。由计算结果与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前兆观测资料对比得到,地震前的异常与影响场的应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临潼地震台水温20多年的连续观测数据变化特征,提取水温的正常动态与异常形态,及其与远、近场地震的关系,取得以下结果:水温较规则的夏高冬低的年周期动态特征,为正常动态;持续上升—转折下降及年周期消失属于异常动态;异常动态与青藏块体及其周缘M≥7.5远场大震以及该台所处的渭河盆地ML≥4地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结果对揭示1988年以来青藏高原块体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热异常与地震孕育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当前地热异常与地震孕育和发生关系研究的各种热—震模式,近年来有关地热和地震发生的模拟实验研究情况,并讨论了岩石的热致裂效应以及目前这方面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引言 1966年至1976年在华北北部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强震,这些强震间隔时间短,相距又很近,它们的前兆异常分布和震后影响范围往往互相重叠,因此需要研究多个强震的  相似文献   

14.
15.
高旭  李志雄 《地震》1994,(6):1-10
本文对1989年山西大同-阳高6.1级地震的前兆过程及其场、源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大同-阳高地震震前较为丰富的前兆现象是震源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共同作用的结果,估计大同地震的震源区尺度为20-30km,孕震区范围约200km。最早的异常(震前3-4年)表现为大同盆地沉降速率加大,且出现在震源区,然后扩展至孕震区边缘,在孕震区边缘(150-200km)存在中、短期异常的突出集中区,在孕震过程  相似文献   

16.
童迎世  童琼 《高原地震》2012,24(1):1-10
通过资料收集和整理,对湖南深部地球物理场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莫霍面、地热场和地壳结构反映出来的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时对湖南历史地震(Ms≥434级)和近代地震(ML≥3.0级)与这些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湖南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有一定的内在关联,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地热前兆观测的目的是要解决短临地震预报问题,1990年4月我们在张掖地震危险区选井架设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石英钻孔测温仪,开始了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从现已取得的资料分析,在1990年10月20日景泰—天祝—古浪6.2级地震发生前(8月16日——8月17日),地温值在长趋势连续缓慢下降背景值基础上显示了最大变幅为  相似文献   

18.
岩石圈变形及地震发生过程3.1流变学和岩石图变形板块构造理论假设刚性的不变形的岩石图板块飘浮在下伏的软流圈上,但是很多板块边界却存在着大尺度的岩石圈变形。因此,要跨出过于简单化的板块构造理论,就必需了解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岩石图变形的性质。岩石图变形的...  相似文献   

19.
地面观测到的物理场变化可表示成X=X1+X2+X3。式中,X1和X2分别为地球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决定的场分量,X3为干扰量(技术和仪器等的干扰)。7.1磁场变化与太阳系行星旋转周期的关系太阳系包括9颗大行星,根据行星形成特性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一是类地行星,除地球外,包括水星、金星、火星;二是木星类行星(巨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7.1列出了行星的若干特征。由表可见,地球和火星自转周期几乎一样,火星昼夜比地球昼夜长41分钟,金星和水星自转极慢,金星周期为584个地球日,水星为116个地球日。类地行星平均加权密度为5.14g/cm3,巨…  相似文献   

20.
水库诱发地震作为一种因人类水利建设活动导致的地震,其地震机制多年来受到地震学界的广泛研究,目前基本认为库水渗漏降低断裂带岩石的摩擦阻力是导致发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地震能量来源自于板块运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