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宁区位优越,接杭临沪,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块,上海、杭州、宁波、苏州四大经济圈的交汇点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越来越成为倒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国土文化成为我们国土资源工作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针对上海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十分稀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耕地保护难度加大等实际状况,为了有效破解土地资源的瓶颈约束,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保障能力,全市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守住耕地红线和保障发展为目标,以"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为原则,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以促进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转变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正定县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基本要素,国土管理作为一项与城市建设紧密相联的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及投资主体所关注的一个焦点。在迈向把正定建设成为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的关键时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国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国土管理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是摆在国土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4.
找准开发区发展定位 破解土地集约利用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万坤 《今日国土》2008,(10):34-35
土地作为一种稀缺不可再生资源,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资源,对于以有限的土地空间为基本载体进行建设的开发区来说,土地就是开发区的命根子。如何破解土地集约利用瓶颈,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成为当前土地利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招商局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宏观调控稳步推进、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日益深入、土地管理制度建设进程加快的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集约用地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势头之一,集约用地的意识、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持续高压态势下,在实行“三个暂停”强硬措施的逼迫下,那种不顾资源国情,粗放、浪费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在政策制度上饱受打压,藉以滋生的土壤也越来越薄。尤其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施行,科学发展观的强力倡导,使集约用地在许多地方由被迫而为、权宜应急之计,转变为自觉自愿、主动积极的行为,由外在的要求转变为内在的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实行越来越严厉的土地管理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土资源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如何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前提下,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只有走集约利用之路,提高土地利用率,才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步骤和战略需要。土地供应作为一种调控手段,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近年来,上海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切实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逐步形成各类用地得到切实保障、土地资源效益得到切实发挥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是江苏省灌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也是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显紧缺,越来越成为倒逼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保护耕地、保障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已成为全县国土资源工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作为现代城市工业的集中地区,在带动城市发展和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其土地能否实现集约利用关系到城市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本文通过开展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利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贺兰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相关对策,并对评价规程的修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充分发挥地价调控作用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价是土地市场的核心。充分发挥地价调控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严格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束芬荣 《国土资源通讯》2005,(17):i0002-i0003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昆山市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三个发展阶段,成为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说,昆山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是土地从“平面资源”到“空间资源”的认识深化过程,是集约用地观念从“要我集约”到“我要集约”的思想转变过程,也是集约用地措施从“单一投资强度控制”到“既看投资强度,又看产出效益的多元化控制体系”的完善过程,更是昆山市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昆山市提出集约用地思路的简要过程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用地逐年增加,如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  相似文献   

12.
3月27日下午,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今年第一次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草案)》。会议强调,要把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作为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节约集约用好土地,确保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通讯》2004,(7):46-4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切实保护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作如下通知: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开发利用要坚持集中利用和节约利用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工业园区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与地方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重庆茶园工业园区为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探索,构建了一套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特尔斐法对园区进行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茶园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利用程度较高,用地效益较好,但管理绩效偏低,还有潜力可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后,国家确定了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政策,将土地政策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列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本文从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角度分析、探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分析目前无法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原因及改进的措施,探讨如何加强规划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城市功能区划分空间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辜寄蓉  陈先伟  杨海龙 《测绘科学》2011,36(5):65-67,64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建设中的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集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土地集约评价中城市功能区划分是其研究基础.本文在城市地籍数据库的基础上,以城市宗地为基础研究单元,分析并确定国土资源部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试行)》中对功能区划分的约束条件,研究城市...  相似文献   

17.
开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和促进城市土地资源与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以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3个方面为要素层构建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对包头市2002~2009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促进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及建议。研究表明,2002~2009年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成上升趋势,包头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子主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促进动力两大类。因此今后要将社会经济效益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好地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包头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范百睿  马海涛 《河南测绘》2006,(4):30-30,3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传统的土地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土地管理发展要求。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土地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仅提供了高精度空间数据,而且大大提高了土地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国土资源工作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节约集约用地的一系列新要求,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土地节约集约模式在我国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