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柴西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井-震统一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西南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是柴达木盆地最主要的油气勘探区和开发区,通过对54口钻井和录井资料的详细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对研究区古近系-新近系的干柴沟组—狮子沟组地层中识别出了一个初次湖泛面和六个最大湖泛面,将其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和17个准层序组,并对十条连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柴西南三维地震区切出了与前述的钻井连井剖面相同的连井地震剖面,并通过对地震剖面层序界限识别和划分,以及将钻井剖 面上的层序划分结果投影到连井地震剖面中等方法,对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的层序划分结果进行了对比和调整,使两者完全统一,建立了柴西南区古近系-新近系井—震统一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这为该区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某坳陷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湖盆。作者利用地震、单井等资料,对目标坳陷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将该区早白垩纪地层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特征及层序内部沉积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该坳陷层序类型与层序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潘春孚  纪友亮 《沉积学报》2010,28(3):489-496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等地区深层勘探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由于古龙—常家围子断陷深层地质认识程度较低,该区还处于深层勘探初期阶段。古龙—常家围子断陷区沙河子组充填了一套扇三角洲和湖泊沉积,是该区重要的储层和生油层。综合利用测井、钻井、地震等资料,将层序地层学原理应用于陆相断陷湖盆沉积,识别出沙河子组三级层序顶底界面,将其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并在层序内部识别出高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建立了该区高精度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根据沙河子组地质结构和地层发育的构造背景,建立了沙河子组层序地层模式:双向多断阶层序模式、双箕状不对称层序模式。  相似文献   

4.
层序地层学在饶阳凹陷中的应用--以饶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林  纪友亮 《新疆地质》2005,23(3):272-276,277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以及岩石类型组合特点等特征,将饶阳凹陷饶南地区的下古近系划分出了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三级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其它均划分为3个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和地层厚度的变化反映出古地形特征,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学模式,并初步探讨了层序地层学模式与含油气性的关系,对各三级层序的含油性做出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序地层学指导油气藏勘探,是目前油气勘探的热门课题和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采用井—震对比综合分析,波阻抗反演来验证的方法,在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中共识别出2个主要由扇三角洲—湖泊体系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Ⅰ相当于南一段,层序Ⅱ相当于南二段。每个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地层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建立了相应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寒武系为川东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体层位,根据野外露头特征、岩心样本、录井记录、地震概况及测井资料,对寒武系地层的岩性结构剖面进行初步分析,对层序关键界面识别与划分的标志进行详细描述,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根据区内层序地层纵横特征,建立了寒武系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层序格架中海平面变化与岩溶作用的关系,对风化壳特征及储层研究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东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在剖面、测井和岩心资料的基础上,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区内中—上奥陶统海底扇相浊积岩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地层分析,识别出了6个三级层序,并建立了横向连井层序地层对比格架,揭示了地层的时空展布规律。在对海底扇相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首次以三级层序为单位勾绘了6期海底扇扇体形态的平面展布图,分析了各期扇体的平面展布特征;最后,依据扇体形态,结合其岩性特征和重矿物分析,对海底扇的物源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得出该区海底扇物源应来自北部的库鲁克塔格地区,研究成果为本区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孔南地区孔一段顶部发育了一套特征的膏泥岩段,为孔店组勘探层系的盖层,对油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膏泥岩段也是等时地层单元划分的重要标志层.主要以测井资料、录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等时地层对比方法,讨论了该区膏泥岩的分布特征、分布模式、沉积环境以及层序地层学意义.综合分析得出,膏泥岩段的分布总体上具有自东向西加厚和由...  相似文献   

9.
在对北羌塘拗陷侏罗系地层发育特征分析基础上,通过典型剖面沉积相、层序界面特征、准层序叠置序列、体系域构成等研究,将侏罗系地层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其中第1层序(SQ1)对应于雀莫错组地层,第2层序(SQ2)对应于布曲组中下部地层,第3层序(SQ3)对应于布曲组上部和夏里组下部地层,第4层序(SQ4)对应于夏里组中上部和索瓦组下部地层,第5层序(SQ5)对应于索瓦组上部和雪山组地层。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北羌塘拗陷内侏罗系层序地层对比。研究区层序地层的划分与对比研究,对羌塘盆地地层划分与对比、分析盆地古地理微地貌、预测盆地埋藏区生储盖发育特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黑 5 2井区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进行了综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共划分 5个三级层序 ,14个体系域。从而建立起该区层序地层格架 ,确定各层序界面接触关系 ,并总结了各层序内部的沉积特征和层序发育特征。介绍了吸收系数的工作原理 ,并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GeoX2 0 0 0软件应用吸收系数方法进行油气判别。结果认为层序 2和层序 5的低水位体系域是油气赋存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1.
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与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资料和野外勘查的基础上对祁连山及邻区贵德盆地、循化—化隆盆地、同仁盆地、西宁盆地、门源盆地、临夏盆地、兰州盆地、定西盆地、天水盆地、肃北盆地、酒泉盆地、玉门盆地、张掖盆地、武威盆地、哈拉湖盆地、苏里盆地、木里盆地、民和盆地、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及柴达木等20余个盆地的第四纪地层进行了研究。以祁连山第四纪构造地貌演化、盆地沉积序列、古生物及古气候特征为地层分区依据,对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地层分区,并对部分地层名称做了厘定或统一。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特征总体为东部(主要为陇中地区)黄土分布广泛,堆积了世界上最厚的黄土地层;北部(河西走廊地区)冲洪积扇堆积及风沙发育;南部(柴北盆地)以冲洪积-湖积为主,晚更新世以来发育风成沙及黄土;共和盆地由湖泊转向冲积扇和风沙沉积;青海湖盆延续至今;中西部高山及山间盆地冰碛、冰水堆积以及河流阶地堆积发育。根据上述特征及划分原则,将祁连山及邻区第四纪地层区划分为:兰州—西宁地层区,贵德地层区,酒泉—张掖地层区,柴北地层区,共和地层区,青海湖地层区及肃北—门源地层区。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是青海油田公司的主要采油区 ,下第三系下干柴沟组是区内主要目的层段之一。以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根据露头剖面和钻井资料 ,对区内下干柴沟组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 ,共识别出 15个三级层序 ,4个超层序。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 ,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 ,并揭示出这 4个超层序中上升半旋回的水下冲积扇、低水位期湖底扇、辫状河流相以及下降半旋回扇三角洲相中的砂砾岩是红狮凹陷下第三系有利储集岩的分布区 ,最大湖泛期密集段暗色泥岩是该区主力烃源岩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AFTA)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动力学模型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构造-热演化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10个构造部位16口井的单井热历史模拟分析了该区新生代的热演化状况.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的地温梯度在第三纪以来随着盆地的演化逐渐减小,但在第四纪以来变化不大或有增加的趋势;热流的变化与地温梯度的变化不同,随地史的演化逐渐增加.该区热流的这种变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盆地第三纪末(N32)以后发生的新构造运动(有人称喜马拉雅运动第三幕)是造成现今地温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本研究得到的地温数据可为盆地新一轮的资源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坳陷石炭系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柴北缘、柴西、柴东三湖地区分别以侏罗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为主要勘探目的层。随着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研究的进展和钻探的成功,石炭系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勘探层系。柴达木盆地的石炭系广泛发育,厚度较大,为一套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岩系,地质调查表明,石炭系为柴达木盆地一套潜在烃源岩。德令哈地区是柴达木盆地石炭系出露最多、地层层序最完整的地区。通过对德令哈及柴东地区MT勘探资料的处理解释和综合研究,对石炭系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石炭系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构造稳定,其中欧龙布鲁克凸起油气成藏条件有利,是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尚尔杰 《现代地质》2001,15(4):421-424
上新世晚期以前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西段一直处于较稳定的沉降阶段 ,以河湖相沉积为主 ,没有发生较大的构造运动。地震反射原理和地质分析表明 ,冷湖—鄂博梁构造带为上新世中期 (N22 )之后一次性形成 ,在此前第三系不存在明显的构造变形。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藏均为上新世晚期开始形成的原生油气藏 ,区内侏罗系油藏研究及油气资源评价应结合上覆地层的构造演化进行。初步分析认为 ,柴达木盆地新生界构造单一 ,北缘西段构造样式在盆地内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Geodinamica Acta》2000,13(4):189-245
3D stratigraphic geometries of the intracratonic Meso-Cenozoic Paris Basin were obtained by sequenc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s of around 1 100 wells (well-logs). The basin records the major tectonic events of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Eurasian Plate, i.e. opening and closure of the Tethys and opening of the Atlantic. From earlier Triassic to Late Jurassic, the Paris Basin was a broad subsiding area in an extensional framework, with a larger size than the present-day basin. During the Aalenian time, the subsidence pattern changes drastically (early stage of the central Atlantic opening). Further steps of the opening of the Ligurian Tethys (base Hettangian, late Pliensbachian;...) and its evolution into an oceanic domain (passive margin, Callovian) are equally recorded in the tectono-sedimentary history. The Lower Cretaceous was characterized by NE–SW compressive medium wavelength unconformities (late Cimmerian–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and intra-Berriasian and late Aptian unconformities) coeval with opening of the Bay of Biscay. These unconformities are contemporaneous with a major decrease of the subsidence rate. After an extensional period of subsidence (Albian to Turonian), NE–SW compression started in late Turonian time with major folding during the Late Cretaceous. The Tertiary was a period of very low subsidence in a compressional framework. The second folding stage occurred from the Lutetian to the Lower Oligocene (N–S compression) partly coeval with the E–W extension of the Oligocene rifts. Further compression occurred in the early Burdigalian and the Late Miocene in response to NE–SW shortening. Overall uplift occurred, with erosion, around the Lower/Middle Pleistocene boundary.  相似文献   

17.
柴北缘盆地-造山带体系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盆山耦合过程与成矿的研究是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盆山耦合体系演化、铀矿化目的层改造作用、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为基础,将柴北缘划分四大构造单元,讨论了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盆山耦合特征,分析了盆山耦合体系对休罗系、第三系的改造作用,指出了该区的主要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部含油气盆地具有四大类型有利油气成藏构造带,包括前陆带、中央隆起带、凹陷背斜带和斜坡构造带。前陆带还可分为前陆隆起带、前陆逆冲断裂带及前陆逆冲前锋带三个亚类。这些构造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构成了在垂向上相互叠置、平面上复合连片,形成不同的复式油气聚集区。前陆带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和北缘、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南缘、吐哈盆地北缘、酒泉盆地南缘以及柴达木盆地北缘;中央隆起带仅在塔里木、准噶尔两个盆地发育;凹陷背斜带的典型实例为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中部的英南构造带,另外还包括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哈德逊东河砂岩不整合超覆尖灭带和准噶尔盆地漠区坳陷的莫西断鼻等;斜坡构造带以柴达木盆地红柳泉斜坡构造带为代表,它由地层不整合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形成复合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9.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边缘的阿尔金山斜坡带上进行了16个测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反演结果表明,测区的电性结掏具有明显的南北分区特征。南部表现为低阻特征,与盆地内部相似;北部具有明显的高阻特征。根据电性与地层的追溯对比,结合钻孔与地质资料推测,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阿尔金山斜坡带上存在由北向南的推覆构造,下古生界和元古界地层推覆在中、新生代地层之上。推覆体宽度和推覆距离均超过10km。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归属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西部已找到17个第三系油源的油田,其主要烃源岩层位是陆相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也有论文提出下干柴沟组是海侵湖泊沉积,并被命名为下干柴沟海侵。最近又有论文提出该组地层不是深湖相,应属于泻湖相,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始新世海湾泻湖相带被阿尔金断裂东错的残留泻湖部分,或塔里木盆地原型盆地的东部被错移部分,并提出重新认识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油气勘探方向。本文针对上述观点展示了塔里木盆地西部海湾古新统-始新统的吐依洛克组、阿尔塔什组、齐姆根组、盖吉塔格组、卡拉塔尔组的沉积相和典型的海相生物化石群,它完全不同于柴达木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的路乐河组和下干柴沟组沉积相和陆相湖泊生物化石群,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不能支持柴达木盆地西部与塔里木盆地西南海湾在老第三纪时属于同一盆地或同一沉积单元。“源控论”依然是指导柴达木盆地西部陆相沉积油气勘探的理论依据。把塔里木盆地西南已知油气田的烃源岩划归老第三系海相沉积,显然是误解,把塔里木盆地西南老第三系海相油气勘探部署推广到柴达木盆地西部陆相沉积区也是一种误导。科学的古地理观将有助于勘探工作的正确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