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曹妃甸围海造陆区吹填了高厚度的粉细砂,粉细砂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威胁吹填区码头和堆载场地的稳定性。采用等体积循环单剪试验,研究了吹填粉细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等效超静孔压发展。随着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粉细砂中超静孔压的发展呈现"快-慢-快"趋势。当累积孔压达到初始固结应力的80%时,超静孔压快速增加,土体达到破坏,液化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根据单调和循环单剪试验数据,提出了曹妃甸吹填粉细砂动强度的归一化表达式。结合场地液化评估简化方法,对曹妃甸场地进行了液化判别:在7级地震作用下,中密粉细砂场地的液化深度能达到10 m。  相似文献   

2.
有机质是吹填淤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吹淤造陆工程中,有机质对土体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所起的作用亟待研究。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获取物理力学指标,定量分析有机质对吹填淤泥工程地质性质的宏观影响;同时,进行多能量同步辐射显微CT实验,采用数据约束模型,分析孔隙、有机质、矿物质1组和矿物质2组四个组分,定量分析有机质在固结过程中的结构赋存及组分相关性特征。研究表明,有机质含量与物理稠度指标(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正相关、与抗剪强度指标负相关;有机质与原生矿物相互独立赋存、与黏土矿物较为密切共存。吹填淤泥固结过程中,孔隙通道和原生矿物组成土体骨架结构,有机质依附于黏土矿物表面,黏土矿物依附于原生矿物表面,形成逐渐稳定的团絮状结构。本研究定量分析了有机质微宏观特征,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常规方法视场和分辨率的矛盾,实现纳米分辨的各成分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技术应用到舟山围海造陆工程实践中,以长峙岛海域海相软土为实验原材料,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讨了传统真空预压与分级真空预压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传统真空预压中由于土体细小土颗粒的迁移导致排水板发生淤堵,而分级真空预压由于低真空产生的渗流力较小,土颗粒难以发生迁移而形成稳定的结构,一定程度上减缓排水板发生淤堵。在本次真空预压作用时间内,分级真空预压比传统真空预压的排水固结效果更好,预压后土体的沉降量更大、含水率更小,后期处理效果更好。此外,提出的固结度-时间公式对预测土体的固结度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筒型基础负压沉贯就位后,筒内表面土的沉降会使土层上部产生一层水膜。严重的水膜现象会影响到筒基平台的正常使用,为此专门设计本项试验来模拟筒内水膜形成的机理,并且提出了向筒内灌浆的方法解决水膜问题的方案。该试验通过配土、设计模型筒基、负压沉贯和筒内灌浆等操作过程,设置土槽、安装孔压传感器等实验手段,从土体破坏的角度,寻求负压沉贯过程中沉贯负压、沉贯阻力及孔隙水压力等因素对水膜形成的影响,试图探询水膜形成的规律,并且通过不同泥浆的灌浆试验来寻找有效解决水膜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吹填工程吹填区排水口的类型和特点,并对溢流堰结构的施工工艺、水力计算方法、排水效果等做了系统的论述。通过实际应用表明,溢流堰排水法在施工速度、成本、效果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理想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在MM5模式中构造对称初始涡旋,在理想的环境场中发展为成熟的TC并移动经过从台湾岛抽象出的岛屿地形,揭示岛屿对TC强度和结构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理想模拟试验的方法对TC强度及结构变化的模拟具有很好的可靠性和客观性;TC中心登岛至到达岛屿山顶过程中,由于岛屿地形的抬升作用使得垂直方向上产生了局地的狭管收缩效应,使得TC在通过时强度短暂加强;TC在过岛过程中,风速垂直结构以及暖心结构的对称性会因地形的抬升和扰动影响而破坏,同时二者的大值区范围缩小;TC在过岛时,暖心结构在中高层分裂成一大一小2个部分,低层暖心偏离TC低压中心而伸向地面,TC由准正压系统变为斜压系统,使得TC整体强度减弱;次生低压对翻山后的TC中心的吸引融合加速了其过山后的北折过程;TC过岛后强度减弱十分明显,这是由于岛屿地形对环流摩擦阻力较大,对水汽供应的减弱和阻断,以及对TC对称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珊瑚吹填土是因南海造岛工程需求而引起重视的新型工程材料,对其初始剪切模量(G_(max))的研究是人工岛地基变形分析与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利用自主研发的无黏性土初始剪切模量试验设备,研究珊瑚吹填土振动加密过程中的G_(max)发展规律,并与标准砂和砾石配置的一般无黏性土和陆相沉积的砾性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珊瑚吹填土与陆源无黏性土的G_(max)压实度关系不同,前者存在先增后减的阈值,而后者单调增加。研究表明,珊瑚吹填土的工程性质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工程建设中对珊瑚吹填土振动加密效果的控制,应根据试验确定合理的压实度区间,不可直接套用陆源土方法。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导致准确获得海相地层速度存在困难。基于本区的多道地震资料,联合使用多数据质控速度分析、初至波层析反演及层控网格层析反演3种方法,提取出了较为可靠的海相中-古生界速度信息。结合提取的地震速度及下扬子区已有钻井信息,总结了南黄海主要海相地层的速度分布。本区海相地层速度整体呈高低相间分布结构,存在速度的突变和倒转。海相下构造层速度高,不同地层间速度差异较小。由于海相下构造层无钻井资料约束,获得的速度信息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红细胞的机制。以活性氧(H2 O2 )作用于离体的正常红细胞,观察EGb761对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丙二醛含量(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ATP酶(ATPase)活性及红细胞膜骨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EGb761能明显降低红细胞溶血度,且随着浓度增加其作用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4.13~19.41,P <0 .0 5 ,0 .0 0 1) ;EGb761能明显降低红细胞MDA含量,提高其SOD ,ATPase酶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2 .0 2~70 .0 6,P <0 .0 5 ,0 .0 0 1) ;EGb761能降低过氧化损伤对红细胞膜骨架的破坏,保护其完整性。可见EGb761能在膜水平上直接对抗氧自由基引发的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红细胞及其膜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几丁质是贝壳有机框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贝类生物矿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贝壳不同部位的几丁质含量与类型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未有报道。本研究通过脱钙、脱蛋白、漂白的方法分别从长牡蛎贝壳的壳膜、贝壳表面的角质鳞片、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提取到粉末状固体,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对提取产物进行鉴定,发现这3个部位的提取产物均具有几丁质的特征吸收峰。通过对比3个部位提取产物的吸收峰,发现壳膜和角质鳞片中提取到的几丁质产物FTIR结构较为相似,其结构特征更接近于β-几丁质;而在富含钙质的棱柱层及片层结构中,几丁质提取产物在1 620 ~ 1 660 cm-1波数处有两个特征吸收峰,其结构更接近于α-几丁质。在长牡蛎壳膜、角质鳞片及贝壳内侧的几丁质提取物的含量分别为:(15.14 ± 1.13)%、(4.52 ± 0.85)%、(0.27 ± 0.12)%。3个部位中,壳膜主要由几丁质和基质蛋白构成,角质鳞片则积累了更多钙质,而贝壳内侧的棱柱层与片层结构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导致壳膜中提取产物得率最高,而在贝壳内侧提取产物得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