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2015年3月义乌市被列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承担宅基地改革任务;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署义乌市统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两项改革。改革试点以来,义乌市系统设计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一意见、七办法、九细则”的制度体系,探索宅基地“所有权、分配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了宅基地有限制的转让,让农村宅基地入市交易向前走了一小步,彰显了改革的“义乌智慧”。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义乌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全面统筹推进,按照既定目标,不断扩大成果,改革激起"一池春水"。在探索农村居民住有所居方面,义乌市参加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已签订协议3389户。在完善宅基地权能方面,已处理历史遗留问题549户;不动产权证已办理超过1000本,宅基地抵押金额突破1亿元。此外,  相似文献   

3.
2015年3月义乌市被列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承担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2016年9月,原国土资源部又部署义乌市统筹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土地征收制度两项改革。试点开展以来,义乌市紧紧围绕中央部署,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以“让人民满意”为改革原动力,坚持党委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市域一盘棋推进,妥善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系统破解了“人、地、钱”问题,保障了农民基本权利,增加了农民财产性收益,广大农民获得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毫无疑问,这为从2015年起至2018年止,根据全国人大授权,在全国33个县(市、区)开展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近期,笔者先后到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江西省余江县、安徽省金寨县、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浙江省义乌市和湖南省浏阳市,与从事试点工作的50多名专业人员,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  相似文献   

5.
正4月12日,西宁市湟源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现场会在和平乡马场台村文化广场召开,标志着湟源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实现了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精准扶贫等惠农工作的有机结合。湟源县作为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是青海省唯一被确定的试点县,担当了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试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广西北流市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村落"空心化"现象严重,出现"一户多宅"、超占多占宅基地、宅基地私下交易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根本上催生了北流市农村宅基地制度该改革的诉求。如何引导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合理规划利用村庄土地,成为北流市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北流市2017年12月开始统筹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北流市对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任务及要求,在探索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  相似文献   

7.
正8月10日,国家土地督察西安局副专员马岩,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罗保卫调研湟源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进展情况,他们对已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调研中指出,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积极作为,全面推进以"四项内容"为主要任务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让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湟源县自2015年3月启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以来,勇于创新探索,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实践推进,以努  相似文献   

8.
对加快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关键是要强化农村宅基地产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以来,针对农村宅基地未批先建情况普遍、审批程序复杂、农民主动申请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广西南宁市国土资源局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加快推进宅基地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审批权限下放,建立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新模式。该局草拟了《委托行使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职能协议书》和《南宁市人民政府农村村民宅基地审批专用章管理制度》两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4日,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亚松、副厅长朱小川赴湟源县调研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湟源县县委副书记周军及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据介绍,自青海省湟源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以来,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宅基地产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2014,(1):28-29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日前,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胡存智明确表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进一步扩大权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而不是指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谈及农地改革的基本逻辑和底线,胡存智表宅基地改革的目标是逐步扩大权能  相似文献   

12.
正广西北流市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多年来积极按照中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在坚持改革底线、尊重历史正视现实、积极审慎稳妥推进、维护农民权益等四项原则的前提下,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常德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决定>的出台,为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近期,常德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对全市农村宅基地管理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分析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城市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导致城镇用地不断扩张,另一方面导致农村建设用地尤其是农村居民点用地"不减反增"。由于缺失宅基地退出的有效机制,造成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同时农民的合理建房需求得不到满足。为完善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宅基地的集约高效利用,笔者深入嘉善县、义乌市、松阳县等地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村集体的座谈、访谈和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浙江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管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将全面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多个方面,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关于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的复函(国开发[2013]1号)文件,确定在浙江丽水设立改革试验区。丽水市确定云和县为农村宅基地流转试验区。现总结云和县农村宅基地流转经验,探讨如何开展农村宅基地流转改革。  相似文献   

16.
正5月6日,青海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在西宁召开第二次会议,听取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省委副书记、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建军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底线的前提下,坚定信心,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确保群众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光荣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17.
正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此前提下,明确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的任务。随后,2 0 1 8年中央一号文件根据十九大精神,对深化包含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内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究竟如何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尚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改革任务的全面推进,农民群众对盘活资产,加快流转,促进增收呼声日渐高涨,对不动产权证的发证要求也日渐迫切。2018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登记工作作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重要工作内容,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农民宅基地的权利中,占有和使用的权利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收益权未能充分显现。所以,下一步对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首要的是切实保障宅基地的用益物权,针对现在农村宅基地在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完善好宅基地管理制度,同时耍探索宅基地上的农民住房的财产性收益的路子。  相似文献   

20.
正实行宅基地"三权分置"是农村宅基地制度的一个重大改革突破,也是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城乡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必然要求。早在2014年,桐庐县就开始探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多项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一、落实村集体的宅基地所有权——坚持集体所有1.收回废弃宅基地在积极开展旧村改造、"三改一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及时拆除破旧房屋和非法"一户多宅",村集体依法收回老宅基地,让"宅基地不是祖产,是集体资产"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